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7年级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_第1页
新7年级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_第2页
新7年级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_第3页
新7年级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_第4页
新7年级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上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西风的话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铺叔作词的歌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小朋友)的对话,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学情分析这首歌曲简单易学,学生能很快掌握。但二声部要多练、多配合,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协和之美。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聆听、模拟、和声训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录音及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模仿,钢琴帮助把握音准。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历史贡献;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用自然、舒展、和谐的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和声训练、合唱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作品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教学难点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导入: 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

3、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新授 二、气息练习: 呼吸练习:1、提问:请同学们看图有几种符号? (两种)2、学生活动: (1)按符号的走向用“wu”模拟风声。 (2)按教师手势做起伏及渐强、渐弱处理,发声时注意气息控制,强调模拟风声走向时保持声音位置统一。旋律线的起伏与力度变化成正比。(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讲解吸气和呼气的状态,复习渐强和渐弱符号。三、学唱西风的话1、听录音范唱。简介歌曲创作背景和作者。2、学生念歌词,师提问: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讨论歌词的含义并回答) 师补充: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通过西风与小朋友的对话,简练而生动

4、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3、学生随琴视唱两个声部,并画出旋律线。 视唱时注意歌唱状态、声音位置和气息控制。(教师指导学生视唱并做出力度处理)4、分析歌曲曲式结构及调式。5、分声部演唱两个声部旋律。6、两声部合(只唱旋律,不带歌词)7、教师带入歌词范唱。8、学生带词演唱两声部。 教师指导:圆润的声音、清楚的吐字。演唱“袍、高、蓬、红”等字时要声音饱满。声音位置统一;气息要连贯;声部之间要协和。9、歌曲处理:教师: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有何变化?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力度记号、连音线、渐慢)

5、学生回答。10、按处理再次演唱歌曲。利用符号图形谱,引导学生不经过任何技术训练的练习准备,就可以直接参与到音乐中。认识词曲作者,了解他们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及所做贡献。歌曲的节奏、旋律很简单,可让学生练习视唱。进一步对歌曲的发声进行情感色彩的渲染。运用比较、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唱好歌曲。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作业布置板书 课后反 思七上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2、 知识与实践:3/8拍含义、指挥图示、强弱规律。教材分析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约于1725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

6、妙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欣赏课的基础上,已学会一些欣赏的基本知识,本课的内容也易于学生接受。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解、欣赏、感受、讨论、对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讲解帮助认识,音乐磁带欣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协奏曲及相关知识;了解维瓦尔第生平;准确掌握3/8拍指挥图示。过程与方法欣赏四季-秋,通过描绘线条或图画的形式,感受三个乐章所表现的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四季-

7、秋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在音乐作品中感受秋天的美景。教学重点分乐章赏析四季-秋,感知三个乐章所表现的情境。教学难点准确划拍视唱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演唱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廖辅叔词的歌曲西风的话,用歌声含蓄地表达了秋天美景,并领会了作者让我们从小珍惜时光的深刻寓意。今天我们再来聆听一首外国音乐家创作的表现秋天的器乐作品。 在这位音乐家之前,欧洲音乐史上声乐作品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纯器乐作品的创作甚少,他在创作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配器试验,写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色彩绚烂的纯器乐作品,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

8、进一步加强,对于纯器乐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纯器乐作品,使器乐取得了与声乐平分秋色的局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聆听他创作的最著名的器乐代表作作品四季-秋,听作品是如何用乐器表现秋天美景的吧!承上启下,开门见山,从中国到外国、从声乐到器乐,围绕“金色的秋天”音乐主线,吸引学生探寻。新授二、欣赏四季-秋1、听赏第一乐章(1)提出欣赏要求:注意这首作品是什么演奏形式?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景? A、 播放音乐四季-秋第一乐章。(听赏后学生回答)B、教师讲解协奏曲:协奏曲是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一种大型器乐作品形式。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

9、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赛。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全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2)教师:让我们再次聆听第一主题,请大家记住第一乐句的旋律。师生哼唱记忆第一乐章主题旋律。教师:主题在独奏的小提琴与乐队中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再现了一幅载歌载舞的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2、 听赏第二乐章 教师:第二乐章速度较第一乐章有何变化?情绪和表现场景有什么变化? 播放音乐四季-秋第二乐章。(听赏后学生回答)3、 听赏第三乐章(1) 教师:晨曦初露,猎人们手牵着猎狗走出家门,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乐

10、曲速度又有何变化?播放音乐四季-秋第二乐章。(听赏后学生回答)(2) 教师:请大家看乐谱,作曲家是如何用节拍及节奏的变化来模仿猎人的行动的?(学生思考回答)(3) 教师:第三乐章主题为几拍子?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3/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教师:出示3/8拍指挥图示,教师示范,指出强弱规律。 学生学习3/8拍指挥图示。A、 划拍读出主题的正确节奏,注意附点音符的时值。B、 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教师:节拍及节奏的变化,形象地再现了村民狩猎、枪声、犬吠的生活场景。4、 完整听赏全曲。三、介绍曲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师:维瓦尔第是意大利巴洛克音乐时期

11、作曲家、小提琴家,因长有一头红发被称为“红发神甫”。作有大量独奏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分乐章欣赏作品,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器乐作品中,透过西洋交响乐队美妙的乐器音色和音乐要素的不断变化,再现秋天的美景及烘托秋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初一学生很难拿谱便唱准新谱子,要耐心引导,分步骤解决。介绍作者生平,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学生的音乐内涵。小结 师:你今天在课堂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板书 课后反 思七上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2、 探究与创编:练一练打击乐合奏练习,创编节奏谱。教材分析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于1

12、972年。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学情分析这是一首欢快热烈的中国乐曲,节奏感强,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学生会很感兴趣,对于乐曲的表现内容,学生也很容易把握。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解、欣赏、感受、体验、讨论、对比、探究与创编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讲解、讨论、体验帮助认识,音乐磁带感受;音乐创作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哼唱乐曲主题,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排列乐器出现的顺序

13、;能够参与探究与创编的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乐曲欣赏,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以及民族乐器的常识;通过分析乐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秋天丰收的气氛;通过参与即兴探究与创造活动,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培养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创编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乐曲,感受丰收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热爱生活,逐渐喜爱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合作的愉快。教学重点分辨音乐结构,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现秋色美景时的作用。教学难点分辨不同民族乐器音色的变化,并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民族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

14、器、民族打击乐器图。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导入: 师:(朗诵白居易的观刈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以什么方式表达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呢? 学生: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创设情境,想象描绘秋景、秋季的丰收场景,引出课题。新授二、新课教学:1、片段欣赏 教师出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图,讲解乐器基本分组。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下面几个敲锣打鼓的片段,请大家选择哪一段更能表现丰收的喜悦心情,并说一说所选片段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播放几个不同速度、节奏特点的锣鼓片段)学生聆听乐曲片段,回答问题。2、初听全曲(1)教师:我们来欣赏一首欢庆丰收的民族管弦乐曲,想象你感受到的丰收

15、景象,并注意听出每幅丰收景色都是由哪些乐器乐器按照怎样的顺序演奏的?学生聆听乐曲,思考、回答问题。(舞狮、扭秧歌、秋收竞赛)演奏乐器:多种打击乐;唢呐;锣、排鼓、镲;二胡、琵琶;竹笛、扬琴;木鱼、云锣等。(2)教师:乐曲表现的画面主要分为收割劳动,你追我赶;歌唱生活、欢快欣喜;秋天美景,愉悦欣然;欢庆丰收,热烈狂欢。请大家从音乐基本要素(如情绪、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排列画面顺序,并说明原因。(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画面一:收割劳动,你追我赶(热烈、欢腾)。节奏明快,速度较快,锣鼓段情绪高涨。 画面二:唱生活、欢快欣喜(歌唱、跳跃)。旋律富有歌唱性、抒情性,节奏轻快。 画面三:秋天美景,愉

16、悦欣然(抒情、活泼)。散板,音乐优美柔和。 画面四:欢庆丰收,热烈狂欢(激情、沸腾)。节奏紧张急促,强而有力;音乐激烈快速,宏伟磅礴。3、分段欣赏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不难发现这首乐曲分为四段,为了更好地欣赏它、理解它,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1) 听赏引子部分教师:请你们说说这段音乐把我们引入到什么情境中?为什么?学生:这段音乐雄厚、响亮、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热烈场面中。(2) 听赏第一段音乐A、 教师:大家想一想乐曲节奏、旋律进行有何特点?这段音乐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学生:相同的节奏和旋律的重复运用体现出人们在劳动中“你追我赶”的忙碌场景;多处切分节奏型的运用增强了动感,表

17、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B、 教师出示谱例一、二及播放对应的音响片段。学生分别视唱两段旋律,听辨其演奏乐器的变化并完成课后自我测评第一部分,填上恰当的字母。(3) 听赏第二段音乐教师出示谱例三、四、五及播放对应的音响片段。提问:乐曲由哪些乐器演奏?(学生听赏后回答)学生视唱教材谱例三、四、五,完成课后自我测评第二部分,填上恰当的字母。(4) 听赏第三段音乐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主奏乐器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听赏回答:先是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然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和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奏出,犹如阳光下的水

18、库碧波粼粼。仿佛人们劳动休憩时欣赏丰收美景。(完成课后自我测评第三部分,填上恰当的字母)(5) 听赏第四段音乐A、教师提问:请大家对比第四段表现“欢庆丰收,热烈狂欢”和第一段表现“收割劳动,你追我赶”的音乐,从力度、速度方面比较音乐表现内容上的不同。学生聆听乐曲并回答:第一段速度快、力度适中、情绪热烈欢腾、场景劳动忙碌;第二段速度急促、力度强、情绪激情沸腾、场景欢庆丰收。(完成课后自我测评第四部分,填上恰当的字母)C、 教师:在这首音乐作品中大篇幅出现的乐器是民族乐队中的哪类乐器?(学生:打击乐器)教师:这是一首以打击乐器中的锣鼓为主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中的锣鼓乐器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制造

19、热烈欢腾的气氛。4、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对照字母结构图,分辨记忆音乐结构、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5、 了解“螺蛳结顶”创作手法教师:仔细聆听下面的锣鼓段,找出句与句之间的特点。教师播放第四部分打击乐华彩段音响。学生:对话式,一问一答;从长句逐步变换到短句。教师: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按一定层次递减这两个特点就是我国打击乐旋律常见的“螺蛳结顶”创作手法。通过逐步地紧缩,呈现“螺蛳”效果。6、 介绍曲作者教师:这样一首富有浓厚山东风格的民族管弦乐曲是出自作曲家彭修文、蔡惠泉之手。(作曲家简介)三、探究与创编1、教师:刚才大家聆听了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现在大家也拿出准备好的乐器,演奏一段锣鼓乐吧。出示锣鼓谱,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学生:(1)分声部划拍读节奏谱。(2)分声部用肢体语言击打节奏(拍手、拍腿、跺脚)。(3)按总谱声势合奏(拍手、拍腿、跺脚)。(4)用相应的节奏乐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