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1页
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2页
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3页
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4页
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第2期2005年4月天津市教科院JournalofTianjinAcademyofEducationalScienceNo.2ApI.2005审美能力,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演示网页,多媒体课件,可以锻炼学生们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把探究成果制成网页和多媒体课件,不仅从展示方式上给人简洁,直观的感觉,也便于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作为资料收藏.网络是信息领域的佼佼者,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他们结合的本身不仅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和方向,也将推动着课改继续深入的开展.四,实现网络下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备课,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

2、一个诸葛亮”,教师实现集体备课,汇集每位教师的创作灵感,可以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但是,由于受时间和空问的限制,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或更大范围内的教师坐在一起经常讨论课堂教学内容,是很难实现的,网络的出现,为教师的集体备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集体备课而言,网络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搜索资料的便利,多媒体承载的也不仅仅是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在网上做的更多的是一种教学心得交流.小到一个学校,大到全国,身处不同地方的教师,借助于网络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学设想,由此设计出凝结着集体智慧和个人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案.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很多省市,地区,学校都建立了学科教研网站,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集体备

3、课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技术还可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学生学业档案库等等,它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广泛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利用网络教学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上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更要求我们根据蕴涵在网络技术中的新理念,重新设计我们的课程.计算机长于动态,形象和直观,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和判断则需要人来完成,让网络教学优势与传统教学优势相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锦上添花.责任编辑:金锡萍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一,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周亚夫(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一)教育规模及管理体制1.医学院校的设置及规模.美国的医学院校大多由政府建立且多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

4、.美国现有127所医学院,分州立和私立两种,其中州立76所,私立51所,设在综合大学的医学院114所,占88.8%,独立建制的医学院13所,占11.2%.平均每所医学院每年招生130人左右,在校学生400500人左右.与美国相比,原先我国的医学院校绝大多数是独立于综合性大学以外的,只有7所附属于综合性大学,同时医学院校虽全为国家建立,但其隶属关系多样化,分属于中央直属,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属,1992年以前全国135所医学院校中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院校5所,卫生部属11所,省或市管理的学校有114所.近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众多医学院校开始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特别是协和医科大

5、学与清华大学的合并,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合并以及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合并等,对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影响深远.2.管理体制的差异.从国家层面上,美国对各医学院主要通过教育拨款和科研资助的方式来影响医学院的教育发展,各医学院校均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美国的医学院和办学88由I=;口,水平评价,主要通过非官方的高等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建立的评估来进行控制,全国医学考试委员会对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监控职能.这些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也不是政府机构,但是它同政府既有密切联系,又保持一定独立性.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由国家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各医学院校的自主权相对较少.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行的

6、是中央,省,市三级办学的形式,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进行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双重领导,省市的医学院校接受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分的领导.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共建,调整,合并,合作”形式,扩大省级政府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决策权,统筹权,扩大学校面向社会的自主权,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在向地方分权过渡,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并存的管理体制,这有利于改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布局不合理,效益低,单科性学校过多,条块分割的旧格局,有利于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与此同时,各高等医学院校还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如进行定编定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后

7、勤社会化改革等相配套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改革措施.(二)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美国采用传统4年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学生大都从读完4年大学本科后毕业的大学生中招收.在美国,由于出现周亚夫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专科医生过剩,边远地区又缺少医师的现象,他们正在针对培养一个通科医师(家庭医师)进行缩短学制改革的试验,近l0年在医学院校设立家庭医学专业,以期能通过缩短培养家庭医师的学习年限,使在今后20年专科医师及通科医生的数量分配取得平衡.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一般为5年,也有3年,部分为7年制及8年制,总的说来,学制较为混乱.从1986年起,我国积极探索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改革,在借鉴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

8、基础上,结合国情,实施7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新学制,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年制.但总的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仍在进一步调整中.(三)结构及层次在层次方面,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目前其高等医学教育都是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高等医学教育三部分组成,实行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并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结构还未完全形成,结构还不完整.1985年以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基本上是指医学院校时期的基础性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尚未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

9、的高等医学教育基本仍然是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卫生部于1991年7月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和1993年2月公布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开始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开始构建在校高等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完整统一体的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在结构方面,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只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不存在大专,中专培养医师(士)层次,也没有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类型结构.中国的医学教育则层次较多,结构也较复杂,主要有初等医学教育,中等医学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医学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层次,分别培养乡村医生,医士,医师

10、,学士学位医师,硕士学位医师或博士学位医师等.培养医生的途径除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外,尚有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四)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1.培养目标.在美国,作为基础水平的医学本科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医学生为毕业后接受专科培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中国医学院校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一般是医科毕业生毕业后即独立从事医疗实践工作,我国的医学院校实行医学生时期的早期专业化培养,虽使毕业生在某一领域掌握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但这种牺牲基础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做法,致使医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社会适应性较差,不利于毕业生的长远发展.美国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有明确的方向性,一般分为专业技术教育和

11、职业技术教育两类性质不同的医学教育领域,培养目标是互不重叠的,如高等医学教育,作为专业技术教育,在医学院校只设临床医学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医科毕业生进一步接受毕业后培训做准备,而辅助卫生专业教育作为一种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毕业后就业做准备.在培养目标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下,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培养目标也不同.如美国哈佛,杜克,宾大,北卡,夏威夷5所大学的培养目标分别为:科学家,开业医师,学术带头人和开业医师,面向2l世纪的医师(其中60%为通科医师,40%为专科医师),社区医生.中国的卫生专业技术教育和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也有明确的方向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其专业设

12、置和课程安排上两者雷同,所以其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我国由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尚不健全,高等医学教育目标尚不能实施美国式准医生的培养,主要还是以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目标上,已经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努力.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制定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目标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求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要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另一方面也要求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学校,其培养目标也要有所不同,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局

13、面.2.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上,美国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以二级学科定向,以三级学科定向的专科化训练均在毕业后教育中进行,以二级学科定向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是为毕业生进入毕业后专科化培训做准备.到1963年,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设置主要是采用大学生时期专科化的专业体系,因此同美国相比,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结构是实行本科生时期的专门化教育.美国的医学院校只设医学专业,而我国的医学专业已分化成临床医学,儿科学,眼鼻喉科,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等等专业.美国在毕业后阶段进行的专科化培训,在我国则提前到医学本科教育阶段来进行.在专业设置数量上,美国卫生科学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由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14、education)和职业技术教育(Occupa.tionaleducation)两大门类的l2种专业所组成的高等医学教育专业体系,前者包括医学,正骨医学,牙科学和药学专业,后者包括护理学和同医学相关的辅助卫生专业,在大学本科中也不设公共卫生专业.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1955年院系调整时,只设医学,卫生,儿科,口腔医学和药学5种专业,此后专业沿着不规范的道路越分越细,越分越多,最大规模时为l0大类,共57种专业.纵观美国和我国的专业发展,二者在高等医学本科专业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数量少,专业面宽,我国的专业设置过细,专业面过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以及

15、卫生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那种按三级学科定向的专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已是十分必要.因此我国从1989年起进行了两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显示,医学分为9个门类共37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专业面,但与美国相比,这些专业基本上仍按三级学科设置,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窄,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毕业后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不相接的状况,专业设置尚待进一步调整.(五)教学模式世界大多数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三段式,即89周亚夫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这是一种由美国医学教育家F1exner于1920年

16、初总结欧洲和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办学经验教训而倡导的模式.我国医药院校教学模式几乎全部采用该传统三段式.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率先掀起医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使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在近3o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由过去的三段式普遍改为二段式,即基础和实习两段,普遍取消II缶床课讲授阶段,改为在临床轮转实习中教学.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实行三段式教学与医学生的招生对象及培养目标定位有关,也与我国的国情有关.因为我国与美国相似规模的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是美国的几倍,需要的教学医院也多,而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可能承担两年的I临床专业课教学.因此,只能在最后一年到教学医院进行I临床实习.但是,实行三段式教学

17、并不意味着三段式教学不需要改革.应当借鉴早期接触I临床,后期临床高级选修实习等方式.国外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提示我们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势在必行.因此我国的医学院校在这方面也正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国际趋势看,一个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并非千篇一律,各校根据其历史,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国医学院校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一是要结合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来构建;二是充分考虑三种课程类型的优缺点,灵活运用,建立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数为:三年制3O40门,五年制4050门,七年制5060门,而这些课程大多以单一学科课程形式设置和实施.只有有效地对这些课程进

18、行规范,合并,优化,重组,才能合理地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高等医学院校构建综合课程体系有利于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交流与衔接.二,启示1.管理体制方面.80年代以来,美国由于医科毕业生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联邦政府对医学院校拨款即行削减,限制医学院的招生规模.集权制的国家通过下放权力,加大地方政府对医学院校的统筹力度,扩大医学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更加强调从宏观上管理高等医学教育.中国应该加快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宏观管理体系,对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合格和优秀评价,从宏观上推动医学院校上质量,上水平,出特色

19、,充分发挥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2.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方面.在医生的培养目标上,要更加强调基础的广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合作共事,防治结合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从专业上看,作为基础水平的专业教育,仍保持专业面广的特点,但同时为适应卫生服务发展,改善不平衡的地理分布和提高卫生人才的使用效率的需要,也注意及时调整专业.3.医学教育的终身化.在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点;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教育成为时代所需,从而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一大趋势是顺应潮流培养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技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专业和基础,突破狭隘的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和增大实习的时间.4.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综合化.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