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六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恒压过滤装置及其操作。2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3. 掌握过滤常数K,qe,e 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 1. 过滤常数的求取已知恒压过滤方程为 (6-1)式中:q-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m3/m2; qe-单位过滤面积的虚拟滤液体积,m3/m2; -实际过滤时间,S; e-虚拟过滤时间,S; K-过滤常数,m2/S 。将(6-1)式微分,得 (6-2)式(6-2)为直线方程,于普通坐标系上标绘对q的关系,所得直线斜率为,截距为,从而求出K、qe。e可由下式求得: (6-3)当各数据点的时间间隔不大时,可以用增量之比来代替, 通过与作图即
2、可求得K。在实验中,当计量瓶中的滤液达到100 ml刻度时开始按表计时,作为恒压过滤时间的零点。但是,在此之前过滤早以开始,即计时之前系统内已有滤液存在,这部分滤液量可视为常量以q'表示,这些滤液对应的滤饼视为过滤介质以外的另一层过滤介质,在整理数据时应考虑进去,则方程应改写为 (6-4)其中 (6-5)式中A滤布面积m22. 滤饼压缩性指数s与物料过滤特征常数k滤饼压缩性指数s是反映滤饼的压缩性,一般s=01;滤饼不可压缩时,则s=0。与压差有如下关系: (6-6)式中r'为单位压强差下滤饼的比阻,1/m2;物料的物料过滤特征常数k定义如下: (6-7)式中为滤液的粘度,Pa
3、s;u为滤液的流速,m/s;研究表明,过滤常数K与过滤压强差P、滤饼压缩性指数s与物料过滤特征常数k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6-8)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得(6-9)这样通过在若干不同的压强差下对指定物料进行试验,求得若干过滤压强差P下的过滤常数K值,以ln(P)对lnK作图,就可得到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斜率即为(1-s),截距为ln(2k),于是就可求得s和k。注意这里在过滤压强变化范围内,滤饼的空隙率没有显著的改变。三、实验装置 1. 主要设备参数不锈钢过滤器,内径74mm,其结构示意图见图6-1。图6-1 恒压过滤实验流程示意图2. 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如图6-2所示,滤浆槽内配有一定浓度的碳酸
4、钙悬浮液,用电动搅拌器进行均匀搅拌(浆液不出现旋涡为好)。启动真空泵,使系统内形成真空达指定值。滤液在计量瓶内计量。图6-2 恒压过滤实验流程示意图1-滤浆槽;2-过滤漏斗(内径74mm);3-搅拌电机;4-真空旋塞;5-积液瓶;6-真空压力表;7、12-放空阀;8-缓冲罐;9-真空泵;10-放液阀;11-真空胶皮管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1. 系统接上电源,启动电动搅拌器,待槽内浆液搅拌均匀,将过滤漏斗按流程图所示安装好,固定于浆液槽内。2. 打开放空阀 7 关闭旋塞 4 及放液阀 10。3. 启动真空泵,用放空阀 7 及时调节系统内的真空度,使真空表的读数稍大于指定值,然后打开旋塞 4 进行
5、抽滤。此后时间内应注意观察真空表的读数应恒定于指定值。当计量瓶滤液达到100ml刻度时按表计时,做为恒压过滤时间的零点。记录滤液每增加100 ml所用的时间。当计量瓶读数为800 ml时停止计时,并立即关闭旋塞 4。4. 把放空阀 7 全开,关闭真空泵,打开旋塞 4,利用系统内的大气压和液位高度差把吸附在过滤介质上的滤饼压回槽内,放出计量瓶内的滤液并倒回槽内,以保证滤浆浓度恒定。卸下过滤漏斗洗净待用。5. 改变真空度重复上述实验。6. 各小组可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自行选择不同的真空度测定过滤常数K、qe、e 及s、k。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检查一下真空泵内真空泵油是否在示镜液面以上。2. 过
6、滤漏斗如图2-15安装,在滤浆中潜没一定深度,让过滤介质平行于液面,以防止空气被抽入造成滤饼厚度不均匀。3. 用放空阀 7 调节。控制系统内的真空度恒定,以保证恒压状态下操作。4. 电动搅拌器为无级调速,使用方法为:系统接上电源,打开调速器开关,将调速钮从"小"至"大"位启动,不允许高速挡启动,转速状态下出现异常时或实验完毕后将调速钮恢复最小位。5. 为安全,实验设备应接地线。6. 启动搅拌前,用手旋转一下搅拌轴以保证顺利启动搅拌。 六、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整理见表6-1、6-2。表6-1、过滤常数表序 号123过滤压差P/Pa过滤常数K/(m3/m2)qe
7、/(m3/m2)e/s 表6-2、过滤实验数据表V/mlq/(m3/ m2)Qav/(m3/ m2)0.03 MPa0.05MPa0.07Mpa/s/s/q/s/s/q/s/s/q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注:V=V'-100七、思考题1过滤操作的外力有哪些?2恒压过滤的特点是什么?3求压缩性指数所用的公式有无条件限制?为什么?实验七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的研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2. 掌握借助于热电偶测量壁温的方法;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4.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8、二、 实验原理1、理论研究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这种传热过程系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如图1所示。由传热速率方程知,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图1传热过程示意图 (7-1)而对流给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均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示a (7-2) 或 (7-3)() 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d l (7-4)- × = d由热量平衡和忽略热损失,可将(7-2)、(7-3)、(7-4)式写成如下等式 (7-5)
9、 所以 (7-6) (7-7) 从上式可知,除固体的导热系数和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外,影响传热过程的参数还有12个,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根据因次分析方法和定理,热量传递范畴基本因次有四个:L,M,T,t,壁面的导热热阻与对流给热热阻相比可以忽略 (7-8) 要研究上式的因果关系,尚有=13-4=9 个无因次数群,即由正交网络法每个水平变化10次,实验工作量将有108 次实验,为了解决如此无法想象的实验工作量,过程分解和过程合成法由此诞生。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7-7)式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子过程如(7-8)式所示,分别对a1 ,a2 进行研究,之后再将a1 ,a2 合并
10、,总体分析对K 的影响,这有利于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当a1 a 2时, K »a 2,反之当a1a 2时, K »a 。欲提高K 设法强化给热系数小的一侧a ,由于设备结构和流体已定,从(7-9)式可知,只要温度变化不大, a1 只随u1 而变, (7-9)改变u1 的简单方法是改变阀门的开度,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操作变量。同时它提示了欲提高K只要强化a 小的那侧流体的u。而流体u 的提高有两种方法:() 增加流体的流量;() 在流体通道中设置绕流内构件,导致强化给热系数。由(7-9)式,定理告诉我们,=个无因次数群,即: (7-10)经无因次处理,得 (7
11、-11)如果温度对流体特性影响不大的系统,并且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则式(7-11)可改写为: 式中: =2、传热系数K和的实验测定实验装置的建立依据如下热量恒算式和传热速率方程式,它是将(7-5)和(7-6)式联立,则 (7-12)其中- - (7-13)- - = D (7-14) ( ) -= D - = D ra r a 其中: - = (7-15) (7-16) 若实验物系选定水蒸汽与冷空气,由(8)、(9)式告诉我们,实验装置 中需要确定的参数和安装的仪表有:A-由换热器的结构参数而定;qc-测冷流体的流量计;t1、t2-测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计;T-测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计;Cpc-
12、由冷流体的进、出口平均温度决定;、-由热电偶温度计测定。 将以上仪表、换热器、气源、及管件阀门等部件组建成如下实验装图。三、 实验装置及流程 四、 实验步骤1 在蒸汽发生器放入去离子水之液位管上段处,让水浸没加热电棒,以防烧坏。2 打开加热电源开关,水蒸汽发生器开始工作,约20min水沸腾,此时打开气源开关,调节空气流量为20m3/h。待套管表面发热,打开套管底端法兰下的排气拷克23次,排除不凝性气体。3 整个实验操作热流体的进口温度是恒定的,改变唯一操作变量即冷空气转子流量计阀门开度,达到改变流速的目的。4 待冷流体出口温度显示值保持5min以上不变时方可同时采集实验数 据。5 实验结束时,
13、先关加热电源,保持冷空气继续流动20min,以足够冷却套管换热器及壁温,保护热电偶接触正常。五、 实验数据 管内径di=18mm 管壁厚=2.0mm 管长 L=1.3mNo.蒸汽压力MPa蒸汽温度oC空气流量m3/h空气进口温度oC空气出口温度oC下壁温oC上壁温oC1234实验九 裸管与绝热管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的研究方法;2. 掌握保温管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套管换热器对流传热系数和裸管管壁对空气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4.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
14、达到物料的冷却或加热。这种传热过程系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如图9-1所示。图9-1 传热过程示意图由传热速率方程知,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所传递的热量 (9-1)而对流传热所传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示 (9-2)亦可分别表示为: (9-3)或 (9-4) 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 (9-5)在以冷流体侧的传热面为基础的传热系数为: (9-6)式中:q -传热量; K-传热系数; a -给热系数;T-热流体温度; tw1、tw2-
15、热、冷侧的壁温; -固体导热系热; -壁厚; A-传热面积。下标 c-冷侧; h-热侧; m-平均值。 由式(9-2)知,除固体的导热系数与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外,尚有影响传热过程的参数极多,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对于间壁式传热过程而言,因它具有固定的传热壁面。可借助于对流传热的研究结果,由式(9-6)可获得相应的传热系数。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过程分解与过程合成法。由于对流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极多,目前尚不能通过解析法得到给热系数的关系式。它必须由实验加以测定,获得各影响因素与给热系数的定量关系。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采用因次分析法将有关的影响因素经无因次化处理后组成若干个无
16、因次数群,从而获得描述对流传热过程的无因次方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实验,并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关系式。现以不发生相变的流体和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为例,其影响因素为(1 ) 固体壁面的特征尺寸:l(2) 流体的物理性质:、cp 、(3) 强制对流的流速:u(4) 产生自然对流的升力,此升力可由gt表征,故 = f ( l,cp ,u,gT) (9-7) 经无因次处理,得: (9-8)式中 为努塞尔(Nusselt)准数,描述对流给热的大小; 为雷诺(Reynold)准数、描述流体流动状态; 为普朗特(Prandtl)准效,描述流体的物性;为格拉斯霍夫(Grashof)准数,描述自然对流的运动状态。
17、 在强制对流时,可忽略自然对流的影响,则 (9-9)如果温度对流体的特性影响不大的系统,并且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则式 可改写成 (9-10)式中: 在定常给热时,由热量恒算得: (9-11)由传热速率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9-12)或 (9-13)或 (9-14)式中:G、cp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和热容 D、R -蒸汽冷凝液的流率和潜热 a-给热系数 K-传热系数 tm -传热两端的对数平均温差下标: h-蒸汽侧 c-冷水侧三、实验装置和流程加热器3将水加热成为水蒸气后,水蒸气进入到汽包5中, 阀11排除不凝气。水蒸气分别在保温管、裸管和对流传热管冷凝传热,用量筒和秒表记录冷凝量和时间。在对流传
18、热管中,水经过高位槽由转子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套管换热器壳层。图9-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放水阀、2-电加热器、3-蒸汽发生器、4-加水阀、5-汽包、6-保温层、7-保温测试管、8-收集瓶、9-放水阀、10-裸管测试管、11-放汽阀、12-套管换热器、13-截止阀、14-高位槽、15-溢流口1. 温度测量(1) 空气、水温度及传热管壁温测量全部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T ()由数字式毫伏计测出与其对应的热电势E(mv),再由 E计算得到:Tw()=8.521.26×E。 (9-15)(2)温度计转换开关序号表示0-保温管内壁温;1-保温管外壁温;2-裸管外壁温;3-套管换热器
19、进水温度;4-套管换热器出水温度;5-套管换热器壁面温度;6-汽包温度;7-加热釜温度;8-空气温度2. 传热管参数 表9-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保温管裸管对流传热管材料内管内径di(mm)161616紫铜内管外径do(mm)181818管长L(mm)600600600外管外径D0(mm)4343玻璃外管内径Di(mm)3434四、实验操作步骤1. 熟悉设备流程。检查各阀门的开关情况。排放汽包中的冷凝水。2. 打开加热器进水阀,加水至液面计高度的2/3后关闭进水阀。3. 将电热棒接上电源。并将调压器电压从0调至200V待有蒸汽后。将调压器的电压调低(160V180V)。4. 有蒸汽后,打开套管换
20、热器的冷却水进口阀。调节冷却水流量为某一值(一般5L/h10L/h)。5. 待传热过程达稳定后,分别测量各设备单位时间的冷凝液量、壁温、水温及气温。6. 重复进行步骤1至步骤5多次。直至数据重复为止。(或改变条件重复实验)7. 实验完毕后,切断加热电源。关闭冷却水阀。五、实验注意事项1. 要经常观察加热器水位使之不低于1/2高度。2. 进行实验步骤5之前,应注意系统中不凝汽及冷凝水的排放情况。3. 检查铜康铜热电偶冷端补偿保持0。六、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园筒壁的热传导方程及牛顿定律测定和T。1. 保温管-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9-16)(W/m·) (9-17) (9-18)式中:传热速率(W);饱和蒸汽的汽化的冷凝速率(kg/s);水蒸汽的汽化潜热(J/kg);TW、tw分别为保温层两侧的温度();b保温层的厚度,m;Am保温层内外壁的平均面积,m2;L保温管的长度,m;r2、r1分别为保温层两侧的半径,m。2. 裸管-空气自然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W/m2·) (9-19)式中 分别为壁温和空气温度,3. 汽-水(整管)传热系数的测定(W/m2·) (9-20) (9-21)式中:传热面积,m2;tw管壁温度,;t1液体水进口温度,;t2液体水出口温度,;液体水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七、思考题1在蒸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现代教育中系统性能监控的应用
- 吊装危险作业方案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7纪昌学射(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5《走近我们的老师》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4 Then and Now(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走出国门》说课稿 山东版
-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口腔)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国律师学 课件 陈卫东 第10-17章 律师收费制度-律师非诉讼业务(二)
- 宫颈癌后装治疗及护理
- 2024年度-IATF16949运行培训课件
- 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零售企业加盟管理手册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招标代理服务的关键流程与难点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