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_第1页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_第2页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_第3页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_第4页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作者:吴佳明, 陈冬青 时间:2007-11-22 12:33:00 【关键词】 脑卒中;,易化技术;,感应电;,上肢功能;,并发症摘要:目的:研究运用易化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64例患者为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易化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易化技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即接受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评定并发症情况。首次评定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再次评定在康复治疗后第10周,由同

2、一医师进行。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及并发症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分别做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减少瘫肢并发症,使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加快康复进程,疗效显著。关键词: 脑卒中; 易化技术; 感应电; 上肢功能; 并

3、发症Effect of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Faradism on Upper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faradism on upper limbs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 64 patients

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herapy group(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faradis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ly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The upper limbs motor fun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Brunnstrom assessment before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and repeatly evaluation after 10 weekss r

5、ehabilitative treatment by the prior doctor. Result: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unnstrom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P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P0.05), Brunnstrom grade in therap

6、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ompanied with less complication(P0.01). Conclusion: Th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faradis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pper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early stroke and hemiplegic patient .Key words: Strok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Faradism;

7、Limbs motor function; Complication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疾病,瘫痪肌肉无力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等偏瘫性肩痛并发症常常减慢上肢功能后期的恢复速度。我科通过运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上肢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加快了患者早期康复进程。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1.2 单位:我院康复理疗科和神经内科。1.3 设计,实施,评估者:均经过系统培训,并应用盲法评估。1.4 对象:全部64例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急性脑卒中病人,均为首次发病,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

8、CT或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定标准1。排除标准:凡有意识障碍,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或此次发病前已有肩关节疾病史患者不予入选。64例患者随机抽签分成治疗组:易化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对照组:易化技术治疗。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4.314.3)岁,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2例,脑出血11例,脑梗塞21例。对照组32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63.315.2)岁,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13例,脑出血13例,脑梗塞1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史、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1.5 干预措施: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内科治疗。脑出血以药物降血压

9、和控制脑水肿为主;脑梗死以药物处理,脑水肿稀释扩容和控制血压为主。恢复期患者用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康复时机的选择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准,脑梗死一般为病后23d,脑出血相对较晚为病后1周左右。康复治疗是根据神经发育学原理,综合运用易化技术并配合患侧上肢伸肌按摩和感应电刺激治疗以及手功能训练。良肢体位摆放:仰卧位,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臀部下面垫一枕头,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侧卧位,患侧上肢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躯干呈放松状态;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置

10、一平桌,将患肢托起,站立或行走时,治疗师应对患肢充分保护,避免自然下垂。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被动活动度。肩胛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动。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肩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1的运动比例向前方运动,肩关节运动过程中,要将肱骨头向关节窝处挤压。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通过改变运动方式和运动方向达到治疗目的。肩胛肌群抗阻训练。仰卧位时,治疗师一手握住患手,手掌相对,另一手放于患肢肘部,使保持伸肘(即患肩处于前屈

11、90,肘关节伸直)嘱患者上推治疗师的手,同时治疗师施以适当阻力,在上推力相对较弱时,施以肘部上提的帮助性用力,同时嘱患者体会用力的感觉,坐位时,头转向患侧,健手协助控制使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让躯体向患侧倾斜。早期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控制能力恢复为主,恢复期在改善内在运动控制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强脑卒中患者代偿功能的训练,并将上肢的功能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根据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功能训练内容和难度。患者每次治疗40min,每周5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上海健乐电子仪器厂生产的ZGL-IA直流感应电疗机的感应电,通过两个圆形电极(直径3cm),电极外

12、包4层温水浸湿衬垫,在瘫痪肢体的肩关节,肩胛带肌群,上肢伸肌群运动点上来回移动或短暂固定作断续刺激治疗。15min/次。刺激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准,最好能诱发关节活动,力图引起瘫侧肩关节的肌肉活动,调节改善肩带肌肌张力的不平衡。1.6 评定标准: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其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种类、数量的变化。上肢功能级别2:采用Brunnstrom法2将上肢功能分为1级弛缓;2级痉挛;3级联带运动;4级部分分离运动;5级分离运动;6级正常。1.7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1.8 统计学处理:对所测指标进行显著性t检验。2 结果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13、:除2例患者因再发梗塞死亡外都完成实验。另外再补充2例,总例数为64。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2。两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分别做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1 64例患者治疗前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比较(略)表2 64例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比较(略)2.3 不良事件和副作用:未见。3 讨论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基于脑可塑性和功能重建原理,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

14、量,减少后遗症3,4。易化技术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临床实践中,我们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调整患侧上肢肌肉张力的失衡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上肢的功能。早期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控制能力恢复为主,采用各种有效的感觉和运动刺激,如患侧上肢负重,反复进行上肢关节的主动或主动助力活动,患侧上肢的按摩和感应电刺激,在调节肌肉张力的前提下进行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恢复期则在改善内在运动控制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强脑卒中患者代偿功能的训练,以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脑卒中患者由于偏瘫后肌张力异常及肌群力量失衡,肩关节缺乏正常的保护性随意肌肉活动和反射性肌肉活动,致使

15、偏瘫性肩痛发生率达584%5,肩痛使患者康复训练中不敢活动患肢,延缓上肢功能的恢复,增加了住院日。早期康复治疗,不但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对防治肩关节挛缩,尤其对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的保持,防止肩袖肌群紧张或松弛,维持肩部肌群的平衡与协调,防止肩痛的发生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治疗同时应用感应电流刺激暂时丧失运动的肌肉,使之被动收缩,从而防治肌萎缩,提高软瘫期肌肉的肌张力,使肩关节的稳定性增加。感应电刺激还可加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使肩周围肌肉产生兴奋,从而诱发的肌肉活动,增加组织间的相对运动,可使轻度的粘连松解;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和淋巴管的挤压排空,肌肉松弛时,静脉和淋巴管随之扩张和充盈改善了血液和淋巴循环6,从而也减少了外周神经的缺血性损害,为上肢整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我科采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减少了偏瘫性肩痛的发生,促进了上肢的康复进程,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易化技术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结果。参考文献: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