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七戒_第1页
中医临床七戒_第2页
中医临床七戒_第3页
中医临床七戒_第4页
中医临床七戒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中医临床“七戒”中医临床也有“七戒” 是哪“七戒”你知道吗,佛家有八大戒,其实我们 中医临床上也是有七戒的,那么这七戒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要戒哪些呢?同时,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这方法的知识 吧,一起来看下文吧。我们都知道,佛家清规戒律是非常多的,常言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八戒”这名字就是这样,其中你知道吗,我们中医临床也有“七戒”。一、戒囿于经验所谓经验,是指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诊治疾病的知识和技能, 它是在医 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医疗实践的产物。 它能够提供和启发诊治思路。 经验是宝贵的, 它在诊治疾病, 促进医学发展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但是, 经验也有它的局限 性,囿于经验使之固定或绝对化也不正确。因为一个临床医生所经历的病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其临床经验也是有限 的,而这种经验的思维形成后, 常常束缚思维特定的习惯模式内, 一遇病人便自 然而然的与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 在疾病的诊治上容易墨守成规, 对新情况, 新 问题,照旧是老经验, 把貌似经验范围内的疾病误诊为经验认识范围内熟悉的疾 病,把已变化了的疾病误诊为原来的疾病。如一遇胆湿热阳黄患者, 肝功不正常,经用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一段时间后, 病情好转,但有纳差,腹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弱之征,此 时若胶柱鼓瑟,仍然是老经验,方药如前,虚当实治,苦寒败胃,

3、其结果只能是 耽误病情。一个医生不管他有多么丰富的经验, 他对病情的了解也是无限度的、 无止境 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治, 也就只能够靠经验, 不能够获得最好的治 疗方法和效果。我们应该让宝贵的经验在脑子里留下一条痕迹,但不能把它当作一种“重 复”,只能在诊治疾病思维过程中起“向导”作用。二、戒弃“枪”取“弹”辨证论治乃祖国医学精华所在, 是认识与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 对临床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但临床上却有这样,一种趋向:西医诊断,中药治疗。一味追求 某方某药可以消炎,抗病毒、降压、降脂、降酶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弃 “枪”(指 辨证)取“弹”(指方药 )的作法,貌似中西医结合,实则曲解,

4、背离中西医结合。 非但不能有利于临床治疗, 有时还会误治、 失治,或谬治。因为中药的升降浮沉, 四性五味是和“证”紧密相联,中医治病组方用药必须根据“证”的特点,有是 证用是药,药随证变,只要证情相符, 虽是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却能殊途同归。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因此,我们应该坚定继承辨证论治,保持“证”的特色,让宝库中的方药在 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 发挥其全部作用。 诚然,笔者并不是否定某些方药的新进 展,也并不排斥其它研究方法,而意在要重视中医传统理论,免失根本。三、戒以“病”统“证”中医、西医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医学体系。 西医着眼于局部病理变化的 “病”, 则中医重视概括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

5、果的“证”,认为发病机制不同,人体内部 联系图不同,“证”也就不同病因病机一样,人休内部联系图一样,“证”也就 一样。“证”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规律,是有形、有色、 有症可寻,且包含了邪正关系、体质、情志、时令、气候等。但目前临床上存在这样一种做法: 以现代医学的 “病”统祖国医学的“证”, “证”机械地为“病”服务。如“贫血,气血虚弱,益气养血” ; “髙血压病,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等等。这种诊治思维,把两种不同理论的医学体系混为一 谈,将中医的“证”局限于西医的“病”,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难 免是要失败的。 中医、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命与疾病这同一对象, 所以

6、在许多方 面与环节上粗看相似,但实则大异。如果先辨西医的病, 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 西医的诊断先存于医生的表象之 中,那么他的注意范围很容易局限在已明确的诊断范围内, 因而出现思维狭窄僵 化,忽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弊端。 因为西医的病只是临床某些症状与中医的证候相 类似,但二者概念的内涵是不相同的, 若视为相等关系, 得出的判断推理也是不 可靠或错误的。四、戒本本主义青年中医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基础理论较扎实,但是也还存在着一种对理 论对书本的思维惯性, 容易搞“本本主义” 。一些青年中医认为只要理论记得熟, 条文背得多,就能做一个好医生, 而忽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和积累临床经验的重 要性。殊不见,

7、有些人中医理论讲得头头是道, 可病人服药并不灵验, 有人称其为 “有学 (理论)无术(临床实际技术 ) ”。因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记载的疾 病是疾病的典型,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病人并不是按书本上的规律生病。“熟读 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只有经过反复实践, 才能对正常舌、 脉和异常舌、 脉作 出较准确的判断。若仅照书本知识来应付瞬息多变的临床病证, 难免有按图索骥 之弊。笔者在实习时, 曾遇一患者,坐则俯桌,声称头重痛,难以支撑,身困乏力, 舌淡红、苔簿腻,脉浮,辨证为风湿头痛,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罔效。后让实 习老师诊治时指出: “舌虽淡红而边有齿痕,脉虽浮而无力,此乃气虚则清阳不 升

8、,浊阴不降,清窍不利而头重痛。”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三剂而愈。对于中医学 这门学科,既要钻研理论,又要勤于实践,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诊治水平。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五、戒今方明更近年来疾病谱的改变,中医门诊上多见顽固、慢性、疑难病证和一些经西医 治疗效又不大的疾病, 迁延缠绵, 恢复缓慢,这就要求医生具有卓识定见和刚毅 守方的思想。这里的守,是在认识疾病变化规律,辨证准确,立法选方对路,用 药恰当前提下的守,不能和静止性临床诊治思维方法混为一谈。临床报道常可见 到某病服几十剂而愈,某方坚持服几百剂而病愈,都说明了有方有守的重要性。因为上述疾病的收效往往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有时一个对证的药, 初服

9、三 五剂,尚未达到“饱和量”,看不到成效,若医无定见,改弦易辙,更法更方, 就把治疗在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中止了,其结果必然是前功尽弃。六、戒画蛇添足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即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后,再根据西医的病名 画蛇添足。如辨病证为风寒感冒,投以辛温之剂已属对证,但由于受到“感冒主 要是病毒引起”的影响,而加上所谓“抗病毒”的苦寒之品大青叶、板蓝根。如 此选方用药,既不是正治,又非反治,实有悖于中医理论。这种不做具体分析,混淆不同概念的做法,无疑会影响疗效。这不是固步自封,厚古薄今,如果是风 热感冒,肺热咳喘,加入上述药物则是无可非议的。七、戒凭脉诊病中医临床常见病人就诊,手臂往脉枕上一

10、搭,闭口不提病情的现象。个别医 生也竟然随意逢迎, 故弄玄虚。 脉诊是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但不能代替其他诊断 方法。脉象只是病人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 而不是病证的唯一表现。 轻率否定脉 诊,认为可有可无是片面的,盲目夸大其临床意义,认为他包断百疾,神乎其神 也是不科学的。有时脉象还可出现假象,或与病证不相应。因此,临证必须四诊 合参,综合分析,脉证不符时更要根据全面情况来决定“舍证从脉”或“舍脉从 证”,以免误诊。以前认识一个大夫就不喜欢给人把脉,而是喜欢问问题,然后直接开方子, 我当时就想一个中医大夫不把脉算什么, 把脉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特有的诊断 方法啊,会不会是他学艺不精呢,现在看来,

11、如他所说,把脉来的诊断多容易出 错。不能只凭脉象就断定一个人的病情。看中医注意事项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 讲究望闻问切, 这就需要病人来亲自看病。 中医认 为,病人在看中医的时候, 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你了解和掌握。 究竟, 中医大夫 看病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下文做了具体介绍。一、不要化妆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望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内容, 所以一定要让中医看到你的 “本来面目 在看病前不能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以免掩盖病情,给医生的诊断 带来因难,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不要吃染舌苔的食物和药物三寸之舌是中医窥探五脏六腑的一面 “镜子” ,而舌诊则必须防止染苔造成 的假象给诊断带来失误。 如你在就诊前刚喝过牛奶或豆浆, 就可能给医生望诊造 成误差,因为牛奶和豆浆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 ; 如果在就诊前刚吃了葡萄、 杨梅、 乌梅、橄榄等,也容易造成偏差,因为这些食品容易使舌苔变黑 ; 而咖啡、蛋黄、 橘子以及黄连、维生素 B2 等,则可能使舌苔变黄。此外,进热饮如浓茶和果汁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