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_第1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_第2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_第3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_第4页
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种群和群落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 在一块草原上有 8户牧民在放羊,每户放一群羊,其中有6户放的是绵羊,2户放的是山羊,这些羊属于()A. 个种群B一个群落C 两个种群 D 8个种群2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产生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 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 因库C. 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

2、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 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C.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 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5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

3、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 .6 .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A. 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化B. 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 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D. 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7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人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蜘蛛引入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B在A期间,若对害虫撒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 在B期间,蜘

4、蛛数量减少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 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8 如图所示,曲线 1和曲线2代表种群1和种群2的耐热范围。种群 2能竞争过种群1的温度范围是()A. 低于tJCB. 在tiC与t2C之间C. 在t2C与t3C之间D. 高于t39.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 制作用, 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 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 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

5、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 .下图表示物种I和物种n的种群密度变化。I和n两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A 寄生物一寄主 B 捕食者一猎物 C 竞争 D 共生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11. (1 0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 下列 3 组实验 (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 数量均较组 1 少。(1) 组1中,甲种

6、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和;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 40 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 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12. (7 分)为研究酵母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C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根

7、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 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中曲线、依次是组的结果。(2) B组实验结果有异于 A组,其原因是B组。D组实验结果有异于B组,其原因是D组。(3) 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4) 培养后期取出的样液应后再进行制片和计数(5) 血球计数板的清洗不能使用试管刷和洗涤剂,正确的清洗方法是13. 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 分,共 16 分):(1) 若在理想的环境中, 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 ,该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表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2) 如果在自然环境中,

8、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相同/不同)。其种群数量存在 值,图中阴影部分代表。(3)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其调查动物常用 法。14 . ( 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 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1) 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通过(填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联系的纽带是和(填成分)。(2) 请找出百草园”中体

9、现生态系统信息交流的一个例子:。(3) 如果百草园”中有动植物死亡,其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是否会在园中堆积?。请 说明理由:。(4) 若图中A表示的是云雀在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最可能代表的是。15 .( 15分)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1) 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 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2) 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3) 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4) 甲与乙的关系是;丙与丁的关系是。(5) 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

10、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等。(6) 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至少写出3种)。16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 2000尾鲫鱼,在最 初4个月内,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 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 2倍。请回答下列问 题:(1) 为了研究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设计了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鱼的情况研究方法鱼的数量每一个月是上一个月的2倍4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鱼的增长不受鱼的密度增加的影响Nt=No 入1其中,Nt代表t个月后鱼的数量,t表示时间, 表示倍数,No表示最初的鱼的数量。)观祭统计鱼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仃检验或

11、修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 行检验或修正请对该步骤进行补充,即写出上表中处的内容:(2) 假设该池塘在捕捞时保持3万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理论上该池塘最多能够容纳万尾鲫鱼生长.(3) 在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 常用的估算方法是, 此方法不适宜作为土壤动物调查的估算 方法。理由是 .17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 ( 如狗尾草 ) ,还有食草昆虫、农业害虫、青蛙、 蛇、鼠等动物活动。 请你运用所学生态学的知识协助分析和解决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些 实际问题。( 1)研究小组若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 应采用法, 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若要估算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

12、,假设调查范围为 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2 只,第二次捕获 30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则这个种群的种 群密度约为 。(2)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仅从小麦t害虫t青蛙这条食物链分析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禁捕或适当放养;用喷洒农药、生物防治等方法来减少。( 3)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右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 B点以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至少答两点)。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由此可见, 这块草原上所有的 绵羊是一个种群,这块草原上所有的山羊也是一个种群。故选 C 考点:本题考

13、查种群的概念。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2D【解析】3B【解析】试题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重要的数量特征, 其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 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故种群出生率的增大不一定导致种群密度的增大,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4C【解析】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 S”型。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 的影响。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7 年种内斗争最激烈。5B【解析】试题分析:池塘里的鱼也不是单一的

14、一种,错误;稻田里的三化螟是由同一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一个种群,正确;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错误;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 率会底,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正确。故选B。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C【解析】群落演替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但在环境条件变差时, 如遭到乱砍滥伐 ,森林群落会演变为稀疏的植被 ,使群落的层次减少 ,层次结构简单化。7C【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在蜘蛛引入前,害虫 I 对农作物有危害主要,故 A 错;在 A 期间,若 对害虫施杀虫剂

15、, 害虫数量减少, 蜘蛛由于食物减少, 蜘蛛的数量增加会变慢, 甚至减少 故 B 错;在 B 期间,由于蜘蛛数量过多,害虫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不足,数量下降故C正确;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的捕食被捕食的相互作用下形 成的,故D错。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图、 图文转化的能 力。8C【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耐受性。 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 界限, 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生物才能生存, 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称为生物的 耐受性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受性定律。 具体可

16、定义为: 任何 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 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 一种生物的 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 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 然后被抑制。 由图可以看出 种群1在0C与t2°C之间耐热性强过种群 2,种群2在t2°C与t3°C之间耐热性强过种群 1 9C【解析】试题分析: 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 对照组就是没有大型藻干扰, 即 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A 正确; 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题中测的就是一定容器中的异湾藻数量,即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B 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7、 当有其他藻类时异湾藻的数量比单独培养是数量减少, 说明大型海藻对 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 符合竞争关系, 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 空间的现象,C错误;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D正确;答案是 C。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10B【解析】 此图是一幅典型的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种群动态图,这种相互关系如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就是著名的Lotka Volterra 方程(或模型) 。这个方程是由A J Lotka 和VVolterra 在本世纪 20 年代提出来的。他们用数学方程说

18、明了在捕食者一猎物系统中,一 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对另一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反影响。 图中的实线代表猎物种群, 而虚线代表 捕食者种群,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 A 不对:因为寄生物与寄生之的关 系虽然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关系有些相似,但没有这么典型,情况更加复杂一些。C和D则明显不对:在两个竞争种和共生种之间完全没有这种种群动态关系。11. (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 (2分)D和E (2分)水平(2分)B和F(2分)【解析】 试题分析:(1 )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

19、量变化也应表现为 S型增长,应是曲线C、 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 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 1 中单独培养慢, 因而组 1 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 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 C (因D 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 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 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 mL (600只/20mL)。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

20、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 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D、巳 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注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应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 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关 系与实验中的组 3 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 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 应是两条曲线 D 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

21、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 与实验中的组 2 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 和F。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内容,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 (除注明外,其余每空 1分,共7分)(1) BAD (2分)(2)供氧较少 营养物质较少(3) 培养液摇匀后取样(4)稀释 (5)浸泡和冲洗【解析】13. (1) a过度繁殖(2) b不同K值环境阻力(3 )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解析】试题分析:(1)理想环境,资源和空间都是无限的, 是“J'型曲线,即a,达尔文的观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

22、异、适者生存,图示为过度繁殖。(2)自然环境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是“ S”型曲线,即b , “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最大数量称 为K值,阴影代表环境阻力。(4)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动物活动能力强,常 用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产者分解者(2) 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等(答出一个即可)(3 )否细菌等分解者具有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的作用(4 )被云雀捕食的一个种群【解析】略15. (1)随机取样;真实情况;(2)(3)(3) 竞争;竞争与捕食;(4) 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5) 光照、温度、食物、天敌和竞争。【解析】此题重在看清、弄明白表格表达的内容,抓住生活习性和胃内容物可知;丁胃内容 物中有肌纤维可知丁可吃动物,而甲和乙都是生产者, 而丙体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