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文课堂教学,敢问路在何方?一、动力:“要我写”还是“我要写”?众所周知,作文乃“缘情”“言志”之物,是主体情感的自觉倾诉,其写作冲动主要来源于内驱力,它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屈从于外。但有的作文课堂教学却是建立在学生外驱力基础上的“命题”写作,即教师预设阿目标不切实际,学生不会写也得写,不想写也要顺着教师的套路写。如有位教师讲诗化写作,他侧重的是技法的指导,本是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所谓“诗化”的方法(“语言诗化、意境诗化、构思诗化”)。姑且不说让学生写“诗”有多难,更别提“诗化写作”了,就是这位教师自己是否弄懂了什么叫“诗化”也让人怀疑,从他努力推演的效果来看,学生根本就没能进入状态,始终在所谓
2、的“诗化”大门外徘徊,最后教师非要学生当堂习作,其结果是要不学生习作干瘪无味、没有“诗化”,要不就是文笔不凡但与此豪无干系。教师这种非“要我写”的做法,实在是揠苗助长,强人所难。而另一位教师讲巧用·突转·兴波澜则完全不同。她先让学生质疑自己的下水作文父与子(没有用到“突转”的微型小说),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熟知的课文资料德军剩下的东西,师生总结出巧用“突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改写父与子,学生兴趣盎然,改写很成功,最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突转”练习,给一篇小小说网续写结尾,学生写作情感被完全激发,课堂气氛热烈,结果是水到渠成,佳作不断,有的习作在笔者看
3、来比原创还要好。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因为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教师若能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情思,才可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写作活动也才能顺理成章地进行。二、目标:“为自己写”还是“为他人写”?把激发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作为写作的原动力本是件好事!但须明确的是,“欲望和情感”应该是学生自然而生的。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欲望情感”的人为激发,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教师个人的一厢情愿,对学生而言,欲望是“假欲望”,情感是“伪情感”。譬如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移用悲情就能打动学生!”此次公开
4、课上很多教师恨不得采编世上一切悲惨音像图片来打动学生,于是感情基调一个“悲”过一个,有好几幅“悲情”图片还出现“撞车”。而某位教师的课题干脆就叫让悲悯之光照亮心底,课堂上他悲情四溢,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悲悯情怀”,最后以材料一只“西装鸡”的诞生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悲悯情怀”。说实话,“悲悯情怀”并非是谁能在短短数十分钟内就能激发起来的!果然,有些学生竟然是笑着读习作,这让人怀疑,学生究竟是为自己而写还是为了应付而写,尽管有的文笔不错,但这情感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吗?而有位教师讲感受?唤醒?表达则是一次成功范例。教师紧扣马思聪的思乡曲,先让学生谈谈感受(不熟悉作家,感触自然不深);然后教师谈及自己
5、第一次听曲的感受,因为对马思聪了解不多,因而感慨也不深刻;但当知晓了作家一生坎坷经历后(特别马思聪去世前一段话“这个世界很美”),教师自身情感积淀被强烈唤醒,从而写下了散文这个世界很美关于马思聪及思乡曲(发表于散文2005年第六期)。教师讲述完后再让学生听思乡曲,学生听了教师的亲身感受及思乡曲相关背景,内心对“家”“亲人”等情感也随之被唤醒,从而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佳作。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所以,教师若能积极
6、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以情动情,以心换心,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从而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联想和创作的欲望,并顺着这个方向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三、途径:“方法技巧”还是“情感思考”?探讨此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作文课堂教学什么”?过去我们对此认识往往多了些神圣的诠释,却少了些质朴的理解。其实,“作文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为特定环境下的师生之间的作文活动。至于怎样活动?活动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普遍呈现“新
7、八股”风(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可问题是否就出在“方法技巧”本身上呢?其实不然,如一等奖获得者讲的用心感受生活则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如何才能做到用心感受生活?”这位老师侧重的也是方法指导,他设计了三个环节(方法):调动感官(耳、眼、舌、鼻、身);生命同构(赋万物于人的情感);角色互换(如果我是他),三个环节,符合情理且层次递进,而每一环节之前教师都极尽可能地创设具体可亲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演示,动情解说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趣,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思考,最后学生化用其法,思如潮涌,写出了不少片断佳作。如此看来,写作“方法技巧”本身无错,而错就错在教师“教授之法”。因为任何“方法技巧”都
8、必须是学生在拥有了“写作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中去感悟、内化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而纵观此次成功的作文教学,如感受·唤醒·表达关于自由写作实践的一次对话做根会思想的芦苇对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等,不论是偏重于指导“方法技巧”,还是侧重于激发“情感思考”,所呈现出总体趋向是:教师将“方法技巧”的指导与“人”的存在有机结合起来,即教师在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其主体性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让学生先“动情”“入理”然后再“得法”。这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也凸现了课堂教学在写作中的价值与意义。四、能力:“语言能力”还是“思维能力”?也许从前过分强调“表达”而忽略了“思维
9、”,现在形势则又倒了过来,作文课非常重视“思维启发”。其实,突出强调“意在笔先”“思维先于表达”本没有错,但将本是一个整体的东西割裂开来则是过了,而更有甚者,有些美其名曰“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教学,却让人感觉是打着“发展思维”的幌子在上“思想分析课”“政治辩论会”。如果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那作文课也应有“作文味”,而“文味”又何在呢?此次竞赛的十三节课大部分都是侧重于“启发思维”“激发情感”,如做根会思想的芦苇对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情真如何意切作文,亮出你的思想来和关注并思考等都是侧重于此。教师大多数堂课都是以展示画面和播放音乐为煽情手段,课堂在教师精心设计且“循循善诱”下,学生情感
10、被激发,思维受启发,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在顺利进行。但笔者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种看似完美的做法,究竟是拓展了学生视界,还是诱导学生陷入单一的事先预设呢?即便教师启发正确无误且能引起学生思维漫射,但课堂上三言五语的思维点拨就真的能让学生写出文章吗?这不仅让我想起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的话,“现在有的研究生连起码的一篇完整通畅的论文都写不好。”难道数学研究生就弱智到无“思维”来表达吗?显然不是!思维和语言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当然,笔者在此无意否定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该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我们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也正是思路狭隘,逻
11、辑混乱,表现出来的就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不知所云等常见的问题。但作文教学并不单单是思维训练,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标认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但也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惜的是,此次唯一节有关语言表达的课因为(语言)出彩,所以出众却遭到了某位特级教师的质疑“这哪是在讲作文,倒像是在讲修辞。”笔者实在搞不懂,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再精妙绝伦的思想又怎能让人品得出来!五、作用:“教师引导”还是“多媒体误导”?这次竞赛中还有一“亮点”就是十三堂课中唯有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有人说,“万一停电,不知还有多少课可以
12、继续的?”戏语中道出了一个悲哀的事实。的确,就如同有些医生停了电就不能给病人看病一样,也有些教师离开了多媒体技术就无法上课(特别是公开课)。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只是摆在人手中可以让人控制的一种东西”。可是不少教师却用“电”成瘾,“技术在本质上却成了人靠自身力量控制不了的一种东西”(海德格尔语)。关于此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已有人论及,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知道,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触发联想、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如果“不该用时用,不该用的也用”,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直观的多媒体就会限制他们的思维;而对于思维处于弱势的学生而言,则会消除理解难度,养成思维惰性。其实,任何先进技术最终还是由人控制的。若能将人的自身潜力挖掘出来,则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若能以身示范,下水在作文,岂不是“身教”胜于“电教”?可惜的是,在十三节课当中,真正能拿出自己文章的教师寥寥无几,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自己都不会写作的教师,凭什么在学生面前高谈阔论呢?”而此次竞赛冠军得主宁波张全民老师,之所以能赢得大家青睐,或许与他自己就是一位优秀的作者(创建“守望”校园文学网,在散文等纯文学刊物上屡见文章)不无关系。教学中张老师仅以音乐思乡曲为引子,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爱护工作方案
- 2025年瓶装香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玻璃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种防火厨房台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牌仔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淄博市沂源县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经典心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春新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重点必考知识点
- 2025年安徽宣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
- 《自行车发展史》课件
- 《为瓷杯子做包装盒》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 9.3大气压强(课件)(共39张)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其相关职责
- 2025年熔化焊接与热切割考试1000题及答案
- 八年级劳动教育国家测试题及答案
- HJ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 房地产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GB/T 44709-2024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