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壤质地_第1页
第二章土壤质地_第2页
第二章土壤质地_第3页
第二章土壤质地_第4页
第二章土壤质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土壤质地第一节矿物质土粒a第二节土壤质地关键词土壤粒级soil separates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教学重点掌握粒级、土壤质地的概念了解不同粒径矿质土粒地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元素组成上的变化规律。了解各国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掌握各种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及利用改良。第一节土壤矿物质土粒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二、矿物土粒的特性三、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一、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土壤粒级根据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将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加以归类、分同组土粒在成分上,性质上基本一致,组间则有明显的变化。土粒分级土壤颗粒分级:10/ 8(mm)直径国际制xx制xx制xx制石砾>2>2

2、> 1>1砂粒2-0.022-0.051-0.051-0.05粉粒0.02-0.0020.05-0.0020.05-0.0010.05-0.002粘粒< 0.002<0.002< 0.001 <0.002物理性砂粒:1-0.01mm物理性粘粒:< 0.01mm砂粒、粉粒、粘粒二、矿物土粒的特性(一)矿物成分不同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土粒愈大石英含量愈多,长石次之。随土粒由粗变细,石英的数量大大减少,长石的含量也有所降低,而云母、角闪石和其它矿物的含量则相应增加。(二)化学成分不同各级土粒的化学组成(%)(三)各种粒级的水分物理性质不同粒级土粒

3、的水分物理性质土壤颗粒粒级与理化性状的关系图式(据Pierzynsk,i 2000)综上所述,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它们组成上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对于土壤性状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颗粒大小的变化上是连续的,所以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上,就把这些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归纳为石砾(gravel)、砂粒(sand)、粉粒(silt)、粘粒(clay )四组。小结土粒分级的概念各国土粒的分级标准(4种)矿物土粒的特性(3 个特性)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第二节土壤质地一、质地概念及分类二、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三、土壤质地的层次性四、不良质地的改良一、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一)土壤质地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

4、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国际制分类的标准是:( 1)以粘粒含量15%作为砂土类和壤土类同粘壤土类的划分界限;以粘粒含量25%为粘壤土类同粘土类的划分界限。( 2)以粉砂粒含量达45%以上作为“粉砂质 ”土壤的定名标准。(3)以砂粒含量达85%以上为划分砂土类的界限;砂粒含量在 55%85%“砂质 ”土壤定名标准。2、xx 土壤质地分类制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采用三角坐标图解法。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100%占粒(C0.002mm、粉粒(0.0020.05mm)及砂粒(0.052mm),以其对应的底边作为其含量百分数的起点线,各代表0%的粘粒

5、、粉粒和砂粒,根据粒级百分数分别向对应底边作三条平行线,三线相交于一点,按此点所在的位置定出土壤质地名称。这个方案反映了我国土壤的生产性状,采用了群众的常用名称,并兼顾了我国南北方土壤的特点。如北方砂土普遍含1 0.05mm砂粒较多,因此砂土组就用10.05mm砂粒的含量作为划分的依据。粘土组主要考虑南方土壤的情况,以 0.001mm细粘粒含量来划分,壤土组的主要划分依据是0.05 0.01mm粗粉粒的多少。土壤质地的测定二、不同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农业生产性状包括肥力性状、耕性,作物反映。肥力性状: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土壤性质及其动态,如扎根条件、透水通气好坏,保持水分和养分能力,潜在养

6、分含量的多少及转化为速效养分的可能性,土壤温度的高低,及其升降的难易,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毒物质。耕性:耕作的难易程度,宜耕期的长短和耕作质量的好坏。作物反映:出苗难易、快慢、好坏,后期早熟或晚熟的程度等。(一)砂性土sandy soil1 、通透性良好砂性土粒间孔隙大,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土体内水流通畅(内排水好),作物容易扎根,根系可以扎的深远,但过砂往往因通透过度,对根系的固着与支持作用较差。2、保蓄性能差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保水保肥能力差,表面易蒸发,易旱,在施肥上要少量多次。3、潜在养分少,肥效快砂性土所含营养元素少,潜在养分贫瘠,由于通透性良好,水分供应适当时,潜在养分可以很快转化为速

7、效养分,肥效快,相应地有机肥分解也较快,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4、温度变幅大砂性土通透性良好土体中常水少气多,土温容易上升,白天温度增温快,夜间温度下降也快,因此变幅大,在春季特别是在低洼地区,对于冬作或春作,尤其是喜温作物的生长有利,因此有“热性土 ”之称,但在晚秋寒潮来临后,土温下降快。5、常无毒害物质存在土壤中作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大多是还原性的,特别是还原性的有机物质毒害更大,砂性土通透性好,毒害物质产生的可能性很小。6、耕性好砂性土粘性差、塑性小、耕作省力、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7、作物反映由于通气好,土温高、粘性小、疏松、作物出苗早、齐、全,但由于潜在养分少,往往“发小苗不发老

8、苗”。(二)粘性土clayed soil1 、通透性差2、保蓄性能强3、潜在养分多,肥效慢4、温度变幅小5、产生毒害物质的可能性大6、耕性差7、作物反映发老苗不发小苗。(三)壤性土loamy soil壤性土因所含土粒粗细比例适度,砂粘适宜,其性状介于砂性土和粘性土之间,兼有两者的优点,保蓄性、耕作均好,由于土温稳定,水分含量和空气含量的比例协调,更利于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不同土壤质地性质比较土壤质地主要是通过养分含量,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来影响土壤的。 质地愈粘,养分含量愈多。 质地愈粘,比表面积愈大,与比表面积有关的性质,如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吸附性能愈明显,所以土壤愈粘,耕性愈差,保肥

9、力愈强。 土壤质地对孔隙分布的影响,土粒愈大,粒间孔隙就大,反过来土粒愈小粒间孔隙就小,所以孔径分布很不一样,因而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和保水等性质。那么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哪种质地是比较好的呢?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在有机质不多的旱地土壤,轻壤土、中壤土是较理想的质地,它既有较好的水、气、热和养分状况,同时耕性也容易掌握,耕后质量也好,容易得到全苗,而重壤土是耕层以下或更深层的较好质地,有利于水肥的保存。只有砂土、粘土才是不良的质地,应当采取改良措施,但在有机质多的情况下,粘土可以形成良好的结构,通气性、透水性和耕性都变得很好,由于土壤养分含量高,在这种情况下,粘土是最好的表土。至于水田土壤,因为它是

10、在带水条件下耕作,并不表现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同时土壤缺氧也不限制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粘土是水田土壤较好的质地。三、土壤质地层次性土壤不同质地层次在土体中的排列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剖面。质地剖面层次复杂多样,一般的模式有:通体均一型(土内通体砂或通体粘型、通体壤型)上粗下细型(蒙金型)上细下粗型中间夹砂型和中间夹粘型不同的土层排列状况对水分运行、养分保存或供给、根系下扎、耕性的好坏影响较大。以上土壤质地层次构型以耕层为砂壤轻壤,下层为中壤重壤较好(群众叫蒙金型或上砂下粘型),这样的层次排列比较理想,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土壤中水、肥、气、热、扎根条件的调节能力强,耕作性状好,能为作

11、物丰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不良土壤质地的改良首先要根据土壤质地合理布局植物,砂质土种植块根、块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生长期短的瓜类,耐瘠的芝麻、高粱。粘壤质土种生长期长需肥多的谷类作物,果树以含砾石的壤土、粘壤为好,蔬菜以砂壤、壤土为宜。对过砂过粘的土壤则要进行逐年改良。(一)掺砂掺粘,客土调剂一般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砂地附近有粘土、胶泥土、河泥,可采用搬粘掺砂的办法,粘土地附近有砂土、河砂者可采取搬砂压淤的办法。(二)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砂土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粘土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可以采用深翻,或 “大揭盖 ”将砂、粘土层翻至表层,经耕、耙使上下砂粘掺混,改变其土壤质地。洪水中所携带的淤泥是冲蚀地表的肥土,含养分丰富。把洪水有控制的引入农田,使淤泥沉积于砂土表层,既可增厚土层,改良质地,又能肥沃土壤,农民说 “一年洪水三年肥”。 “引洪漫砂 ”亦有改良粘质土的效果。其方法是漫砂将畦口开低,漫淤则将畦口抬高。(四)增施有机肥大量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而且能改善过砂过粘土壤的不良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形成腐殖质,可增加砂土的粘结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