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_第1页
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_第2页
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一、芦笋立枯病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 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 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 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 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 侵入,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 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3、防治方法。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 3-4年轮作。施用充分腐 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

2、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发病初期浇灌应天 2 号多靶位生物制剂 600 倍液。或浇灌 50% 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36% 甲基硫菌灵 600 倍液同时防治。二、芦笋根腐病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 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 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 枯病。2、 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 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幼根引起发病。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三、芦笋炭疽病1、症状。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

3、形或不规则形, 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 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 4-6 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 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3、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施用 腐熟的有机肥。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 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发病初期喷洒应天2号多靶位生物制剂 400 倍液, 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隔 10d 左右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采收前 7d 停药。四、芦笋茎腐病1、症状。主要危害幼笋, 幼笋出土后受害, 初期茎表出现水浸状斑, 逐渐扩大,后侵

4、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 的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 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 2-3 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 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3、防治方法。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加强田管,雨 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 减少菌源。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 应天 2 号多靶位生物制剂 600 倍液浇灌或 400 倍液喷洒,可与 75% 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同时防治,采收前 3d 停药。五、芦笋病毒病1、症状 :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 产量明显降低。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有芦笋病毒 1 号、2 号、 3 号,种子传毒, 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3、防治方法。收获时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米种,必要时可米用茎尖脱毒 技术进行脱毒。 病初期喷洒 20% 毒克星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 或0.5%抗毒剂I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20%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