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_第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_第2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_第3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_第4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界址测量界址测量7.1 概述概述一、界址点坐标的定义一、界址点坐标的定义 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二、界址点坐标的意义二、界址点坐标的意义 1、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 量算宗地面积量算宗地面积 2、恢复界址点的法律依据、恢复界址点的法律依据 3、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可方便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可方便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 设计设计三、界址点坐标精度三、界址点坐标精度 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一般为德国、荷兰

2、、奥地利等国一般为3-5cm 日本分为日本分为6个等级个等级 我国分为我国分为3个等级个等级 日本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要求日本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要求精度等级界址点位置限差(cm)中误差最大限差甲1甲2甲3乙1乙2乙3271525501006204575150300我国界址点精度要求我国界址点精度要求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 相邻界址点间的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地价高地区、城镇明显界址点二7.515.015.0城镇隐蔽界址点、村庄内界址点三10.020.020.0其他地区第二节第二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解析法一、解析

3、法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可采用极坐标法、交汇法等。二、图解法二、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不实地测量界址的坐标。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界址点测量的作业方法和精度必须符合地籍测量规范的规定。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第三节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一、准备工作一、准备工作1、界址点位资料的准备、界址点位资料的准备 收集本区的地籍调查表收集本区的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记录了各宗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记录了各宗地界址点实地位置地界址点实地位置情况、情况、界址边长界址边长、草编了、草编了宗地号宗地号、详细绘有、详细绘有宗地草

4、图宗地草图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根据地籍调查表进行外业踏勘,在适当比例尺地形工作根据地籍调查表进行外业踏勘,在适当比例尺地形工作底图上草绘出各宗地,并标注各界址点号,用作地籍测量底图上草绘出各宗地,并标注各界址点号,用作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导图。的外业工作导图。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踏勘后的资料整理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角度观测:角度观测: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一测回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一测回距离观测:距离观测:距离读数至少两次距离读数至少两次

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当反光棱镜无法立在界址点上时,应考虑目标偏心当反光棱镜无法立在界址点上时,应考虑目标偏心横向偏心:如图横向偏心:如图A A当棱镜与测站的距离、测站与界址点的当棱镜与测站的距离、测站与界址点的 距离相等时,角度和距离可分开测记。距离相等时,角度和距离可分开测记。纵向偏心:如图纵向偏心:如图B B当棱镜、测站、界址点在同一方向上时,当棱镜、测站、界址点在同一方向上时, 且棱镜底部紧贴界址点,应加上棱镜厚度且棱镜底部紧贴界址点,应加上棱镜厚度图A图BPPPP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1、计算界址点坐标2、反算界址边长3、填写界址点误差表4、计算宗地面积5

6、、整理资料四、界址点误差检验四、界址点误差检验 界址点坐标误差表界址点坐标误差表界址间距误差表界址间距误差表界址边号实量边长/m反算边长/m检测边长/m1/cm2/cm备注1=反算边长-实量边长2=检测边长-实量边长界址点号测量坐标检测坐标比较结果X/mY/mX/mY/mx/cmy/cmsnnmnii2212 7.4 实地测定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实地测定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 一、极坐标法一、极坐标法 已知条件:两点坐标A(XA、YA)、B(XB、YB) 观测数据:、S 求界址点P的坐标P(XP、YP) 最直接最常用的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基本公式:)sin()cos(ABAPABAPABABABS

7、YYSXXXXYYarctgPBA二、交会法二、交会法1、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已知坐标: A(XA、YA)、B(XB、YB) 观测数据:、 求P点坐标P( XP、YP) P点坐标可由前方交会公式计算 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的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 站点至界址点间距离的情况。 交会角在300-1500之间PBA SctgctgXXctgYctgYYctgctgYYctgXctgXXABABPABABP2、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已知条件:已知条件: A(XA、YA)、)、B(XB、YB) 观测数据:观测数据:S1、S2 求界址点求界址点P的坐标的坐标P(XP、YP) 基本公式:基本公式:A

8、BAPABABABABABABABABSSSSSxxyytgyyxxS)2(cos)()()(1222211122PBAS2S1三、三、 内外分点法内外分点法 图图a 图图b APBS1S2BPS1S2212111SSyyySSxxxBAPBAp外分时内分时 A四、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四、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 通常量出界址点与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的通常量出界址点与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的投影距离投影距离以以及及投影点沿导线边至某已知点的距离投影点沿导线边至某已知点的距离。 解求步骤:解求步骤: 1、求求SAP 2、求求 3、求求AB 4、求求AP 5、求求XP、YPPS1S2ABS 第六节第

9、六节 勘界测绘勘界测绘一、勘界测绘概述一、勘界测绘概述1996年开始我国勘界测绘工作年开始我国勘界测绘工作1 1、行政勘界定义、行政勘界定义 是指毗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是指毗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实地明确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线,并采取一定的实地明确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线,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定边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定边界线协议书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固定下界线协议书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固定下来,以达到来,以达到 稳定边界且便于管理的目的。稳定边界且

10、便于管理的目的。2 2、勘界测绘定义、勘界测绘定义 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绘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绘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工作。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工作。 3 3、勘界测绘特点、勘界测绘特点 1 1)勘界测绘是政府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勘界测绘是政府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2 2)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测量的主要对)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测量的主要对 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

11、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3 3)勘界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位置及走向)勘界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位置及走向 说明、边界线地形图。说明、边界线地形图。4 4)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有严格检核,界)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有严格检核,界 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二、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二、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一)勘界测绘内容(一)勘界测绘内容1 1、界桩的埋设和测定、界桩的埋设和测定2 2、边界线的标绘、边界线的标绘3 3、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4 4、边界

12、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边界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二)勘界测绘的流程(二)勘界测绘的流程1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 2、野外测量和调绘、野外测量和调绘3 3、内业成果整理、内业成果整理4 4、各级检查验收、各级检查验收5 5、成果上交、成果上交三、勘界测绘的技术问题三、勘界测绘的技术问题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一)地形图补调(一)地形图补调 连续性、利用现有成果、精度要求连续性、利用现有成果、精度要求(二)界址点坐标的测定(二)界址点坐标的测定 测量方法、精度要求测量方法、精度要求(三)边界线标绘(三)边界线标绘(四)界桩方位物的选择与测定(四)界桩方位物的选择与测定 方位物的要求、精度方位物的要求、精度界线与界桩精密测定中越界碑位置中方专家组在勘界实地指导勘界人员辨认界线勘界测绘人员向中方勘界专家组成员指认条约线位置中方技术人员利用勘界地理信息系统向越方人员演示实地的三维景观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