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教学大纲_第1页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_第2页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_第3页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_第4页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旅游文化教学大纲旅行文化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简介旅行文化是一门面向旅行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行 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学生的文化审盛情识和技术为导向的 专业限选课。它商讨的是旅行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含主体文 化现象和客体文化现象,以客体文化现象为要点,中心问题是 各样文化现象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规律。旅行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其社会性、经济性、 文化性等属性特别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行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 之士多次高声疾呼:一定抓紧旅行文化的公民教育,这是我国旅 行事业可否健康发展、兴盛发达的要点所在。因为忽略了旅行文化的建设,很多旅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对景区内丰富的

2、人文资源不认识,不重视,不介绍,很多旅客 们总结旅行经历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旅行回来全无所闻”,使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旅客扫兴而归。严重 影响了旅行业的可连续发展。所以,研究旅行文化,学习旅行文化,建设旅行文化拥有极 强的现实意义。(二)、本课程教课在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教课在旅行管理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是成立在专业 基础课程之上的提高性课程,起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文化是旅行的灵魂。开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行文化 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教 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涵养。为造就高素质、可 连续发展的职场新人发挥支撑和促使作用。(三)、本课程

3、教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经过在本课程的教课过程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展”的思想,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提高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 知识,提高自己的旅行能力,培育自己的旅行素质,在讲堂上 听到“精道”,在此后的旅行过程中看懂“门道”,品出“滋 味”。1 / 101旅游文化教学大纲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基于学生多罕有一点旅行经历,具备 部分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 宗教知识等,所以,在教课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既有知识和 实践出发,既讲理论,又讲事例,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 把实践上涨到理论。因为学生主假如安徽籍,所以在事例选用 上,以安徽为主,兼备其余。各章的原理部

4、分、文化学基础、 学生体验较少的部分是教课的难点,主要包含2 / 102旅游文化教学大纲第一章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第七章佛教文化、第八章戏剧文化等。(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术经过本课程教课,使学生初步掌握旅行文化和文化旅行的基本理论,主要旅旅客体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旅行技术。在本课程教 学过程中,尽量讲透旅行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旅行文化教课中浸透爱国主 义教育,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五)、本课程与其余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关于旅行管理及其有关专业而言,本课程是专业课,是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骨干课开设此后的专业提高性课程。(六)、本课程的教

5、课内容与目的要求序言休闲经济的重要性。旅行与休闲、空暇、游憩的关系。旅行与游学的关系。旅行的踊跃 意义。第一章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1、主要教课内容旅行的属性。旅行表象是经济的详细内涵。旅行内核是文化的详细内涵。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的关系。文化种类,文化形态,各样文化形态的特点。旅行文化分 类,旅行文化的特点。文化旅行观点,文化旅行产品,文化旅行的特点。景观赏识的基本方 法。文明旅行与旅行文明行为。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旅行的表象是经济,旅行的内核是文化。旅行文化的特点。2)教课难点:旅行文化和文化旅行的关系,文化种类,文化形态,各样文化形态 的特点。3、思虑题1)旅行有哪些属性?2)为何

6、说“旅行的表象是经济,旅行的内核是文化” ?3)举例说明旅行文化的基本特点。4)举例说明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的关系。5)举例说明景观赏识的基本方法。23 / 103旅游文化教学大纲6)理解并举例说明“山以文丽,文以山传”。第二章 山岳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我国名山形成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名山的美学、历史文化、科学 和经济价值。名山的作用。热爱祖国山川与热爱祖国的关系。山岳形象美、色彩美、 动向美、听觉美的赏识原理。山岳建筑景观、题刻、其余人文景观赏识。山岳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花岗岩、岩溶和丹霞名山的代表性名山、形成原理、主要景观。 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的差别

7、及其原由,我国东部的南部与北 部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差别的差别及其原由,我国西部的南部与北部自然旅 游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的差别及其原由。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山岳景观赏识原理,不一样种类名山的主要景观 和景观形成原理,我国旅行资源的地区差别及其原由。2)教课难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3、教课方法除了 “说明”中“课程教课改革”提到的要求之外,在第五节教课中特别要注意地图 教课,以帮助学生成立空间观点。4、思虑题1)在名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名山的功能是怎样演变的?2)山岳自然美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从哪些角度赏识山岳各样种类的自然美。3)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建筑“

8、以涵为主,涵露联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山就势,因境而成”。4)花岗岩和岩溶名山主要有哪些景观?5)我国主要地理地区旅行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由。第三章 水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水体旅行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水与民俗习惯、风光 特产。水的造景功能的详细表现形式。主要水体景观与旅行活动。2、教课要点和难点34 / 104旅游文化教学大纲1)教课要点:水的造景功能,水体景观,水体旅行活动。2)教课难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3、思虑题1)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精神生活的启迪。2)水有哪些造景功能。3)怎样赏识“山光水色”?4)以水为依靠,能够展开哪些旅行活动?第四章传统

9、民居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自然和人文要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传统民居的特点、散布和价值。徽派民居特点和形成原由。西递、宏村的价值。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徽州古乡村选址、规模、形态、空间构造和徽州水口园林的特点和形成原由。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自然和人文要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传统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2)教课难点:传统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3、思虑题1)举例说明自然和人文要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2)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选址“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山之南,水之北”的科道理。3)举例说明传统民居的

10、价值。4)徽派民居的特点和形成原由。5)以徽派民居为例,说明传统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6)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第五章园林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2、教课要点和难点45 / 105旅游文化教学大纲1)教课要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和特点。2)教课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3、思虑题1)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不一样发展期间的园林特点。2)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主要种类园林的特点。3)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反应这些内涵的详细造园手法。第六章 牌楼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牌楼发展简史。牌楼分类。牌楼功能。牌楼的文化内涵。牌楼赏识。2

11、、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牌楼的分类和赏识。牌楼的文化内涵。2)教课难点:牌楼发展简史。牌楼的文化内涵。3、思虑题1)依据不一样的分类系统,牌楼有哪些种类。2)举例说明牌楼的文化内涵。3)举例说明牌楼的功能。4)举例说明传统牌楼的踊跃意义。第七章 饮食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中国菜系的形成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四大菜系的基本特点。中西食文化比较。中西食文化发展趋向。酒的发源、种类、香型、味型和功能。酒具、喝酒和酒令 诗与酒的关系。自然环境与名茶的关系。茶叶的分类。饮茶。茶具、茶社、茶道、茶 艺与斗茶。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自然环境对饮食、酒和

12、茶的影响。中西食文化、酒文化的比较。2)教课难点:中国食、酒、茶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内涵。3、思虑题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食、酒、茶的影响。56 / 106旅游文化教学大纲2)举例说明人文环境对食、酒、茶的影响。3)中西食文化、酒文化的差别。4)中国和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各有哪些?5)怎样饮茶?第八章 佛教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宗教与迷信的差别。佛教的发源、分化和发展。佛教的中国化进度。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佛教思想的踊跃意义。佛教主要供奉对象。佛教建筑景观。佛教四大名山。佛 事仪式。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佛教的中国化进度。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佛教思想的踊跃意义。佛教 建筑景观。佛教四大名山。2)教课

13、难点:佛教的发源、分化和发展。佛教的基本教义。3、思虑题1)宗教与迷信有哪些差别?2)佛教思想有哪些踊跃意义。3)说说你对“天下名山僧占多”、“天下名山僧建多”的认识。4)佛教寺院布局的基本特点。5)佛塔有哪些种类?第九章 戏曲文化1、主要教课内容中国戏曲的发源和发展。昆曲发源和发展,昆曲艺术特点,昆曲景观赏识。京剧 发源和发展,京剧艺术特点,京剧景观赏识。黄梅戏发源和发展,黄梅戏艺术特点, 黄梅戏景观赏识。2、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昆曲、京剧、黄梅戏的艺术特点和景观赏识。2)教课难点:中国戏曲简史。昆曲、京剧、黄梅戏的发源和发展。3、思虑题1)自然环境对黄梅戏文化的影响。67 / 10

14、7旅游文化教学大纲2)人文环境对黄梅戏文化的影响。3)举例说明黄梅戏的艺术特点。4)昆曲、京剧、黄梅戏视觉文化景观比较。5)昆曲、京剧、黄梅戏听觉文化景观比较。(七)、本课程教课时数分派表章节标 题序言序言一第一章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第 山岳文二二章 化第三三章 水文化四第四章传统民居文化第园林文五章化第牌楼文五六章化第饮食文六七章化第佛教文七八章化第戏曲文八九章化共计学时分派讲解实践122263256332(八)、教材和主要参照资料1、指定教材:黄成林主编,旅行文化,安徽人民第一 版社,2006年8月第1 版。2、主要参照资8 / 108旅游文化教学大纲料:赵荣光、夏太生编著,中国旅行文化,东北财经大学第一版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