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高塔-、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的第6课建高塔。二、实验器材创新材料: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硬纸板。图1创新材料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教材原实验介绍及不足教材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1) “用空塑料瓶和一些沙子,研究三个问题: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做最不容易倒?”( 2)用饮料瓶、沙、纸板、塑料管、胶带做一个“高塔”,比一比哪组做的“塔”又高又稳定。把“塔”放在纸板上,慢慢倾斜纸板,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这两个活动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没有思维深度,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塑料瓶口小,要将散沙

2、装入瓶中,容易弄得满教室是沙;瓶子与瓶子之间也较难粘合,能建起来的“高塔”虽然具有一定的高度,但仅有两到三层,且形状和色彩都较单一。(二)改进实验内容与方法围绕教材活动内容,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和硬纸板让学生建“高塔” ,这些材料容易准备,可以搭建各种各样的“高塔” ,搭起来的塔不仅塔的外部形状可以呈现多种形式,还能呈现出各种框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将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五颜六色的彩泥不仅带来美的享受,而且由于它的特性,还利于随时调整塔各层的轻重,又因它的粘性,便于竹签的穿插,大大降低操作难度,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改进的材料虽然简单,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操

3、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材料的易取易得,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试、改进,既落实 2019 科学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基本理念,又能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养成。四、实验设计思路2019 年科学新课标新增加 “技术与工程领域”这项领域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规律等,结合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了解材料性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设计、测试而制作模型,体会“制作”的乐趣,养成通过“操作实践”来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并关注身边技术水平的发展。本课教学通过“比比哪组搭的模型最高” “寻找初次搭建的模型易倒的原因,设

4、计又高又稳的模型草图” “小组合作,建一个又高又稳的高塔”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小组相互竞争过程中、亲历设计并搭建高塔模型,从而自主构建高塔稳定不倒的科学概念。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二)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自主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三)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六、实验教学内容(1)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2)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3)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各种钢构高塔

5、情景,引出:这些高塔是怎样建起来的?我们 也来一起建高塔。(2)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搭一个模型:比比哪组搭得高?(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搭建作品传送到屏幕上,引导学生讨论:模型不稳的原因?如何才能让搭建的模型又高又稳?图2学生的失败作品(二)探究高塔稳定不倒的特点课件出示两组装置(见图3),引导学生思考:这4个瓶子,1号瓶和2 号瓶、3号瓶和4号瓶谁更不容易倒?为什么?图3探究装置学生从中发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三)自主设计,修正完善图纸(1)学生动手画设计图。用手机现场拍摄学生画图过程,上传到屏幕 上。(2)用手机现场拍摄学生画图过程,上传到屏幕上,全班进行

6、设计图 的评价。图4学生的设计图(3)修正并完善设计图。(四)小组合作,搭建模型(1)学生根据设计图,在底板上共同完成模型的搭建。(2)学生在搭建高塔的时候,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现场拍摄学生 的搭建、调试过程。(3)播放学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五)成果展示,交流反馈(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比图5学生的作品(2)教师出示教材中高塔图片,再与学生搭建模型进行对比,小组讨论,寻找它们的共同点。(3)最后全班总结得出:高塔又高又稳的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框架结构风阻小。建高塔'、T大上衽T ± 框架结构风/&L小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打S”用,姑且称

7、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 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 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 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图6总结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 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 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

8、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

9、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八、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本课改进教学设计,创新实验材料,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 体现“ STEAM ”教育理念,也与我国当前提倡的核心素养相吻合“ STEAM ” 是一种以项目学习、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方式, 它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本课教学设计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与目前我国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相吻合。(二)落实新课标中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内容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