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_第1页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_第2页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_第3页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_第4页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高中专题习题一一受力分析例1如图6-1所示,A 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 m和R2,其接触面光滑,与水平面的 夹角为。,若A、B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系数都是科,用水平力F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求:(1) A B间的相互作用力(2)为维持 A 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力 F的取值范围。学习资料图6-1图2分析与解:A在F的作用下,有沿 A B间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据题意,为维持 A B 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时,A处刚脱离水平面,即 A不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此时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零。本题在求A、B间相互作用力 N和B受到的摩擦力f2时,运用 隔离法;而求A B组成 的系统的

2、加速度时,运用 整体法。(1)对A受力分析如图6-2 (a)所示,据题意有:N=0, fi=0因此有:Ncos 0 =mg 1 , F-Nsin 0 =ma 2由1式得A、B间相互作用力为:N=mg/cos 0(2)对 B 受力分析如图 6-2 (b)所示,则:N2=n2g+Ncos0 3 , f2= N2 4将1、3代入4式得:f 2=科(m1+ m2)g取A、B组成的系统,有:F-f 2=(m1+ m»a 5由1、2、5式解得:F=mg(m1+ m2)(tg 0 - - )/m 2故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 F的取值范围为:0v Fw mg(m1+ m2)(tg 。-科)/m 24

3、米的两杆例2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顶端A Bo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 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 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 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与水平夹角为 “,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中几何条件得: Sin a =3/5 ,则代入上式可得 T=10牛。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

4、均为T)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二步 T - 弟=口了上=io的三角形 OEGWADCt目似,则: 丁 如 得:方优 讨3 牛。心得: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例3 如图212, 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0的光滑斜面下滑,则 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错解: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3物体受重力 mg支才I力M摩才察力f ,如图建立坐 标有X: mgsind -f = ma (Dy: N - mg cos5 = 0再以N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214,

5、( m+ M) g - sin 0 = ( M+ m) a据式,解得f=0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分析与解: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 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解答: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D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4,受重力(M十成g、支持力N'如图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x: (M+n)gsin 0 =(M+m)a解得 a=gsin 0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 m

6、和M间的相互作用力,再以 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1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 m/;那 N3 - mg =因为m, 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16。卜x = a cos 31 ay = asm 8由式,解得 f=mgsin 0 - cos 0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例4 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 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 为A ai=g a 2=gB. a尸g a 2=gC. ai=2g a 2=0D. ai=0 a 2=g错解:剪断细绳时

7、,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g,所以A, B球的加速度为go故选Ao分析与解: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 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解答:分别以A, B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 A, B静止。 如图2-26, 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B球受三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A球:T-mg-F=0B球:F' -mg=0由式,解得T=2mg F=mg的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 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 和弹力F'。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2

8、-27 , 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 F。同理B球受重力mgA球:-mg-F=maAB球:F' -mg=ma由式解得aA=-2g (方向向下)由式解得aB=0故C选项正确。心得:(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本题中A球剪断瞬间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由0变为2g,而B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例5如图3-1所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ab=2米,bc=4米,bc与水平面的夹角a =37° ,一小物体A与传送皮带的滑动摩擦系数a=0.25 ,皮带沿图示方向运动,速率为2米/秒。若把物体A轻轻放到a

9、点处,它将被皮带送到 c点,且物体A一直没有脱离皮带。求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分析与解:物体A轻放到a点处,它对传送带的相对运动向后,传送带对A的滑动摩擦力向前,则A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设此段时间为ti,则:ai=a g=0.25x10=2.5 米/秒 2t=v/a i=2/2.5=0.8 秒设A匀加速运动时间内位移为Si,则:n=土豆=三"=0.6秒设物体A在水平传送带上作匀速运动时间为t2,则 V设物体A在bc段运动时间为13,加速度为a2,则:a2=g*Sin37 ° -心 gCos37° =10x0.6-0.25x10

10、x0.8=4 米/秒 2he - v /:* /j即4 = 2h+ 1 门4解得:t3=1秒(t3=-2秒舍去)所以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t=t 1+t2+t3=0.8+0.6+1=2.4 秒例6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 2L的两个小定滑轮 A、B上,质量为 m的物块 悬挂在绳上。点,。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 F=mg 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A L 0 L BFF"(1)当物块下落距离 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

11、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B最大距离H?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减小, 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 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 速度达到最大值。 之后, 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下降速度减为零时,物块竖直下落的距离达到最大值Hoe角,再由e角求出相应的距离 h,进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相应的 而求出克服C

12、端恒力F所做的功。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出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o(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o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 0 =120° ,所以0 =60° ,由图2-2知:h=L*tg30 0=门 L1(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 =、"+* -L 2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 W=F*h 32君由1、2、3式联立解得:W=( 丁 -1 ) mgL(3)出物块下落过程中,共有三个力对物块做功。重力做正功,两端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做负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