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中考】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实验题4. (1分)(2014W匕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选:D15. (1分)(2014W匕京)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C20. (1分)(2014W匕京)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干燥CO收集02验证CO性质监控气体流速A. A选:BB. BC. CD. D31. (6分)(2014W匕京)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Fe
2、304选:B22. (1分)(2014W匕京)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酗:溶液B比较Fe、Cu、Al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CuSO溶液,铜丝浸入 AgNO溶液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CaCG+2HCLCaCl 2+HO+COT ,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 B .如图F 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 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 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
3、不可燃且不助燃.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铁 点燃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 3Fe+2O尔爪、Fe 3O4(3)实验室制取CO,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 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故答案为:MnOj2H2O_ 2 H2O+
4、O TCaCG+2HCLCaCl 2+HbO+COT ;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32. (6分)(2014W匕京)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 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为容 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I尧杯中盛启80 c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然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 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n隹入适量HQ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代。稀溶?与MnO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1中,推入H2Q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
5、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Q接触 ;推入HQ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2中,推入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MnO j解:(1) HkQ稀溶?与 MnO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 反应的方程式是:2HaQ2H2O+OT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 Q接触;推入HQ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 所以观 察到烧杯中
6、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3)实验2中,推入H2Q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MnO9故答案为:(1) 2H2。 2H2O+OT(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Q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3)助燃性;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33. (7分)(2014W匕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 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 Na2CO+CaC" CaCOJ +2NaCl
7、 2NaHCO NazCO+COT +H2OCa ( HC0 2易溶于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N*CO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NaHCON&CO).1%1%5%0.1%CaCl20.1%无明显现象有 浑 浊有浑 浊侣 浑 浊1%无明显现象有 浑 浊有浑 浊, 有微 小气 泡侣 沉 淀5%无明显现象有 浑 浊有浑 浊,泡侣 沉 淀【进行实验】字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日验1 C1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CO和NaHCO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 产生3;验_tn向n中加入试剂 a,向I中 加入少量NaCO或
8、NaHCQ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NaCO受热时n中无 明显现象NaHCO受热时n中出 现浑浊上验31h向n中加入试剂 a ,向I中 加入少量5% 的NaHCO溶液,再滴加5%的CaCl 2溶 液I中出现浑浊,有气泡 产生n中出现浑浊【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NaHC0tl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aHClNaCl+HzO+COT(2)实验2中,试剂a为 澄清的石灰水 .(3)实验3中,NaHCO与Ca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0+CaCl CaCOj +_2NaCl + COT+ H2O【反思与评价】(1)实验2中,加热NaHCO后,试管I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NaCO; Na
9、CO, NaHCO(写出所有可能).(2)资料中,NaHCO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 CO量较少,CO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 N&CO和NaHCO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各取少量0.1%的NaHC5口 N&CO加入等质量的 5%勺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NaHCO若观察到7浊则为 N*CO . 各取少量N%CO和NaHCOH体于实验 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NaCO .解:(1)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10、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NaHCGHClNaCl+HzO+COT .(2)本实验是为检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故实验中的实验步骤是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3) NaHCO与 CaCl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CaCl2=CaCOj +2NaCl+CQ T +H2O【反思与评价】(1) NaHCO全分解时,试管I中残留固体成分为N*CO,没有完全分解时 NaCO, NaHCO(2) NaHCO液与CaCl 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量较少,CO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3)各取少量
11、0.1% 的NaHCO和NazCO加入等质量的5%的CaCl 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NaHCO,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各取少量Na2CO和NaHCO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NaHCO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Na2CO答案:(1) NaHCGHClNaCl+hkO+COT .(2)澄清的石灰水(3) CaCOJ 2NaCl CO 2T +【反思与评价】(1) N&CO; NazCO, NaHCO(2) 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量较少,CO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3)各取少量0.1% 的NaHCO和Na2CO加入等质量的5%的Ca
12、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NaHCO,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各取少量Na2CO和NaHCO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NaHCO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4. (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选B10. (1分)(2013W匕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日稀释浓硫酸检查气密性滴加液体选C21. (1分)(2013W匕京)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此项考验操作现象结论A司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B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勺过
13、氧化氢 容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有大量气泡产生氧化铜起催化作用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 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 AgD“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 的白磷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 的白磷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 度达到着火点A.AB.BC. CD.D选:D24. (1分)(2013W匕京)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12c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12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恢复至12c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C.
14、恢复至12c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tiC,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选:D25. (1分)(2013W匕京)某同学欲测定 Na2CO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 NkCO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gC.与足量C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g选C29. (6分)(2013W匕京)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
15、性的是C (填字母序号)A.铜质奖牌B铜导线 C铜火锅(2)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FeSO+Cu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 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2CuSO+2HO已知:2CU+2HSQ+Q 过程n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过程出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ZnSO+HT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填字母序号).解:(1)利用铜的导热性可以做成火锅;(3)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GFeSO+
16、Cu;(3)由题意可知,含 Cu、Zn铜帽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 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 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 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所以:过程n中为了分离固体和液体,操作的名称是过滤;过程出中是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Zn+hbSO=ZnSG+Hd ;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 A是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物,固体C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所以,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故答为:(1) C; (2) Fe+CuSO=FeSO+Cu; (3)过滤; Zn+H2SO=ZnSO+Hd
17、 ;AC30. (7分)(2013W匕京)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配或石蕊溶液(如图所示)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BCD选用下列药品继续试验: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请依据试验回答问题:(1) B中溶液是 氢氧化钠或碳酸钠.(2)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 氧化铁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FezQ+6HC 2FeCl 3+3HO .(3)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 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氧化钙 .(4)取D中溶
18、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红色变为无色, 同时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NaCO+Ca (OH 2=CaCOj +2NaOH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氯化钠、氯化钙,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写出所有可能).解:(1)由于B中溶液为蓝色,故 B中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故 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2) A中溶液为无色,则 A中盛有的是盐酸,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氧化铁,FezQ+6HCL2FeCl 3+3H2Q(3)根据浑浊的溶液中加入丙无气泡产生,说明浑浊的原因不
19、是产生了碳酸盐沉淀,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使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知道C中盛有的是饱和石灰水,加入的乙是氧化钙,故填:氧化钙;(4)根据浑浊的溶液中加入丙有气泡产生,说明浑浊的原因是产生了碳酸盐沉淀,则D中盛有的是碳酸钠溶液,加入的是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氢氧化钠;加入盐酸,由于溶液变为无色,色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成酸性,故溶质可能 是氯化钠、氯化钙,也可能是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故填:Na2CG+Ca (OH 2=CaCOj +2NaOH氯化钠、氯化钙,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31. (6分)(2013W匕京)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2
20、)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木条熄灭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G 匕 KMnOMnOQT ,选用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振荡后,观察到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HO+C©-H 2CO .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用高镒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镒酸钾,生成物是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 此MnO+MnO+QT;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的 B装置;(3)因
21、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D (向上排空气法);检验CO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O+COHCO;故答案为:(1)集气瓶;(2) 2KMnO 匕 IMnO+MnO+QT ; B;(3) D;木条熄灭; HO+CO=HCO.32. (6分)(2013*匕京)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耳2% 稀盐酸J 域 嚼期弋房第 二氧化碳一卜0一1小气球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 入
22、充有CO2的瓶中气球鼓起.-无明显现象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 入瓶中溶液中后气泡广 生,气球变瘪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边浑 浊(1)步骤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NaOH容液吸收 CO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2)步骤中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3 (或充分振荡),其目的是 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已被完全吸收(3)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C-bO+CaC。(4)本实验的结论是CO能和NaO欣应解:(1) NaO昭液吸收CO装置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鼓起;(2)向外拉注射器3 (或充分振荡),如果无任何现象,证明步骤 1中装置内的CO已被完 全吸收;(3)二氧化碳与
23、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C"fUO+CaCOL ;(4)本实验就是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1) NaOHt液吸收CO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 (2)向外拉注射器 3 (或充 分振荡),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已被完全吸收;(3) Ca (OH 2+CO- H2O+CaC33; (4) CO能和NaO阪应33. (7分)(2013W匕京)四硫化钠(Na$)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Q+2HO=8SL +4NaOH【查阅资料】Na2$受热时,会与空气
24、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硫代硫酸钠(Na2&Q)可溶于水,常温下与 NaOH§液不反应.【实验过程】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 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 NS2S4,反应为:4NaCO+12S+*=2Na3+2NaS2c3+4CO, X 的化学式为Q ,蘸有浓NaOHmq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图1图3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 (如图2所示).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 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25、 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 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 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h2: h1= 4: 5 .按照再重复实验 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h1/cm11.011.411.6Wcm8.79.19.2【解释与结论】根据第 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9 % (结果精确到 0.1%).【反思与评价】 若实验过程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解:【实验过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26、和数目不变和4N&CO+12S+X 2N32S4+2NaSQ+4CO,可知 X 的化学式为 Q;二氧化碳和 NaOHt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蘸有浓 NaOH§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白二氧化碳气体;故填: Q;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四硫化钠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硫和氢氧化钠,会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将该试管插入水中 (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 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h2: hi=4: 5;故填: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 为试管内空气
27、体积的五分之一;4: 5;【解释与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0 - " 7 x 100%=20.9%故填:20.9 ;11,0【反思与评价】 未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故填: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5. (2012?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选D1015. (2012?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A21. (2012?北京)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实验目的: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实验方案: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B
28、.实验目的: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实验方案: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C.实验目的: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实验方案: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D.实验目的: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实验方案: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酗: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选B25. (2012?北京)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定量的二氧化镒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向摩讲喙世兑骁 8C.D.加热一定量的高镒酸钾固体11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选D31. (2012?北京)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
29、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步骤2:打开K,关闭K,,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Q2HO+QT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与氧气接触 实验2:研究CO与NaOHfl体的反应步骤1: A中盛有稀盐酸、 B中N&CO固体,C中NaO用体打开K,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 关闭K1,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 明显变瘪.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步骤3:打开K2,关闭K,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上,发现木条熄灭, 问上述操作的目的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后续
30、实验,说明 CO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 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打开K1,关闭将A中溶液滴入 B中,气球变大,打开 K,关闭K,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HC解:实验1: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镒的催化条件下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n032H2O2H2O+OT ;通过这个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Hn02故答案为:2H2Q2H2O+OT ;与氧气接触.实验2: A中的稀盐酸与 B中的NaCO固体反应可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上,发现木条熄灭,验证了生成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要证明C
31、O与NaOHi体发生了反应,可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说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打开关闭K,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说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与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12故答案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打开Ki,关闭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关闭Ki,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32. (2012?北京)同学们发现 NaO聆液与NaHCM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 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液与NaOH发生了反应.(1)实验装备查阅资料:NaHC吩NaO!+ Na2CO+H2O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NaHCO NaOHF口 N*CO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 案提供参考.NaHCM 液NaOH(NaCO溶液加入稀盐酸现象I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n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 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卷Ⅲ:)含解析
- 辽宁科技学院《现代办公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植物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国际经济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一诊练习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 模特聘用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按提成收入的协议书
- 电商运营分成合同二零二五年
- 委托独家中介房屋买卖服务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 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化工工艺原理考试题库梳理
- 2025-2030氧化铈纳米粒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系统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定金款管理制度
- 2025年货运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
- GB/T 37027-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
- 2025年江苏南通苏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药理学考试真题回顾试题及答案
- 呼和浩特202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第二批人才引进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