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_第1页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方面呈现全球化趋势,表现为 生产国际化、交换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技术开发国际化等;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发展,许多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 生。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局 部空间范围内的实践,在时间意义上的阶段性探索。二者在发展方向 上是一致的,即追求各自范围内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统一性。差别只 在于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前者注重更宽泛意义上的全球经济的融 合,后者则注重特定区域内多边经济的融合。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 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或组成部分,特别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 强区域

2、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是增强自身全球经济 地位的一项战略对策,可以摆脱对某些大国的经济依附;而一些大国热 衷于搞区域集团化,则是为了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排斥或遏制其他 大国,进而在全球经济中争取有利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中 期,以欧洲自由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标志的 区域经济合作势头迅猛。迄今为止,已向 WTO 通报并生效的区域经济 合作组织约有 250 个左右。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使区域集团内 部的贸易量大幅增长。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 年仅发生在欧盟、北 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中欧自由贸易区和 安第斯共同体

3、 6 大区域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量就已占到世界贸易总 量的 38%左右。据估算,目前全球贸易中半数以上是在各种区域贸易yiT论女第表站家组织的成员之间进行的。当前,中国参与了一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 织,这是中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 必经之路。但从总体来看,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 我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缓慢,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是世界上仅有 的几个处于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外的、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之一。加入 WTO 后,我国在参与自由贸易协定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 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定,以及我

4、国与一些国家商签的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 FTA)的节奏加快,从此我国步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通过对 现有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合作通常以循序渐进的方式 推进和深化;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融合度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有直接联系;在一时难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次区域经 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过渡是未来发 展的趋势。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 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我国要加快研究和探索对外区域经济合作 的新途径,制定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要在参与对外区域 经济合作中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笔者认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

5、作的战略应该是:根植本土,立足亚洲,突破地域跨越洲际;本着有近及远、先 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方针,尽快构筑以自由贸易区为起点的全方位、立体双边与地区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关【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F114.46【目录】:摘要 6-8ABSTRACT8-14 第 1 章导论 14-211.1 背景及问题 的提出 14-151.1.1 研究的背景 141.1.2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14-151.2 有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15-211.2.1 区域经济合作(RegionalEc

6、onomicCooperation)15-171.2.2 区域经济一体化 171.2.3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异同171.2.4 区域经济合作形式17-21 第 2 章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发展21-282.1 完全竞争理论21-232.1.1 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212.1.2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理论 21-232.2 不完全竞争理论 23-252.2.1 大市场理论 242.2.2 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理 论24-252.3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发展 25-282.3.1 克鲁格曼的贸易集 团模型 25-262.3.2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26-28 第 3 章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比较和我国的现状 28-383.1 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 28-333.2 中 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33-353.2.1 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33-353.2.2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353.3 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启示 35-383.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