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_第1页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_第2页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_第3页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_第4页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课后赤壁赋目标定位1.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准确地翻译全文。2.根据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3.了解赋的特点,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背景探寻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欢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问养生),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

2、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虽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这是他和前代获罪远谪的士大夫如韩愈、柳宗元等表现不同的地方。【版权所有:21教育】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的秋、冬,他两次游黄州赤鼻矶,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即为冬游之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文学常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3、;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巉岩()虬龙()栖鹘() 凛乎() 缟衣()戛然() 翩跹() 惊悟()降蒙答案ochánqiúhúlnojiápinxinwùjiàn/xiánMn/mn/mén2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通_,_予亦惊悟通_,_答案“需”需要“寤”惊醒3古今异义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今义: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古义:今义:江流有声,

4、断岸千尺古义:今义:答案古义:形容鹤鸣声。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古义:江山的景象。今义:大好河山。古义:江边绝壁。今义:岸边。21*cnjy*com4一词多义顾危适答案可是/回头看/反而/看高/正直的/孤立恰好/到,往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行歌相答:予乃摄衣而上:掠予舟而西也:羽衣翩跹:(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答案(1)唱歌。上岸。向西飞。穿羽衣。(2)从东面。(3)以为乐。6文言句式草木震动:以待子不时之须:步自雪堂:答案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7翻译下列句子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答

5、案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已经不能辨认了。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8文学文化常识苏轼,字_,号_。宋代_家、_家。他在诗、词、_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并以其成就,被列为“_”之一。答案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散文苏洵苏辙三苏唐宋八大家一、词句梳理1词语解释行歌相答:摄衣:中流:戛然:惊悟:答案边走边歌,互相酬和。提起衣襟。江心。形容鹤鸣声。惊醒。二、疑难突破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文中透露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6、最后以浪漫的梦境收束全文。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3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答案顾乐叹谋游。(初到黄州,苏轼寓居城东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来到了黄州,便迁居到城南江边的临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阔,仅靠他微薄的薪俸,生活很困难。后蒙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荒地数十亩,让其开垦耕种粮食,才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他还在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绘有雪图,故取名为“雪堂”。堂前屋后广种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时之需,并将雪堂自

7、比为陶渊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黄州的东坡,遂自此取号为东坡居士。)【来源:21·世纪·教育·网】4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答案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正如金圣叹所说:“前赋特地发明胸中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要读懂此段,应引导学生对前后二赋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把握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境界。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

8、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恍惚。见鹤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江南来,掠予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表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的。www-2-1-cnjy-com一、文白对读二、文本深读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形散而神聚。全文以重游赤壁为线索,以景迁情变来谋篇布局,篇首对游前的叙述,篇中的横

9、空孤鹤,篇末梦中的道士,这些细节的插入,看似与游赤壁关系不大,好似节外生枝,其实是散而不离主旨。作者被贬谪之后的思想是复杂的,儒、佛、道杂糅。从作者一生来看,当他仕途顺利时,他以儒家“入世”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写作。作者写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作者是用象征的手法,体现文章的主旨的。二是具有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横空掠过的一只孤鹤,梦幻中出现的羽衣翩跹的道人,都是作者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虚构出来的。作者的这种浪漫主义写法,是受庄子影响的结果。21教育网1结构图解2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

10、着重写冬景。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3写作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出处困境而又能超脱的人生感悟。www.21-cn-(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

11、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音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21·世纪*教育网(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本文对山水木石的描绘异常逼真,形象优美,足见作者超凡的文字功力。鹤化道士的情节,无疑是神来之笔,使文章在清空之外更添几分神秘色彩。东坡月蔡尚伟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于东坡。密州一夜月,照亮了中国文学史。密州月将中国人最细密俊逸深沉的情思舒展至今,这是东坡

12、的月。东坡也如一轮圆月,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照亮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2-1-c-n-j-y照例是把酒,照例是问月,如李白。面对圆月,中国人有太多要倾诉。东坡的感情也是微妙的:如此圆月,为何偏偏照着这离别之时我这不团圆的人?但东坡毕竟是东坡,别样情怀恰如一月从阴翳的情绪中升起,照得海天澄澈、千秋光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斯,不妨顺其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为我们而拓展,婵娟可共情可共,似可无憾。于是欢饮达旦,于是大醉。大醉的东坡使死眉烂眼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很小。弟弟子由是要怀念的,用很深的情,况且已有七年未曾见面,在这样的夜晚想念,心是会很痛的。苏轼却从

13、不纵容自己的心痛。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够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都如贾谊那样情感直露,能干得了什么样的事业!“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成者大,则必有所忍。”东坡的心中,忘不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哪怕华发早生,人生如梦。21*cnjy*com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中国这样

14、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而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只要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实显得十分的成熟。21·cn·jy·com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

15、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来源:21cnj*y.co*m】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了苏轼的落脚处,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来

16、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纪念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出处:21教育名师】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情怀。“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所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