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总结:知识点与练习.doc_第1页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总结:知识点与练习.doc_第2页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总结:知识点与练习.doc_第3页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总结:知识点与练习.doc_第4页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总结:知识点与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月 II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教版类型知识讲解:V考题讲解:V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学案主题八下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时数量第()课时授课时段教学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 掌握平行四边的判定定理.教学重点、 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复习【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平行四女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 AD BC ,则四边形A 要点诠释:平行四边形的表示: 行四边形ABCD ”。 相关概念:在平行四边 对角。知识点二:平行四义 1.从边看:平行四边, 2.从角看:平行四边J 3.从对角线看:平行【

2、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 5.若一条直线过平行I 中心,且这条直线二等 的面积;6.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知识点三:平行四无 1、从边上看(1 )两组对边分别平; (2)两组对边分别相, (3) 一组对边平行且) 2、从角上看两幺口对在11)别在1等白勺IH1形的定义 .组对边分别耳 BCD是平行匹平行四边形片.形中,相41形的性质 畛两组对边平 畛邻角互补, 四边形的对角 时称图形,对 四边形的两对 :分平行四边先义分平行四边开 1形的判定行的四边形是 等的四边形是 相等的四边形初形星平行仪口亍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即在四边形ABCD中,若有ABCD,J边形。符号 “口”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

3、BCD,记作:“L1ABCD”读作:“平布的边、角分别简称为邻边、邻角;不相邻的边、角分别称为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线互相平分;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3勺面积。如下图:有0E二OF,且四边形AFE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FBCEZ为四个等积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访形C教师:学生:段第 次课时间:2016 年 月 日3、从对角线上看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判定条件分类图形语言语言描述边在四边形ABCD中AB CD, AD / 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边在四边形ABCD中AB =

4、 CD, AD = 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边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B 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角在四边形ABCD中VZ A= Z C, Z B二N 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在四边形ABCD中, 0A=0C,0B=0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知识点五:平行线间的距离1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1)定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注: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正值。

5、(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任何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存在的、唯一的,都是夹在这两条平行 线间最短的线段的长度。两条平行线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都是相等的。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二、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

6、直线上)且相等 . 三、反证法定义:在证明数学问题时,先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设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 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步骤:1、假设命题反而成立;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反面命题矛盾 ,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3、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命题成立.简而言之就是“反设、归 谬、结论”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

7、多”、“唯一”等字眼时 四、规律方法指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学习它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方法时,主要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边、角 与对角线。对于边,从位置(比如平行、垂直等)和大小(比如相等或倍半关系等)两方面探讨邻边 或对边的关系特征;对于角,以邻角和对角两方面为主,探讨其大小关系(比如相等、互补等)或具体 度数;对于对角线,则探讨两条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与边、角之间的关系。这样条 理清晰,记忆牢固。除了边、角与对角线三个主要研究角度外,还涉及面积计算、对称特征等项内容.这些不但适用于一般平行四边形,也适用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如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还适 用于其他的一些四边

8、形(比如梯形等)的研究。通过练习,学会转换的数学思想。【典型例题】例 1.已知: QABCD, AC BD 交于点 0 , AC = 38cm , BD=24cm , AD = 14cm。求: 0 BC 的周长。例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70cm ,两邻边之差为5cm ,求各边长。例3,DABCD的周长为90,对角线AC、BD交于0,且 AO B与 AO D的周长差为5,求DABCD的各 边长。例4.平行四边形两邻角之差为30。,求各角的度数。随堂练习一: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0 , AC 24 , BD 38 , AD 28 ,则ABOC的周长是().2. ABCD中的对角线

9、AC , BD 相交于点 0 , AC 10 , BDA. AD 1 B. AD 98 ,则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D . AD 06cm , AD与BC的距离AE,ABCD 的3. ABCD 的周长为 36cm , B 60, AB面积=.4. ABCD的一内角平分线和边相交把这条边分成5cm , 7cm的两条线段,则 ABCD的周长是5.在半仃四边形 ABCD中,对用线AC和BD柑父十点0 , t AC =24cm , BD =38cm , AD =28cm ,则aBOC的周长为 cm随堂练习二:1.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是(2.3.4.5.A.锐角.直角C.钝角.不确定AB

10、CD + A:A. 80 , 100如果ABCD的30A.在ABCD中,MX. 100 BB 13: 5,则BAD的平分线交A和 B的度数分别为(50 CBC于E.60 c 120 为CD的中点,若DC95. 90平行四边形中,若一组对角和为另一组对角和的6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两条边所各内角是7.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比它相邻的角大27 ,160 , 20D. 60 , 120,且 AE BE ,BAE的度数为(D . 60 或 1202 AD ,则 AM 和 BM的夹角的度数是(3倍,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各内角的度数分别的角分别为30 和40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最大内角

11、为8.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顶点作它所对两边的高线,如果这两条高线夹角为 135 形的内角为.,则这个平行四边例7.如图,Y ABCD中,延长BAB到点E,使AE二AD,连结DE交BC于F,随堂练习三:1.若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的长分别为16和20,两长边间的距离为EB 卜8 ,则两短边间的距离为平行形两钊初的长分别为3和夹角为120.皿I这个平行网辿形的面枳为3 . ABCD的对角线AC , BD互相垂直,且 AC AB ,若ABCD的周长为4,贝iJABBC, BAC4 . ABCD的对角线AC, BD交于0点,若ABC D的面积是12cm 2 ,则ABOC的面积是2cm .5 .如图,AB

12、CD中,E , F分别为AD , CD的中点,分别连结EF , EB , FB , AC , AF , CE ,则图中与 ABE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E )共有的个数().A.3个 B .4个AB、BC的长取值范围6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0, BD=14,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边是平行四边形及性质作业DC的延长线于F,若ABCD中,E是BC上一点,且AB=BE, AE的延长线交 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点ZF=62 ,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C(图2)(图1)2.如图2,点0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如果平行四边形 ABCD的面积为8cm2,贝/A

13、OB的面积为。33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6cm,且BC是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的,贝I AB二cm。 84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50cm,那么它的两个邻边之和是,每条对角线最长不能超过 o5 .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若NA的余角比NB的补角大10 ,则NA二 , NB二。ABCD 中,AD、BC 间的距离 AF=20, AB、DC 间的距离 AE=40, Z EAF = 30 ,6 .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一KJ(图 3)(图 4).7 加低 t 在平行JIH 力戚 A RC n AFIA F I C n . F. P 是南后./ RAP = Jill / D =ZBAD =8.

14、 如图所不,在 UABCD 中,BE CD, BF AD, Z EBF = 60 , CE=2, AF = 3,求 LJABCD 各边长及面 积。作业篇:1、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N A + NC=140 ,则NB =.2 .在 DABCD 中,若N C =N B + ND,则 N A二度,NB 二度.3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NB-NA=30,则NA、NB、NC、N D的度数分别是4、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ZB = U0 ,延长AD至F,延长CD至E,连结EF,则NE + NF=()5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40,两邻边的比为 2? 3,则四边形长分别为 6、如图已知0是口 AB

15、CD的对角线交点,AC = 24, BD= 38, AD= 14,那么AOBC的周长等于 7. CD的周长为60cm ,其对角线交于。点,若 AO B的周长比 B。C的周长多10cm , AB二BC二 8、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cm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 ,若aBOC的周长比 A0B的周长大2 cm ,则 C D = o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0 , 4ABO的周长为15, AB=6,那么对角线AC + BD =10、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_LBC 于 E, AF_L CD 于 F,若 AE = 4,AF = 6, 为11在平行四边形A

16、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0 ,若AC=8, BD=6,则边AB的长的取值范围是1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0 ,若AB二8, BD=6,BA则边A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中,Z A的平分线AE交CD于E, AB=5, BC=3,则EC的长()14.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最多能作().15已知:如图421, ABCD的对角线 AC、BD相交于点0, EF过点0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0E= OF, AE=CF, BE=DF.AB = 15cm , AD =16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

17、修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12cm , AC BC ,求小路BC, CD , OC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17在ABCD中,AB比AD大2, Z DAB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E, Z ABC的角平分线BF交CD于F,若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4,求CE、FD、EF的长19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LAC于E, DF, 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 平行四边形.20、如图,口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0 , EF过点0交AD于E,交BC于F, G是0A的中点, H是0C的中点,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2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AN、DN、BM、CM ,且AN、BM交于点P, CM、DN交于点Q.四边形MGNP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N 2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F分别是BC、AB上的点,且CD=BF,以AD ?为边作等边 ADE.(1)求证: ACDACBF;(2)当D在线段BC上何处时,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且N DEF=30 ? ?证明你的结论.2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4、如图,点P是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