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以苏州、徐州为例_第1页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以苏州、徐州为例_第2页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以苏州、徐州为例_第3页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以苏州、徐州为例_第4页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以苏州、徐州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英文摘要、关键词 (2)前言 (3)第1章 研究背景第1.1节 问题起源(4)第1.2节 研究概述(4)第1.3节 研究框架(5)第1.4节 研究方法(6)第2章 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第2.1节 苏州、徐州两地旅游资源基本特征比较分析(7)第2.2节 苏州、徐州旅游产品开发比较分析(8)第3章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及模式第3.1节 互动发展的基础(11)第3.2节 互动发展的模式(12)第4章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意义及前景分析(15)结论(17)参考文献(18)附表(19)致谢(20)【摘要】 苏州、徐州分别作为

2、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因地域差异及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充分发挥苏州、徐州两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江苏南北协同发展,成为江苏旅游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分析,根据其差异性和互补性,探讨两地旅游互动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意义,寻求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从而促进江苏旅游区域联动,南北协调,均衡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的实现。【关键词】 文化资源型; 旅游目的地; 互动发展; 苏州; 徐州【Abstract】 Suzhou and Xuzhou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

3、irthplace of wu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are sound foundation,and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rich.They are good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Becaus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ystem,their tourism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important proposit

4、ion of jiangsu tourism is to make use of Suzhou, xuzhou al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dvantage in o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and south Jiangsu.In this article, we analyse both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comparatively,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es

5、 of the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we discuss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both tourism based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We points out the best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model,so as to promote Jiangsu tourism region linkage, north and south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If the interactiv

6、e development succeed,the bigger tourism pattern of Jiangsu will be realized. 【Key words】 Culture resources;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 Suzhou; Xuzhou 前 言 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是距今有2500多年吴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吴文化渗透苏州的每个角落,使苏州呈现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遍布”的古城风貌。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五省通衢”的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楚汉战争的硝烟风

7、云,遗留了许多汉文化景观。吴文化、汉文化分别在苏州、徐州的历代传承,使两地在江苏省众多城市中凸显出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文化的历代积淀,给当地留下了众多的文脉,一条好的文脉,犹如一条好的矿脉,预示并富集着丰富的资源和宝藏。苏州、徐州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以文化为脉络发展旅游经济,二者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纵观近来来的旅游,不难发现,如今的旅游缺乏大旅游观念,各个市或各个旅游景区都是以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自成体系的观念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如何缩小苏南苏北的差异,加快苏北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苏州、徐

8、州分别作为苏南、苏北的典型代表,虽然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但是,因地域差异及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充分发挥苏州、徐州两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江苏南北协同发展,成为江苏旅游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地旅游产品的对比分析研究,探求两市旅游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使两市的旅游市场共享,客源互换,从而实现区域联动,均衡发展江苏大旅游产业格局。第1章 研究背景第1.1节 问题的起源选择以“基于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究以苏州、徐州为例”作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第一,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兴起,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通过文化旅游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

9、景区景点,还可以感受当地文化,获得精神智力的满足,提高自身旅游活动的层次。苏州、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第二,在江苏省发展规划中,苏州、徐州分别为苏南都市圈和苏北都市圈的代表,一南一北,在江苏省整体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两市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借助文化的特色魅力闻名全国。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多年来,两市以两种独特的千年文化为基础,蓬勃的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城市旅游发展。但是,因地质差异和体制阻隔,两市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取得的收益有一定的差异,由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

10、发决定旅游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苏州、徐州产品的开发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异原因。第三,由于目前中国在旅游产品开发操作中存在着区域分割,自我封闭的状况。同时对于区域旅游联动观念还没有引起重视,从而拉大区域经济的差距。苏州、徐州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通过对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研究,探求两地互动发展的基础,寻求互动发展模式,从而使苏州带动徐州,实现两市“旅游产品共享”和“旅游市场共享”的“大区域”和“大旅游产品”的目标,促进江苏旅游业实现区域联动,南北协同,均衡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实现。第1.2节 研究概述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分析发现,

11、虽然国内关于此课题的研究颇多,但只是仅仅限于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发研究或者是只针对单纯的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而没有将二者合二为一,进行对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开发的互动研究。根据研究现状也可以发现,国内在关于旅游产品开发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旅游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一种小旅游观,而没有对跨区域式旅游的深入研究。在城市文化旅游及其发展策略一文中,马宏贤指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满足,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城市文化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一种,专指围绕城市历史、艺术、科学和

12、文化遗产、民俗民风、节庆、艺术表演等而展开的旅游活动1。苏州、徐州分别以吴文化、汉文化为依托,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可以通过具体的旅游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赏艺术表演、画展、参观遗产地等,从而彰显两种文化赋予两个城市的魅力,大力发展城市文化旅游,通过两种文化的互动,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在区域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分析一文中,张付芝指出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就是要立足旅游区域一体化,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发和配置各种旅游资源要素,推进旅游联合,在旅游产品上形成互补,在客源市场上形成对流,在旅游管理上形成互动,在旅游信息上形成共享2。在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朱孔山指

13、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是由旅游产品和旅游需求决定的。在区域旅游产品系列设计与开发中,要注意产品结构的协调、优化。在产品系列中突出拳头产品,以发挥主导、带动和支撑作用3。关于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原则,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吴文化和汉文化主题,达到经济、文化的双赢。 在对我国旅游产品开发操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冯维波指出,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思想片面,观念落后,一方面没有树立“大旅游”观和“形象市场资源”综合导向型的开发观;另一方面,地方间没有确立“大区域”的观念,追求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成体系,没有实现“产品共享”和“市

14、场共享”,严重制约我国区域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4。如今江南古镇的开发就是缺乏这种“大旅游”观,导致古镇之间出现同质现象,恶性竞争的局面。苏州、徐州,位于江苏省南北,距离相差甚远,但是它们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果以文化为线索,将两地的旅游联合起来,发展区域旅游,推动旅游观念的改变,创造出最佳旅游产品。第1.3节 研究框架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言和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第二部分由第二章构成,主要从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特征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对两地旅游资源的现状、产品开发的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第三部分,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主要

15、探索两地旅游市场互动发展的基础、意义,以及能达到互动发展目的的最佳发展模式,同时也对两市互动发展的前景做了详尽前言的分析。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论文内容的总体框架结构,见下图。提出问题基础研究第一章研究背景 分析问题第二章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第三章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及模式第四章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意义及前景分析结论第1.4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查阅资料、获取数据、了解和掌控前人的研究贡献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本研究采用的首要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以下渠道收集相关文献:其一,对学术期刊网检索,如维

16、普资讯网;其二,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第三,通过互联网,采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 二、比较分析法 苏州、徐州分别地处苏南、苏北,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文化风情、消费习惯的差异。两地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在产品内涵与特征同时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寻找两地基础性的旅游产品,充分挖掘两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特色,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奠定基础。三、归纳演绎法苏州、徐州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但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的差距很大,通过对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归纳,寻找其中的差异及差异的原因,最终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差异表现为互补性,为两地旅游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2章 苏州、徐州两地旅游

17、产品开发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第2.1节 苏州、徐州两地旅游资源基本特征比较分析 2003年5月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给出了目前为止最具权威性的“旅游资源”概念,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同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者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具有吸引、经济、区域、开放、整体和指向六大基本属性5。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产品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其数量的多少,价值的高低,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前景。 一、 苏州、徐州旅游资源形成背景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富饶的

18、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势西部多丘陵,东部多湖荡。气候温和多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既有田园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公元514年建城以来,苏州城址再无移动过,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保持在原址上的春秋古城,同时苏州也成为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是一条优质的文脉,犹如一条好的矿脉,预示并富集着丰富的资源和宝藏,历经两千余年,吴文化已经渗透苏州的每个角落,衍生出一系列的旅游资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城古镇和水城生活就是苏州水文化最好的诠释,“水在城中,城在水里”的苏州如一幅烟雨江南的美丽画卷;其次是名扬海外的园林文化,苏州园林通过花草树木、假山怪石、楹联碑刻、书法字画等来启发观赏

19、者的审美情趣,激发观赏的想象力,达到“平淡疏朗、旷远明瑟”意境深远的文化效果,目前苏州古典园林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再次,就是苏州民间的工艺文化和民俗文化,它们的发展源远流长,带来了一大批旅游资源,如“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评弹、昆曲、苏剧,与各色美食等众多民间旅游资源备受旅游者的喜爱,“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与深厚的吴文化历史传承,赋予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南屏江淮、北连齐鲁,黄河故道之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古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

20、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建城史。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相传帝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国。西汉时期彭城先后作为13代楚王,5个彭城王的都城,成为当时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徐州的建城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使徐州成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外,还有项羽“戏马台”,刘邦“大风歌碑”,苏轼“放鹤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楼”,以及明清“城下城”遗址等历史胜迹遍布全市。由于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城相近,形成了徐

21、州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是以云龙山、云龙湖、泉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方圆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深厚的汉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赋予徐州个性鲜明的旅游魅力。 二、 苏州、徐州两地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 2003 的资源分类系统,即依据旅游资源的性质,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划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根据此分类系统,可以将苏州、徐州旅游资源进行简要分类,可见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两地旅游资源主要涵盖了7大主类,13个亚类,反映出两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

22、源的丰富性,也能看出徐州的旅游资源比苏州旅游资源种类相对较少些,但其差距不是很明显,可以通过对两地重要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便可清晰明了看出两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存在明显量的差别,见表2-1。表2-1 苏州、徐州重要旅游资源数量对比表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度假区旅游景点国家级省级5A4A3A2A苏州2123411328189徐州105000868 资料来源:江苏导游基础(附表2)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徐州重要旅游资源数量较少,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项中,苏州高达12处,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一处,而徐州在这三项中没有一处。另外,苏州拥有的文物保护单位、

23、5A、4A、3A景点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徐州。从附表中得到两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差别基本不大,但从表2-1看出两地在对当地重要旅游资源的开发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苏州徐州旅游资源发展的潜力很大,发展的空间有待挖掘。第2.2节 苏州、徐州旅游产品开发比较分析 一、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产品的消费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游客来不来玩主要看的是资源的吸引力,来了花不花钱看的是产品的吸引力,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取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劣。近几年来,苏州、徐州旅游发展比较迅速,在游客接待量上实现了5年翻一番,旅游收入几乎翻了二番,虽然从总体看,在同时的发展与进步,但两地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差别,为了更加客观的

24、反映游客对两地旅游产品的消费状况,本文选取了苏州、徐州两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2。 表2-2 苏州、徐州接待量、旅游收入及消费水平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量(万次)旅游收入(亿元)消费水平(元/人次)苏州(2005年)3656.87380.281040苏州(2010年)7004.88917.761115徐州(2005年)993.5976.81773徐州(2010年)2049.40215.841053资料来源:从消费水平来看,虽然在2005年,徐州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苏州略差了些,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产品的不断改进,到2010年,徐州的消费水平已和苏州的相当(徐州1053元/人次,

25、苏州1115元/人次)。但是从游客接待量来看,二者相差巨大,2005年与2010年徐州的游客接待量仅为苏州的27.2%和29.3%。这样明显的差异,与两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两地的旅游产品在游客心中的影响力都有直接的联系。近年来,苏州在发展旅游业中,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其中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较之徐州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出现每年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差异。 二、苏州、徐州旅游产品开发特征分析 表2-3 苏州、徐州主要旅游产品类型旅游产品类型苏州代表性旅游产品徐州代表性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镇旅游云龙湖风景区 各种纪念馆度假型旅游产品苏州太湖

26、国际旅游度假区无代表性旅游产品康体休闲旅游产品树山温泉 圆融时代广场天幕无代表性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金鸡湖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无代表性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虎丘庙会 轧神仙汉文化国际旅游节特种旅游产品高尔夫旅游 观前街购物旅游无代表性旅游产品 从供求角度,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6。从旅游者的参与程度来看,旅游产品一般可划分为观光型旅游产品、主题型旅游产品、参与型旅游产品和体验型旅游产品等。从旅游产品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出享受型旅游产品、康体型旅游产品、探险型旅游产品和特种型旅游产品等。苏州、徐州主要旅游产品类型,如表2-3

27、。从表中可以看出,苏州较徐州旅游产品种类丰富,结构多样。苏州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不断延伸其内涵,不断创新,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苏州、徐州两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的差异:第一,组合差异。主要表现在“动”与“静”组合上。苏州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注重产品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借助大量的以静态形式存在的观光旅游产品为载体开发动态旅游产品,如古运河开展水上游,在古街上开展虎丘庙会民俗游。而徐州,在开发动态旅游产品上存在严重不足,如果将“汉代三绝”静态的旅游产品,结合两汉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汉代歌舞等民俗表演,展示楚汉宏伟的气势,定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针对性差异。苏州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针对游

28、客多种需求,满足游客多层次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体验型和参与型的旅游产品,如苏州乐园、西山牛仔俱乐部等。而徐州在开发操作中针对性不强,缺乏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项目。如在汉画像石的开发上,虽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引起了中外专家的关注和兴趣,但对一般游客而言,汉画像石不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所以大部分游客对其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在展示汉画像石上增加亮点,针对大众需求,加以创新,可以在展示场馆播放两汉时期战争影片等。第三,创新性差异。苏州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注重新、奇、特,在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主题型旅游产品、参与型旅游产品和体验型旅游产品,如:工业旅游、经贸旅游、科技旅

29、游等,而徐州主要为观光旅游产品,而且在开发缺乏创新,如在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寻求众多相似产品的独特性,因此出现雷同现象,从而使游客在观赏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第四,文化性差异。两地文化的差异是凸显两地旅游产品特色的重要构成内容,充分发挥当地深厚的汉文化、吴文化资源优势,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汉文化的“雄”,雄浑大气,吴文化的“秀”,细腻柔和,其中地方方言和地方戏曲是对当地文化最佳诠释。近年来苏州评弹备受游客的喜爱,其是吴侬软语与评弹的结合,将吴文化的细腻、柔和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徐州没有很好的利用当地戏曲淮海剧,将当地浓郁的泥土气息呈现给游客。第五,时空分布上差异。苏

30、州旅游产品时空分布为“四沿空间布局”,分别是沿长江、沿阳澄湖、沿金鸡湖和沿太湖空间分布,分布既平均又集中,将吴文化的雅致、智巧、细腻、柔和、幽静的特性呈现给游客,满足游客对苏州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徐州旅游产品时空分布为“两沿空间布局”,分布比较集中于西北和西南两个地区,而且仅仅以汉文化旅游产品和云龙风景两条主线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因此相较于苏州地域分布比较局限。第3章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及模式第3.1节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基础 一、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原动力互补性 人们外出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求全的心理,苏州、徐州分别位于江苏省的东南和西北,在旅游发展上

31、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产品类型的差异,表现为互补性,这些互补性恰好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全的心理。苏州、徐州旅游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两地文化的互补性。从古至今,文化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生存的繁衍、文明的进步而向前迈进的。徐州为汉文化的发源地,由于处于交通要害,素有“兵家必争之地”,楚汉风云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给人以气宇轩昂的震撼感,如汉代三绝中的汉兵马俑,展示了当时战争时场面的浩浩荡荡。苏州42.5%的面积是水,苏州以水为依托,孕育出具有水的细腻、柔和的吴文化,经过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将这两种不

32、同内涵不同韵味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开展专项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游客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自身旅游价值。 第二,两地旅游产品特色的互补性。北雄南秀,最佳描述了苏南苏北旅游产品总体特色。徐州汉墓、汉兵马俑的“雄”与苏州古典园林的“秀”,激发了旅游者追求不同风格旅游活动的旅游行为。那些文人写意式的古典园林,通过花草树木,楹联碑刻等建筑小品,向游客传达苏州文化的细腻、柔和。而那些硝烟风云过后遗留的战争古迹,向游客展示古彭城在楚汉时期战争风采。将二者不同的产品特色结合起来,满足游客求全求异的心理需求,增加其在旅游活动中的附加值。 第三,两地旅游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主要表现为水上旅游产品的互补。苏州全市42.5

33、%的面积被水所覆盖,而徐州水面积仅占0.6%,由于水资源的差异,导致在以水为载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上的差异。因为大多的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都是在以水为基础上开发而来,如:垂钓、划船、潜水等。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导致徐州的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参与型、体验型、知识型、娱乐型的旅游产品。而苏州在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基于“四沿空间布局”,开发了多种特种旅游和体验旅游,如环古城河水上游等。 二、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驱动力联动性 苏州、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因地域差异及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

34、发展不平衡。因此要尽快把最短、最缺的苏北这一块补长、补齐,将如何缩小苏南苏北的差距作为江苏省今后发展的焦点和重点。苏南苏北进行联动发展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佳途径。基于苏州、徐州在旅游发展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将两地联合起来,苏州带动徐州,和谐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诱导力差异性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需求层次的不断增长,如今的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观赏,而是希望自己在差异性明显的旅游产品中不断得到惊喜。因此他们从大众旅游,拓展到体验性旅游,观赏、体验差异性旅游产品,从中得到智力的提升,精神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苏州、徐州

35、两地旅游产品在文化、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等明显的差异,恰好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差异性的需求,促进两地互动发展。 四、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助推力交通设施条件改善 旅游活动必须实现空间位移,而位移依赖于交通,交通条件的良好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前提。苏州、徐州两地之间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动车、高铁等,由于高科技的发展,沪宁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苏州到徐州仅2个多小时,因此,交通工具的改善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跨区域旅游更加便捷,是两地旅游互动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动力系统驱动力区域旅游发展的联动性原动力两地旅游的互补性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

36、发展形成机理示意图诱导力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助推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第3.2节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模式通过对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苏州、徐州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研究,得知两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差异,并表现为互补性,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同时有利的交通条件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添加了催化剂。基于互动发展的可能性,两地旅游互动发展的模式可为产品导向模式、市场共享模式和客源互换模式。第一,产品导向模式。该模式以两地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现状为基础,以开发出富有两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手段,以引导旅游者进行消费,增加旅游收入为目的,设计出促使两地互动发展顺利进行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为该

37、模式的核心工作。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实行“市场资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开发路线,两地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在文化资源的禀赋下,拥有众多的独特的旅游产品,然而在产品开发上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如:产品文化、产品结构等的差异,引起了众多游客的注意,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多种选择的需求。以差异性产品为导向开发两地独特的旅游产品,激发游客参与两地旅游的互动发展。如在互动中开发一条民俗节庆旅游线路,因为民俗节庆旅游具有较高的旅游品牌、艺术、审美、体验价值,在塑造和加强两市旅游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将苏州的虎丘庙会和徐州的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联合起来进行开发,让游客在一次旅游中既感受到吴文化的细腻柔和,又能感受到汉文

38、化的雄浑大气,同时让经营者增加旅游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市场共享模式。市场营销学中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产品三要素组成的统一体7,市场共享即将这个统一体在两地互动发展中共同分享,以产品共享为主要方式和合作目的,具体指以两地区之间旅游产品明显的互补性为基础,推动和引导产品开发的分工和整合,推出联合线路,共同开发产品市场。随着体验性旅游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性旅游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旅游者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的体验,而增强游客体验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因此,两地在互动发展中采取市场共享模式应抓住体验性旅游市场的需求,在进行两地产品开发时,注重为旅游者创造更多的

39、亲身参与机会,使其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另外,市场共享可以更好的掌握好两地旅游市场的动态特征,及时准确的调整开发设计方案,同时可以使开发者开阔眼界,增强两地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能力,开发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从而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多变的市场需求。第三,客源互换模式。该模式以访两地游客为主体,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地客源互换,从而使两地旅游协调发展。该模式的顺利运营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基础,差异性的旅游产品为核心,游客积极的配合为动力。游客是构成旅游市场的基本条件,没有旅游者也就不会有旅游活动,而旅游者是独立的人,在进行游客互换时,不能随意的将其在两地来回穿梭,而是应该充分尊重游客的

40、意见,和游客达成协议。该模式要求在互动发展中做到以下个方面:一是,统一两地的旅游行业规范,由于两地经济的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不同,因此在旅游业管理方面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包括对服务标准的理解、企业文化认同感等,不利于合作的发展。因此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质量规范,以确保客源互换的顺利发展;二是,发展跨区域旅游中介组织,如旅行社,要求旅游社走出当地,将视野拓展,从而实现双向或多项的客源流动,达到客源互换的目的。第4章 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意义及前景分析 一、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的意义 苏州、徐州在旅游中的互动发展,应该是双赢互惠发展战略的体现,二者的协作将形成“1+1>2

41、”的综合优势,两地的经济将会一体化发展,缩小苏南、苏北区域经济的差距,实现江苏省旅游业的区域联动、南北协同均衡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同时此举的实施,一方面,两市通过强强联合,互为补充,促进两地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提升各自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在两地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两地旅游互动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如:城建、交通、服务、饮食等行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协作,对两市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于苏州而言,苏州全市总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徐州为11258平方公里,可以看出苏州的全市面积不及徐州,但在每年的游客接待量上

42、远远超过徐州,这给苏州的带来了环境容量上的负担。通过两地在旅游上的互动,可以将访苏州的游客,通过一些创新性的旅游线路送到徐州,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苏州的环境承载力,拓展苏州的旅游空间,而且可以为徐州招揽更多的外部客源,促进旅游收入的增长。 于徐州而言,苏州丰富的水资源和大量的水上旅游产品,无疑是徐州水资源欠缺,水上旅游产品稀缺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大尺度访徐州游客线路和内容的延伸,是旅游产品类型的得力拓展,更因为苏州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自然舒适的旅游环境和休闲气氛,与徐州干燥的气候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这样的协作可以产生令人赞叹不已的效果。 二、苏州、徐州旅游互动发展前景分析 经过对苏州、徐州在

43、旅游产品开发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有进行旅游互动发展可能性,但由于两地旅游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因此对于两市能否顺利地进行旅游互动发展,还是存在着诸多疑问: 第一,是否能够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得到当地公众的支持是保证两地进行互动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必要条件之一。两地在进行旅游互动发展中要想获得公众的支持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赋予当地群众相应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允许当地群众参与当地民俗文化节目的表演;二是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发展权,在两地进行文化旅游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影响其当地居民的原有生活秩序,并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他们分享旅游互动发展的成果,这样才有可能实现

44、互动旅游和谐、持续的发展。第二,能否实现在两市旅游互动发展中实现互送旅游客源。虽然,高铁的开通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但是也增加了游客的经济成本,游客可能会因为经济成本的增加放弃体验不同的旅游活动,为实现两市互动发展中增加了难度。另外,虽然同为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但是在旅游者中两地的旅游形象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否说服游客参与到两市互动发展旅游项目中又是一大难题。第三,能否联合两地经营者共同进行互动经营旅游项目。由于受到行政区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两地的经营者彼此独立发展,缺乏协同互助,对彼此相似的旅游产品竞争开发,从而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如果使两地旅游成功的互动发展,那么两地企业必须由竞争关系变

45、成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双赢互惠。为了保证两市能够持续的进行旅游互动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两市进行互动旅游的创新性线路;二是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对吴文化、汉文化的挖掘,发展城市文化旅游。文化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当地文化传统,精工细作当地文化建筑,从而赋予旅游景区的文化底蕴,以吸引和感染游客进行互动旅游;三是构建两市以文化资源为核心,重点的文化景区为支点,专题民俗节庆旅游为纽带,以跨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为域面的旅游网络系统。结 论 通过对同为文化资源旅游目的地苏州、徐州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差异,在旅游产品特色和结构上具

46、有一定的互补性,为两地旅游的互动发展创造了原动力,再结合两地间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者需求,为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根据两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互补性,探讨两地旅游成功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即通过产品导向模式、市场共享模式和客源互换模式,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使两市旅游协调互动发展。一方面,两市通过强强联合,互为补充,延伸及彼此对促进两地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提升各自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在两地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的作用;另一方面, 苏州、徐州在旅游中的互动发展,可以达到双赢互惠发展战略的目的,二者的协作将形成“1+1>2”的综合优势,两地的经济将会一体化发展,从而缩小苏南、苏北区域经济的差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