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_第1页
2014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_第2页
2014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_第3页
2014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_第4页
2014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矿井概况一、井田位置与交通白芨井位于汝箕井区北部, 隶属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矿区南北长约 6.3001 公里,东西宽约1.7881公里,面积约11.2652平方公里,东经106 °8 00,北 纬39 °6'00 。平汝铁路支线经呼鲁斯太、石炭井在平罗车站与包兰铁路干线 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公路向南 35 公里与 110 国道相通,可达 石嘴山市和自治区首府银川等地。二、地形地貌 白芨井内山峦迭障,沟谷纵横,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 低、中间高四周低。采区海拔最高峰南台山 2040m ,最低沟谷为井田东翼的 白芨沟下游河床,海拔标高为

2、 1718m 。采区内自北向南以卡布梁沟、白芨芨 沟、那里沟等三大沟谷为主体的“ V”字形沟谷十分发育,沿沟谷两岸少量河床 冲积层覆盖于基岩之上。 其余大多基岩裸露剥蚀, 地面形成众多的陡坎, 悬崖。 由于煤层开采形成大面积地表沉陷, 地表裂缝,加之矿区剥离灭火工程的实施, 构成矿区独特的地貌特征。三、气象 本地区远离海洋靠近腾格里大沙漠,为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远 大于降雨量。7月最高气温达35 °C,元月最低气温为33°C,最大降雨量381.4 毫米/年,最大蒸发量 2720.7 毫米/年,风季为 11 月至次年 4 月,最大风速 10 级,冬季多西北风,冻土带深

3、度可达0.81.2米,地震烈度为6°(79兰震烈字 005 号文 )。第二章 开采现状一、矿山开采设计方案白芨井开拓方式为倾斜皮带斜井单水平环形大巷上下山开拓。 采用阶段回 风、运输大巷内横川穿至煤层。运输大巷,集中石门、斜井皮带提升和无轨胶 轮车运煤方法,倾斜分层下行跨落方法进行开采。二、开采现状白芨井2014年开采水平为 +1640水平,开采煤层为二 3煤,开采区域位于 南翼010201 、010202 工作面,北以白芨芨沟河床保安煤柱为界 ,南至榆树沟河 床保安煤柱,东与 2421 采空区相邻,西与 1511 、 1611采空区相邻,开采段剩 余煤厚为7.248.02 m,平均

4、为7.63 m,含夹矸13层,夹矸不稳定。煤层走向 变化大,向斜东翼煤层走向平均 30°,倾向300°;向斜西翼煤层走向平均30°, 倾向1 2 0 °;煤层倾角向斜轴部小, 远离向斜轴倾角增大, 倾角为0°8°,平均4°第三章 矿产资源储量截至 2014 年底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 21800.3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 13092.4 万吨,累计动用储量为 8688.2 万吨,可采储量为 8679.9 万吨,保有 资源储量之中,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111b )为 6045 万吨,推断的 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为

5、6923.3 万吨。20 1 4年度白芨沟井动用两个综采工作面 ,分别为0102501、01026010 1 02 102综采工作面。 矿井动用煤量 164.3万吨,损失煤量 38.2万吨, 井动用量164.3万吨,采出煤量126.1万吨,井回采率为76.7%其中:0102501综采工作面采高3.43m,推进度343.3m,倾斜长207.6 m, 当年动用煤量45.3万吨,采出煤量34.5万吨,采区回采率为76.1%。0102601工作 面采厚3.3m,推进度731.6m,倾斜长207.4m,当年动用煤量90.5万吨,采出煤 量69.5万吨,采区回采率为76.7%。010292工作面采厚3.2

6、m,推进度206.2m, 倾斜长236.7m,当年动用煤量28.5万吨,采出煤量22.2万吨,采区回采率为 77.8%。近五年矿井动用量及回采率情况。(见下表)2010年至2014年矿井动用量及回采率汇总表年度采出量(万吨)损失量(万吨)回采率(%)年底保 有(万吨)占用资源量(万吨)备注采区回采率矿井回采率2010124.854.176.769.814108.721800.32011136.260.276.369.313684.721800.32012146.965.076.269.313472.821800.32013149.167.075.969.013256.721800.320141

7、26.138.276.776.713092.421800.3第四章各种证照及采矿权等方面的情况1. 采矿权人各种证照齐全。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和年度开采设计实施状况良好。3. 在规定的期限和矿区范围内依法开采,无越界开采现象。4. 采矿权变更及采矿许可证按规定办理延续手续。5. 无转让采矿权现象。正常管理矿产资源。6. 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等法定费用由集团公司 统一交纳,无拖欠现象。第五章 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白芨沟井始建于 1966 年 7 月, 1972 年 11 月局部移交生产, 1984 年达 到设计生产能力。矿井最初设计年

8、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服务年限为 123 年。 2007 年矿井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工程, 到 2009 年,白芨沟井全面完成技术改造 工程任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 120 万吨 /年增加为 160 万吨 /年,矿井技术改 造对矿井的生产布局及开采工艺进行全面优化、规划,将原南五、南六采区合 并为南翼采区,原北三、北四采区合并为北翼采区。矿井南翼采区布置一个工 作面,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形成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白芨沟井南翼采区 现布置一个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金属网假顶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矿井开拓方式为倾斜皮带斜井、单水平、主要运 输石门、环形大巷、上下山开

9、拓。二、开采损失情况2014 年度白芨井动用储量位置在南翼采区。 共动用资源储量 164.3 万吨, 其中采出量为 126.1 万吨,采区直接损失为 38.2 ,采区回采率为 76.7% 。年 末保有资源储量为 13092.4 万吨 ,可采储量为 8679.9 万吨。损失量中白芨沟井 回风道煤柱损失 14.76 万吨,白芨沟井隔离煤柱损失 21.0 万吨,内错煤柱损 失 2.44 万吨,共计损失 38.2 万吨。本年度损失率完成 23.2% ,低于战略指标 0.8 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由于损失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到资源管理程度的 优劣上,经过详细分析,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

10、开采工艺对开采造成的影响:由于南翼采区 010201.010202 工作面处于向斜轴轴部,工作面高低起伏 变化大,给开采造成了很大困难,造成了底浮煤损失,这也直接影响了全矿损 失率的完成。2、矿山压力对开采造成的影响 我采区工作面是采用分阶段分层布置的,矿山压力大给开采造成了巨大 的困难。为了保证生产安全,阶段之间,河床煤柱与工作面之间、采区之间、 工作面与工作面之间要适当留设煤柱, 这就人为的造成了一些损失, 这部分损 失总计 38.2 万吨,对年度损失率的完成有直接影响。三、资源管理机制白芨井资源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管理业务由地质测量科负责, 在经理、 常 务副经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全采区的地质、测量、防治水、资源管理 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业务由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管 理和监督 ,间接对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 ,设有资源管理人员两人 ,机构健全。井 上下对照图、 综合采掘工程平面图、 损失量图等各类相关图纸每个月都按时填 充上报,各种资料、相关台账均及时编制填写,未出现错填、漏填等状况,执 行情况良好。四、矿山环境与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