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_第1页
众里寻她千百度_第2页
众里寻她千百度_第3页
众里寻她千百度_第4页
众里寻她千百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众里寻“她”千百度-高三文综历史复习要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沅江三中 郭学红关键词:高三文综历史复习 隐性知识高考作为当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界定的导向性与选拔性的考试,其命题尤其是选择题的命题,对于挖掘和分析隐性知识呈现出了越来越注重的特点,可以说体现高考试题的高明之处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在于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与考察。同时隐性知识的发掘,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发现式的学习,注重自主探究的同时又强调合作交流,这与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一致的。但一线教师和学生往往对隐性知识及其深浅度的挖掘感到非常棘手。因此高三文综历史复习一定要要高度重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点的挖掘、归类和掌握,不断探索其规律性。一、从

2、历年的高考历史真题看隐性历史知识的挖掘的重要性:以下的高考真题就是由于学生对隐性知识的挖掘的缺失或挖掘不到位而痛失分数。真题举例: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

3、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4、(2009全国文综一)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很多知识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很多知识与教材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又似乎在教材中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因此掌握正确的方法,看准看全课本中隐含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隐性知识的敏感度,对于培养当今时代需要的较高层次的智能型人才,或较好完成高三历史复习任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隐性知识?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挖掘隐性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如何通过互动的教与学过程,

4、将其转化为能够用多种媒体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即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二、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看隐性历史知识的挖掘的途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可将历史基础知识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显性知识,一类是历史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公式表示的知识”,即在教材中直接叙述的知识内容。那么什么是隐性知识呢?所谓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潜藏于历史教材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历史隐性知识与历史显性知识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潜在性,即知识内容隐含在教材之中。二是关联性,即隐含的知

5、识内容与其它知识有联系。那么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挖掘隐性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其实我们不必去远方,好地方就在我们身旁”,隐性知识就隐藏在我们的眼皮底下:1、教材目录标题中:高中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或教材的序言和导言部分,一般教师都好轻易放过,其实,它们才是教材的“眼睛”,它们一般都将章节的时代背景、重点内容、历史发展的大体进程和结果、主要规律等简要地提示了出来。比如必修1的目录可以看出整本教材讲的都是政治文明史,且中外古今之间有这对比与联系。2、教材文字叙述中:    在学习中,对教材的每句话都要认真推敲,把握教材知识中的连接点,以便更加准确理解教材。比如必

6、修1中的关于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变迁用了三个不同的子目表述,从中可以发现其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发展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3、教材历史地图或其他插图中    插图能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插图包括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地图;表格;人物图像;文献资料等。4、教材注释或历史纵横或学思之窗或学习延伸中:     这些都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是学习和考试中出题的重要部分,一些出人意料的试题往往就出在这些地方。5、跨年级或教材跨章节中:有很多知识零散

7、地分布于很多个章节,但如果你练就了“火眼金睛”,你就会很快将他们归类或总结在一起,比如中国古今历史上的所有改革,还比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的所有贡献,等等。6、教材中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历史学习中的综合性趋势日趋明显,学科交叉,文理综合已成为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材中引入的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对书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件的名称按该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进行了中英文对照,体现了大量的隐性知识。7、教材大事年表中和各种参考书中。    三、从教学实践看历史隐性知识挖掘的可行

8、性:如何通过互动的教与学过程,将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用多种媒体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即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是的, “学贵有疑”,让学生对教材多提问,多质疑,产生一种好奇心、求知欲,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探索新知识,这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复习时,很多学生因为知识面不够宽,对某一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面对着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题往往束手无策或者犹豫不决,比如前面所示高考题:(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

9、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本题考察的是书本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但书本所述远未涉及“司徒”等名称,也并未讲过“谥号”或“官名”“爵位”等有何区别,如果复习时只死扣书本而不做拓展与延伸,只注重教材上的大字部分而未对课后的学习延伸落到实处,那么此题就会对学生构成难度。 所以,在复习中,应让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知识的匮乏之处或盲点所在,让他们针对课本知识点不断质疑或提问,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通过查找资料来拓展延伸或总结归纳。比如书本提到了古代罗马法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生对它们在今天的延续感到疑惑,我们就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又把所有能查找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学生们通过古今对比有了很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1、有利于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全面和更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认识得到了提高。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挖掘历史隐性知识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因此在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