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一片新天地_第1页
读出一片新天地_第2页
读出一片新天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出一片新天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 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因此,古诗文教学必须跳出教学的“樊篱” ,改变以往的做 法,应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并以“提高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为宗旨,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诵读感悟的 熏陶之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 读精思子自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正是古人对 “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那么,究竟怎么读才能读 出一片新天地呢?一堂好的“读”课,教师应该在“读”的 态度、方法、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潜心构思,精

2、心谋划, 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亲历与文本的对话。以读贯穿,促思促 学,于诵读之中通文意、明意象、识诗情、赏气韵、探意境。 我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有意识地将诵读教学例谈 如下:一、初读课文,感痴行叙事初探张岱情1. 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时做批注。 (关于字 音和节奏)2.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作评价。3.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以及重要语句朗读节奏 划分。学生赛读。4. 读后请同学们归纳本文记叙的要素: (板书:记叙)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一一余、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事件一一赏雪、奇遇。5. 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学生看

3、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一一凌晨时分,寒气培增之时,说明 时间之早。(2)“十二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一说 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冰天雪地、 万籁俱寂,没什么好看的。这么冷的天气,你们一般会干什 么呢?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 时去赏雪,可见其“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哪种感觉来写? (听觉)“俱 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 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 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 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 )

4、。(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一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在这 么冷的天,这么冷的晚上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 表现他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 亭)一一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 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 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 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 的清高孤傲)二、细读课文,赏痴景一一西湖冬景雪亦奇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进

5、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1. 在“崇祯五年十二月” “大雪三日后” 的“更定” 时分, 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痴迷人” ,那么,湖心亭的雪景 值得他如此痴行吗?(值得)2. 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意境很美,意 蕴也很深远。请你细细品味它的美,说说它们美在哪儿?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 ,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浑然一体。写的是由上到 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使人感到境界之 大。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

6、,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写出了视线的移动,景物 的变化,而且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 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使人 感到景物之小,境界全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 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 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这样 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欣赏雾淞景象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出写景的佳句,学生一边 听读,一边欣赏。学生说: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 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7、洋溢着 浓郁的诗意。师小结:雾淞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淞讲 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既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 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读,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诵读兴趣,既要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又要让学生读出神韵, 渐入佳境三、精读课文,悟痴情一一共赏奇景品雅趣 请学生挑读自认为感情把握最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读 的理由。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 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 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1. 舟子不懂他的那

8、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 (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2. 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作者写“问其姓氏” ,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 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 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可见这两位湖上知己,原是客 居他乡。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 因为我们知道“金陵” ,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 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9、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 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 “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 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 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 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 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3. 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 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 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 (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 “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杯) 一个“强”

10、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 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 感觉,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 “酒逢知己千杯少” 的喜悦之情了。惆怅、感伤。 茫茫六合,知音难觅。为此古人曾发“人 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 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念及如此, 怎不令人惆怅!4.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独”、“喜”和“痴” 。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 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 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 “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

11、时 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 “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 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 ,实为作者自己 的心声。 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 “孤高自赏”、“落寞孤傲” 情怀。可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 外的闲情雅致。四、熟读课文,品韵味情景交融语言美1.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味朗读。2.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 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 饰雕琢、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 作方法就称之为“白描” )(多媒体展示图画)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 的文字,寥廖

12、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 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 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 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 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那怎么理解 “白描”的手法呢?同学们能不能运用 “白 描”的手法描写一下语文老师呢?你们之前提到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 相宜”这两句诗。“白描” 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 抹”更见风韵。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 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 景”,抒“痴情”,融写景、传事、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 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 趣。当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 不遥远,他在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