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_第1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_第2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_第3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_第4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一、学院概况和已办专业基本情况我院是2001年新升格的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类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办学信誉较好。毕业生遍及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中科院、科大、省委、省政府、省广播电视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安徽日报社、合九铁路指挥部、蚌铁分局、信息产业部第38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40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41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8研究所、兵器工业部第214研究所、深圳康佳集团、安徽康佳集团、海尔集团、创维集团、TCL集团、富士康集团、联想集团、波导公司、奇瑞公司、台湾大众电脑公司以及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用人单位,

2、都有我院毕业生在从事技术维护、科研开发、销售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我院目前下设二个系,其中电子工程系至今为止已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四个三年制高职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以及电子音像设备、无线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几个中专专业。该系有全日制学生1788人。专业教师42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3人,师资力量比较强,职称比例、年龄学历、专业方向结构比较合理,“双师型”的教师占一定的比例,专业教师中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后劲足,潜力大。他们政治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不仅能胜任教学工作,还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师中有4人为双师型教师,他

3、们都是来自企业和科研单位,具有极强的实践经验,这也为该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自1985年起我院开始设置计算机应用专业,并于当年招收了第一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计算机科学系已成为规模大、设备全、师资力量强的专业大系。该系有全日制学生近2000名,专任教师42名。专任教师职称比例、年龄、学历、专业方向结构合理,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21名。该系开设的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与维护、市场营销及会计电算化7个计算机类及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网络的维护与管理、软件生产、信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

4、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我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双向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与图书、阅览室,适用图书和电子读物达15万册,其中专业图书5万册以上。建有较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和实习技能训练基地:校内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4个)、家电综合实验室、EDA实验室、制冷制热实验室、高频实验室(2个)、传感器实验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通信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机房(8个,共有微机800台)等22个较为先进的实验室和3个家用电器、微型计算机整机组装综合实训室;校外拥有兵器工业部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40研究所、中国联通蚌埠分公司、康佳集团、蚌埠高

5、新技术开发区、安徽科力软件公司、芜湖软件园、美国旭辰(深圳)公司、蚌埠双环电子公司等14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此外,我院还建有无线电调频广播电台、一体化的宽带校园网及网管中心,2001年11月通过电信10兆光纤,已实现了全院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与INTERNET网的互联。学院下一步将在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8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我院是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省信息教育中心自学考试教学站辅导站,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安徽学习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蚌埠教学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安徽省计算机水平考试及教育部NIT考试考点。同时我院还通过各种渠道,多方面联系进行多种

6、形式的合作办学和承办各种资格认证考试。2003年以来,我院积极与印度亚洲信息技术学院(AIIT)、3COM、CISCO、SUN、MICROSOFT、ORACLE等学院和公司联系,商议加盟培训考试中心、培训认证基地及合作办学事宜。 二、今后五年学院发展与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1.学院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目标学院自建立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现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下一步将借我省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东风,扩大发展,完善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资金投入,加快实验室尤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每

7、年投入200-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购置图书。到2007年实验设备总值达到2200万元,图书达到30万册。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自己培养两种途径,到2007年,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15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达20,具有副高职称的达26.9,双师素质教师达41.2以上。同时学院将不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合格率达到70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称职率达到70以上。5年内,学院除充分利用老校区的教学设施发挥办学效益外,将把发展和建设的重心移向新校区。新校区占地729亩,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进行建设。全部

8、工程计划建筑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9680万元(不含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2007年完成,届时学院共成立四个系(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和管理系),在校生可达5000人。2003年完成征地、规划和一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个食堂及运动场的单体设计并开工建设,力争2004年秋季实现新生入驻。2. 学院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十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以

9、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渠道 ,形成一整套规范、有序、科学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加强师生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努力,到2005年,使学院新区初具规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达到国家合格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准。2007年进入重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行列。 三、今后五年专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1.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学院近五年的规划和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发展核心和关键的学科专业建设,应与之相适应和协调发展。按照省教育厅“适应需要,积极发展;坚持条件,优化结构;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的指示精神,我院考虑在巩固原有专业的基础上

10、,统筹规划,优化结构,适度调整,再建设和发展几个新专业,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合格要求的电子类、计算机类及管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全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需求。目前,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正在创建省级示范专业,争取把它建设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在完成这一示范专业创建的基础上,在5年内,力争再创建二个示范专业,使这些专业成为具有带头作用的全省乃至全国高职示范专业,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了使我院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我院通过调研考察,将在5年内计划申报18个高职专业,即(1)2003年已申报批准的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与维护

11、专业;(2)对原有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进行调整,更名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与软件工程,并按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三个方向设置课程、安排教材,争取建设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并初步构建成软件学院的框架。(3)20042005年拟申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空调制冷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子设备与工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20062007年拟申报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安全工程专业、网站建设与维护专业、图形图像处理及多媒体应用专业。在合理定位,具体制定举措的前提基础上,使我

12、院毕业生能尽量满足社会对相应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2.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思路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高职教育的要求,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研究分析相当一段时间内,行业内外对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需求情况,并通过对我院原有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全面分析,确定了“兼顾长线、发展短线、兴办热门、突出特色”的专业发展与建设基本思路,以使得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与经济形势和市场接轨,真正实现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和综合技术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目标。四、编制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 专业建

13、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专业建设上,努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积极建设一批适应性强、有特色、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为周边地区及安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科学制订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是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建设中,根据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潜在的优势,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

14、规律,突出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中,巩固现有专业,加强师资培养,进一步增加实验、实习投入,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新老专业结合,合理调整现有专业,使我院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利于学科发展,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2.专业建设的原则(1)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努力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2)充分考虑学院自身办学条件,要以坚实的办学条件做支撑,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3)要

15、把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坚决办好办学条件充分、社会需求旺盛、有办学特色的专业;取消缺乏办学条件、没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及学院办学条件,稳步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4)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专业建设的数量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师资、办学条件相适应;充分考虑专业布局结构的合理性,以使设置的专业在本地区、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并要有相关专业做支撑,确保专业的培养质量。按照以上原则,结合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的反馈信息,我们认为专业设置目标和发展规划中,应在注重对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提升基础上,再逐年增加新专业。通过5年的

16、分步投入,巩固老专业,增加新专业,并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改革,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力求使我院专业建设整体发展。通过与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日异变化的电子信息新技术,了解专业的新动态,培养“双师”,探索院所合作、院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路子。促使我院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办出以电子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的示范窗口。五、今后5年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的论据今后5年(到2007年),我们将巩固提高现有的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与维护、市场营销及会计电算化共11个专业,并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和计算机软件

17、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示范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办学实力,适当发展一批新专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前景广阔、办学实力强、有特色的专业。计划逐年增加模具设计与制造、空调制冷、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电子设备与工艺、电子声像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及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安全工程、网站建设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及多媒体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使我院在校生达到5000人左右,专任教师达到315人左右,专业图书达到30万册以上。(一).2003年至2005年我院专业建设与设置的论据12002年,我国模具的总需求量超过40亿,比前年

18、有大幅度的提高,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模具需求最大的拉动力量。各地模具企业的业务繁忙,某些地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模具展览会开的红红火火,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模具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而加入WTO组织后,出口模具及出口产品增长带来的模具需求,更是带动了相关的模具生产设备制造业,材料供应商和其他服务供应商的高速发展。另外,由于设备进口关税的降低,也使更多的国外企业关注中国市场。国际性企业进入中国,给模具行业带来了更多更先进的制造设备与制造技术,不少模具企业在吸收、引进和提高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的实力。比如,座落于安徽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投资1.5个亿,可解决20000人就业岗

19、位的蚌埠五金工业园,就是集模具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工业企业。应该看到,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象蚌埠五金工业园等模具企业的发展机会更多,但竞争也将更为激烈,要求也就相应更高。为了提高模具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满足模具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拟增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培养模具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2近十年来,我国空调业以超过40%的速度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超过了美国,90年代末就超过了日本,产销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家电协会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空调器产业完成销售接近700亿,总产量超过3

20、000万台,在全球中的比重占到了60%,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空调生产制造大国。同时我们看到,高素质的人才将是下一步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空调业在品牌竞争、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企业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方面还相当薄弱,不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是整个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仅靠组装生产是中国空调行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只有引进技术人才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为此,我系拟增设空调制冷专业,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符合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已经成为人们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到2002 年年底,上海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

21、电153.5 台、电冰箱102.6 台、空调100.4 台、热水器67台、电脑37.6 台面对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小家电的市场空间也十分广阔,资料显示在未来5年内,市场容量至少3500亿元。单在整体厨房领域,将有29%的城市居民准备购买,市场空间高达580亿元;电热水器的年产销量高达1100万台,年递增率近20%,市场容量达800亿元;吸油烟机的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台,年递增率至少10%、市场容量超过500亿;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对于燃气具产品的需求旺盛,预期购买率将达到50左右,燃气灶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4240万台,市场容量400亿元。其它的小家电,品种众多,市场需求同样相当惊人,未来5年的

22、市场空间至少1200亿。国内的家电产业显现出蓬勃的发展。但国产家电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薄弱,工业设计水平较低,产品外观和色彩缺少变化,加之维护技术的不健全,主要仿照国外产品来设计,在竞争能力上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随着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这已经成为国内家电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家电维修业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表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为了能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我院作为电子类高职院校,理应开办具有特色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合格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为社会经济腾飞服务。4.

23、中国改革开放20年,造就和诞生了很多企业,而作为电子行业的基础产业之一的电子设备行业却进步不大,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组织将给很多行业带来不同的影响,但对中国电子设备行业首先是无形的冲击。随着社会信息化,新产品新技术日新月异,对电子设备行业提出很多新需求。电子设备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出新型的,适应新需要的电子设备产品。我院增设电子设备与工艺专业,正是为满足电子设备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面对迅速到来的信息时代,我国飞速发展的信息

24、产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入世后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必须逐步与世界“接轨”,这一切都要求我国必须有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因此,我院拟在2005年增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621世纪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加入“世贸”之后,中国企业必须有大量自己的各级电子商务技术人才,才能参与世界贸易的竞争。而我国的企业正在改制中,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企业的信息化因此才刚刚起步,因缺乏专门电子商务人才,商品的电子信息化进展缓慢。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企业赢得时间和效益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抓紧培养实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院拟在2005年增设电子商务

25、专业。7.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并得到了迅速发展。CAD的广泛应用,给一切设计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而被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CAD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工业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以及以及医疗卫生等各种领域,它对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CAD技术应用和开发起步较晚,到上世纪未,才开始普及应用CAD技术,所以熟悉和能掌握此项技术的人并不多。据我们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关就业情况调查,各大、中、小企业、外企等,急需大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26、计算机技术,能在制造业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工作的高层次的(大专以上)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CAD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以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据调查,供需比大约为1:10,需要十个人只能招到一个人,这个缺口很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经济、尤其是我们安徽省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急需大量CAD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针对以上情况,我院拟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8.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在传统经济向市场

27、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既熟悉工商企业实际管理又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等职业人才显得尤其匮乏。现在我国已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抓紧加速建设的进程中,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旺盛,中、低层管理人员受到公司决策层的广泛重视。各高校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对工商管理这块蛋糕都瞄得很紧,供给量很大,有超过需求的趋势。鉴于此,我院应及时开办工商管理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实现为社会培养信守良好商业道德,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懂得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内涵,能够进行企业形象策划,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和管理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9.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日益兴起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科技

28、竞争、贸易交往和市场争夺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说,21世纪是争夺经济制高点和控制国际市场的世纪。而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正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争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联成一体,不可分割;特别是 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已以更大规模、更快的速度进入中国,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加速了开放的进程。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际资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面临着进一步开放市场带来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由增量扩张型向效益增进型转变的过程中,许多结构性

29、、体制性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如何面对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多维变化的信息世界和紧张激烈的市场竟争,是决定每家公司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据调查,目前能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适用的理论、贸易方式、订立相关的法律契约,熟悉国际货物买卖交易过程中的交易磋商、商务谈判、争议解决、风险防范、资金运作、业务操作等经贸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尤其是能把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匮乏。根据市场需求和我院实际情况,为培养一批懂管理决策、善把握商机的经贸人才,我院拟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2006年至2007年专业建设与设置的论据1 根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按新方法统计

30、显示,2002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1.8亿元,累计增幅达到20.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464.4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利润总额达506.9亿元,同比增长6.5%。家用视听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111月生产增幅达到26.6%,对全行业生产增长贡献率为35.2%,拉动全行业生产增长20.9个百分点中的7.4个百分点,继续对全行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受计算机、显示器、彩电及DVD等整机电子产品的发展带动,预计未来几年,家用视听产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此,我院拟增设电子声像技术专业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要。2. 随着计算机技

31、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及自动化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

32、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我国数控及自动化产业通过自行研究、引进合作、独立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国产数控及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开拓前进。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数控及自动化产业,尽管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需要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努力来攀登新的历史性台阶。我国数控机床生产厂共有100多家,其中能批量生产的企业有42家,平均年产量4050台,数控系统(包括主轴和进给驱动单元)生产企业约50家,但生产具有一定批量的企

33、业只有8家,我国数控机床产品品种相对较少,开发和交货周期较长,由于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开发,批量不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较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是突出的质量症结),性能水平与国外相对有一定差距,竞争力不强;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开发的数控系统缺少共同的软件规范和支撑平台,尚未实现系列化、商品化,没有产业规模。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对手,国内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难以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抗衡,面临着进口冲击的强大压力。我国数控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已经历了40年的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前途依然光明。为抓住历史机遇,及时为数控及自动化行业培养人才,我院拟增设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3随

34、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的大国,这无疑将为我国相关技术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1年中国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可以看出一个巨大的新兴的经济市场环境,在机械行业领域。电气工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是提升我国工业与机械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工业制造业所关注。目前 ,我国在电气和气动产品的产量仅占机械工业总产量的0.8%1%,与其他国家的3.1%4.5%相差甚远,为了促进工业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中的扩大应用。因此我院应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跟上现代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

3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拟增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4. 个人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网络已成为我们交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信息的交流,为了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商业需求,各厂家企业,个人都需要及时了解和发布各种信息。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经常会遭到病毒和黑客对程序的恶意破坏,存在重要数据和资料泄漏的隐患。有时遇到突发事件时,甚至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 失。因此,通信技术和通信安全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通信的安全,为了实现网上办公的安全快捷方便,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控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专业维护,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满足

36、我们经济、生活的需要。为此,我院拟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安全工程专业。5.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代表着未来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的网络,已经在政务、邮电、保险、银行、医疗、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部 门,基 于服务器的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财务报表系统、网络销售系统、“自由迁移”式办公系统及NATON邮件的分组 群发、分级加密和被窃邮件的自动删除和补发等网络关键应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加强网站建设,己成为机关事业、厂家企业各单位能否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当务之急。但由于企业公司等单位员工,目前多为缺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

37、市场、销售、行政人员,难已按需求建网。另外,在使用以 PC机作客户设备的网络环境办公时,如遇到软件设置错误、他人误操作、意外断电、系统崩溃、机器故障等问题,他们也无法维护。为此,我们计划增设网站建设与维护专业,以培养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生活需要,进行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实用性人才。6. 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以及医疗卫生等各种领域,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能熟练掌握多媒体基本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应用领域知识,具有多媒体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和富有创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一批熟悉图形/图像制作环境,精通国际上流行的

38、12种图形/图像制作工具(如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等),并能运用它们独立地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完成所需要的图形/图像的制作任务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我院拟增设图形图像处理及多媒体应用专业。六、拟增专业的具体建设计划对于新增设专业,将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各专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需求情况,了解各专业的最新动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确定招生人数,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加强实验、实训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保证各新增专业健康发展,将安排至少有2名副教授以上及相应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以起到专业骨干带头作用。(一)重点专业建设 我院将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计

39、算机软件技术与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专业,合理充分的利用学院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办出高职院校特色。1.建设省级示范重点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1)该重点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计算机、通信、家电、器件、仪器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信息时代就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实际就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省仅计算机装机量在过去两年中就翻了一番,并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代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到第二代数字技术,并正朝第三代与网络相连的技术发展

40、,随着我省信息化工程建设在新世纪的全面展开,一个覆盖全省,连接全国以光纤干线网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集数字传输、程控化交换为一体的通信网络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并把我们继续带入数字化、网络化、宽带化、虚拟化的神奇网络世界之中。面对迅速到来的信息时代,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的复合型高等技术人才,仅依靠现有职工培训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培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经过调查,现在我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部分是从其它行业或经短期培训转行而来,他们缺乏电子信息技术的整体知识,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对口学习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

41、展。另外人员严重不足也表现非常明显,特别是专科以上人才已出现断层。这一切都表明我省在地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在信息产业企业及其它企业的需求人才中,紧缺的就是产品制造、网络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可以相信,电子信息高等技术人才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最有吸引力、需求量最大的热门人才。(2)重点建设本专业的可行性我省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我省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信息产业生产总值翻3番的目标,所以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专业前景和毕业生出路看好,因此我院应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积极开拓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学科,办好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我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培养大批新型的高

42、级应用型人才。我院是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省信息教肓中心自学考试教学站辅导站、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安徽学习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蚌埠教学点,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全,所以我院对把“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申报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报有极大的信心和能力。我院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13人。他们政治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不仅能胜任教学工作,还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并具备了我院多年来大专试点班的专科教学经验。教师中有3人为双师型教师,他们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这也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我院现有

43、较为先进的校内实验、实习及实训室25个,无线电调频广播电台一个,微机800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万元,适用图书和电子读物达15万册以上。校外拥有兵器工业部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40研究所、中国联通蚌埠分公司、康佳集团、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安徽科力软件公司、芜湖软件园、美国旭辰(深圳)公司、蚌埠双环电子公司等14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我院有能力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我省重点示范型专业,以为今后对我省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作出贡献。为了保证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育教学专业改革课题组,专业改革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

44、教学副院长任副主任,学校有关领导、系部领导、部门处室领导任成员。专业改革课题组由系主任任组长,教研室负责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任成员。为了使试点专业的建设更加紧密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院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本行业的学术团体、企业集团、科研设计单位以及兄弟院校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制定出的专业教学计划更加结合生产实际。并且专家委员会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信息,较好地解决了教、用分离的问题。 (3)本专业重点建设的意见学 制:三年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专以上学历培养目标: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

45、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事电子产品设计、调试、制作、生产和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培 养 模 式:1).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加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打破学科界限,突出专业,注重应用,建立起“宽基础、活模块”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在学完宽基础阶段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自由选择活模块中的一个作为专门化方向,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兼修其它专门化方向的部分课程,以获取一专多能。在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上,做到以“实用、够用”为主,本着打好基础,利于发展的宗旨,增加选修课程。对每一项模块要求,建立

46、能力考核标准。强化实践是我们建立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强化实践,突出技能,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验、实习课时总数,走产学合作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顶岗实习内容,进行技能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体现高职特色的重要方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培养适应于通信、家电、自控等与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信技术模块家用电器模块电子工程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2)走产学研结合的教改之路是实现本专业教改方案的有效途径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高职

47、人才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办学,为社会经济服务,为企业用人单位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而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不可忽略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促进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并更新了教学内容,又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所以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保证和促进校企结合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学院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自身发展。立足本职,开拓科研新路子,高职进行科研要眼睛向下,面向教学,面向生产实践,要深入到企业中去,重视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服务

48、性课题,讲究技术实用性,突出技术先进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特点。a、为了开展好科研活动,应先从高职教育研究入手,我院发动全体教师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律,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逐步深入探讨和改革,邀请科研、教研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专题讲座。b、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我们主动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研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c、学院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相关企业作为技术合作挂钩单位,到生产中寻找课题,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调整并优化工艺结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寻找科研内容。d、

49、学院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部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聘请他们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e、学院制定了教职工培训、进修的有关规定,鼓励教职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业务培训及提高学历进修,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3)一书多证要求和鼓励学生获取认证证书:(1)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职业资格证书;(2)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3)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专业经费拟定安排计划:本专业现有实验仪器、模型设备总价值220.25万元,拟计划再增设电子测量仪

50、器、通信实验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共计价值总额75万。专业图书投入购置资金5万元。师资队伍:见(2)重点建设本专业的可行性所述。 2.建设省级重点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1)该重点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工业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深入变革。信息交换的范围正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管理到现场设备层的各个层次,并逐步形成了全分布式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和以此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在这方面,中央早就明确指出,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表明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上来。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

51、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从国际上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针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这两个特点来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加入WTO后,我们的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一定要质量好、价格低,这就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是制造业的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但我们的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 1/4,所以我国要推进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这是当今世界技术界和工业界发展的大趋势。工业自动化全面发展代表了一个国

52、家的经济实力。目前我国工业产额约占全国GDP的 42.5%,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产业。同时发达先进的信息自动化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要想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就需要加快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的现代技术人才。近期调研结果也表明,我国构成制造业核心的机电类高级技术人才非常奇缺。因此,把“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来建设和发展,是完全符合国际潮流,顺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我院将在这一省级重点化试行专业的重要课题研究中,力争取得一定的成果。(2)重点建设本专业的可行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53、过程中,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结构正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各行业的先进机电设备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对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日趋增多。在学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关心下。为开展好该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把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手段、方法等建设落到实处,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如:在保证教学重点专业的经费投入上,学院每年按不少于30万元资金投入建设;建立教师奖励制

54、度上,对经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评议组检查评议合格,学院给予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成员、改革方案的实施人员奖励;并优先保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提供进修、培训和学习经费,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外在学院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上,学院每年拟投入不 少于150万元来改善专业教学的理论教学、图书、实习、实训条件。我院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5人,双师型青年教师2名。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学院拥有完善的实验实习设备及实训场所,院外实习基地。另外,我院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不论是

55、教学设施还是师资条件,均能达到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重点专业的要求。综上所述,我院在“机电一体化”的重点建设中条件是具备的、可行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该专业的建设将会有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我们同样有信心、有能力把该专业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性的示范性专业。(3)本专业重点建设的意见学 制:三年。招 生 对 象: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历者。培 养 目 标: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的高等技术人才。培 养 模 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是地方性

56、,二是职业性。其办学宗旨就是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机械行业急需机电一体化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据此,我们把教学计划调整为“2+1”模式。即:原则上,前2年以培养机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开设必修课,在三年级的1年中,则按社会的实际需求设限修课,如:设机电一体化方向、机床数控技术方向、计算机应用CAD/CAM方向、现代设备管理及维护方向等。学生可按自己的就业方向或兴趣,选择学习 。教学计划中,按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的同时,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都按不同专业方向确定实习、实训的内容、场地及设计题目。这样的培养训练,体现了其职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实

57、践性。1. 整合教学内容,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职业需求出发,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符合未来 职业的需要。使在有限时间里获得从事某项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将分散在有关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取消了部分课程不适用的内容,合并了一些性质相近的课程,增加了符合职业需要的课题。课程内容强调学会基本理论,强调少而精。并力求使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同渗透。例如 :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整合为“机械设计”一门课;将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制造工艺、等整合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

58、;整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大大缩减了学时,使我们得以开设数控技术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等一些新课程,还为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腾出了时间。2. 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高专学生能不能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型和科技型的人才,就看他们是否能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一、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训练来获得。所以我们加强改革力度,增加了经费投入,新建、扩建数控中心、实习工厂、校内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等。增设数控机床模拟操作实训室等。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大实践课在总分中的比重,制定并逐步完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同时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着重考核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以确保学生学到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两周CAD/CAM上机操作及数控编程、调试、修改、加工等,要求学生在数控机床上按指定的图纸要求加工出零件。要适应高职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教师水平的办法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能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更新知识,跟上新技术的发展。以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