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授课纲要第二章_第1页
测量管理体系授课纲要第二章_第2页
测量管理体系授课纲要第二章_第3页
测量管理体系授课纲要第二章_第4页
测量管理体系授课纲要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ISO1012标准与ISO 9000族标准的关系及其特点一.(见教材P17-P18)ISO1012 是ISO9000族标准发展的必然1.(D8)ISO10012 标准的发展 (1)1987 ISO 9000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正式颁布。 (2)1987为了保证“4.11测量设备控制”要素的顺利实施,成立了ISO/TC176/WG1工作组着手起草技术支撑标准ISO10012标准. (3)1992 ISO 10012-1: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第一部分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主题:建立计量确认体系,确保在确认间隔内使用的测量设备足够准确,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对测量设备

2、的通用质量保证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计量确认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997 ISO 10012-2:1997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第二部分 测量过程控制指南主题:把测量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对过程要素实施全面的控制。测量过程控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测量数据的经常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测量过程控制体系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5)2002经过世界各国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个以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计量科学为基础,反映了当代世界计量管理领域成功经验的新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已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表决中以95%的赞成获得通过,新的国际标准ISO1

3、0012:2003已经于2003年4月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国家质检总局非常重视该标准在我国的贯彻实施,及时将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GB/T 19022-2003。2.(见技术规范二P5-26,D3) 标准的名称GB/T 19022-2003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认证依据:ICS 03.120.10A 00GB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代替GB/T 19022.11994 GB/T 19022.22000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

4、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ISO 10012:2003,IDT)2003-12-16发布 2004-03-01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3.(见技术规范二P7)标准的前言本标准与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 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 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

5、原则。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二.(见教材P17-P18)ISO1012测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2000族标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D4)ISO10012标准目录与ISO9001标准目录结构一样,管理的内容不一样 ISO10012ISO90011.范围2.引用文件3.定义4.总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1.范围2.引用文件3.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 2.(见教材P18)ISO900

6、02000族标准结构(ISO10012标准是ISO90002000族标准之一)核心标准ISO 9000基础和术语ISO 9001(GB/T 19001)要求ISO 9004业绩改进指南ISO 19011体系审核指南支持性标准ISO 19012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技术报告小册子其他文件三.体现质量体系科学管理的八项原则(见教材P19-29)1. ISO9000 质量管理原则适用于ISO10012(1)(见教材P19,D29)ISO9000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见教材P20) b.领导作用(见教材P20-21) c.全员参与(见教材P21) d.过程方法(见

7、教材P21-27) e.管理的系统方法(见教材P27-28) f.持续改进(见教材P28)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见教材P28-29)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见教材P29) (2)(见教材P20,D3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ISO10012:2003标准条款对应关系质量管理原则与ISO 10012:2003标准条款对应关系参考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ISO 10012:2003标准条款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 7.2.2, 7.3.2, 8.2.1,8.4等领导作用5.1, 5. 4等全员参与5.1, 6. 1,8.2.2等过程方法引言, 4, 5, 6, 7, 8等管理的系统方法引言, 4, 7.

8、1.1, 7.2.1等持续改进5.1, 5.4, 8.1, 8.2, 8.4等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4, 5.3, 6.2.2, 6.3.2, 7.1.1, 7.1.2, 7.1.5, 7.2.1, 7.2.2, 7.2.3, 7.2.4, 7.3.1, 7.3.2, 8.2.2, 8.2.3, 8.3.2, 8.4等与供方互利的关系6. 4等(3)(D30)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质量管理原则是制定ISO 10012新标准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组织在按照标准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见教材P21-27)过程方法原则贯穿标准始终 1.(见教材P22)什么是过程方法 (1

9、)企业为了能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会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企业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2)过程(pre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根据ISO9000标准定义)(3)(见教材P22-23)“过程”理解要点 a.ISO100122003新标准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用过程方法的模式代替了1994年版中采用要素结构的模式。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ISO100122003标准提出了“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企

10、业为了使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进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b.“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活动,由输入、输出、资源和活动(程序)四个方面构成了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过程”的三要素是输入、输出和活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条件是资源,转化的动因是依靠活动,活动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资源有时也可以看或是输入。 c.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个(或多个)过程的输入,一个过程的输入也可能是上一个(或多个)过程的输出。过程会形成网络,过程也包括“子过程”或“分过程”。如每个测量点可以看成是一个子过程,整个生产监测过程就可看成由许多子过程组成的母过程或总过程;又如,每一单个测量设备的校准活动可

11、以看或是一个确认过程,许多单个校准过程也可以构成整体的计量确认过程。 d.过程的实现应该产生增值。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建立过程时都注意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并将可以产生的输出和输入进行比较,选用输出大于输入的过程,改进那些没有直接增值或都没有间接增值的过程,如果每个过程都能够增值,企业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特殊过程”(不容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虽然不会直接产生增值,但可以通过过程产生间接增值。2.(见教材P23-25,D54-56)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构成和要求 P50,P51 (1)(见教材P23,D55)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8.4改进5.管理职责顾客要求 顾客满意 8.分析和改进6.资

12、源管理 7.2测量过程7.1计量确认7. 测量结果(2)(见教材P24-25)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两个核心过程(构成一个基本过程):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 必要的(三个)支持过程: 管理职责过程 资源管理过程 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以上四个关键过程,即一个基本过程和三个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每个关键过程又有多个分过程构成。如资源管理过程由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物资设备的规定和管理,工作环境的规定和管理,外供产品及外来服务的提供评审和管理等组成。每个分过程又有几个子过程构成。如: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由等程序、软件、记录、标识四个分过程组成。(3)为此,我们根据ISO1001

13、2:2003标准的目录和内容列出该标准的四大关键过程,十五个一级要素的子过程和二十八个二级要素的分过程。其结构关系如下:(见教材P24-25)(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六个) (4)总要求(测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5.1 5.25.35.4计量职能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目标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 6.1 6.2 6.3 6.4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物资资源 外部供方人员的 能力和 程序 软件 记录 标识 测量设备 环境职 责 培 训(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7.2 7.3计量确认 测量过程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总则 计量确 设备调 计量确认

14、总则 计量过 测量过程 测量过程 测量不 溯源性 认间隔 整控制 过程记录 程设计 的实现 的记录 确定度(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8.2 8.3 8.4总则 审核和监视 不合格控制 改进 总则 顾客 测量管理 测量管理 不合格测量 不合格测 不合格测 总则 纠正 预防满意 体系审核 体系的监视 管理体系 量过程 量设备 措施 措施3.(见教材P25-27)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分析(1)(见教材P26)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图计量确认过程顾客ba. 校准标识和(或)标签可用计量确认标识代替。b. 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

15、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见GB/T 19000-2000中 3.3.5)。校准计量验证决定和措施识别需求:开始校准证书/报告校准状态标识a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计量要求不能验证能否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评审确认间隔状态标识确认状态标识返回顾客结束校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J ye 验证或(和)确认文件测试报告:验证失败是是否否否是再校准循环 (2)(见教材P25-27)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构成计量确认总过程中有三个分过程,即校准过程、计量验证过程、决定和措施过程。(1).校准过程:输入有两个:a.需要校准的测量设备,反映顾客要求的文件;b.调整维修后的测量设备,调整维修的记录。 输出有两个:a、不能校准的测量设备,不能校准的通知; b、校准后的测量设备,校准报告。 资源:上一级计量标准器、校准人员、校准文件、校准环境等。 活动:校准方案策划、实施校准、编制校准报告、证书、贴校准标识。(2)计量验证过程: 输入:校准后的测量设备,校准报告。 输出有三个:a.不能验证的测量设备,不能验证通知; b.验证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校准报告、验证报告; c.验证不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验证不合格报告。 资源:合格的验证人员、验证文件、验证设备、验证环境条件等。 活动: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