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题_第1页
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题_第2页
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题_第3页
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题_第4页
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语文试题文化知识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9 分)1. 在第一个括号内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括号内解释所填的字。( 4 分)(1 )惟妙惟() ()(2)不() ()无术(3)相形见() ()(4)不() ()之客2下面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 分)目不暇接谈笑风声鞠躬尽瘁悬梁刺骨神采奕奕浮光略影无稽之谈穿流不息明查秋毫惊滔骇浪错别字改正3. 改写句子。( 4 分)( 1 ) 小女孩叫起来: “奶奶, 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

2、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缩句:( 4)他的声音真大。改成夸张句:4. 修改病句。( 2 分)( 1 )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有些学生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5. 古诗文背诵。( 8 分)( 1 )学而不思则罔,。( 2)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3) 示儿最后两句:,。( 4)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 5)儿童散学归来早,。6. 写出下列成语中的主人公。( 4 分)负荆请罪()精忠报国()卧薪尝胆()完璧归赵()闻鸡起舞()望梅止渴()三顾茅庐()胸有成竹()7. 读对联,再填空。( 4 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

3、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采用了、三种修辞手法,它贬斥了那些的人。2、 综合性学习。( 6 分)1. 我们要举行以“爱护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 2 分)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 个字) ( 4 分)家风可以内化为道德伦理,外化为行为规范,对社会治理而言,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法律和规章制度不能取代的,它影响着一个人从家庭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3、 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 5 题。 ( 17 分)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5、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 燕人生于燕, 长于楚 , 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 , 同行者诳之。指城曰: “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 “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指舍曰: “此先人之庐。 ” “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 “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 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 “予昔绐(欺哄)若 , 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及至燕 , 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 悲心更微。1. 下列句中括号内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6、晋陶渊明(独)爱菊C. (微)斯人,吾谁与归D.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故人不(独)亲其亲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4 分)2. 从四个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 “应当” 、 “探求” 、 “禁得起(受得住)3. 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停数日,辞去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 此先人之庐D. 咨臣以当世之事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城曰: “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5. 你学过了

7、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四、现代文阅读( 23 分)(一)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丁立梅( 1)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拥满了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2)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3)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

8、,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4)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5)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 “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 ”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6)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

9、慢语说: “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7)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8)母亲还是宽容地笑: “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9)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 “谁要你送! ”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10)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 ”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

10、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 11)类似的事还很多,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 2 分)2. 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 2 分)3. 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谈谈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3 分)4.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2 分)5. 谈谈你对结尾“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的理解。 ( 3 分)(二)陕北柳( 1 )走进陕

11、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2)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 3) 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 4)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

12、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六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1. 本文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填空(每空四个字) 。 ( 2 分)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

13、的孩子。( 5)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 6)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 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

14、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 7) 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上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插杆生根 ()奉献椽子 ()2. 文章第二段为什么写到江南垂柳、塞外白

15、杨、黄山松、曲阜柏树?(3 分 )3. 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4.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陕北柳喻为“母亲”。 (3 分 )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部分一、填空(每空1 分,共 17 分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 )课程。2.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 新课程倡导自主、() 、 () 的学习方式。4.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 、 () 、()和()等方面的影响。5.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 、 ( )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 。6.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 )和教师的() ,改善() ,完善教学过程。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 8 分)7.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三、案例分析(请围绕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每题 10 分,共 20 分)9. 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