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四稿)_第1页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四稿)_第2页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四稿)_第3页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四稿)_第4页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四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初稿)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4月目 录一 统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若干认识3(一)顺应服务业大发展的形势与环境3(二)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念4(三)发展服务业对湖北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5(四)首要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主辅分离6(五)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7(六)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具备极大潜力8二 制约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9(一)工业结构偏重,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的局面9(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10(三)现代服务业市场进入门槛偏高,制约了“两

2、业”融合协调发展10(四)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流失,未能支撑现代服务业的良性发展10三 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11(一)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性融合发展模式11(二)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性融合发展模式12(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补性融合发展模式13四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14(一)加快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14(二)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增强服务业竞争力15(三)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服务业的竞争能力16(四)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16(五)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18(六)加快推进聚集式发展,提升产业整体

3、竞争力18(七)加快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着力提升价值链关键服务环节19(八)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20(九)加快推进典型示范、试点带动工作,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有效途径21五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21(一)舆论保障,营造良好的融合发展氛围21(二)规划保障,优化全省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22(三)投入保障,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23(四)政策保障,建立融合发展的引导扶持机制24(五)制度保障,完善融合发展的激励与监督机制25(六)组织保障,健全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26(七)人才保障,加快“两业”融合发展人才的培育28现代服务业具有容纳就业能力强,

4、促进经济增长,受资源约束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特征,是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十一五”期间,我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途径,并出台一系列文件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进展。2010年湖北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表明我省经济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期加快推进阶段。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14.946.139.0变为2010年的13.649.137.3,一年时间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表明现阶段我省经济趋向于“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发展模式。以上情况预示,我省服务业需要更快的发展才能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优

5、化升级。纵观我国“十二五”规划指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从2010年的43%发展为2015年的47%,我省“十二五”期间要达到这项指标,需要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任务很重,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十二五”时期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突破性发展房地产业、产品研发、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咨询、服务营销、现代文化娱乐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对于完成我省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省经济正步入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开展现代服务业

6、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问题的研究,对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 统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若干认识(一)顺应服务业大发展的形势与环境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必由之路。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最近指出:“2008年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我们的工业占全球的12%,美国占18%,当然现在我们不止12%,我是讲2008年。而服务业我们占全球的4%,美国占多少呢?美国占26%。”所以,我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中开宗明义:“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7、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李克强副总理在2010年8月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服务业将成为促转变的新引擎。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规划、政策、要素资源配置等各方面都向促进服务业发展倾斜。“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业己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

8、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在国内,海尔CEO张瑞敏是1999年提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己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近几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90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加强的相互依赖关系。(二)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

9、服务业的观念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从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现状来看,表现为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制造业硬件产品的软件化、制造业服务外包化,融合发展模式有替代、互补、结合、绑定、延伸等多种模式,既有企业内部的融合,也有产业链及区域上的融合。在制造业工作的65%76%的员工正在从事服务工作,如研发、维修、设计等。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服务,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比

10、如,美国物流行业的规模1999年已达到921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同时,产品的加工时间只有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物流活动耗时的5%,由于服务费的高涨,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到更广的范围。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交叉融合、第三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以及各大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不断出现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其中,以发生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最为引人注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要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

11、念,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使服务业发展尽快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深化专业分工与融合发展,是满足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求。(三)发展服务业对湖北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一是服务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和促进者。从当前国际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来看,服务业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使新技

12、术所追求的目标,对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3)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所支持的服务业;(4)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例如运输和仓储业就直接融合了运输工具、仓储管理和信息技术多个领域。二是物流服务业是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生产要素和产成品大进大出,决定了湖北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需要有发达的运输、物流业作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的竞争焦点正逐渐由降低经营运作的变动成本(如工资、中间性输入和原材料等),转向挖潜固定成本优势(如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仓储水平及物流成本等)和争取制造与销售的时间优势。解决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发达的物流服

13、务业,柔性顺畅地将整个区域制造系统及其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外部环节,高效地整合起来。因此,物流服务业将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或缺的支持性产业。三是完善的资本市场与金融服务将成为制造业基地建设及今后良性运作的关键。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广阔的融资渠道,是湖北能否顺利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另外,制造业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互动关系,上市融资问题将是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企业之所急,风险投资则是科技创新得以积极开展和顺畅进行的保证。四是贸易服务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重要的拉动作用。目前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美国为29.6%,日本

14、和德国为14.1%。可见,贸易市场拉动将成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力量,依托专业市场网络贸易服务体系,对于实现湖北制造业工贸联动,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五是教育、科技服务业等将成为提升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的保障。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根本上需要掌握高科技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来支撑。根据基地建设与发展需求,着重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业的配套发展,注重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与基础。通过有机整合企业与科研相关机构以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是保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进性的重要环节。六是商务服务业承担制造企业的外包业务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一是外包服务使制造企业

15、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现在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快,处理越来越复杂,使得维持竞争力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所以只有关注与自身的核心能力,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发展;二是外包服务可以使制造企业减少成本,由于可以将一些自身本不擅长的事交给商务服务业专业机构完成,而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和存在外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也节省了费用;三是制造企业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由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越来越高,生产的效率也就越来越高,企业自身的盈利性和发展潜力也就越来越好。因此,完善、发达的商务服务业将成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四)首要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不是制

16、造业的简单延伸,而是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是二三产业的融合(也叫2.5产业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具体说,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围绕生产制造和加工装配开展的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下料配送、检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改造、设备租赁、各类服务平台、产品回收、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生产力促进、商标专利、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会展、担保、网络编程、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等。可见,发展工业企业是发展服务密集的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主辅分离,是经济结构调整

17、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实施企业主辅分离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工业企业做精做强,对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双赢的意义。企业主辅分离是指工业企业“二、三产业分离”与融合集聚。即工业企业将非核心的物流仓储、新产品科技研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内部劳务服务等业务与制造核心业务分离,并成为社会独立法人,在继续为原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对社会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或将此类业务外包给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承担。我省工业企业主体一直沿袭“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虽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过程中,对非生产性的组织进行了剥离,但是对生产性的服务需求仍然是“自营

18、”模式。后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受大环境的影响,“外包”比例也不大。以我省2010年数据测算,仅将制造业物流的一半分离为物流业,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将由13.649.137.3调整为13.642.843.6。对于我省偏重的工业结构,实际效果会更好。“分离一半”之后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还只相当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因此,从工业企业分离生产性服务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五)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一是催生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配套的深化和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主要以

19、资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充当“资本经纪人”的角色。现代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广告、市场调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业,主要以知识要素投入生产过程,充当“知识经纪人”的角色。所以,生产性服务业通常提供的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将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迅速壮大。二是促进武汉建成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集中了全省近一半人口,中部承载全国人口28.1%,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是拓展内需战略的首选支点。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将武汉定位“中部中心城市”。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端服务中心,即中部地区金融中

20、心、总部经济中心、高技术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为整个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不断调整优化提供高效平台,以实现我省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武汉强化中心城市作用、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一项重大任务。三是扩大就业与消费,增加我省地方税收。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深化专业分工、扩大就业与消费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税源的重要举措(见图1)。以往认为只有工业才是提供税收大户,实际上,我国实行服务外包专业化分工生活水平提高专业化服务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物流、技术服务、人事管理等消费者服务业餐饮、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制造业市场调研、

21、研发设计、咨询、仓储、物流、人才招聘、职业培训等服务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图1: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进程分税制,最大的两个税种中,增值税主要来自工业,75要上缴国家;营业税主要来自服务业,80留给地方。2009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6,而服务业共创造地方税收28879亿元,占全部地方税收的632。浙江、山东等地方认识到这一点,大力推进推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2009年杭州、宁波服务业地税收入分别为402.65、335.54亿元,均超过我省服务业地方税收。山东省2009年通过业务分离和资源重组,新成立了1664家服务业企业,新增营业收入24413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209亿元。

22、2010年,山东服务业重点园区完成营业收入3850亿元,缴纳税金总额120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1074亿元和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24。(六)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具备极大潜力一是服务业总量跃升。“十一五”以来,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由1978年的40.5:42.2:17.3调整为2009年的14.9:46.1:39.0,服务业总量实现巨大跃升,2001-2009年年均增速为11.1%,高于同期GDP增速0.6个百分点。全省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部分城市和地区甚至实现了“三、二、一”的排序,如武汉市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2:47.0:49.

23、8。二是服务业发展加速。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39%,比1992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三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如房地产业增加值2009年达到611.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5.1%上升为12.2%;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79.1亿元,相当于1990年的14.2倍;汽车消费对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由2008年的2.2%提高到2009年的6.8%。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加强。四是我省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挥区位、科教优势,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集中推进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7年,全省服务业集聚区有78个,实现增加值约1000亿元

24、,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25%;到2009年,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到126个,实现增加值1968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39%。五是以武汉市江汉区为试点,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江汉区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包括营业税上缴增量部分一定比例返还、全省服务业新增引导资金按一定比例倾斜等5项操作性很强的支持政策,促进江汉区构建武汉城市圈金融、现代物流、企业总部、会展服务、都市时尚、中介服务“六大中心”,建立和创新与现代服务业中心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开放合作机制、人才支撑机制等八大体制机制。六是为了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速度快、产业集聚效应强、体制机制优,我省组织开展了现代服务业

25、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出台了湖北省创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实施办法,确定了23家集聚区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二 制约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工业结构偏重,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的局面生产性服务业是对生产进行服务的产业,是伴随工业生产与制造业发展水平而生的伴随性产业。制造业自身的升级要求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投入,可以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知识和技术投入也能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工业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地区工业与制造业对相关生产型服务业的依赖与需求。从湖北省工业经济与制造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省工业重型结构特征明显,轻重工业结构比从

26、2000年的38.4:61.6调整为2009年的30.9:69.1,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62.7%。全省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中,就有汽车、钢铁、石化三个重型工业产业。从这些产业内部的结构特征来看,原料生产型与加工制造型等产业链低端的生产活动比重还比较大,“大而全”的特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仍然是湖北省工业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对于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制造业以及具有较为完备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远远少于分工细化、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产业环境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收入水平

27、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对生活服务的需求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均收入水平与生活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相比较,湖北城镇居民收入并不占优。近年来湖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9年湖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94.0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70.48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18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035.2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7.91元,居第15位。同时,湖北城镇居民收入正不断拉大与浙江、广东、上海的差距。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现代服务业市场进入门槛偏高,制约了“两业”融合协调发展我省现代服务业的不少行业

28、,如银行、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电、民航、铁路、港口等,仍处于政策性垄断经营的状态之中,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准入门槛。这种垄断和半垄断的市场环境,导致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2009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占第一产业比重为30.2%,占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为33.5%,占第三产业比重为42.5%,第三产业国有投资比重比第一、二产业分别高出12.3和9个百分点,由于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垄断性行业,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已有的经营主体缺乏扩张实力,另一方面大量的居民储蓄却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造成各种社会资本大量闲置。(四)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流失,未能支撑现代服务业

29、的良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湖北服务业人才短缺,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不能满足湖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倍增性、高渗透性的特点,同时也是支撑我省现代化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是由于受到人才软肋的制约,成为湖北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来自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湖北软件从业人员只有1.75万人,远低于北京的16.4万、广东的17万、上海的5.9万、江苏的1

30、4.3万、浙江的4万。现代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三 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实物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必然要与生产性服务业发生各种联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将加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这些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基于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基于共生性、内生性和互补性这三种融合模式来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性融合发

31、展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是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是基于同一种价值创造,即制造业的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性产品必须捆绑在一起同时售出,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在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下,所提供的产品实际上也是“产品十服务”的形式,只是在这种形式下,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彼此有着非常强的依赖。制造业必须与生产性服务业紧密合作,才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一般是以设备集成商同时提供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形式来完成。对于高科技创新产品或者专用设备,如专业的大型机械设备,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初次使用时往往都不会操作或者不了解全部功能,因此往往需要设备集成商提供相应的培训、技术

32、支持等相关服务.使客户能够独立操作和使用,集成商只有同时提供产品和生产性服务,才算销售了完整的产品。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简称新松公司)的装备制造及服务为例。新松公司是专门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与销售的集成商,致力于中国机器人及自动化前沿技术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应用。新松公司作为提供产品整套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及装备、自动化成套技术及装备、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等高科技产品。新松公司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首先对制造装备进行设计,其装备的生产则外包给相关的制造企业,生产完成后由新松公司将装备出售,在出售这些装备给客户时,新松公司必须为客户提

33、供产品的安装、调试及相关培训服务。如新松公司为重庆电能计量中心提供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备,其产品包括立体仓库、堆垛机、运输带、AGV(自动导航运输车)的相关控制和管理软件及自动化系统。新松公司在产品设计前期需根据重庆电能计量中心的用地面积、产品特点以及资金要求等对立库等物流设备进行前期调研,待与之合作的制造企业完成产品的制造,产品交由新松公司。然后,新松公司派出专门的工程师到客户企业进行产品的安装、调试及相关培训,直到客户企业的工程师能够进行基本的设备操作及维护。这个案例说明新松公司的实物产品必须和生产性服务(如产品设计和产品培训)一同出售,才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融合模式在机械、电子

34、装备制造业中尤为明显。从我省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机械制造与电子装备制造都是我省未来重点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因此,从共生性融合的角度,加快与机械制造、电子装备制造等现代装备制造业匹配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将能够在“两业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双赢”效应。(二)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性融合发展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是指制造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在同一价值链上前向或者后向衍生出与实物产品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在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下,制造业在实物产品从研发到售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内生出多个生产性服务业务,即通过产业链条延长,制造业的实物产品衍生出新的基于 “用户导向”产生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通过这些需求使

35、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并向制造业渗透。该模式通过拓宽制造业和生产服务领域,使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上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业的辐射功能,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生产和服务形式。在二者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为了提高其外包和服务能力,也会通过更细化的分工,进行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例如以上海安吉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为例。该公司是由通用汽车、上汽集团和上海通用汽车合资建立的,是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之间的第八家合资企业,也是北美市场之外的首家OnStar信息服务业务机构。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汽车后市场服务,在汽车产业链上不断拓展新的需求,为汽车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生产性服务。该公司

36、将首先为上海通用汽车旗下的各主力车型的用户提供广泛的汽车安全信息服务,包括撞车自动报警、道路援助、远程解锁服务、免提电话、远程车辆诊断和逐向道路导航(Turn-By-TurnNavigation)等。在这之前,上海通用汽车已经通过推出服务品牌和相关产品,诚信二手车业务、金融贷款服务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如今在汽车服务领域方面又进行了全新拓展。通过这种拓展将提升上海通用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并最终服务于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因此汽车制造厂商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汽车服务市场,并通过生产性服务来提升其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是在产业链上通过创造和开发客户需求来实现产品内

37、生生产性服务。这种融合模式对于我省的汽车制造产业等支柱性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在我省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全国先进地区,我省汽车制造产业产业链的长度和范围都处于较低水平,通过产业内的内生性“两业融合”,发挥企业制造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带动相关生产型服务业部门快速发展,一方面拉伸了我省汽车制造产业链,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极大带动了汽车后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两业融合快速发展。(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补性融合发展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是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可以将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结合售出,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

38、需求。该模式通过互补的模式创新,使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在价值链上寻找新的结合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在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下,制造业的实物产品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可以通过技术、资源、业务、管理和市场等的互补,提供给客户具有互补性的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既提供可以满足客户一定需求的实物产品,也提供可以满足客户一定需求的生产性服务,当二者结合出售时,将会产生更多的价值,产生1+ 1> 2的效用。在这种模式下,生产性服务通过其不可替代、交易费用低或者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实物产品也可以通过其品牌和渠道方面等优势来增加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例如以全球最大的工程机

39、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的产品与生产性服务互补为例。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生产商,也是全世界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涡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公司拥有一个全球代理商网络为其客户提供设备、服务和金融业务,此外还在全球1500多个网点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公司的实物产品本身就在品牌、渠道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然而,公司仍通过开发生产性服务系统来促进产品的销售,而产品品牌的不断强大反过来又会促使客户放心地使用其所提供的生产性服务系统。该公司通过全球的代理商网络,建立了生产性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是由代理商联合各地的维修企业和租赁企业组成。服务则是以#生产商客户服务合约(CSA)形式

40、提供,该合约是由生产商(即卡特彼勒公司)的代理商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定制服务,它是按客户的需求来确定的、服务内容高度灵活的合约,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CSA的内容可以是周期性的维护保养、定期的液压系统检查维护、定期的设备检查,也可以是全部的维护保养和修理。通过这种方式,解除了客户企业在使用设备时的后顾之忧,生产商和代理商的销售额也大幅提高,预计10年内公司可以增加近50%的销售量。通过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互补销售,产生了高于二者单独销售的效用。这种模式对于我省在电信、通讯、机械设备等制造业领域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具有积极作用。我省在电信、通讯等制造业领域既有包括烽火科技在内的国内领先企业,也有在东湖高新技

41、术开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高新区内亟待发展的大量的电信、通讯等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因此,加快生产型服务业企业与相关制造业部门的互补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制造业相关部门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四 我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一)加快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一是着力提高服务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产业水平,形成以块状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区域性服务产业。鼓励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务外包,在制造企业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也拓宽现代服务业有效需求。二是培育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多、共性需求大的特点,提供社

42、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要为企业业务外包创造条件,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采购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性活动外部化、产业化,把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与造就产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新格局。联动发展是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从总体看,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处于简单互动阶段,工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和带动作用还很有限,与工业关联最多的仍然是批发贸易和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要鼓励工业企业整合和重组服务流程,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的外包,提高生产性

43、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与相关服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扶植龙头企业,创建聚集区内文化氛围和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健全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推动二者建立联动机制和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二)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一是鼓励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湖北落户发展,开辟国际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公司、商务服务机构等生产性服务机构,鼓励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到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并购海外的研发机构或技术型公司,获取知识产权与研发

44、能力,提高全球化运营水平。在物流、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离岸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二是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仓储运输、船舶维修等,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以软件开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 发展服务业的跨国公司。鼓励建立境外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和贸易公司,到国外开办分市场、健全营销网络,鼓励服务型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投资。三是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以获取国际竞争优势。一要改善政策、法制和商业运作环境,支持服务外包关键领域、

45、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 创建一批知名服务品牌。二要强化人力资源产业链建设,着力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大学、企业、政府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四是通过扩大开放, 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促进和培育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对外开放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要改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状况,就要通过服务贸易、引进外资、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转移、走出去,为开拓有竞争力的发达国家服务市场和已经国际化的国内服务市场,接受高端的中间

46、服务,近距离地学习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地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并在技术法规、标准、认证体系上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湖北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带动性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是湖北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和引导大型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现有服务业企业发展基础,确定全省大型服务业企业或重点服务业企业名单,支持和鼓励服务业重点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二是在一些重要产业,如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鼓励组建跨地

47、区、跨部门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占领服务业发展制高点和新阵地;三是加大现代服务业园区的创建力度,按照“两圈一带”的总体战略,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创建定位准确、特殊鲜明、布局合理的省市两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积极支持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增强湖北服务企业规模,彻底改变湖北现代服务企业“小、散、弱、差”的被动局面。(四)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积极探索发展服务业的制度创新,科学规范政府对公共服务业的管理,放开竞争性领域服务业的政府限制,鼓励民营经济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实现新的成长,创造湖北服

48、务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加大服务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分离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改变部分服务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 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 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 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逐步取消限制民间投资的规定。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服务业,积极探索特许权经营,鼓励多家经营、适度竞争。对存在不同程度垄断行为的服务行业,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破除地区分割,加快形

49、成统一的服务市场。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并购。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二是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进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按其性质,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法人单位。加快放开具有营利性质的社会事业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加大政府对非营利性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校、医院、研究所、文化和体育设施等。科教文卫服务实体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推动发展机制的根本转变。所有挂靠政府部门及

50、其下属单位的经营性中介机构,都要与挂靠单位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组织。三是探索并推广工业主辅分离改革,扩大服务外包内需市场。借鉴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的经验,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加强指标考核,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政府从综合、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对企业主辅分离提供扶持,对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分离后做大做强等方面进行奖励等多项举措,稳步推进工业主辅分离改革,引导有一定规模、经营业绩良好的重点工业企业优化管理流程, 延伸产业链,剥离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供应、采购、营销、研发、科技服务、设备检修、后勤服务业等,形成一大批围绕主业服务社会的独立核算的法人

51、实体,培育生产性服务新主体,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建立政策落实的反馈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已开展的扩大服务内需市场的试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广。(五)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加快服务业网络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会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变革,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二是突出服务业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

52、因此,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信息比较优势将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的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推动湖北区域块状经济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集聚,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促进联合的、多层次的、高效的、新型的工贸联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应用信息化推进生产服务业技术创新、组织流程创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通过应用信息网络、物联网技术,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体系,创造新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应用信息网络、电子商务技术,改造提升批发、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培育品牌服务、打造品牌龙头企业、开展品牌活动

5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化发展。(六)加快推进聚集式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发展多种类型的服务业聚集区和服务业功能区。近些年,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带聚集,向中心城市聚集,向制造业产业集群聚集,产业形态不断创新,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与形成有效聚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手段,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引导中心城市建设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在服务本地产业的同时,强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引导地方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依托工业支柱产业,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

54、平台建设,形成依托产业,面向产业、服务产业,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二是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引导各城市间适度竞争形成错位发展,其扶植政策向优化商业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向演变,优化全省服务资源配置,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真正繁荣。充分依托生产性服务聚集发展的优势,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形成有效聚集,在重视劳动力、资本以及企业家等生产要素供给的同时,更要重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瞄准和聚集产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规范服务标准,政府采购等间接调控手段,科学引导区域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七)加快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着力提升价值链关键服务环节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要扩大存量,即

55、已经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部分,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嵌入到生产链条上的服务活动和服务环节,这些潜在部分将转化为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价值链上关键服务环节缺失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矛盾。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解决方案在工业之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具体说就是大力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着力提升、突破价值链关键服务环节,其中主要是研发创新和品牌渠道两大关键环节。二是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推进以知识、技术、信息等服务要素在工业链条上的有效应用,鼓励家电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中规模企业运用服务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一部分优秀企业从以生产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支持企业从低端的现实优势入

56、手,逐步向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等中端环节延伸,提高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水平,强化生产环节与技术研发的相关性,并适时向产业链条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展,从而推动价值链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三是从产业链研发创新环节着手,大力发展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服务。重视中试服务、工艺设计、装备服务以及新产品营销和知识产权运作等服务业态,鼓励企业加强对核心元件的理解和开发能力,在对产业链上的核心元件等关键环节进行突破的基础上,向复杂产品的自主开发突破。除大力发展专门化的研发服务机构外,要更加注重鼓励工业本土大中型企业内部建立研发设计机构、工程实验室并增加研发投入,要抓紧制定相关政策鼓励

57、国内外资本、国有和民间资本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壮大研发产业规模。四是从品牌渠道建设环节入手,加强自主品牌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政策协调。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品牌的保护, 加大对知识产权侵犯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制造企业在境外设立市场营销机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培育自主国际性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积极促进广告业发展,充分发挥广告业在自主品牌宣传塑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加工企业与国际著名品牌合资合作,参与设计,参与研发,积极推行品牌国际化,持之以恒地实施品牌战略。(八)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推动服务业发展

58、的制度环境一是着力改革和突破现行束缚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从服务业自身看,要转变政府职能,废除各种行政性的市场准入壁垒,消除服务业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限制。推进铁路、电力、电信、民航、港口等垄断性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步伐。放宽金融、保险业分支机构、经营业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 要探索采用公开招标、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从服务业外部大环境看,现行的机构设置和制度环境更适合于附加值低、盈利低的制造业发展, 不适合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发展。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机制,加强编制, 改变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政府机构设置,建议强化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对服务业的统筹协调和引导。现行的税收制度是基于工业经济背景下工业的成本结构来设计的,起到了鼓励低附加值企业发展的作用。改革现行抑制服务业外包需求发育的财税政策,重点完善物流、商务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业的营业税、所得税政策。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全新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和问责制度,把服务业工作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和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工业使用外部生产性服务种类少,外包程度低,外包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