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读: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
2、言尽意未绝。考点梳理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 ,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3、,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各填2字)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c“潮海阑干
4、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15、过零丁洋解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写自己靠明经而入仕,二写自己率兵勤王,但局势艰危;其中一为关系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一为关系南宋王朝存亡的大事。首联是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后写个人。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爱国赤诚之心可见一斑。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加以渲染。“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自然对仗,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以上
5、三联诗人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诗人一笔宕开,为后人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考点梳理1、过零丁洋是 (时代)爱国诗人 在被 俘获经过 时所作。2、辛苦遭逢起一经, 。3、 ,零丁洋里叹零丁。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7、过零丁洋中运用 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联。8、诗中的
6、“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 ,一层是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请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例子: 。10、对过零丁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b作者参加了频繁的抗元斗争,作此诗时,诗人正率军抗元。c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和自己身世浮沉感到无奈和无助。d诗中表达了诗人不惜以死报国的耿耿忠心。16、已亥杂诗解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涯的家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
7、点责任,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考点梳理1、已亥杂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 家 家 。2、浩荡离愁白日斜, 。3、已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 , ”的奉献精神。5、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已亥杂诗中所说6、已亥杂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7、已亥杂诗后两句表现作者虽辞家居,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句中“落红”实际上是 。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
8、己对 、对 的眷恋深情。8、对已亥杂诗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18、饮酒解读: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四句诗刻画出作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不像一般隐士标榜“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人置身“
9、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直言“心远地自偏”。正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深刻的道理。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诗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那郁郁葱葱的庐山,这时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适恬而动,面对这一自然和谐的景色,诗人不禁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考点梳理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解释加点的词结庐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相与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
10、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4、本诗中的“飞鸟相马还”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都写飞禽,诗人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9、行路难解读: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李白被召入京,玄宗不过是常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
11、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终被“赐金放还”。于是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著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诗起首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李白却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情的气势。然而追求理想的执著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12、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个意象提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但诗人不可以永远停留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出的反复咏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
13、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考点梳理1、金樽美酒斗十千, 。2、用比喻写诗人失意不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3、用典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诗句4、诗中表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实现的诗句是:(也用于困境中激励自己的执着追求理想的诗句。) 5、这是一首 ,属 。作者 ,号 , 代大诗人。6、行路难原为民间歌谣,后采入乐府。李白用这个古乐府为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但风格是 的。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突出了诗人的什么精神?答: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
14、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答: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10、句极力描绘盛宴的高贵来反衬,诗人内心的 ;句而连用 、 、 、 、 四个动词表达了这种情感。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答:12、对行路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斗十千”、“直万钱”是夸张手法,极言宴度的华美,欲抑先扬。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既想愤郁闷,又尽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形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对偶的修辞,是实写,照应诗歌“行路难”。d“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诗人
15、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出诗人前途渺茫,心情深重。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杜甫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遮身度日。然而茅屋难抵狂风大雨的袭击,草被风吹走、屋漏难以入睡,因有此作。第一段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号、卷、飞、洒、挂罥、飘转,一系列动词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看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神情。第二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一老一少的行为表现构成一幅画面,顽童只是好玩而已,诗人则是苦不堪言,这也说明了当时生活的穷困。第三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16、。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湿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三句,表达了这种胸怀和理想。“何时”两句,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考点梳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尊为 的 ,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这些诗篇具体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万方多难”的时代,因而被称为 。2、茅飞渡江洒江郊, , 。3、 ,归来倚仗自叹息。4、自经丧乱少睡眠, 。5、诗中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的诗句是6、诗中写诗
17、人在成都的生活境遇,也是他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的诗句是7、诗中“ , ”两句,追昔抚今,既心情地反映了颠沛穷困辛酸的生活,又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8、诗中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9、诗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愿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10、诗的第一节用了一系列词 、 、 、 、 、 ,来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让我们看到了诗人 、 的神情。1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言风之大,“卷”和“三重茅”写受害之重。首句切入主题,直抒叙事。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盗贼”等
18、词表现了诗人对顽童的恼怒愤恨。c“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d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温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 考试真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选诗句描写了
19、胡地风雪弥漫、奇寒无比的风光,其用意何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妙手回春”的名句。请结合诗句分析它“妙”在何处?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岑参的“奇”体现在哪些地方?(说出一点即可)(4分)答: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2) 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2分)共4分,每小题2分。(1)“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2分)(2) 说说画线的诗句在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的妙处。(4分)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1分)“将军角弓不得控
20、,都护铁衣冷难着。”写的是怎样的情景?(2分) 请自选角度探究一下画线句子能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的原因。(3分) 所选诗句描写了胡地风雪弥漫、奇寒无比的风光,其用意何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妙手回春”的名句。请结合诗句分析它“妙”在何处? 古代诗歌很讲究炼字。 如: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故事,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推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炼字的佳话。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为“妙手回春”的咏雪千古名句,其中的“忽”字也特有韵味,请你说说“忽”字的妙处。 ( 3分) 1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形象的诗人?2分 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你认为作者诗末所说的“真意”指什么?2分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能换成“忽然”吗?为什么?结合全诗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什么?行路难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
22、什么?(2分)答: 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答: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赐金还山”的惋惜,不惜金钱,设盛宴为之饯行。B. 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C.诗人用“黄河”“太行”“冰塞川”“雪满山”等意象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仍然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信心。诗中引用吕尚磻溪垂钓遇文王、伊尹出相时梦中乘舟绕日月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片段后填充(4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歌从诗人自己的遭遇出发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这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这种思想可以说与范仲淹的经典名言“ ”所表达出的情怀基本一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表现出的 的高尚风格,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体现。 前三句诗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光跟踪仪与D扫描技术考核试卷
- 叠拼别墅装饰施工方案
- 比较分析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员A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石油开采业的能源转型与碳排放削减考核试卷
- 反不正当竞争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试重要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屋面钢模板施工方案
- 2025年关于证券从业资格证的深度探索试题及答案
- 珠宝首饰行业绿色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产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同步练习口算题带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1课课件
- 免疫规划工作经验
-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调研数学试卷(苏教版)
- 第一单元字词过关专题卷-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 2024年无人驾驶行业培训资料 - 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法规管理
-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农村革命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 电容损耗计算公式(一)
- 商标分类(1-45类小类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