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18.10_第1页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18.10_第2页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18.10_第3页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18.10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一路小学第 21 届校级优质课大赛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 2018.10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2.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 认识、体验、感悟3. 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 力与方法 )( 知识 )。4.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旋上 升。)5. 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 (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 适应社会) 奠定基础。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包括哪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7.

2、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 分目标是由 (情感, 态度价值观) 、(能力与方法)、(知识 ) 三个层面整合。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综合课程9.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10.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中一条主线指以 学生的发展 为主线。11. 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什么放在首位?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12. 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13.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感想 。

3、14.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 游戏 和其他的实践活动。15. 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社课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 直接参与 为 主。16. ( 内容标准 ) 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17.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包括(我的犍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 (我们的学 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18. 标准提出了指向什么和什么的诸多要求?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19.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 (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20.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应对 (体验学习) (探究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

4、 (小组学习) 等教学活动方式加以重视。21. 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实践性) 的基本特征。22.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核心 。23. 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属于情感与态度目标。24.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 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5.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

5、有A: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 :教学游戏,参观 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26. 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27.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哪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28.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

6、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9.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核心是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3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1.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能力 学习结果32. 在“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小学生哪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33. 20 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34.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 (社会主义核心

7、价值体系) 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为目标,以 (学生社会生活 ) 为基础。35.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答( 1)学习态度。(2)学习能力和方法。(3)学习结果。36.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事项?答( 1 )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 ( 2)评价要注重知行统一。( 3)评价语言既要简要、精炼,又要注意差异性、针对性。(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37.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答: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38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

8、析) 等。39.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 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40. 在“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哪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4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为学生认 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 公民奠定基础。4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 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

9、动型综合课程。43.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44.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45. 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哪几点?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 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46.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 愉快、自信、有尊严 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47. 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48.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 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49. 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

10、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 知识和能力 ,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50.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 ,并在其 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51.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5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什么和什么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53.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 基本道德要求。54. 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活性。 2 开放性。 3 活 动性。55.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56.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5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学生生活) 为基础,以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为核心、促进 ( 学生社会性发展) 的综合课程。5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的目的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