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时间:9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 (原创)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匏丽/豚晕陨石/功珈妩媚/愚脉做褓/磔词夺理BJE立/伫立推举/鬼聿复哪/开哪蜿雌/偎旗息鼓C.苍劲/劲旅我翠/绯红卑鄙/被谷犊角/慢头愣脑D.幅动/埔子俯瞰/看守诗又1/拮据凯歌/皑皑白雪2. 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决择轻歌曼舞怒不可遏名符其实B.瞭望色采班斓美不胜收震耳欲聋C.狡辩义愤填膺袖手旁观风云变幻D.奠定不修边幅穿流不息络绎不绝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 2 分)A.当年的情景又历旧住日.地浮现在他的眼前B.大风朔雪冰冻接躅师至.,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片冰川期降临的预兆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娄,朝山览胜D.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怩色 ,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 分)A.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 夹在石间,哀哀打旋C.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

3、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D.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噜 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浏览的经历,描绘了雪 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C.登勃朗峰中,作者马克 .吐温所乘坐的马车的车夫因为喝的醉醺醺的,导致我们被大 部分的游客车队赶上,最后到达旅馆后,很遗憾地没有住进上等的房间D.一滴水

4、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等。6.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 ;有时如漫天大雨, ;有时 又如三两个隐者, 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A.B.C.D.7.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9分)【多姿多彩的“和”】(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 的理解。(2分)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

5、了思想上的极 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 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泛指, 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的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分)上联: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下联: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魅力无穷的“和”】(3)2019年4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 赴新西兰交流。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

6、画、民舞、诗词朗诵等节目。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 “和”的魅力。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2分)(2)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 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 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3分)二、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 8 11题(17分)A.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

7、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 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B.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C.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D.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

8、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 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 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

9、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8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这句话。将它插在原文,正确的一处是() ( 3 分)A.A 处B.B 处C.C 处D.D 处9 .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

10、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B. 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C. 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D.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10. 作者为什么说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 3 分)11. 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2.

11、 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 17 题( 22 分)好沉的一抔土石英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

12、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杯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 “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

13、,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这土, 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

14、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 年 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一一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 “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 ”?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15、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B.第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 “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C.文章使用“闻” “捧” “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14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5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

16、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 处月春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 没有树枝可依,又翻端 在旁边的一片谷地, 立在穗上颤颤悠悠, 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1)赏析画线句子(3分):(2)赏析加点词语(3分):16 .第段写“我”将士 “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我”心情发 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17 .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 “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三、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

17、歧路。”“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 ;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能抄袭。参考答案一、1.B 解析:A.绚丽/眩晕、妩媚/愚昧、襁褓/强词夺理 C.苍劲/劲旅、卑鄙/秋谷D.蠕 动/孺子、诘难/拮据 这些词语读音相同,其他均不同。2 .C解析:A.抉择 名副其实 B.色彩斑斓D.川流不息3 .A解析:“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跟后面的“浮现在他的眼前”意思重复。4

18、 .D解析:A项用了才以人;B项用了拟人、排比;C项用了比喻。D项没有用修辞。5 .C解析:车夫喝的是略显醉意,但他凭高超的驾车技术,赶上并超过了游客车队,最终我 们也住进了上等的房间。6 .C解析:风之飘洒与句的“流转”相对应,第一空中可填;中“沐浴” 一词可与“漫 天大雨”相对应;“浅吟轻蹈”是隐者的特点。7 .( 1 )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 2 )文化融合;底蕴深。(3)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4 )大家为要吵了,大家都各退一步吧。球场这么大,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来玩呀。这样不是比争吵要好很多吗?(一)8.D 9.D10 . 作

19、者描述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雄壮优美,由瀑布联想到黄河口进而由黄河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借物喻人,以联想的手法表现了中华民族历尽艰险、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11 .抓住特征,尽显自然风采。示例一突出了壶口狭窄容不下河水,河水向两边涌流或从滩壁散开的情景,呈现壶口瀑布的多样态势,表现其雄奇壮观、如乐如画的审美特性。示例二 突出了石头的多样形态,反映出河水的巨大威力。多角度表现自然风貌与魅力。既正面泼墨于瀑布之水,又侧面落笔于水下之石。石的束缚是瀑布形态形成的原因,石的形态又展现了河水的伟大力量。两者互为因果,有力表现了黄河的个性。山水风貌与人生哲理自然融合。示例一 作者表现自然山水注重以形传

20、神,呈现 山水孕育的精神品质,然后建立起与人生哲理的必然联系,自然升华,水到渠成。示例二 从山水描写中自然领悟出人生哲理。如河水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 “夺 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表现了“死地必生”、一往无前的性格。再由河水个性领悟出人生哲理:历经磨难铸成自己伟大的性格。(示例一、示例二)这样写丰富了作品内涵,升华了主题,启人心智,发人深思。定点换景,层次分明。以河心为立足点,先写水再写石;不断转换观察视角:或平视龙槽两边,或回视脚下,将水石形态尽收眼底,层次井然。 评分: 答对一个得2 分, 特点和作用各1 分; 答对 2 个得 4 分。 共 4 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

21、符合题意亦可。 12. 答案:示例一鲜明的形象性。把瀑布比作“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和 “一卷钢板出轧”,形象地写出瀑布平展、宽厚的形态和凝重、猛烈的气势。 示例二 善用拟人,移情于物。如用“走” “进” “折返” “觅” “淌” “哀哀”等词语,以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表现水的形态、情态和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富有感染力。 (或如“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以人的行为动作和情感态度来写水,把水的形态、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 示例三 锤炼词语,精准表达。如第二段用“凿”“旋” “切” “剁”等动词,形 象而确切地展示出石的不同状态,反映出水流的多种形态和 神奇的力量,刻画出

22、河水柔中有刚、顽强无畏的个性。示例四 整散结合,张弛有致。如“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从空抖落”,长短 句使节奏大起大落,有力表现河水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如“或钻石觅缝如丝如缕",用整饬短促的语句,突出河水流动的不同姿态,用缓慢的散句表现河底巨石的静态特征。整散结合,张弛有致,富有节奏韵律。示例五 典雅凝练,韵味无穷。在文学语言中,吸收古诗文的精华,使其语言格调高雅、凝练蕴藉。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等四字短语,简练整饬,含意隽永,富有古典韵味。(二)13. D 解析: D 项中, “语言朴素”不准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富有哲理。14.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15. ( 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