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超敏反应_第1页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_第2页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章超敏反应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1 表面具有IgE Fc受体的细胞有和。_2 超敏反应是一种引起机体或勺免疫应答。3青霉素的降解产物属一种 ,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可获得 性。4 在注射时,如果遇到皮肤反应阳性着,可采取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后。再足量注射的方法,称为 治疗。5. I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或 敏反应。6. 补体不参与型和 型超敏反应。7. 抗ABO血型物质的天然抗体属于 _类Ig,抗Rh血型物质的抗体属于 类Ig。二、多选题A型题1. 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花粉B.螨C.同种异型抗原真菌E.青霉素2. 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2、脱敏注射B. 减敏疗法C. 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3属于 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B. 新生儿溶血症C. 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传染性变态反应4不属于 I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 血清病D.全身性红斑狼疮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5属于 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Arthus 反应 B. 格雷夫斯病( Graves 病)C. 花粉症D.接触性皮炎E. 血清病6属于 IV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 B. 支气管哮喘C. 血清病D.青霉素过敏

3、性休克E. 接触性皮炎7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是:A. 自身 IgG 分子 B. 自身 IgM 分子C.自身变性的IgE分子 D.自身变性的IgM分子E.自身变性的IgG分子8I 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A.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B. 无补体参与C. 特异性IgE参与D. 发生和消退迅速E. 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9. 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发生持久而强烈收缩的物质是:A. 激肽原酶B. 前列腺素C 白三烯D.血小板活化因子E.组织胺10. 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收缩作用的是:A. 激肽原酶 B. 组织胺 C. 前列腺素 D2D. 缓激肽 E. 白三烯11. 在 I 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4、的抗体类型是:A. IgG B.IgA C.IgM D.IgE E.IgD12. 属于 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 B. 接触性皮炎C. 支气管哮喘D. 血清病E. 过敏性休克样反应13. 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包括:A.I 型超敏反应 B.I、II 型超敏反应C. I 、II 、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E.I 、IV 型超敏反应14. 与 II 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补体A. NK细胞B.吞噬细胞C.D. 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15. 下列哪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抗体或补体无关:A. 过敏性休克B. 过敏性休克样反应C. 传染性超敏反应D.Arthus

5、反应E. 支气管哮喘16. 属于 III 行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支气管哮喘B.过敏性鼻炎C.肺-肾综合症D.过敏性休克E. 血清病17. 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A.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 Rh+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18. 可经细胞被动转移的超敏反应类型为:I 型超敏反应II 型超敏反应III 型超敏反应IV 型超敏反应II 、 IV 型超敏反应19. 能使胎儿或新生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A. 免疫抗体 IgM B. 免疫抗体 IgGC. 亲细胞

6、性 IgE 抗体 D. 天然 IgM天然 IgG20.III 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是:碱性粒细胞浸润致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沉积 免疫复合物凝集活化血小板NK细胞浸润21. 脱敏注射可以用于:对异种血清过敏,又必须使用的个体血清病患者对某种食物过敏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青霉素皮试阳性者B 型题 A. 组胺 B. 白三烯( LT) C. 前列腺素D. 激肽 D. 内啡肽1贮存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的介质;2引起支气管持续痉挛的主要介质3合成能被阿司匹林阻断的介质A. 花粉 B. 油漆 C. 自身变性的 IgGD. Rh 抗原 E. 内啡肽4可引起 I 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5可引起 II

7、 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6可引起 III 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7可引起 IV 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A. 速发型超敏反应 B. 迟发型超敏反应C. 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 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8I 型超敏反应又称9II 型超敏反应又称10 III 型超敏反应又称11 IV 型超敏反应又称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 过敏性鼻炎C. 全身性红斑狼疮 D. 支原体肺炎E. 接触性皮炎12属于 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3属于 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4属于 I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5属于 IV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 自身变性的IgGB.DNA-抗DNA复合物C. 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

8、的抗体 D. 免疫血型抗体E. 组织胺16与过敏性休克有关17与格雷夫斯病(Gyaves病)有关18主要与全身性红斑狼疮有1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C 型题 A.IgGB.补体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1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2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3I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4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青霉素可以引起 6结核菌素可以引起7. ABO血型抗原可以引起8花粉可以引起A. 吞噬细胞B.Tc 细胞C. 两者均有关D.两者均无关9. I 型超敏反应10. II 型超敏反应11. III 型超敏反应12. IV 型

9、超敏反应X 型题 1. 支气管哮喘A. 具有个体差异B. K 细胞、巨噬细胞也参与其发病机制C可出现单个核细胞浸润性炎症D. 患者可出现Authus反应E.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了发生机制2补体可参与AI 型超敏反应B.II 型超敏反应C. 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E.格雷夫斯(Graves)病3IgEA. 与嗜碱性粒细胞有高度亲和力B. 是肥大细胞产生的重要免疫球蛋白C. 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 与内啡肽释出有密切关系E. 分子量最大的Ig4. 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A.Graves 病 B. 过敏性休克C.全身性红斑狼疮D.新生儿溶血症E .肾小球肾炎

10、5. II 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是A. ADCC乍用B. 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C. IgG 与循环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调理作用促进靶细胞溶解破坏D. 抗原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使其沉积在局部组织E. 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使靶细胞发生溶解6. 接触性皮炎A. 经皮肤致敏引起B. 其发生与IL-2、IFN-和TNF-有密切关系C. 主要由小分子化学物质引起D. 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几个小时内出现E. 局部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7关于参与 I 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A. 白三烯由花生四烯酸降解形成B. 前列腺素主要与平滑肌持续痉挛有关C缓激肽是激肽原降解产物D. 与肝素结合的组胺是无

11、活性的E. 磷脂酶D可以破坏血小板活化因子8新生儿溶血症A. 发生于母亲为Rh+而胎儿为Rh-的情况下B. 发生于母亲Rh-而胎儿为Rh+勺情况下C. 是由母体内的天然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D. 是由母体内IgG类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E. 可于产前72h给胎儿注射抗Rh抗体进行预防9与 I 型超敏反应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是A. 嗜酸性粒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 NK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E.LAK细胞10可引起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 过敏性鼻炎B. 接触性皮炎C.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血管内溶血D. 荨麻疹E. 肾小球肾炎 11II 型超敏反应中的效应细胞主要

12、包括A. 巨噬细胞 B.NK 细胞 C.Tc 细胞D. 中性粒细胞 E.血小板12在 III 型超敏反应中,哪些作用与组织细胞损伤有关A.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栓BTh1 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C.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D. 激活补体,产生炎症介质E. 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三、名词解释1、超敏反应2、I 型超敏反应的迟发相3、新生儿溶血症4、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5、Arthus 反应6、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四、问答题1、试述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试述 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试述 I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4、试述 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5、比较 I 、II 、 III

13、 、IV 型超敏反应的的特点第三部分 : 参考答案、填空题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组织损伤功能紊乱3半抗原 免疫原4抗毒素脱敏5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6I IV7IgMIgG二、多选题A 型题 1 C,2 A,3 D,4 B,5 B,6 E,7 E,8 E,9 C,10 A,11 D,12 C,14 D,15 C,16 C,17 C,18 D,19 C,20 C,21 AB 型题 1 A,2 B,3 C,4 A,5 D,6 C,7 B,8 A,9 C,10 E,11 B,12 B,14 C,15 E ,16 E ,17 C,18 B ,19 AC 型题 1 D,2 C,3 C,4 D,5 C,6

14、D,7 B,8 A,9 D,10 A,11 A,12 B1 AE,2 BC, 3 AC,4 ADE, 5 ACE,6 ABCE,7 ACE, 8 BD,9 AD,10 BC,12 ACDEX 型题 13 C,13 A,11 ABD,、名词解释1、超敏反应: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导致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I 型超敏反应的迟发相:发生在接触抗原后 6-12 小时,可持续数天,这种反 应主要由 I 型超敏反应时肥大细胞或嗜碱性受刺激后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白三 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3、新生儿溶血症:主要由母子间 Rh血型不合引起,为Rh-母亲针对Rh+勺红细 胞(如

15、分娩、输血等)产生抗 Rh抗原的IgG类抗体,该类抗体能够通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发生II型超敏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破 坏。4、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II 型超敏反应, 针对组织细胞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与组织细胞结合后, 并不引起组织细胞破坏, 而是刺激该细胞的 功能,导致功能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Grave's 病)。5、 Arthus 反应:是一种实验性局部 III 型超敏反应,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 家兔,数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 注射局部出现红肿、 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6、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和某些真菌感染时,可

16、使机体发 生 IV 型超敏反应,由于是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称为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 应。四、问答题1、试述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答案: I 型超敏反应是由(变应原)特异性 IgE 介导的、通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 分致敏和效应二个 阶段阐述( 1)致敏阶段:具有过敏体质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IgE 类特异性抗体,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IgE Fc 段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效应阶段:当处于致敏状态的个体再次接触相应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结 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 IgE 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发

17、生脱颗粒和膜代谢改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详细过程和细节见内容提要 p?)2、试述 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案: II 型超敏反应是由针对组织细胞上抗原的 IgG 和 IgM 类抗体介导的、通 过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 ADCC乍用导致的组织损伤。(1)抗组织细胞表面抗原的 IgG 或 IgM 类抗体的来源(2)抗体与组织细胞表面上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乍用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另外尚有刺激型II型超敏反应,当抗体与组织 细胞上抗原结合后,不是造成组织损伤,而是刺激其功能,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详细过程和细节见内容提要 p?)3、试述 I

18、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答案:山 型超敏反应是指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 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且在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参与下, 引起 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可以表现为充血水肿和局部组织坏 死。(1)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溶性抗原和低亲和力抗体结合容易 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不易被吞噬或通过肾小球滤过, 长期存在于 血循环中。(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受下列因素影响*免疫复合物可促进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产生和释放(通过FcR激活血小板释放 组胺等;通过激活补体后产生 C3a C5a C3b,使肥大细胞、嗜碱

19、性粒细胞和血 小板活化,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胺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局部解剖和血管动力学因素: 沉积容易发生在血流丰富、 血管迂回、 血管内外 压差较大之处。如肾小球和关节滑膜。( 3)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组织损伤包括下列机制:* 激活补体, 形成过敏毒素, 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引起充 血水肿,并且趋化中性粒细胞,导致组织损伤。* 中性粒细胞浸润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 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 释放多 种蛋白酶,导致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血小板在免疫复合物和C3b的作用下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引起充血水肿, 并且聚集形成微血栓,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4、试述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答案:IV型超敏反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