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1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2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3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中的 “浅浅 ”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2)诗人开始用 “好像 ”,后来用 “定然 ”,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3)传说中的 “牛郎织女 ”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 胆改编?(4)你认为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答案】 ( 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 “骑着牛儿来往 ”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2)“好像”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 ”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

2、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 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 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4)写得好。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 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解析】 【分析】( 1)浅浅一词的本意是河床很浅的意思。从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诗句中就可知道天河不深;(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

3、牛郎织女提着 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最后作者用 “定然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结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 的生活的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是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灿烂,像花一样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 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故答案为: 是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 “骑着牛儿来往 ”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好像 ”是用比喻

4、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 “定然 ”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 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 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 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写得好。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 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把握的方面: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 性;了解时代背

5、景、作者情况;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推敲词句:用 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体会意象的 内涵与特点,从而把握诗歌情感。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 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出比喻的准确运用即可。2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2)请简要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6、。【答案】 (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 “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 趣。【解析】 【分析】(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 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 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

7、强调,并且用 “生”字“入”字 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故答案为:(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 “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自然理趣。【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8、,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 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 “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 ”特点的。(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 什么不同?【答案】 ( 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 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 2)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 ”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 ”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解析】 【分析】( 1)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 “早寒 ”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

9、,要抓住具体 景物分析把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 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 不能表现出 “寒”,作者又以 “北风 ”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 “早 寒”。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2) “乡泪客中尽 ”中的 “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 ”写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 “天际 ”的“孤帆 ”。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 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乡泪客中尽 ”中的“乡泪 ”直接点明了

10、乡思, “客” 点明身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 ”写“归帆”和“天际 ”等景 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故答案为: 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 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 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 “乡泪客中尽 ”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 ”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特点。回答本题时需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抒情方式。回答本题时需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入手。【附参考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

11、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 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 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4阅读诗歌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曲中 “枯藤”、 “昏鸦 ”、 “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象?(2)“枯藤老树昏鸦 ”与 “小桥流水人家 ”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 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

12、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 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 【分析】( 1)根据 “枯藤 ”夕“阳 ”“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2 )“枯藤老树昏鸦 ”属于悲凉景象, “小桥流水人家 ”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 者的思乡情深。(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4)“小桥流水人家 ”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

13、乡之情,属于以乐景 写哀情。故答案为:(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 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 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 ”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14、(4)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赏析。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典型的对比写法。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 门, , ,奔走的儿童 和谐而富有诗意。(2)三,四句中 “疑 ”“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 析。【答案】 ( 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等(2)诗人用 “疑 ”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

15、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 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解析】 【分析】( 1)考查对意象的把握和提取。“不系船 ”侧面写流动的溪水。 “春风吹入钓鱼湾 ”写轻柔的春风。(2)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 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诗人 用“疑”急“ ”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 神。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此题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作 答,要联系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 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等(

16、2)诗人用 “疑 ”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 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点评】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 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 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 , 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 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

17、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 有诗意的山水画。(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解析】 【分析】( 1)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的意思是:无边秋色,森森 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诗中所绘 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本诗所写景物 “冷晴湾 ”“青山 ”,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的惊喜、闲适之情。故答案为: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

18、有 诗意的山水画。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 “枯藤”老“树 ”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

19、的景象?(2)“小桥流水人家 ”的情意与 “断肠人 ”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1)深秋晚景图。( “萧条”、“凄凉 ”等词语亦可)(2)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 ”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 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2)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

20、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 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 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故答案为: 深秋晚景图。( “萧条 ”、 “凄凉”等词语亦可)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 容,概

21、括的语言要简洁。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 作背景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 可回答。【附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 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

22、人称道。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答案】 ( 1)暮春时节(2)示例:拟人修辞的角度,想象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角度【解析】 【分析】( 1)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可知此时为暮春时节。( 2)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 那不幸的迁谪者。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 情和怀念,故答案为: 暮春时节 示例:

23、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 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 是同情和怀念,【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 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 内容和主题思想,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主题进行分析。9古诗阅读秋

24、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怀君属 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 应未眠。【注释】 邱员外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属: 正值,恰逢。 幽人 :幽居隐逸的人。(1) 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 、 等地方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 1)凉天;松子落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解析】 【分析】( 1)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 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从诗中 “凉天 ”松“子落 ”可以确定季节是 秋天,时间是夜晚。(2)秋夜寄丘二

25、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 友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寂。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 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 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故答案为: 凉天;松子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 容,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感悟诗人的 情感。【参考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

26、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10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中 “排 ”字的表达作用。(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 直

27、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解析】 【分析】( 1) “晴空一鹤排云上 ”一句,诗人抓住秋天 “一鹤凌云 ”这一别致景观的 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 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排 ”字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 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2)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身处 贬官遭遇中的诗人,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 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因此诗人说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 的豪迈乐观

28、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故答案为: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 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点评】 本题属于古诗中 “炼字”问题。所谓 “炼字 ”,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 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 “以动写静 ”和 “比喻拟人 ”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 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抓住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句,理解诗人与古人对比,表达自己对秋的不同的感受,即可 体会到诗人乐观的

29、精神。11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案】 ( 1)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 是他要坚持的信念。(2)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解析】 【分析】(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 ”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 “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 “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 “不自哀 ”呢?因为 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

30、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 “尚思为国戍轮台 ”,犹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 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 ”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 “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即: “僵 ”、“孤”意为卧病在 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 “僵卧孤村 ”来反衬 “不自哀 ”,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结合 “尚思为国戌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分析,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结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 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31、,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 流出征北方疆场) ”分析: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然后综 述即可。故答案为: 僵、孤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才是 他要坚持的信念。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12读诗歌,回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问归期未

32、有期 ”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家人相见的无奈。B. “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是指对与亲人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最后两句诗人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 味这巴山的缩缩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答案】 ( 1)D(2)表达了诗人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解析】 【分析】( 1) ABC理解和分析正确。 D 诗中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重逢的想象,并不 是实写自己的经历。(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何当 ”(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 “君问归期未有 期”的现实中迸

33、发出来的: “共剪”、“却话 ”,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 的憧憬。盼望归后 “共剪西窗烛 ”,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亲人团聚。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故答案为: D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点评】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 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概括。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 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

34、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 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 的景色(事件),抒 发(表达或赞颂了) 的感情。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答案】 ( 1)李白(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3)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 西。【

35、解析】 【分析】(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 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 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 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3)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故答案为: 李白 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 闻王

36、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 作者。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结合诗意,明确意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14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答案】 (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杨花 ”比喻漂泊无定所; “子规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这两种景物的选择契合诗歌 的氛围,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 ”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故答案为: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