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方案计划规划技术详细介绍_第1页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方案计划规划技术详细介绍_第2页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方案计划规划技术详细介绍_第3页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方案计划规划技术详细介绍_第4页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方案计划规划技术详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8年3月1、基本规定11.1 目的意义 11.2 规划任务 21.3 规划范围与重点 21.4 规划水平年 41.5 指导思想 41.6 规划原则 41.7 规划依据 62、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12.1 社会经济 12.2 水文气象 12.3 河道地形 22.4 河道治理 22.5 航运及码头 32.6 供水与排水 32.7 跨河建筑物 32.8 环境与生态 32.9 相关规划资料 43、河势稳定性分析63.1 基本要求 63.2 河势稳定性分析 63.3 河口演变趋势分析 74、岸线控制线确定94.1 岸线控制线定义 9

2、4.2 岸线控制线划定的原则 94.3 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的确定 104.4 岸线控制线成果 125、岸线功能区划分145.1 岸线功能区的定义 145.2 岸线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155.3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 155.4 岸线功能区划分 165.5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成果 176、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186.1 概述 186.2 岸线利用现状分析 186.3 基本要求 196.4 分析评价内容 207、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指导意见227.1 岸线利用与保护需求分析 227.2 岸线管理规划目标确定 227.3 岸线利用与保护调整意见 238、岸线利用管理的保障措施249、岸线规划主要成果

3、241、基本规定1.1 日的意义我国流域面积大于100km2河流共有5万多条,总长度43万km, 大于100km2的湖泊130多个,大于500km2的湖泊26个。河流(湖泊)两 侧(周边)水陆边界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区域是滩涂岸线资源,既具有行 洪、调节水流和维护河流(湖泊)健康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功能属性,同 时又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属性。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河道(湖泊)行(蓄)洪能力、 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河流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对河流(湖泊)的岸线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沿江河(湖泊)开

4、发活动和临 水建筑物日益增多。特别是我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中下游地 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城市河段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缺 地区,河道两侧和湖泊周边岸线的利用程度较高。长期以来,由于河流 (湖泊)岸线范围不明,功能界定不清,管理缺乏依据,部分河段岸线 开发无序和过渡开发严重,对河道(湖泊)行(蓄)洪带来不利影响、 甚至严重地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由于缺乏岸线功能区划和管理规定, 在岸线利用与保护方面缺乏技术依据, 也给行政许可和审批带来一定的 难度。为保障河道(湖泊)行(蓄)洪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科学合理地 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总结近年来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管理经验和存在 问题,对

5、河流(湖泊)岸线功能进行功能分区,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防洪安全、 供水安全、发展航运,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规划任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河道演变规律,调查分析岸线资源及岸线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总结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主要的问题;在深 入分析岸线利用与保护对河势控制、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及其它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岸线的范围;根据不同河段(湖区) 岸线的主要功能特点,统筹考虑河道(湖泊)行(蓄)洪和航道治理, 城市建设、河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沿河(湖)地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

6、学合理地划分岸线功能区,确定岸线资源利用与 保护的总体布局;按照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维护河流健康、促进 岸线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要求, 对现状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地 区,研究提出岸线布局调整和控制利用与保护的管理指导意见,以及加 强岸线管理的政策制度建议。1.3 规划范围与重点本次规划范围是水利部授权流域机构管理的河道范围内的重要河 道岸线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重点段河道。规划重点是岸线开 发利用与保护问题突出、矛盾较尖锐,管理任务重,对保障流域防洪、 供水、水生态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河道(湖泊)。具体规划范围为:(1)对维护江河流域防洪和河流健康功能十分重要 表1.

7、1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重点规划河段流域名称重点规划河段岸线长度(KM)*上江宜宾一河口的干流河段及江心洲(含崇明岛、长兴岛、横 沙岛,未计其它江心洲1)6790黄河干流(兰州以下)及渭河、沁河、汶河、皇甫川、窟野河 的重要城市段和省际边界河段3477淮河淮干(淮滨三河闸),以及洪泽湖(洪泽湖大堤岸线)、 沙颍河、涡 河、韩庄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南四湖、 高邮湖、骆马湖的重要河段2557海河港卫南河重要河段、漳卫新河河口、海河河口、独流减河河口,以及永定河河口、永定河(卢沟桥至屈家店枢纽)、朝白河(苏庄橡胶坝至津蓟铁路桥)1678松花江松干(三岔河口哈尔滨),嫩江、二松,以及住木斯、 杜

8、丹江城市河段2428辽河老哈河重要河段,辽河口,以及沈阳城市河段356珠江珠江河口,西江干流J西梧州至磨刀六灯笼山,北江、东 工中下游,柳江柳州段、郁江南宁段、桂江桂林段2710太湖坏太湖沿线、太浦河、望虞河749黑龙江、鸭 绿江及图们 江鸭绿江口,黑龙江、图们江我方侧重点城市河段207合计20958的河段;(2)岸线利用与保护矛盾较为突出的重要城市段河道(湖泊)(3)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现状和规划期开发利用程度高,管理任务重 的河段(湖泊);(4)跨国界河流的重要河段。根据上述原则,本次全国重点规划河段的岸线长为 20958km。其它 河道的岸线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次规划的技术

9、要求 进行规划,其成果经审核后可纳入本次规划成果体系。详见表 1.1。1.4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对近年来岸线利用发展较快白流域,可在规划基准年2005年的基础上,以2006年以来的岸线利用资料,说明岸线利用的基本情况。1.5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要求,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正确处理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 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及相关部门和行业间的关系,近 远期的要求,通过对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 在保障防洪安全、 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岸 线资源

10、的多种功能,实现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实现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6 规划原则(1)坚持人水和谐、协调发展。要重视发挥岸线资源的多功能作 用,既要发挥岸线在防洪、供水、航运、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作用,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和 维护河流健康,也要发挥岸线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航运发展等资源效用, 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为沿河(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岸线资源要保护与利用并重、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将岸线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既 要考虑沿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资

11、源开发利用的需要,提出 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也要根据不同河段的河势特点和防洪、供水以及 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有效保护和合理控制利用的对策措施,对 不适当开发的区域要严格加以控制。(3)坚持综合协调、统筹兼顾。按照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的总体要 求,综合协调岸线资源利用保护与沿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 国土开发、港口与航道、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合理确 定不同类型岸线开发利用功能及控制条件;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关系,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以及行业之间的需求,结合不 同地区的岸线特点和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要求, 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经济、 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岸线资源

12、的合理配置。(4)坚持完善法制、强化管理。要按照水法、防洪法、河 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岸线开发利用管理的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针对岸线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 定和完善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强化岸线利用综合管理的措 施,切实加强岸线利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要根据河湖岸线的自然条件和特 点、沿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岸线开发利用程度,针对岸 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主要矛盾,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近远期的规 划目标和任务。以岸线资源保护价值较大、利用程度较高、岸线资源紧 缺、防洪影响和河势控制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13、城市段等为重 点,抓紧制定规划、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检查。1.7 规划依据1.7.1 主要法律法规、条例及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8)防洪标准(GB50201-94)(9)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10)内河航道标准(GB50139-2004)(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

14、002(14)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214-2000)1.7.2有关规划文件(1)全国防洪规划报告及各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各流域综合规划及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3)全国及各流域水功能区划(4)全国及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5)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6)其它相关规划,包括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全国及各流域内河航道与港口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地区水利发展规划、 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等。2、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2.1 社会经济收集沿河地区200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对沿河主要地区的 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并按地级行政区进行分类统计。鉴于地级行政 区划范围较大,

15、一些地区只有其中一部分县市(区)临江,为便于反映 岸线规划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只统计沿江各县(区)的社会经济资料,并 在统计表中予以说明。沿河县、地、省级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统计表见表2.1。2.2 水文气象1、气象收集规划范围内的气象资料,说明规划范围的气象特性,分析提出 规划范围内主要控制站或代表站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气温及其特性等。2、水文特性分析分析河流主要控制水文站的水文特性,包括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 性,洪水特性等。河口地区还应分析洪潮遭遇情况,选取典型洪潮组合 及设计洪潮。(1)径流收集规划范围内的河流主要控制站或代表站的年、月径流资料,资 料系列要

16、求延长至2005年。分析径流年际变化及年内变化特性,径流 分析统计成果见表2.2、表2.3、表2.4 。(2)洪水收集历史洪水调查与分析资料和实测洪水系列,说明洪水成因、发 生时间、洪水组成情况,分析计算主要控制站和代表站设计洪水成果。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6。2.3 河道地形收集规划范围内河道地形图资料。为保证成果精度,工作过程中使 用的底图精度一般应为1: 50001: 10000比例尺。平面控制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控制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对不同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地形图应以流域为单元换算为 北京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采用用其它坐标和其它高程系统 应予以

17、说明,同一个流域应采用相同坐标系和高程系统。2.4 河道治理1、规划范围内堤防等级、高程、宽度、两侧边坡,及其堤顶路况、 两侧护坡工程情况,迎水侧滩涂情况(含高程、宽度等)。2、规划范围内各河段的防洪标准、防洪设计水位、主要特征水位 及相应流量等。3、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情况,河道沿岸堤防险工段、崩(坍)岸段 的现状及治理的基本情况。4、调查规划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和规划情 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范围及相关河道内梯级规划的特征值、调度 运行原则。5、收集河道及河口的疏浚、整治、清障、控导的现状、规划及实 施情况,疏浚、清障、整治对扩大泄洪能力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调查收集

18、规划范围内险工段、崩(坍)岸段的现状及治理基本情况。河段长度按河道深泓线进行统计,岸线长度根据左右岸情况分别统 计。河道治理基本情况统计表见表 2.6。2.5 航运及码头调查收集规划范围的航运及设施基本情况,包括航道等级、航道保 证水位、最小航运流量、各类码头数量,码头前沿长度(占用岸线长度) 等。统计时对大型码头应单独统计。航运情况统计表见表 2.7。2.6 供水与排水调查规划范围的城市和工业供水、排水及沿岸大中型灌区供水、排 水的基本情况,包括取水口、排水口数量,弓I、排水工程规模、占用岸 线长度等。河流供水排水情况统计表见表 2.8。2.7 跨河建筑物调查收集规划范围内主要跨河建筑物的类

19、型、数量、规模、占用岸 线长度等基本情况,对大型重要跨河建筑物应单独列出,如三级以上公 路桥梁、铁路桥、重要输气、输电等跨河管线。跨河建筑物统计表见表 2.9。2.8 环境与生态1、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状况、水功能区划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与 治理规划及实施情况;防洪分区、水功能分区、农业区划、自然生态分 区等相关成果和资料。2.10,表 2.11规划范围水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情况统计表见表2、收集规划范围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 的主要问题;已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关生态环 境保护及治理规划,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生态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关规定、条例和实施细则等。2.9 相关规划资料

20、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河道及与河道相关的水行政管理 规定、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 面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的法规与行政规定。规划范围内已经审批或待审批的省、 以及地级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土规划、航运及港口发展规划、城市总体 规划等,对与岸线利用相关的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有关统计表格按上述 现状情况统计表进行统计。1收集调查规划河段航运规划成果,包括航道等级、航道保证水位、 最小航运流量、各类码头数量,码头前沿长度(占用岸线长度)等。统 计时对大型码头应单独统计。河流航运规划情况统计见表2.12。2

21、、主要调查规划范围内城市、工业及沿岸大中型灌区规划供水、 排水的基本情况,包括规划的取水口、排水口数量,弓I、排水工程规模、 占用岸线长度等。河流供水与排水规划情况统计见表 2.13。3、主要调查收集规划范围内规划建设的跨河建筑物类型、数量、 规模、占用岸线长度等基本情况,对大型重要跨河建筑物应单独列出,如三级以上公路桥梁、铁路桥、重要输气(输水、输油)、输电通讯等跨河管线。河流跨河建筑物规划情况统计见表2.14。3、河势稳定性分析河道演变特性与河势稳定性是判别河道岸线是否稳定的控制性因 素,也是合理确定岸线控制线、划分岸线功能区以及制定岸线利用与保 护控制指标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分析河道演

22、变特性与河势稳定性是 河道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3.1基本要求1、收集、整理规划范围内不同河段的现有水沙、洪水、河道治理 工程、控制性工程、险工险段治理情况等基础资料,以及已有河床演变 与河势分析成果等相关资料,作为河道演变特性与河势稳定性分析的基 础。对资料条件较差的河流(段)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2、收集不同河段已有河道演变及河势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有关成果 和资料,分析河段水沙特性、洪水特点、河床和河岸抗冲能力等自然因 素,河道整治工程、控制性工程等相关人类活动因素对河道演变及河势 稳定性的影响,说明不同河段河道演变的规律及河势稳定性。3、结合近年来河道整治和堤防工程建设的情况,对

23、不同河段的河 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河势稳定性。3.2河势稳定性分析1、在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设计水沙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河 流(段)水沙特性以及近期水沙变化特点;按照近年来河势调查分析成 果,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分析河道的冲淤特性、河势演变的规律及近期 河势的变化。2、分析上游大型骨干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等对河势 变化的影响,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的河势变化趋势。2、说明规划范围不同河段河势变化的基本情况,对防洪、航运、 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较大,近年来冲淤变化大、主流摆 动、崩塌岸现象较严重、河势变化剧烈的河段,应对河道的演变特性与 河势的稳定性作重点分析。3、根据

24、以上分析,以河段为单元对河势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评 价意见。岸线稳定程度分为三类。(1)岸线基本稳定是指河段主流线、河岸顶冲部位和河床基本稳 定,岸线冲淤变化不大或仅有微冲微淤;(2)岸线相对稳定是指河段上下游节点具有一定控导能力,主流 线、河岸顶冲部位和河岸、河床存在一定幅度的摆动、变化,岸线冲刷 或淤积程度较小;(3)不稳定岸线是指河段上下游节点控导能力较差,主流线、河 岸顶冲部位和河岸、河床存在较大幅度的摆动、变化,岸线冲刷或淤积 变化较大。3.3河口演变趋势分析影响河口区河床冲淤演变的因素十分复杂,河口演变趋势分析时应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预测河口滩梢、河口形态等演变趋势。主要

25、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因素影响,如河流水沙条件影响(特别是大洪水的影响) 潮汐影响(特别是风暴潮的影响),河床地质组成、河口地形、河口水 域的风浪、潮流、盐水楔异重流等影响。2、人类活动影响,如水土保持工程、围垦造陆活动、河口整治工 程、航道疏浚、河道采砂、港口码头、桥梁等等。3、对河口地区,还需分析拦门沙变化情况,如拦门沙位置、规模 及发育、发展、演变过程等。4、岸线控制线确定4.1 岸线控制线定义岸线控制线是指沿河流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为加强岸线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划定的管理控制线。岸线控制线分为临水控制线和 外缘控制线。临水控制线是指为稳定河势、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维护河流

26、健康生 命的基本要求,在河岸的临水一侧顺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临水一侧 划定的管理控制线。外缘控制线是指岸线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外缘边界线, 一般以河(湖) 堤防工程背水侧管理范围的外边线作为外缘控制线, 对无堤段河道以设 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外缘控制线。在外缘控制线和临水控制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即为岸线。岸线既具有 行洪、调节水流和维护河流(湖泊)健康的自然生态功能属性,同时在 一定情况下,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功能属性。任何进入 外缘控制 线以内岸线区域的开发利用行为都必须符合岸线功能区划的规定及管 理要求,且原则上不得逾越临水控制线。4.2 岸线控制线划定的原则1、根据岸线利用与保护的总

27、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河段的河势状 况、岸线自然特点、岸线资源状况,在服从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维护 河流健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要求,按照合理利用 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划定岸线控制线。2、按照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功能区划及河道整治规划、航道整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统筹协调近远期防洪工程建设、河流生态 功能保护、滩地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等规划以及各部门对岸线利用的要 求,按照岸线保护的要求,结合需要与可能合理划定。3、应充分考虑河流左右岸的地形地质条件、河势演变趋势及与左 右岸开发利用与治理的相互影响,以及河流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防洪保 安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岸线利用与保护的要求等因

28、素,合理划定河道左右 岸的岸线控制线。4、城市段的岸线控制线应充分考虑城市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要求,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城市景观 建设等因素。5、岸线控制线的划定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各行政区域 交界处,应按照河流特性,在综合考虑各行业要求,统筹岸线资源状况 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岸线的需求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进行划定,避免因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差异,导致岸线控制线划分不合理。4.3 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的确定岸线的外缘控制线一般按堤防管理范围的外缘边界线来划定(在无堤防河段采用设计洪水与岸边的交界线)。因此,河道岸线控制线划定 的重点是临水控制线

29、。1、临水控制线(1)在已划定河道治导线的河段,可采用河道治导线作为临水控制线。(2)对河道滩梢关系明显,河势较稳定的河段,滩面高程与平滩 水位比较接近时,可采用滩地外缘线为岸线临水控制线。对河道滩梢关系不明显的河段,可采用河道中水整治流量与岸边交 界线、平梢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或主梢外边缘线作为临水控制线,具 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3)对河势不稳、河梢冲淤变化明显、主流摆动的河段,划定外 缘控制线时应考虑河势演变影响,适当留有余地;对河势不稳且滩地较 窄的河段,可按堤防临水面堤脚线或已划定的堤防临水侧管理范围边线 为临水控制线。(4)对山区丘陵区河道,洪水涨落较快,岸坡较陡,临水控制线

30、 可按一定重现期(如两年一遇或五年一遇)洪水位水边线并留有适当的 河宽确定。(5)对已规划确定河道整治或航道整治工程的岸线,应考虑规划 方案实施的要求划定临水控制线。(6)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道内的蓄 滞洪区应包括在岸线范围内。但相应河段在蓄滞洪区临河侧围堤朝向河 道的一侧划定临水控制线,蓄滞洪区内不划线。(7)临水控制线与河道水流流向应保持基本平顺。(8)对湖泊临水控制线可采用正常蓄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临 水控制线;对未确定正常蓄水位的湖泊可采用多年平均湖水位与岸边的 交界线作为临水控制线,或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9)河口区应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地表水功能区划、已有

31、的治导 线规划、滩涂开发规划、航运及港口码头规划等,分析确定规划水平年 的岸线长度与走向。2、外缘控制线(1)对已建有堤防工程的河段,一般在工程建设时已划定堤防工 程的管理范围,外缘控制线可采用已划定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的外缘线; 对部分未划定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的河段,可参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 范(SL171-96及各省(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具体情 况,根据不同级别的堤防合理划定。(2)对无堤防的河道可采用河道设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 外缘控制线。对已规划建设堤防工程而目前尚未建设的河段,应根据工 程规划要求,以规划堤防管理范围外缘线划定外缘控制线。(3)已规划建设防洪工程、水资

32、源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环境保 护工程的河段,应根据工程建设规划要求,预留工程建设用地,并在此 基础上划定岸线控制线。4.4岸线控制线成果1、岸线控制线的主要成果应以图件和表格形式汇总。2、岸线控制线应在现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电子版)上绘制,比 例尺范围1: 50001: 10000。为便于今后岸线利用与管理,在地形图上绘制岸线控制线时,需按 地理坐标进行定位,确定岸线控制线主要控制点的坐标。3、岸线控制线一般应以实线划定。对河势演变较为剧烈、河势不 稳定的河段,或对河道调节水流、行洪以及维护河流健康具有较大影响,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工程建设、航道整治工程等尚 未有明确意见的河

33、段可暂以虚线划定。岸线控制线成果表见表4.1。5、岸线功能区划分5.1 岸线功能区的定义岸线功能区是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功能属性以及不同 的要求,将岸线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段。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线控 制线垂向或斜向相交。岸线功能区分为 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 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四类。岸线保护区是指对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珍稀 濒危物种保护及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至关重要而禁止开发利用 的岸线区。一般情况下是国家和省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等)、重要水源地等所在的河段,或 因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和生态保护有重要影响

34、的岸线区应划为保护区。岸线保留区是指规划期内暂时不开发利用或者尚不具备开发利用 条件的岸线区。对河道尚处于演变过程中,河势不稳、河梢冲淤变化明 显、主流摆动频繁的河段,或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或特定功能要求,如防 洪保留区、水资源保护区、供水水源地、河口围垦区的岸线等应划为保 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是指因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对防洪安全、河流生态保 护存在一定风险,或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进一步开发利用对防洪、供 水和河流生态安全造成等一定影响,而需要控制开发利用程度的岸线区 段。岸线控制利用区要加强对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有控制、有 条件地合理适度开发。岸线开发利用区是指河势基本稳定,无特殊生态保护要求

35、或特定功 能要求,岸线开发利用活动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河流健 康影响较小的岸线区,应按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和支撑经济社 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利用。5.2 岸线功能区的划分原则1、岸线功能区划分应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 系,做到近远期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确保防洪安全和水资源、 水环境及河流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沿 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岸线功能区划分应统筹考虑和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间 的关系及岸线的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相互的影响。3、岸线功能区划分应与已有的防洪分区、 水功能分区、农业分区、 自然生态分区等

36、区划相协调。4、岸线功能区划分应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航道规划与港口建设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5、岸线功能区划分应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 河流自然生态属性,以及河势演变、河道冲淤特性及河道岸线的稳定性, 并结合行政区划分界,进行科学划分,保证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5.3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1、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岸线和城市河段岸线,由于开发利用程 度已较高,岸线资源已非常紧缺,因此,应充分重视河道防洪、生态环 境保护、水功能区划等方面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利用。2、河流的城市段和中下游经济发达的地区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而岸线资源紧缺,各行业对岸线利用的需求

37、仍然十分迫切,功能区段划 分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结合规划河段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具际情况, 对岸线功能区段进行细划。对于岸线开发利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河段, 或位于上游两岸人口稀少的山丘区河道, 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单个 功能区段的长度。3、岸线功能分区的划分应在已划分的岸线控制线的带状区域内合 理进行划分。岸线功能区划定时应尽可能详细具体,以便于管理。5.4 岸线功能区划分1、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的各类自然 保护区的河段(湖泊)岸线,一般宜列为岸线保护区。地表水功能区划 中已被划为保护区的,原则上相应河段岸线应划为岸线保护区。2、重要的水源地河段,

38、可根据具体情况划为岸线保护区或岸线保 留区。3、处于河势剧烈演变中的河段岸线,或河道治理和河势控制方案 尚未确定的河段岸线或河口围垦区宜划为保留区。4、城市区段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工业和生活取水口、码 头、跨河建筑物较多。根据防洪要求、河势稳定情况,在分析岸线资源 开发利用潜力及对防洪及生态保护影响的基础上,可划为开发利用区或 控制利用区。5、河段的重要控制点、较大支流汇入的河口可作为不同岸线功能 区之间的分界6、为便于岸线利用管理,市(地)级行政区域界可作为河段划分 节点,岸线功能区不能跨地级行政区。5.5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成果1、岸线功能区成果包括图件和表格。2、岸线功能分区应在1:

39、 50001: 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制3、为便于今后岸线管理,在地形图上绘制岸线功能区时,应确定 功能区控制点坐标。4、在岸线功能分区图应采用不同颜色对四类功能区域加以区别, 绘以四种颜色加以区别(岸线保护区为红色,岸线保留区为紫色,岸线 控制利用区为黄色,岸线开发利用区为蓝色)。5、在电子图上量出功能区的岸线长度和面积,填入成果表,并与 岸线控制线成果表嵌套列出。成果表形式详见表6、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6.1 概述岸线功能区划定后,还应结合岸线资源的现状利用调查情况以及拟 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划,结合河道行洪安全、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 等,对各岸线功能区的现状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

40、评价意见。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是以岸线现状开发利用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已划定的岸线控制线和岸线功能区的界限,针对每一个岸线功能区, 深入分析现状岸线利用对防洪保安、河势控制、水资源利用、生态与环 境保护及其它方面的影响,系统总结岸线开发利用及管理的经验教训; 对比分析每一个岸线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与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的差 距,为提出岸线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保护、强化管理的布局 和措施提供依据。6.2 岸线利用现状分析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对岸线功能区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岸线 利用调查统计的内容包括岸线范围内的现状堤防及工程设施、景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取水口、排水口及

41、各类岸线利 用项目的建设时间、内容和规模等。1、人口状况:岸线功能区内的人口数量及其人口性质(城镇、农 村)。2、堤防工程:主要包括防洪标准、建设规模、路堤结合段、坪堤 等。2、工程设施:岸线范围内的工程设施如船坞、 各类闸、水利枢纽、 桥梁、避风港、涵洞、管道、缆线等。3、岸线内的景观商业用地:如公园、绿地、湿地、娱乐、餐饮等。4、工业与住宅用地:厂矿企业、货物堆场、住宅等。5、农业用地:耕地、林地、经济作物、鱼塘、围网养殖等。岸线利用现状情况统计表见表 6.16.2。6.3 基本要求1、现状岸线开发利用项目与岸线功能区划的要求是否协调,现状 岸线利用与保护状况是否与管理目标有差距,区内是否

42、有禁止开发或不宜开发的项目。岸线利用现状是否影响河道(湖泊)行(蓄)洪,跨河 建筑物密度、壅水高度,港口码头,城市建设、景观对防洪的影响。2、分析评价自然岸线长度与已利用岸线长度的关系,提出岸线合 理利用长度。结合现状岸线利用情况,对水利水电、城市、工业、交通、 港口、工程设施、农业等规划岸线利用要求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其合理 性,提出评价意见。3、根据有关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与发展、港口航运、工农业发展规划等,结合防洪分区、水功能分区、 农业区划、自然生态分区等,分析现状岸线利用与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协 调性,对各河段现状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提出岸线保护与利用的 评

43、价意见。4、对不符合岸线功能区要求的开发利用项目,应提出调整或清退意见6.4 分析评价内容以岸线功能区为单元,分析现状岸线利用开发程度,如已利用岸线 的长度,岸线内人口数量与发展速度,岸线内永久性占地面积、城市建 设、港口建设、取排水口等工程建设面积等,对各行业岸线利用规划提 出评价意见。1、调查岸线利用现状及其历史演变,分析防洪工程设施、供水工 程设施、城市建设、港口建设、航道整治、取排水口、排涝工程、纳潮 工程、跨河建筑物等占用岸线规模、范围、分布的基本情况,对现状利 用岸线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各段岸线功能区开发利用程度、水 平,了解岸线利用项目审批和管理情况,总结现状岸线利用及管理上存 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各类岸线开发利用程度及合理性。2、综合考虑岸线所处区位、岸边通达性、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 水域水深和宽度、后方陆域场地大小、涉水工程和堤防险工情况等多方 面因素,分析研究现状岸线利用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航 运、生态环境及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3、评价指标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以临水控制线为控制,分析功能区岸线利用率(已利用岸线 岸线总长);(2)岸线功能区永久占地率(占地面积/总面积);(3)岸线功能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4)岸线功能区跨河建筑物密度(个/公里);(5)岸线功能区取、排水口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