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最新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指导书_第1页
建筑最新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指导书_第2页
建筑最新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指导书_第3页
建筑最新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指导书_第4页
建筑最新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XX工程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混凝土检验指导书编写人 :审核人:批准人:受控状态:丫口 ND受控编号:持有人:2010-06-01 发布 2010-07-01 实施普通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工程建设活动中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抗性能的试验。2、引用标准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3、试验项目3.1坍落度试验3.2拌合物表观密度3.3凝结时间试验3.4抗压强度3.5抗折强

2、度3.6抗水渗透试验4、坍落度试验4.1 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4.1.1 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用料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 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室用机械单独拌制。4.1.2 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进行试验时,拌合用的骨料应提前运入室内,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20 士 5C4.1.3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骨料为士1%水,水泥与外加剂均为士 5%4.1.4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 n4.2 坍落度试验6抗水渗透试验6.1 渗水高度法6.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 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6.

3、1.2 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抗渗仪: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仪器施加压力范围:0.12.0MP&2 试模:规格为上口直径175mm 下口直径185mm 高150mm的圆台体。3 密圭寸材料:石蜡加松香或水泥加黄油等。4 梯形板:尺寸如图6.1.2 所示。画有十条等间距垂直于上下端的直线。也 可采用尺寸约为200mmx 200mm的玻璃或者其它透明材料,将十条等间距线画175在上面。5 钢尺:分度值为1mm6 钟表:分度值为1min。7 辅助设备:螺旋加压器、烘箱、电炉、浅盘、铁锅、钢丝网等。8 加压设备:为螺旋加压或其它加压形式,其压力以能把试件压入试件

4、套内 为宜6.1.3 抗水渗透试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按第 3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制作抗渗试件时试模内不宜 涂刷憎水脱模剂。抗水渗透试验应以 6 个试件为一组。2 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3 在到达试验龄期(一般 28d )前一天,从养护室取出试件,擦拭干净。待 表面晾干后,进行试件密封。用石蜡密封时,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熔化的石蜡(内加少量松香) 。然后用 螺旋加压器将试件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 使试件与试模底平齐, 试模变冷后才可解除压力。试模预热温度,以石蜡接触试模,即缓慢熔化,但 不流淌为宜。用水泥加黄油密封时,其质

5、量比为(2.53) :1。试件表面晾干后,用三 角刀将密封材料均匀地刮涂在试件侧面上,厚约 12mm套上试模压入,使试 件与试模底齐平。也可以采用其他更可靠的密封方式。4 试件准备好之后,启动抗渗仪,开通 6 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 6 个孔 中渗出,充满试位坑。然后关闭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6 试验时,水压恒定控制应为 1.2 士 0.05MPa/24h。加压过程不应大于 5分 钟,以达到稳定压力的时间作为试验记录起始时间(精确至 1min )。稳压过程 中应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当有某一个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时(此 时该试件的渗水高度为试件高度) ,则停止该试件的试验

6、并记录时间。 对于试件 端面未出现渗水情况,则试验 24 小时后停止试验,取出试件。注: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表明密封不好,应重新进行密 封。7 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上, 在试件上下两端面直径处各放一根直径为 6mm 的钢 垫条,并保证它们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开动压力机,将试件沿纵断面劈裂为两半,用防水笔描出水痕。8 将梯形板放在试件劈裂面上,用尺沿水痕等间距量测10点渗水高度值,读数精确至1mm6.1.4 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应按下列方法进行:1. 试件渗水高度应按下进行计算=丄' hj10 j4式中:hj-第i个试件第j个测点的渗水高度(mm;-第i个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m

7、r)应以10个测点渗水高度的平均 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的测定值2. 一组试件平均渗水高度应按下进行计算1 6 H 二八 hi6 i 二式中:H- 一组6个试件的的算术渗水高度(mr)应以一组6个试件渗水高 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组试件渗水高度的测定值。6.2 逐级加压法6.2.1 本方法适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 的抗水渗透性能。6.2.2 仪器设备应符合本6.1节有关规定。6.2.3 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1 按6.1.3的步骤进行试件的密封和安装操作。2 试验时,水压从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0.1MPa水压,并随时 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渗水情况。当 6个

8、试件中有3个试件表面出现渗水时,或 加至规定压力(设计抗渗等级)在 8h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少于3个 时,即可停止试验,并记下此时的水压力。注: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表明密封不好,应重新进行密 圭寸。62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6个试件中有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表乘以10来确定。抗渗等级应按下式计算:P = 10H -1(6.2.4)式中P-混凝土的抗渗等级H- 6 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渗水时的水压力,MPa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编制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9、设计规程JGJ55-20113、基本规定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 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 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3.0.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的规定。3.0.4配制C15及其以下

1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表3.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0.602502803000.552803003000.50320< 0.45330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 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

11、; 0.404535> 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6555> 0.405545钢渣粉一3020磷渣粉一3020硅灰一1010复合掺合料< 0.406555> 0.405545注: 采用其他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A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表3.0.5-2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 0.403530> 0.402520粒化高炉

12、矿渣粉< 0.405545> 0.404535钢渣粉一2010磷渣粉一2010硅灰一1010复合掺合料< 0.405545> 0.404535注: 采用其他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3.0.6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3.0.6的要求。其测试方法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 方法进行测定。表3.0.6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

13、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061.0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0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 环境0.10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3.0.7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 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表3.0.7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混凝土最小含气量()环境'盐冻环境40.04.55.025.05.05.520.05.56.0注:含气量为气

14、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3.0.8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混 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4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4.0.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J,。-fcu,k 1.645二(4.0.1-1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3;d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 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

15、等于 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 -1.15fcu,k(4.0.1-2 )4.0.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且试件级 数不小于30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d应按下式计算:(4.0.2 )式中,f叽一一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mcu 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j);n 试件组数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d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 值;当d计算值小于3.0MPa时,d应取3.0MP&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d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

16、 计算结果取值;当d计算值小于4.0MPa时,d应取4.0MP&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d可按表4.0.2取值。表4.0.2 标准差d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C20C25C45C50 C55d4.05.06.0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5.1 水胶比5.1.1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B 二fcu,0bDfb(5.1.1-1 )式中 a、b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程5.1.2的规定;fb胶凝材料 28d胶砂强度(MP3,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

17、执行;也可按下列规定确定:5.1.2回归系数 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5.1.2采用。ab回归系数 a、b选用表碎石卵石0.530.490.200.13表 5.1.25.1.3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fd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b二rf.rs.fce (5.1.1-2 )式中f、s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 5.1.3选用;fce,g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按5.1.4条确定表5.1.3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粉煤灰影响

18、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01.001.00100.85 0.951.00200.75 0.850.95 1.00300.65 0.750.90 1.00400.55 0.650.80 0.90500.70 0.85注:宜采用I级、n级粉煤灰;采用I级灰宜取上限值,采用n级灰宜取下限值。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5.1.4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fd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ce=rc.fce,g式中rc 水泥强度等级值

19、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5.1.4选用;fce,g 水泥强度等级值表5.1.4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rc水泥强度等级值32.542.552.4富余系数1.121.161.105.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5.2.1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可按表521-1和表521-2选取;2 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表5.2.1-1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020.040.016.020.040.0维勃

20、稠度162017516014518017015511 15180165150185175160(s)510185170155190180165表 5.2.1-2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r)碎石最大粒径(mr)项目指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坍落度35 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mm55 7021019018017022010519518575 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注: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采用细砂时

21、,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 ;采用粗砂时,可减少 510kg。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5.2.2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nw。)可按下式计算:mw。二 mwo'(1 - :)(5.2.2 )式中 nw。一一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以本规程表5.2.1-2中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用水量来计算;当坍落度增大到 180mm以上时,随坍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B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5.2.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a

22、。应按下式计算:mao = mb。a(5.2.3 )式中:ma。一一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 kg/m3);m。一一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3 a外加剂掺量(% ,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531)5.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531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应按下式计算:m b05.3.2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mo )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go = mbo f( 5.3.2)式中:m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 kg/m3);3 f 矿物掺合料掺量(%。5.3.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o)应按下式计算:

23、mc _ "tomfo(5.3.3 )式中:nco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5.4 砂率5.4.1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5.4.2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坍落度小于10mn勺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2 坍落度为1060mn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灰比按 表5.4.1选取。3坍落度大于60mn勺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5.4.1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表5.4.1 混凝土的砂率()水胶比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

24、石最大粒径(mm(W/B10.020.040.016.020.040.00.4026 3225 3124 3030 3529 3427 320.5030 3529 3428 3333 3832 3730 350.6033 3832 3731 3636 4135 4033 380.7036 4135 4034 3939 4438 4336 41注: 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5.5 粗、细骨料用量5.5.1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fo 口前

25、 叫。mwmcp(5.5.1-1 )':sms0100%(5.5.1-2 )mg0 ms0式中m。一一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m。一一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ni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3 s砂率();m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 kg/m 332450 kg/m。5.5.2采用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公式5.5.1-2和下列公式计算:mc0mfomg0叫0mw0+0 o 似=1PPPPP c f g' s' w(5.5.2 )式中333水泥密度(kg/m ),应按水泥

26、密度测定方法GB/T208测定,也可取2900 kg/m3100kg/m ;P f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P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P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3 3P w水的密度(kg/m ),可取 1000 kg/m ;a可取为1。a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6.1试配6.1.1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应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搅拌

27、机JG 244的规定,并宜与施工采用的搅拌方法相同。6.1.2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的规定。6.1.3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 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表6.1.3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最小搅拌的拌合物量(L)< 31.52040.0256.1.4应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 它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6.1.5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

28、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 6.1.4条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 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 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 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2.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3.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 强度要求的龄期时试压;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621配合比调整应符合下述规定:1 根据本规程6.1. 5条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 插值法求出与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强度对应的胶水比2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

29、上,用水量(m)和外加剂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3胶凝材料用量(m)应以用水量乘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4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和m)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6.2.2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应按下计算:1 .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p c,c :c 工仇 mf mg ms mw(6.2.2-1 )2.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S :Pct一亠(6.2.2-2 )式中P c,t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p c,c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6.2.3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

30、时,按本规程第6.2.1条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 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 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S。6.2.4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3.0.6的规定6.2.5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6.2.6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 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 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2. 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7.1 抗渗混凝土7.1.1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宜采用

31、普通硅酸盐水泥;2.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4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 %,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 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应为I级或U级。7.1.2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2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20kg;表7.1.2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最大水胶比设计抗渗等级P6P8 P12> P123. 砂率宜为35%45%C30以上混凝土0.550.500.45C20- C300.600.550

32、.507.1.3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抗渗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制抗渗混凝土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 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P> 0.2 (7.1.4 ) 10式中 p 六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7.1.4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抗渗混凝土,应进行含气量试验,含气量宜控制在3.0 %5.0 %。7.2抗冻混凝土7.2.1抗冻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 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 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

33、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 .粗、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 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5. 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6. 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应掺用含有氯盐的外加剂,在预应力混凝土不应掺 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外加剂7.2.2抗冻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7.2.2-1的规定;2. 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表7.2.2-2的规定;其它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表3.0.5 的规定;。3. 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3.0.7的 规

34、定。表 7.2.2-1设计抗冻等级F50F100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时材料用量0.550.603000.500.55320不低于 F150-0.50350表722-2抗冻混凝土中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限值水胶比对应不同水泥品种的矿物掺合料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0.40< 60< 50> 0.40< 50< 40注: 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可将水泥掺合料掺量按20%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表3.0.5中单掺时的限量。7.3 高强混凝土

35、7.3.1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基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0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3.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4. 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勺高性能减水剂;5. 宜复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U 级;对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高强混凝土宜掺用硅灰。7.3.2高强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宜符合下列要求:1 .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可按表 7.3.2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表 7.3.2高强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强度等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3 (kg/m)砂率(%> C60,v C800.28 0.33480560> C80,v C1000.26 0.2852058035 42C1000.24 0.265506002. 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