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0001_第1页
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0001_第2页
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0001_第3页
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0001_第4页
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000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单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一、前言光纤是光信号的物理传输媒质,其特性直接影响光纤传输系统的带宽和传输距离,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特性的光纤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常用的光纤种类有常规单模光纤G.652色散位移光纤G.653、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 G.654、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和适用于宽带传送的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6,前三种光纤的低损耗区都在1550nm波长附近,G.656光纤将非零 色散位移光纤使用的波长范围延伸到了 14601625nm波段。我国光纤标准等同采用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分类编号方法,但人们有时也按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建议的编号称呼相应的光纤,例如G. 6

2、52光纤、G. 655光纤。玻璃 芯/玻璃包层单模光纤的分类如表1所示。目前在全球通信网络中最常用的单 模光纤是:G.652,G.655和G.656光纤。表1.单模光纤的分类IEC分类编号光纤名称ITU-T建议编号B1.1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A,BB1.2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654Bl.3波长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CB2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B4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5二、各种光纤的应用特性2.1、G.652单模光纤特性与应用ITU-TG.652新建议将G.652光纤分为A,B,C三个子类,如表1所示,A,B子类和C子类 光纤分别与B1.1类和B1.3类光纤相

3、对应。A子类光纤适用于最高可达 STM-16(2. 5 Gb/s) 传输系统。B子类光纤适用于最高可达 STM-64 (10 Gb/s)传输系统,对于1550 nm波长区域 的高速率传输通常需要波长色散调节。C子类光纤适用于最高可达STM-64(10Gb/s)传输系统, 对于1550 nm波长区域的高速率传输通常也需波长色散调节。该子类光纤的主要特点是可将 ITU-TG .95 7建议的SDH专输扩展到1360-1530 nm波段,在此波段内,波长色散会对最大 线路长度有所限制或需要进行调节。表2 G.652单模光纤特性项目特性要求A子类B子类C子类模场直径 1310nm(8 .6 - 9.

4、5)士 0 .7 卩 m包层直径125士 1叩同心度偏差< 0.8 ym包层不圆度毛< 2.0%光缆截止波长< 1260 ym宏弯损耗 1550nm< 0.50 dB(37.5 mm 半径 100 圈)16xx (l)nm< 0. 50 dB筛选应力> 0.69 GPa色散零色散波长 入01300 nmw入q< 1324 nm特性零色散斜率Sow 0.093p s/nm 2 ?未成缆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一w xx ps/(km)光缆衰减系数1310 nmw 0.5 dB/kmw 0.4 d B/kmyyyy nm一xx dB/km1550 nmw 0.4

5、 dB/kmw 0.35dB/km16xx(l) nmw 0.40 dB/km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M20个光缆段Q一0.01%1/2PMD一w 0.5 ps/(Km) 上限波长尚未完全确定,且 xx < 25 nm。 如果对一种特定结构的光缆已经过验证.制造厂家可以在满足光缆 PMD基本要求的情况 下,对未成缆光纤选择规定最大的偏振模色散系数。 对于波长丫丫丫丫由买卖双方协商,建议为 1383nmcyyyy < 1480nm 如果规定是水峰 波长(1383nm),则在扩展波段中大于和小于 yyyy的波长均可使用;如果规定值大于水峰 波长,则在扩展波段中只有大于 yyyy的波长可以使用

6、。 取样光纤在室温和0.01大气压的氢气中暴露4天,取出再等待14天,这样老化后,在 yyyy nm测量的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在1310 nm规定的衰减值。2.2、G.653单模光纤特性与应用满足ITU-T.G.653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色散位移光纤(DSP Dispersion ShifledFiber ),其零色散波长移位到损耗极低的155Onm处。这种光纤主要用于海底光缆系统,它把 单一波长传送几千公里,也有些国家一度广泛用于陆地干线中,特别在日本被推广使用,我 国京九干线上也有所采纳。美国 AT&T早期发现DSF的严重不足,在1550nm附近低色散区存 在有害的四波混频等光纤非线

7、性效应,阻碍光纤放大器在1550nm窗口的应用。2.3、G.655单模光纤特性与应用ITU- TG.655新建议将G.655光纤分为A,B两个子类。两个子类光纤均是非零色散位移 单模光纤。由于其具有少量色散,抑制了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极为不利的四波混合增长和非 线性效应。该光纤的最佳使用波长为1530-1565 nm,某些场合也可扩展到更高的波长,直至16xx nm(xx < 25 nm)。A类光纤适用于G.691具有光放大器的单通道 SDH系统和G.692具有 光放大器的多通道系统,但有以下限制:(1) 中等注一入功率(-5d Bm);(2) 通路间隔妻200G Hz;(3) 除非PMD

8、S行规定,会对10G b/s系统传输长度有所限制。B类光纤也适用G.691具有光放大器的单通道 SDH系统和G.692具有光放大器的多通道 系统,但有以下扩展:(1) 更高的注入功率;(2) 通路间隔簇100G Hz;(3 )对400k m长的10G b/s系统,没有PMD可题。表4 G.655单模光纤特性项目特性要求A子类B子类模场直径 1310nm(8 - 11)士 0 .7 卩 m包层直径125士 1叩同心度偏差< 0.8 ym包层不圆度毛< 2.0%光缆截止波长< 1480 ym宏弯损耗 1550nm< 0.50 dB(37.5 mm 半径 100 圈)16xx

9、 nm< 0. 50 dB筛选应力< 0.69 GPa波长色散系数C波段入max和入min1530 nm和 1565 nm> 0.1 ps/nm km> 6.0 ps/nm kmDnin< 6.0 ps/nm km < 10.0 ps/nm km未成缆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1/2< xx ps/(km)光缆衰减系数1550 nm< 0.35dB/km16xx(l) nm< 0.40 dB/km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M20个光缆段0.01%1/2PMD> 0.5 ps/(Km)ITU-T G.655建议对A和B子类单模光纤的特性要求如表 4所示

10、。表4中可以看出: (1)A , B 两子类光纤对色散的规定有所不同,B子类还对上下波长边界的色散差(Dmax一 CU)进行了限制,使色散斜率较小,有利于密集波分复用 (DWDM的应用。(2)B子类单模光纤还可扩展应用于 L波段,对其色散系数提出了要求(特定),对16 xxnm的光缆衰减系数也作了规定。(3) B子类单模光纤对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提出了具体规定。表5三种光纤的主要技术参数光纤种类G.652光纤G.653光纤G.655光纤大有效面积光纤模场直径(标称值)8.6-9.5卩m变化不超过土 10%7-8.3 u m变化不超过土 10%8-11 u m变化 不超过土 10%9.5 u m变

11、化 不超过土 10%模场同心度偏差W1卩m<1 u m<1 u m<1 u m2m长光纤 截止波长入c<1250nm-<1470nm-22m长光缆截止波长入CC<1260nm<1270nm<1480nm-零色散波长1300-1324nm1500-1600nm-零色散斜率< 0.093ps nm(的平方)km< 0.085ps nm(的平方)km-< 0.1ps / nm(的平方)km最大色散系数< 20ps/ nm km (1525-1575nm)< 3.5ps /nm km (1525-1575nm)0.1-6.0

12、ps /nm- km (1530-1565nm)1-6.0ps /nm km (1530-1565nm)包层直径125±2 u m125±2 u m125±2 u m125±2 u m典型衰减系数(1550nm0.17-0.25dB /km0.19-0.25dB / km0.19-0.25dB / km0.19-0.25dB /km1550nm的宏弯损耗< 1dB< 0.5dB< 0.5dB< 0.5dB适用工作窗口1310 nm和 1550nm1550nm1550nm1550nm三、光纤衰减和色散对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影响。3.1

13、 G.652 光纤衰减和色散对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影响在 1550nm 处,常规的 G.652 光纤具有最低损耗特性。再配合使用光纤放大器,可以在G.652光纤上开通 8X2.5Gbit /s或16甚至32x2.5Gbit /s系统。但由于 G.652光纤在 155Onm处的色散值较大,受其影响,当单一波道上的传输速率提高到10Gbit /s时,传输距离就会大大缩短。因此,高速率的传输系统要求采取色散补偿的方式降低G.652光纤在155Onm处的色散系数,例如在G.652光纤线路中加入一段色散补偿模块。但由于采用色散补偿模块,会引入较高的插入损耗,系统必须使用光纤放大器,造成系统建设成本的提高。

14、因此在骨干 传输网上,利用G.652光纤开通高速、超高速系统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2003年1月修改G.652光纤标准时,希望全面提高 G.652光纤的特性,至少都要支持10Gbit/s的长途应用, 对G.652B要求支持40Gbit/s的长途应用,所以开始提出G.652B的PMD应小于0.10ps/ (km) 1/2。后来基于考虑40Gbit/s的应用主要从城域网开始,10Gbit/s系统的传送在3000km左右 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应用情况,所以放宽到0.20 ps/ ( km)1/2。经过调整过的各类 G.652光纤的特性为:G.652A支持10Gbit/s系统传输距离可达400km 10

15、Gbit/s以太网的传输达40km, 支持40Gbit/s系统的距离为2km对于G.652B型光纤,必须支持10Gbit/s系统传输距离可 达3000km以上,40Gbit/s系统的传输距离为 80km3.2 G.653 光纤衰减和色散对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影响将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从1310nm移至1550nm处,便成为了 G.653,色散位移光纤。 在 G.653 光纤上,使用光纤放大器技术,可将高功率光信号在单波道上传输得更远,是极好 的单波道传输媒介,可以毫无困难地开通长距离高速系统。但是对于DWD复用系统,这种光纤不是合适的媒介。 G.653 光纤在工作区内的零色散点是导致光纤非

16、线性四波混合效应的源 泉。一般来讲,四波混合的效率取决于通路间隔和光纤的色散。通路间隔越窄,光纤色散越 小,不同光波间相位匹配就越好,四波混合的效率也就越高,而且一旦四波混合现象产生, 就无法用任何均衡技术来消除。但是,若有意识地在生产光纤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色散,比如, 大于0.1ps /nm- km,则可有效地抑制四波混合现象。为此,一种专门为高速超大容量波分 复用系统设计的新型光纤诞生了,这就是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3.3 G.655 光纤衰减和色散对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影响G.655光纤的零色散点不在1550nm附近,而是向长波长或短波长方向位移,使得1550nm 附近呈现一定大小的

17、色散(ITUT规范为0.1-6ps /nmkm)。这样,可大大减轻四波混合的 影响,有利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但同时,也要控制 1550nm附近的色散值不能太大,以保证速率超过10Gbit /s的信号可以不受色散限制地传输 300km以上。按照光纤在1550nm 处的色散系数的正负,G.655型光纤又分为两类:正色散系数G.655型光纤和负色散系数G.655 型光纤。典型的G.655光纤在1550nm波长区的色散值为G.652光纤的1/41/6,因此色散 补偿距离也大致为G.652光纤的46倍,色散补偿成本(包括光放大器、色散补偿器和安装 调试)远低于G.652光纤。另外,由于G.655光

18、纤采用了新的光纤拉制工艺,具有较小的极化 模色散,单根光纤的极化模色散一般不超过 0.05ps/km1/2 。即便按 0.1ps/km1/2 考虑,这也 可以完成至少400km长的40Gbit/s信号的传输。根据零色散点出现的位置的不同,G.655光纤在1530nm- 1565nm的工作区内所呈现的色散值也不同。零色散点在1530nm以下时,在工作区内色散值为正值,这种正色散G.655光纤适合陆地传输系统使用;零色散点在1565nm以 上时,在工作区内色散值为负值,这种负色散G.655光纤适合海底传输系统使用。四、消除光纤衰减和色散影响的措施光纤的光传输性能包括 : 衰减系数、色散系数、色散斜

19、率、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和工 作波长范围等。现在人们十分清楚,不同层次的网络需要不同传输性能的光纤。4.1 基于G.652光纤G.652光纤在我国已大量敷设,G.652光纤进行扩容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波分复用(WDM 方式和时分复用(TDM方式。利用WD技术在G.652光纤上实现超高速传输是我们的重要选 择,而且这种 方案越 来越受到人们 的青睐。WDM克服了色 散对高速系统的限 制,以 2.5Gbit/s x N系统为例,虽然在整个线路上传输的速率是10Gbit/s或20Gbit/s,但每个波长承载的业务只有 2.5 Gbit/s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对系统色散参数的要求。采用马赫一曾德尔外调

20、制时,色散受限距离可达1000KM因而我们可以在不采取色散调节措施的情况下,在常规 G.652光纤上开通超高速系统。除 WDM技术外,TDM的 10 Gbit/s 系统也实现了商用化。在 Gbit/s 光纤上,即使采用外调制技术, 10 Gbit/s 系统的色散受限 距离也只有50K毗右,因而必须采取色散调节措施。虽然目前色散调节的方法很多,可真正 能够实用化的只有色散补偿光纤法(DCF。这种方法将使系统对色散的限制完全消除,只要 在长途传输线路中间断地插入色散补偿光纤,系统就可以采用TDM技术方便地扩容到10Gbit/s、20 Gbit/s甚至40Gbit/s。这种技术的缺点是 DCF带来了

21、较大的插入损耗,需要采 用光放大器EDFA予以补偿,整个系统会引入较多的 EDFA成本较高,另外DCF本身的价格 也比较贵。到现在为止,对于 G.652光缆,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选择 NX 2.5 Gbit/s WDM作为发展 策略,在不使用色散补偿手段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扩容。这也可为未来的全光网的发展积累 技术,但也有公司认为2.5 Gbit/s作为基准速率低了一些,应先采用 TDM勺10Gbit/s系统, 然后再发展更高速率的 WD系统。但是当前TDM方式费用较大,必须进行色散补偿,而且以 后系统再扩容也必须采用WDM方式。4.2 基于 G.653 光纤较 G.652 光纤而言,在 G.65

22、3 光纤上运行 10 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系统要简单些,因为155Onm窗口是零色散窗口,这就完全消除了色散限制。在G.653光纤上进行扩容时,开始无一例外地要采用TDM方式。如果只考虑TDM方式扩容,G.653光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特别 是和外调制器及EDFA相结合,可以达到超长距离的全光传输。现在G.653光纤面临的一个挑 战是开WD系统的问题,难以开通多路 WDM系统。当光纤中有多个波长的信号传播,且信号 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严重的四波混频现象,产生较大的串扰。当然采用不等间隔 波长安排时,也不排除开通 8 波长以上的波分复用系统,但需要十分精细的设计,而且占用 了本来就不

23、富裕的EDFA的放大带宽。G.653 光纤只是单波长系统的最佳选择,单通道可以直接开通 TDM 1O Gbit/s 甚至 2O Gbit/s系统,但是G.653光纤限制了未来波分复用的应用。从发展趋势上看,WD技术在传输网上的应用是必然的,现在的问题是以哪个速率为基准速率。在许多国家的网上,已不鼓 励使用G.653光纤。我国也基本上不会再在网上使用这种光纤。4.3基于G.655光纤在G.655光纤上运行10 Gbit/s或更高速系统比较容易。由于这类光纤既解决了光纤的 线性色散受限问题,又解决了光纤的非线性问题。因此既可以单波长采用TDM方式直接开通10 Gbit/s 甚至20Gbit/s系统

24、,又可以采用 WD方式以2.5Gbit/s x N( N= 4,8,16) 或 10 Gbit/s x N( N= 4,8)开通高速系统,满足了 TDM和WD两种发展方向的要求。以Luce nt的真波光纤为例:在15401565 Nm区间,光纤色散系 数在1.04.0 ps/(nm.km),这个值已足以消除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效应,从而基本避免了 非线性影响;而低色散系数又不至于对系统造成色散受限。 它既可以开通高速率的 10 Gbit/s 、 20Gbit/s的TDM系统,又可以采用WD方式进行扩容。现在出现的 G.655 光纤主要有两种,最先出现的是 Lucent 公司的真波光纤( True

25、 Wave Fiber ),它的零色散点在1530Nm以下的短波长区,在15491561 Nm这个最常用的EDFA增 益平坦区,色散系数为 2.03.0 ps/(nm.km) ,这个值已足以消除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效应, 从而基本避免了非线性影响;而低色散系数又不至对系统造成色散受限。据Luce nt提供的资料:即使单波长传输10 Gbit/s的TDM系统,其色散受限距离仍可达300km左右。在Luce nt 的应用中,使用的是色散“正区”,在这一区域,自相位调制效应(SPM可以压缩脉冲宽 度,从而有利于减轻色散的压力。但是它会带来调制不稳定性(Ml ModulationInstability), MI 效应随光功率的提高和系统距离的延长而增长。关于MI 效应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可以用滤波器滤出产生的干扰信号,另一种则认为它是不可克服的缺陷。但是 到现在为止,有关真波光纤陆地 WDM系统的应用似乎并没出现很大的问题。几乎与Luce nt公司同时,康宁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非零色散光纤SMR LS,与真波光纤不同的是:它的零色散点处于长波长区 1570 Nm附近,而在15301565 nm光放大器能放大 的频谱区域,光纤的色散值都为负值,系统工作于色散“负区”,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