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建工1031班于晓红目录一.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 J10972-20071. 一般规定2. 建筑物定位放线3. 基槽开挖和基础放线二. 土方施工规范 GBJ 201-831. 一般规定2. 地基处理3. 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4. 土方开挖5. 土方回填6. 基坑(槽)和管沟7. 边坡加固三. 混凝土垫层施工规范 702-19961适用范围2. 施工准备3. 操作工艺4. 质量标准5. 成品保护四. 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基本规定2. 无筋扩展基础3. 扩展基础4. 筏板基础5. 桩基础6. 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7. 独立基础素混凝土独立基
2、础混凝土独立基础一、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 J10972-20071、一般规定i.i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桩基施工测 量、基槽(坑)开挖中的放线与抄平、建筑物的基础放线、±).000以下的测量放线与抄平等。1.2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施工测量前应收集以下测量成果资料:城市规划单位提供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高程控制点;建筑场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线。1.3建筑物定位放线,当以城市测量控制点或场区平面控制点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 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点定位时,应选择沿主要街道且较长的建筑红线 边
3、为依据;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规整且较大的永久性 建(构)筑物的长边(或中线)或较长的道路中线为依据。1.4建筑物定位放线时,起点允许误差为20mm,边长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6000,且边 长误差不应大于20mm。1.5建筑物定位放线,应在施工单位验线合格后,按有关规定申请验线,经批准后,方 可施工。1.6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是基槽(坑)开挖后基础放线、首层及各层结构放线与竖向 控制的基本依据,应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中标出其位置并采取措施加以妥善保护。2、建筑物定位放线2.1建筑物定位放线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测设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根据主轴线控
4、制桩测设建筑物角桩; 根据角桩标定基槽(坑)开挖边界灰线等。2.2建筑物定位的方法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物轴线平行定位依据,且为矩形时,宜选用直角坐标法;建筑物轴线不平行定位依据,或为任意形状时,宜选用极坐标法;建筑物距定位依据较远,且量距困难时,宜选用角度(方向)交会法;建筑物距定位依据不超过所用钢尺长度,且场地量距条件较好时,宜选用距离交会 法;使用光电测距仪定位时,宜选用极坐标法,测距仪的精度不应低于川级; 使用全站仪定位时,宜选用坐标放样法。3、基槽(坑)开挖和基础放线3.1基槽(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形基础放线,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基槽边线,两灰线外侧为槽宽,允许误差为 +20
5、mm、-0mm ;杯形基础放线,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柱中心桩,再以柱中心桩及其轴线方向定出 柱基开挖边线,中心桩的允许误差为 3mm ;整体开挖基础放线,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连续墙中线,中 线横向允许误差为±0mm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应以轴线控制桩为准测设灌注桩中 线,中线横向允许误差为±0mm ;大开挖施工时应根据轴线控制桩分别测设出基槽上、 下口位置桩,并标定开挖边界线,上口桩允许误差为 +50mm、20mm,下口桩允许误 差为 +20mm、-0mm 。在条形基础与杯形基础开挖中,应在槽壁上每隔 3m距离测设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 或100cm
6、的水平桩,允许误差为 芳mm ;整体开挖基础,当挖土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脚与槽底上口标高,并拉通线控 制槽底标高。在垫层(或地基)上进行基础放线前,应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检测建筑物外 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投测主轴线,允许误差为 ±3mm。3.2基础外廓轴线投测应经闭合检测后,用墨线弹出细部轴线与施工线,基础外廓轴线。二、土方施工规范 GBJ 201-831. 一般规定土方工程施工应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 的施工顺序做好调配,减少重复搬运。土方调配应尽可能与当地市、镇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
7、发生下沉和变形。必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 不小于2%。的坡度。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平面挖制桩和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或铺填超厚。施工场地应根据需 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采用机械施工时,必要的边坡修整和场地边角、小型沟槽的开挖或填土等,可用人 工或小型机具配合进行。2. 地基处理按
8、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 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 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土。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 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
9、振或防振措施。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 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 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夯实水泥土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重要 或大型工程,尚应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水泥土搅拌法用于
10、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 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 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 桩载荷试验。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 试验。石灰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冲孔伤人的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石灰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1、柱锤冲扩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单液硅化法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及其均匀性应采用动力触探或其他原 位测试检验。3. 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并注意与原排水系统相适应。 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山区施工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排水系统和山地植被,如需改变原排水系统时,应 取得有关单位同意。临时排水平得破坏附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方的边坡,并注意不要损害 农田、道路。注:临时截水沟至挖方边坡上缘的距离,应根据土质确定,一般不小于3m临时排水沟至填方坡脚应有适当距离,沟内最高水位应低于坡脚至少0
12、.3m。在山坡地区施工,应尽量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永久性截水沟,或设置临时截水沟,阻 止山坡水流入施工场地。沟壁、沟底应防止渗漏。在平坦地区施工,可采用挖临时排水沟或筑土堤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 临时排水沟和截水沟的纵向坡度、横断面、边坡坡度和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庆小于 3%。,平坦地区不应小于 2%。,沼泽地 区可减至1%;横断面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按照施工期内最大流量确定;边坡坡度应根据土质和沟的度确定, 一般为1 : 0.71 : 1.5,岩石边坡可适当放 陡;出水口应设置在远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低洼地点,并应保证排水畅通。排水暗沟 的出水口处应防止冻
13、结。临时排水沟内水的流速不宜大于本规范附录四的规定。必要时,在下列地段或部位 应对沟底和边坡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土质松软地段;流速较快,可能遭受冲刷地段;跌水处;地面水泯集流入 沟内的部位;出水口处。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如山坡陡峻、地下有溶洞、边坡上有滞水层或坡脚处地下 水位较高等)有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根据设计单位确定的方案进行排 水。降低地下水位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 方尺寸和防止地基地结构遭受破坏等,选用集水坑降水、井点降水或两者相结合等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正铲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挖方时,应使地下水位经常低于开挖底
14、面不少 于 0.5m。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现场土质条件,应能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基坑(槽)底、排水沟底、集水坑底应经常保持一定的深差;集水坑应与基础底边有一定距离,防止地基地结构遭受破坏;边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渗出地下水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 应设置水沟,将水引出坡面;土层中如有局部流砂现象,应采取防治措施。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 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井点降水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基坑(槽)或管沟的平、剖面图和降水深度要求;井点的平面布置
15、、井的结构(包括孔径、井深过滤器类型及其安设位置等)和地面 排水管路(或沟渠)布置图;井点降水干扰计算书;井点降水的施工要求;水泵的型号、数量及备用的井点、水泵和电源等。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 或供水井水位下降,以及在岩溶土洞发育地区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必要时应采取防护 措施。在降水期间,应定期进行沉降和水位观测并作出记录。在第一个管井井点或第一组轻型井点安装完后,应立即进行抽水试验,如不符合要 求时,应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参数作适当调整。采用真空泵抽水时,管路系统应严密,确保无漏水或漏气现象,经试运转后,方可 正式使用。降水期间,应经常观测并记
16、录动水位,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井点降水工作结束后所留的井孔,必须用砂砾或粘土填实。如井孔位于建筑物或构 筑物基础以下,且设计对地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回填。井点降水的其他施工要求,可按照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执行。4. 土方开挖永久性挖方边坡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工程地质与设计资料不符需修改边坡坡度 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 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挖方经过不同类别的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作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井行,随时作
17、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并不得 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在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 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弃土堆应连续堆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防止山坡水流入挖方场地。注:当山坡坡度陡于1/5或在软土地区,不宜在挖方上侧弃土。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堆表面应低于相邻挖方 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之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在河岸、荒野地方弃土时,不得阻塞河道或影响排水。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岩(土)内有倾向于挖方的软弱夹层或袭隙面时, 应通知设计单 位采取措施,防止岩(土)下滑。在滑
18、坡地段挖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应熟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及滑坡迹象等情况;不宜在雨期施工;尽量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程序;不应破坏挖方上坡的自然植被和排水系统,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应先作好地面和地下排水设施;严禁在滑坡体上部弃土或堆放材料;必须遵循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爆破施工时,应防止因爆破震动影响边坡稳定;机械开挖时,边坡坡度应适当减缓,然后用人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抗滑扫土墙应尽量在旱季施工,基槽开挖应分段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开挖一 段应及时作好挡土墙,并按本规范规定,作好墙后的填土工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
19、取下列措施: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作好记录。5. 土方回填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底上的树墩及主根应拔除,坑穴应清除积水、淤泥和杂物等,并分层回填夯实;在建筑物和构筑物地面下的填方或厚度小于0.5m的填方,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在土质较好的平坦地上(地面坡度不陡于1/10)填方时,可不清除基底上的草皮, 但应割除长草;在稳定山坡上填方:当山坡坡度为1/101/5时,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坡度陡 于1/5时,应将基底挖成除梯形,除宽不小于 1m当填方
20、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辗压密实;在水田、沟渠或池塘上填方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 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填土。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记录。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按高计要求施工。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 当填方高度在10m以内,可采用1 : 1.5 ;高 度超过10m可作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 : 1.5,下部采用1 : 1.75。在地质情况不良(如滑坡、长年浸水和软弱土层等)的地段填方时,其边坡坡度应由 计算确定。注: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是指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临时道路、临时工程等 的填方。填方土料
21、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 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勺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 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含盐量符合本规范附录一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一般可以使用。但填料中不得 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碎石类土或爆破石碴用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 2/3(当使用 振动辗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
22、得填在分段 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填方内有打桩或其它特殊工程时,块(漂)石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设计要求。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 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土、压实和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容重,检验其压实系数 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填土压实的质量要求和取样数量应符合本 规范规定。填料为粘性土或排水不良的砂土时,其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容重,宜按附录 五击实试验测定。粘性土填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应在填料的干容重-含水量关系曲线中根据设 计干容重确定。如无击实试验条件,
23、设计压实系数为 0.9时,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 之差可控制在一4+2%£围内(使用振动辗时,可控制在一6+2%£围内)。填料为粘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 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填料)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 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辗压前宜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 填料为爆破石碴时,应通过辗压试验确定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确定。振动平辗适用于填料为爆破石碴、碎石类土、杂填土或轻亚土的大型填方(填
24、料为亚粘土或粘土时,宜使用振动凸块辗)。使用815吨重的振动平辗压实爆破石碴或碎石类土时,铺土厚度一般为0.61.5m,宜先静压、后振压,辗压遍数应由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为68遍。采用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 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整平拍实,宽填可为 0.2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辗迹重迭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 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填方中采用两种透不性不同的填料分层
25、填筑时,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 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填方基土表面应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得用透水性 较小的填料圭寸闭。如因施工条件限制,上层必须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时,应将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 层表面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取土坑的位置和要求应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确定,但不得影响建筑物(或构筑 物)安全和挖、填方边坡的稳定。取土坑的边坡坡度应视土质而定,一般不陡于本规范表332的规定。取土坑的排水设施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挡土墙后的填土,应选用透水性较好的土或在粘性土中掺入石块作填料。填土时, 应分层夯实,确保填土质量,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滤水层和排水盲沟。填料为红粘土时,
26、其施工含水量宜高于最优含水量24%填筑中应防止土料发生干缩、结块现象。填方压实宜使用中、轻型辗压机械。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应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 洞、旧基、暗塘等。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土密实施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 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不均匀下沉和坍滑等。6. 基坑(槽)和管沟基坑(槽)、管沟的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 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雨期施工或基坑(槽)、管沟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150300mn一层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除。采用机械开挖
27、基坑(槽)或管沟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用人工清理,其厚度 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基坑(槽)底部的开挖宽度,除基础底部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而、排水 设施和支撑结构的宽度。管沟底部开挖宽度(有支撑者为撑板间的净宽),除管道结构宽度外,应增加工作面 宽度。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其挖方边坡可作成直立壁不 加支撑。挖方深度应根据土质确定,但不宜超过下列规定: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 1.25m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坚硬的粘土 2m基坑(槽)或管沟挖好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
28、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 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基坑(槽)或管沟需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 方法、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支撑必须牢固可靠,确保安全施工。坑壁支撑有钢(木)支撑、钢(木)板桩、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等。采用钢(木)坑壁支撑时,应随挖随撑、支撑牢固。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如有松动、 变形等现象时,应及时加固或更换。在雨期或化冻期,更应加强检查。钢(木)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依次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 随填。拆除支撑时,应防止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应采取加固 措施。采用钢(木)板桩、
2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作坑壁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尽量减少打桩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仪器设备和城市环 境的影响;桩的制作、运输、打桩或灌注桩的施工要求应按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第四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当土质较差,开挖后土可能从桩间挤出时,宜采用啮合式板桩;在桩附近挖土时,应防止桩身受到损伤;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应在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后,方可挖土;拔除桩后的孔穴应填实。采用钢(木)板桩、钢筋混凝土桩作坑壁支撑并加设锚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锚杆宜选用螺纹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油污和浮锈;锚固段应设置在隐定性较好的土层或岩层中,长度应
30、经计算确定;钻孔时不得损坏已有的管沟、电缆等地下埋设物;施工前应作抗拔试验,测定锚杆的抗拔拉力;锚固段应用水泥砂浆灌注密实;应经常检查锚头紧固和锚杆周围的土质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作坑壁支撑时,其施工和验收要求应按国家标准地基 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隐,必要时应加 以保护。在挖方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高,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壁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在桩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开
31、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 当接近地下水位时, 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于在该处集中排水。基坑(槽)或管沟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 符合要趋,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开挖基坑(槽)或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 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 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基坑(槽)、管沟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沟(槽)回填顺序,应按基
32、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回填土料、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按本章第四节有关规定执行。如设计允 许回填土自行沉实时,可不夯实;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 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 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土料回填。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除应按照本节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底以下0.51.0m后,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 (砾)石,
33、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箱板) 或梢排等;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 作好基础;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 标高以上留0.10.3m 土层不挖,待作基础时挖除;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边坡顶上或建筑物(构筑物)附近。在膨胀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除按照本节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场地平整后至基坑(槽)、管沟开挖宜间隔一段时间,以减少基土的胀缩变形;基坑(槽)或管沟的开挖、地基与基础
34、的施工和回填地等应连续进行,并应避免在 雨天施工;开挖前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放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浸入施工场地或冲刷 边坡;开挖后,基土不得受烈日曝晒或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预留一层不挖,待作基础时 挖除;采用砂地基时,应先将砂浇水至饱和后再铺填夯实,不得采用向基坑(槽)或管沟内浇水使砂沉落的施工方法;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宜选用非膨胀性土、弱膨胀土或掺 有适当比例的石灰及其它松散材料的膨胀土。7. 边坡加固永久性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为防止修整后的挖、填方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固工作应在雨期前完成。冬期施工的挖、填方边坡修整与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在
35、挖方边坡上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支护当的支护或导流 设施,并应在边坡加固前完成。用草皮加固挖、填方边坡时,应选用容易生根蔓延、耐旱的草皮,在适宜于种植的 季节均匀铺植。挖、填方边坡采用石块铺砌加固时,应自下而上分行平行铺砌,石块应侧放并错缝 搭接,缝隙间应用碎石嵌实。靠河岸的填方,在汛期前如不能及时做好永久性的边坡加固工程时,为保护其边坡 免受洪水冲刷,应采用竖篱、石笼、土袋等作临时性加固。膨胀土、红粘土、软土或其他易于风化的土 (岩)的边坡,如设计有喷涂、抹面或铺 砌石块等护面要求时,庆在边坡修整后随即进行。三、混凝土垫层施工规范 702-1996i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
36、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2.1.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5%。2.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 0.53.2mm,含泥量不大于2%2.1.4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2.2作业条件:2.2.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咼线。2.2.2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2.2.3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
37、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2.2.4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 管道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行分项质量检验评定。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f找标咼、弹水平控制线 f混凝土搅拌f铺设混凝土 f振捣f找平f养护3.1.1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 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3.1.2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 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3.1.3混凝土搅拌3.1.3.1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直低于C10),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
38、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 顺序为石子f水泥f砂f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3.1.3.2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 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于一组。当每层建筑地面工程面积超过 1000m2时,每增加1000m2 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00m2按1000m2计算。3.1.4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 m。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 x 30mmX 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 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在楼层混凝土基层
39、上可抹 100mmx 100mm,找平墩(用 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大面积地面垫层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 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位置等进行划分。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次比为0.40.5),然后从一 端开始铺设,由室内向外退着操作。3.1.5振捣: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 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3.1.6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 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
40、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 设计要求的坡度做。3.1.7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3.1.8冬期施工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C。如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小于、等于C10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N/mm2。4. 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的规定。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 的规定。4.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
41、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2。地面垫层混凝土允许偏差表4-2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咼± 10用水平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对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尺量检杳5. 成品保护5.1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5.2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注意运混凝土小车不要碰动门框(应预先有保护措施),并在 铺设混凝土时要保护好电气等设备暗管。5.3
42、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可继续进行面层施工,如继续施工时,应对 垫层加以覆盖保护,并避免在垫层上搅拌砂浆。存放油漆桶等物以免污染垫层,影响面 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造成面层空鼓。四、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1.基本规定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
43、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 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 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验算;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
44、底 面上的荷载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 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o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 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级限状态 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
45、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 但结构重要性系数 Y不应小于1.0 o6.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o7.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 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 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
46、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8. 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 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 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咼算起;当米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 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2无筋扩展基础1. 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 柱下独立基础。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2. 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 hi不得小于bi(图8.1.2),并不应小 于300mm且不小于20d(d为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
47、)。当柱纵向钢筋在柱脚内 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3 .扩展基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 C10 ;3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 ;间距不大于300mm ;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
48、受力钢筋面积的1/10。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7. 高杯口基础短柱的纵向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在非地震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低于 9度 地区,短柱四角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49、20mm,并延伸至基础底板的钢筋网上。短柱 长边的纵向钢筋,当长边尺寸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矩不应大于300mm,当长边尺寸大于1000mm时,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间 距不应大于300mm,且每隔一米左右伸下一根并作 150mm的直钩支承在基础底部的 钢筋网上,其余钢筋锚固至基础底板顶面下la处。短柱短边每隔300mm应配置直径不 小于12mm的纵向钢筋,且每边的配筋率不少于 0.05%短柱的截面面积。短柱中的箍 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箍筋 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4.筏板基础
50、1. 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及防渗等要求。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2. 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 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 400mm。3. 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50mm ;.当交叉基础梁的宽度小于柱截面的边长时,交叉基础梁连接处应设置八字角,柱角 与八字角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51、50mm。4.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 12mm,间距不大 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5.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 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 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的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52、 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5 .桩基础1.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 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 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 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 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 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 于 0.5m
53、。.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灌注桩不应低于 C20 ;预应力柱不应低于C40。.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0.8%,静压预制桩的 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 ;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配筋长度: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 液化土层。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柱应通长配筋。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
54、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 径(I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U级钢和川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 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2.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55、;.摩擦型桩基。3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 合下列要求: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 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 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距离不小于 300mm.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 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通讯器材购销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型活动场地租赁及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PVC管道产品检测与质量保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消防给水系统设备及工程安全防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饮股份合作人力资源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跨国投资风险共保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版国有控股企业股权置换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安全通道维护外包服务合同3篇
- 2024移动支付技术服务合同
- 2024版暂定协议总价协议样本版B版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单元测试题(加答案)
- 副厂长竞聘演讲稿
- 高二物理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 电影项目策划书
- 产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蓝皮书(2024.1)
- 高一数学单元练习卷
- 国际标准IQ测试题及答案样本
- 美容院管理制度章程
- 职业发展展示园林
-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习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