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T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LTE工作组TD-LTE 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组网性能测试规范(V1.0)1目 次目 次I前 言II1 范围22 参考文件23 缩略语34 概述44.1 测试配置44.2 测试仪表要求44.3 测试的前提条件45 组网性能测试65.1 公共信道和控制信道组网性能65.2 下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105.3 上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126 异频组网146.1 下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146.2 上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146.3 多小区多UE
2、静态下行吞吐量测试156.4 多小区多UE 静态上行SIMO的吞吐量测试16 前 言本规范主要规定了TD-LTE工作组技术试验阶段对TD-LTE RAN设备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业务能力、无线指标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本规范版权归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PEG)TD-LTE工作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规范之部分或全部内容。17TD-LTE 技术试验系统设备测试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TD-LTE技术试验阶段对演进的无线接入网(E-UTRAN)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2 参考文件本标准遵循的3GPP标准版本基于2009年
3、3月版本。1TD-LTE 技术试验系统设备规范23GPP TS 36.101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3GPP TS 36.201LTE Physical Layer General Description43GPP TS 36.211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53GPP TS 36.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63GPP TS 36.213Physical layer procedure73GPP TS 36.214Physical
4、Layer Measurements83GPP TS 36.300Overall description93GPP TS 36.321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103GPP TS 36.322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113GPP TS 36.323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123GPP TS 36.331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133GPP TS 36.401Architecture description143GPP TS
5、 36.410S1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153GPP TS 36.411S1 layer 1163GPP TS 36.412S1 signaling transport 173GPP TS 36.413S1 Application Protocol (S1AP) 183GPP TS 36.414S1 data transport193GPP TS 36.420X2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203GPP TS 36.421X2 layer 1213GPP TS 36.422X2 signaling transport22
6、3GPP TS 36.423X2 application protocol (X2AP)233GPP TS 36.424X2 data transport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编码和调制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DLDownLink 下行链路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eNBEvolved NodeB演进型NodeBEPCEvolved P
7、acket Core演进型的分组核心网EPRE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每资源粒子的能量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GPGuard Period保护时间间隔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增量冗余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进多出non-GBRnon Guaranteed Bit Rate非保证比特率PDCCHPhysical
8、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9、SFBC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空频分组编码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进多出SMSpace Multiplexing空间复用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LUpLink上行链路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4 概述4.1 测试配置根据各测试例测试条件配置。4.2 测试仪表要求4.2.1
10、协议测试仪协议测试仪用于如下目的:协议测试仪支持E-UTRAN Uu、S1、X2等接口的监测,支持对各层协议栈的解码,可以精确到位域级别。4.2.2 测试终端a) 至少有10部左右测试UE可连接计算机记录并显示移动台发送和接收的信令序列,并能统计吞吐量等相关信息。b) 终端支持20M带宽。c) 测试UE需支持PBCH,PDCCH,PHICH,PUCCH等控制信道的误包数及BLER曲线监控;能够显示RSRP,RSRQ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曲线。4.2.3 路侧仪器路侧仪来记录测试终端位置及移动速度信息。4.2.4 可接受的测试设备的不确定度测试设备参数的不确定度对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来说是必要的,
11、而且不太可能通过系统校准得到改善。对基站无线指标测试,可接受的测试设备的不确定度,见3GPP TS36.141的4.1节。4.3 测试的前提条件测试前,应满足:a) 通过室内基本测试;b) 测试设备(包括测试基站及UE)需要支持RSSI、RSRP、控制信道、SINR、数据速率及路侧仪的单独与联合记录及监控功能;c) 系统完成5-7个基站覆盖,每个基站3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两天线,两天线最大发射功率43dBm,各信道功率分配厂家规划d) 测试路线:包括其覆盖范围内能够行车的主要交通道路,尽可能呈“S”型或田字形,为闭环,并遍历整个小区覆盖范围,经历基站内和基站间切换场景。每次测试前,和测试终端相
12、连的PC和系统侧对齐时间。每次移动性测试需要延测试路线行驶5-10圈,前一半测试用0-15kmph车速,后一半测试用15-60kmph车速.。e) 多UE测试中UE位置的选择:在测试前应尽量遍历所涵盖的覆盖区域,测得小区内SINR(CQI)的CDF图并提供,同时提供SINR和CQI映射表。根据已提供的CDF定覆盖好、中、差区间,并按以下标准进行选择:90-100%为覆盖好,40-60%为覆盖一般,5-15%为覆盖差。要求覆盖好中差所涵盖的UE数为3:4:3。f) 多基站加载情况定义:下行加载:加载方式1:中心测试小区发送真实数据,其余小区发送模拟干扰信号。50%加载表示eNB以满功率(2个天线
13、都发射,一共46dBm)在50%的PRB上发射数据,数据可以是真实数据或无用数据。70%加载表示eNB以满功率(2个天线都发射,一共46dBm)在70%的PRB上发射数据。100%加干扰表示发送全频带干扰。加载方式2:选取中心几个小区作为测试小区,其余小区作为干扰小区。测试小区分布的UE分布在覆盖较好区域,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设置。干扰小区干扰加载方式与加载方式1加载方式相同。加载方式3:所有小区覆盖较好区域设置12部测试UE,50%加载表示,基站对加载UE以满功率(2个天线都发射,一共43dBm)在50%的PRB上发射数据。其余比例的加载方式与50%加载方式相同。所有涉及移动性测试最好采用此
14、加载方式进行真实测试。上行加载:加载方式4:上行加载。中心测试小区周围均匀分布5-7部测试UE。每部加载UE根据加载要求在全频带内发送干扰数据。加载方式5:上行加载。中心几个测试小区为测试小区,每个小区内分配加载UE一部,分布在覆盖较好处。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配置。加载方式6:用信号模拟仪直接连接测试基站产生所需干扰。将模拟器生成的干扰信号通过RRU的天馈接口直接输入RRU,再经过Ir接口传输给BBU,100%加干扰指在基站全频带产生5dB的IOT。加载方式7:所有小区为测试小区,覆盖较好区域设置12部测试UE,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配置。g) 静态点测试时每个测试数据取得时间长度不少于40s。
15、h) 测试中出现死机现象,停车重新接入系统,记录死机次数。5 组网性能测试组网测试为验证系统在多小区组网情况下的实际性能,以及各种组网技术对组网性能带来的实际增益。5.1 公共信道和控制信道组网性能5.1.1 PBCH测试测试编号:5.1.1测试项目:PBCH测试测试分项:PB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B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
16、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加载方式2或加载模式3进行加载。加载方式2: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加载方式3:各小区分配UE1-2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基站对测试U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PBCH的MIB误包数(BLER待讨论);预期结果:PBCH MIB的误包数/BLER曲线备注:1 测试路线应该包含基站间及基站内切换2上行只发送控制信号,不发送数据5.1.2 PHICH测试测试编号:5.1.2测试项目: PHICH测试
17、测试分项: PHI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HI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上行50%加载。测试小区覆盖较差处分布3-4部测试UE。所有非测试小区下行加100%负载的干扰。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步骤2:所有测试UE接入系统,上传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各测试UE分别记录3分钟内PHICH的
18、BLER曲线(丢包数);预期结果:PHICH的BLER曲线备注: 5.1.3 PDCCH测试测试编号:5.1.3 测试项目: PDCCH测试测试分项: PDC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DC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加载方式2或加载模式3进行加载。加载
19、方式2: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加载方式3:各小区分配UE1-2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选择PDCCH格式0。步骤2:基站对测试U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PDCCH的BLER(丢包数)。步骤4: PDCCH格式分别配置为1、2、3,重复步骤2-3预期结果:PDCCH 的BLER曲线备注: 5.1.4 下行参考信号测试测试编号:5.1.4测试项目:导频信号测试测试分项:导频信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组网情况下下导频信号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
20、;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SFBC/SM/Beamforming,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加载方式2或加载模式3进行加载。加载方式2: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加载方式3:各小区分配UE1-2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各小区开启,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所有小区CELLID随机分配(包括加干扰小区);步骤2:基站对测试U
21、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4:改变天线传输模式,重复步骤1-3;步骤5:所有小区CELLID配置为模6相同,重复步骤1-4。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1 每发生一次切换,数据重新记录,2 所有小区CELLID配置为模6相同是为测试所有参考信号位置重叠3上行只发送控制信号,不发送数据5.1.5 上行PUCCH测试测试编号:5.1.5测试项目:上行PUCCH测试测试分项:上行PUC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UCCH跳频和Zadoff-chu 的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
22、,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上行控制数据由PUCCH传送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上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系统进行50%加载;步骤2:测试车进行FTP下载,以15kmph车速由小区中心延径向向小区边缘移动,基站侧记录测试UE下行吞吐量;步骤3:系统进行70%加载重复步骤2;步骤4:系统进行100%加载重步骤2。
23、预期结果:测试UE下行吞吐量5.1.6 上行PRACH测试测试编号:5.1.6测试项目:上行PRACH测试测试分项:上行PRA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RACH的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PRACH采用short RACH(格式4)和格式0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上行50%加载。中心测试小区内有测试UE10部中心小区与相邻小区定时差1/7ms(2个
24、symbol,GP时长,邻小区延后),从而形成DwPTS对UpPTS造成干扰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PRACH采用格式4正常工作;步骤2:测试UE1开机接入系统,记录接入时间步骤3:UE开启后保持连接,并开启FTP下载步骤4:重复步骤2-3,使系统接入所有测试UE步骤5:PRACH采用格式0,重复步骤1-4步骤6:所有小区同步,PRACH采用格式0,重复步骤2-4预期结果:记录接入成功率备注5.1.7 上行参考信号测试测试编号:5.1.7 测试项目:上行导频信号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导频信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Zadoff-chu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
25、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100%上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信号模拟仪加载和测试UE采用相同的Zadoff-chu;步骤2:测试车固定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测试车以15kmph车速由小区中心延径向向小区边缘移动;步骤3: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4:信号模拟仪和加载和测试UE不
26、同的ZC序列,重复步骤2-3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采用相同Zadoff-chu和不同Zadoff-chu加载时测试路线和车速要相同,以便比较。5.1.8 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编号:5.1.8测试项目: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上行宽带SRS后的系统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全部UE均匀分布在一个小
27、区内测试步骤:步骤1:各UE接入系统,基站支持宽带SRS调度。步骤2:各测试UE上传一个或者多个文件;步骤3:记录各UE调度情况及上行吞吐量预期结果:下行调度可根据宽带SRS进行。结果具体形式FFS备注: 5.2 下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下行组网测试各测试例中每次选点位置应该相同。5.2.1 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编号:5.2.1测试项目:简单下行同频组网测试测试分项:简单下行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目的:简单同频组网下,多小区多UE 静态 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条件:MIMO配置:下行模式2、3、4、7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
28、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选择中心两个相邻小区为测试小区,每小区均匀分布5个UE,覆盖较好与覆盖一般与覆盖较差用户比为1:2:2 系统带宽20M,其余小区以加载方式2加干扰70%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务,记录数据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 5.2.2 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吞吐量测试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参考标准36.213 5.
29、2.1节,相关参数厂家自己选择。半静态频率复用需要基站间互相通报相对窄带发送功率指示:式中各参数详细定义见规范。由厂家自行决定。测试编号:5.2.2测试项目: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半静态软频率复用技术给整体网络性能带来的好处测试条件:MIMO配置:下行模式2、3、4、7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选择中心两个相邻小区为测试小区,每
30、小区均匀分布5个UE,覆盖较好与覆盖一般与覆盖较差用户比为1:2:2 系统带宽20M,其余小区以加载方式2加干扰70%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务,记录吞吐量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 备注: 5.2.3 静态软频率复用吞吐量测试静态软频率复用相关参数各厂家自行配置。测试结果需要和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与基本结果对比。测试编号:5.2.3测试项目: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
31、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静态软频率复用技术给整体网络性能带来的好处测试条件:MIMO配置:下行模式2、3、4、7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选择中心两个相邻小区为测试小区,每小区均匀分布5个UE,覆盖较好与覆盖一般与覆盖较差用户比为1:2:2 系统带宽20M,其余小区以加载方式2加干扰70%静态软频率复用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
32、务,记录数据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 5.3 上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5.3.1 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编号:5.3.1测试项目: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分项: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简单组网,不应用任何ICIC技术时网络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33、)所有用户调度集中在上行中心频率5M内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50%加载,即每个用户一次调度2.5M左右各小区间不采用ICIC技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所有UE上传FTP文件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各UE吞吐量,记录10次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 5.3.2 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编号:5.3.2测试项目: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分项: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目的: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条件:测试UE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
34、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所有用户调度集中在上行中心频率5M内 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50%加载,即每个用户一次调度2.5M左右各小区间采用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所有UE上载FTP文件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各UE吞吐量,记录10次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 测试中用户所处位置应和无ICIC技术时选点一致,以便进行结果对比6 异频组网6.1 下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编号:11.1测
35、试项目:下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下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异频组网下行网络覆盖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下行模式2、3、4、7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各小区带宽20M,
36、系统采用加载方式2与方式3进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采用加载方式2,干扰小区70%加载。步骤2: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步骤3:各背景UE及测试UE固定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记录测试数据,背景UE每分钟一次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5: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1-4步骤6: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5步骤7:测试UE 运行实时业务,配置从以下三种选取其一:AMR_NB MPEG4;AMR_WB MPEG4;AMR_WB H.264。重复步骤2-6步骤8:改变车速重复步骤3-7步骤9:加载方式3,70%加载,重复步骤2-8预期结果
37、:L1,L3吞吐量RSRQRSRP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丢包率备注:1 测试中出现死机现象,停车重新接入系统,记录死机次数2数据记录方式采用手动记录与截屏结合3切换中数据速率截屏要保存6.2 上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编号:6.2测试项目:上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异频组网下行网络覆盖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TCP/UD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集中式/跳频(inter、Inter+ intra TTI分别测试)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各小区带宽20M,系统加载方式设定为加载方式5和加载方式7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采取加载方式5上行70%加载步骤2: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微电影剧本委托创作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锚索施工项目质量监督及验收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校教师博士后工作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个人食材采购与加工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冰箱环保认证与推广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会议外籍嘉宾邀请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25版国际合作项目合同中因国际关系变化情势变更的合同修订条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专利技术评估与交易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业地产租赁转租与广告投放合同3篇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转变理论
-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中医门诊病历
- 广西华银铝业财务分析报告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继电保护原理应用及配置课件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 2023年Web前端技术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