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湖市区地名总体规划初稿(20082020)平湖市民政局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2008 年 10 月平湖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市区地名总体布局3第一节 地名分区和规划要点3第二节 区块地名规划导引4第三章 市区地名通名规划 6第一节 通名使用原则与类别 6第二节 道路通名 7第三节 住宅区通名 7第四节 商用楼宇通名 8第五节 桥梁通名 9第四章 地名专名规划 9第一节 专名采词原则 9第二节 道路专名 10第三节 住宅区和商用楼宇专名 11第四节 桥梁专名 11第五节 派生地名 11第六节 有偿冠名 12第五章 道路名称规划 12第一节 道路
2、名称规划原则和要求 12第二节 快速路名称规划 13第三节 主干路名称规划 13第四节 次干路名称规划 13第六章 地名标志体系规划 13第一节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3第二节 地名标志体系 14第三节 门牌系统编排规则 14第四节 地名标志的密度要求 15第七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16第一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16第二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6第三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范围和对象 16第四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措施 17第八章 地名调整优化规划 18第一节 调整优化的对象 18第二节 调整优化的原则 18第三节 地名优选 18第九章 地名规划实施与管理 19第一节
3、修订平湖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 19第二节 建立贯彻地名规划工作机制与规章制度 19第三节 严格执行地名命名、更名程序 20 第十章 附则 20 附 表 21第一章 总 则第 1 条 为加强地名管理,保护和弘扬平湖地名文化,提高平湖地名命名、 更名和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水平,适应平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地名更好地为平湖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根据国家、省、 市有关法规、规章和平湖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结合平湖实际,制 定本规划。第 2 条 本规划经规定程序批准后即为平湖市城市地名命名、 更名和地名管 理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平湖市市区范围内的各类自然
4、地理实体名称,山体、 水域等;各类人文地理实体名称,道路、桥梁、住宅区、广场、绿地、公园、风 景区、专业市(商)场、大型高层建筑、纪念地、古迹等,在严格遵守国家、省、 市地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遵守本规定。第 3 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为平湖市市区范围, 即所辖的当湖街道、 平湖经济开发区 (钟埭 街道)以及曹桥街道,总面积 153 平方公里。第 4 条 规划期限 为保持与平湖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 本次平湖市地名 规划期限分为近期: 2008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 年。第 5 条 规划目标近期目标: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理顺地名管理
5、体制,完善地名协同管理工作机制, 规范地名命名。 在把握区域经济特色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内涵, 确 立地名板块主题,以渐进的方式培育地名板块的主题特色。规范通名标准, 优化专名采词,建立科学规范的地名网络系统,力求从地名 文化的视角, 展示平湖城市的性质与定位, 即“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之一,杭州湾北岸的海港城市。 ”在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与发改、建设、公安、国土、电信等部门 协同合作, 使覆盖市域范围的数字地名网络系统日益完备, 使之成为既方便群众 使用,又便于城市管理的公共平台。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相应的地名详细规划。中期目标: 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作好古旧地
6、名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以渐进的方式,将清理与调整现行地名的工作融入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中, 使之一并进行, 解决 地名的重名和雅化问题,逐步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远期目标: 建立起区块布局合理有序,文化内涵丰富,指位清晰明确,民众使用方便, 空间覆盖完整,层次清晰的地名网络。第 6 条 规划的指导思想 地名规划贯穿“鱼米之乡”这一区域特色,以“水乡”的水和桥所承载的名 称为表现手法, 从地名文化的视角透视平湖的水乡文化, 进而于地名文化的层面 展示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貌; 以“书院文化”,以及红楼梦 海外传播的“汉 籍之路”为表现形式,突出平湖“崇文”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以地域经
7、济产业 特色为着眼点,从地名的视角揭示地域的传统经济特色。第 7 条 规划原则1、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衔接的原则。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性 质与功能定位, 使地名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有机衔接、 城市地名与城市空间拓展 同步推进。2、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在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原则下, 构建区域地名群, 也即地名板块, 使各地名板块既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又相互协 调衔接,且统一于整体。3、继承性与稳定性原则。在原有地名体系的基础上,发掘地名的历史文化 内涵,在原有地名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力求使新构建的地名体系与之协 调衔接。4、时代性原则。地名体系在保持原有地名稳定的基础上
8、,充分体现平湖经 济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成果, 注重平湖地域经济、 文化所表现出的时代性特 征。5、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原则。在此基础上建 立完善的地名网络体系。第 8 条 规划依据1、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 1986 11号),1986年 1月23日;2、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民行发 1996 17号),1996年 6月 18 日;3、民政部: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 (民政函 1996 252号);4、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 (民发 2005 65 号),2005年5月 17日;5、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9、令(第 56 号),1994 年 12 月 30 日;6、浙江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规范城镇建筑物 (群)命名标准的通知浙地办字 1999 01号),1999年6月 21日;7、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规范地名标志设置的若干 意见,2000年 6月 19 日;8、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民区 20027 号), 2002年 1月 7日;9、浙江省地名委员会: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 (浙地委 2005 3 号), 2005年 6月 24日;10、平湖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湖市人民政府;11、平湖市中
10、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成果)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院;12、平湖市区曹桥片总体规划 (2004 2020); 杭州市城区规划设计研 究院;13、平湖市人民政府文件: 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14、其它相关政策文件。第二章 市区地名总体布局第一节 地名分区和规划要点第 9 条 地名分区 本次地名规划确定平湖市区由八个地名区块组成, 分别是老城区块、 东湖区 块、城西区块、城南区块、城北区块、经济开发区区块与曹桥区块、城市郊区。第 10 条 地名分区规划的总体要求1、以分区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突出反映分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以分区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体现所在区块的历史
11、文化底蕴;3、以城市规划为依托,充分体现分区性质和功能布局;4、地名命名在注重突出区块特征的同时,满足地名命名的层次化、系列化 要求;5、注重城市地名总体布局与地名分区规划布局之间、各地名分区之间的协 调统一,实现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目标。第 11 条 市区地名命名、更名的一般要求1、规范化原则:必须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的法规政策文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2、层次化原则:按地理实体的规模、等级、地位确定相应的通名和专名。3、准确性原则:地名应名副其实,通名要准确无误。4、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有价值的历史地名予以继承和发扬,提高当地地 名的文化品位。5、体现地域特色: 地名的采词要充分发掘平湖的自然地理
12、特点, 注意保留、 继承和采用体现平湖自然风貌的特色地名。6、保持地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新老地名的和谐统一。第二节 分区地名规划导引第 12 条 老城区块 范围:北至环北二路、东至环城东路、南至城南路、西至环城西路。 功能:老城区是中心城区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休闲设施的集中区域。环城 东路以西是商业金融核心,解放路是东西向的商业聚集带和城区重要景观轴。在延续老城区原有地名的基础上, 地名板块主题注重培育 “鱼米之乡”、“水 乡”、“西瓜之乡”等地域文化特色。在尽可能使用现有水系、桥梁名称作为采词 依据的基础上,挖掘业已消失的水系、桥梁名称,使之“复活” ,从地名文化的 视角,表现平湖
13、“水乡”特色;整理和挖掘平湖的“老字号” 、“老店铺”、“老作 坊”名称,作适当的派生加以使用,体现平湖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如由“西瓜之 乡”演变而来的“瓜灯文化”现象。第 13 条 东湖区块范围:东湖、上海塘、海盐塘以东的城市地区。 功能: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体育、休闲等,本区将形成区级公共服务设 施中心。东湖、及与之相通的“九派水系”构成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东湖区块的“九派水系” 名称,北派“上海塘”、东北派“广陈塘”、东派“黄 姑塘”、东南派“乍浦塘”、南派“海盐塘”、西南派“曹兑港”、西北派“北城河” 等名称颇具地域水乡文化特色,以“九派水系”名称或作适当的派生,地名采词 中突出“塘”
14、、“港”等水乡特色浓郁的语词,引导区块地名的采词导向,展示河 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的“水乡”特色。局部区块以“当湖十景”名称作适当的派生,丰富区块的地名文化。第 14 条 城西区块范围:东至南市路、西至平湖大道、北至城西路、南至葛家塘。 功能:主要功能为生活居住。以城南路改造为契机,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加 快城西区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 在当湖路两侧集中布置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形成 区级公共中心。 城西区块是老城区的一部分,地理空间上与老城区相连,区块内河道密布。 在延续老城区原有地名的基础上, 地名板块主题注重培育 “水乡文化”特色, 在尽可能使用现有水系、桥梁名称的基础上,挖掘业已消失的水系
15、、桥梁名称, 使之“复活”,表现平湖“水乡文化”的特色。第 15 条 城南区块 范围:启元路以南、平湖大道以东、海盐塘以西的城市地区。 功能:主要功能为行政、科技教育、居住等。平湖市行政中心规划期内南移 至胜利路, 以此带动各类市级行政办公设施等在该区域内集聚。 城南区块是平湖 市未来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城市未来的政治、文化中心,规划地名板块主题突出“崇文”这一平湖 传统文化特色。“书院”作为平湖“崇文”文化特色的象征,以“书院”名称引 导该区块的采词理念,以红楼梦传播海外所形成的“汉籍之路” 、以及“叔 同故里”等文化现象丰富区域的地名文化, 从而以地名文化的视角, 塑造平湖“崇 文”的历
16、史文化传统。第 16 条 城北区块 范围:东至上海塘、西至新兴一路、南至环北二路、北至宏建路。 功能:主要功能为居住、公共设施、物流、工业等,新华路物流市场区是近 中期开发建设的重点之一。“浜、堰、埭、塘、港”地名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浜”这一地名的使用, 是城北区块地名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反映了浓郁的水乡特色水田旷野, 另一 方面“浜”、“堰”、“埭”、“塘”、“港”指代水体与水利设施,即今通名。规划以区域的“浜、堰、埭、塘、港”原有地名引导区块的采词理念,既反 映了区域的自然地理属性水乡特色,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地域的传统地名文 化,使之能够得以保留、传承。第 17 条 经济开发区 范围:东至广
17、陈镇、西至嘉兴市南湖区边界, 南至嘉兴塘、 嘉善塘、平成路、 当湖街道边界,北至嘉善县、平湖市新埭镇边界。功能: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基地,建设高效集约、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 代工业新城。经济开发区现状以服装、光机电、箱包、造纸和纸品四大支柱产业为主。 规划经济开发区的采词理念以两条线索为引导, 其一,原地名中含 “浜、堰、 埭、塘、港”的老地名,尽量予以保留使用;其二,中国的服装渊源悠久,秦、 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具特色,而平湖以“蓝色”为基调的当地服装也 颇具地方特色, 以此为地名采词的导向, 既表达中国服装业发展的悠久历史, 也 展现平湖服装业独具特色的一面。第 18 条 曹桥区块
18、 范围:地处平湖市的西边,东与平湖市区当湖街道相连,西、北面与嘉兴市 的南湖区接壤,南面与乍浦镇及海盐县的西塘桥镇(大桥新区)相接。功能:是平湖市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 以物流、居住发展为特色的城市组团。 杭州湾大桥纵贯曹桥区块, 依托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 积极发展物流业及其 他服务业。曹桥区块内原地名以含“桥” 、“浜”的地名居多,反映水乡河网纵横交错, 桥跨其间的景观特征。规划以原地名中含“桥” 、“浜”的地名引导区块的采词理 念,一方面使得原有的老地名得以保留,地名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与杭州 湾大桥名相呼应,展示区域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以及悠久的水乡文化特色。第 19 条 城市郊区本规
19、划将市区范围内的农村,统称为“城市郊区” ,即指分布在上述七个区 块以内的大量农村。1、建设城乡一体化地名体系,郊区地名纳入市区地名管理统一管理。2、郊区地名应符合所在分区地名布局要求并与临近分区相协调,发挥分区 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功能。3、城市郊区应尽量保持现状地名布局,挖掘、保留和恢复有人文和历史价 值的传统地名。第三章 市区地名通名规划第一节 通名使用原则与类别第 20 条 通名使用原则1、规范化、标准化原则通名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 法规。通名的使用应以 不疏漏、不重叠为原则,不单独使用通名作地名。通名应置于专名之后,不能倒置或夹于专名语词之间。 对未经地名管理机关批
20、准,擅自使用的不规范通名需有计划的逐步予以纠 正、规范。2、层次化、系列化原则通名应与其所反映的地理实体的性质、 规模、层次相符合; 性质界定应准确、 规模确定应量化、层次疏理应清晰 第 21 条 通名类别 地名通名类别由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大类组成:1、自然地理实体通名体系 平湖市的自然地理实体通名,主要有水体名称的通名所构成。2、人文地理实体通名体系平湖市人文地理实体通名, 主要有道路、 住宅区、桥梁、广场、绿地、公园、 风景区、专业市场、大型高层楼宇、纪念地、古迹等类别构成。第二节 道路通名第 22 条 道路通名等级 道路通名分为三个等级:1. 、大道;2、路、街;3、巷、弄。第
21、 23 条 道路通名的量化标准 根据平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 2004 2020)中的城市道路网络 规划,确定道路的量化标准如下:1、大道(对应干路、主干路) :红线宽度 36 米 60米。2、路、街(对应次干路、支路) :道路宽度 1640 米。3、巷、弄(住宅区内部道路) :道路宽度 16 米以下。 第 24 条 道路通名使用要求1、大道、大街:长度在 6000 米以上可以分段,各段通名在大道名称后,以 方位词分段位,如××大道东(南)段,××大道中段,××大道西(北)段。2、路、街:长度在 4000 米以上的新建道路,可在
22、“路”前用方位词分成东 (南)、西(北)两段,或分为东(南) 、中、西(北)三段,方位词应出现在专 名和通名之间,如××东(南)路、××中路、××西(北)路。3、“大道”和“路”的分段,切忌随意性,原则上应统一以某条主干路或干 路进行分段,方便人们的道路指位。4、通名规范化。视道路长短、宽狭,准确无误的采用道路通名等级。5、不再以“大道”新命名老城区道路。第三节 住宅区通名第 25 条 住宅区通名系统住宅区通名分为三个层次:1、“住宅区”、“小区”;2、“园”、“人家”、“院”、“里”、“苑”、“坊”、“公寓”、“都”;3、“花园”、
23、“别墅”。建筑在单一区块 3 幢以下的住宅区不单独命名, 而以道路巷弄预留编号进行 门牌编制。第 26 条 住宅区通名的使用标准1、“住宅区”、“小区”: 指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较大居住区。 其总建筑面积, 市 区在 3 万平方米以上,但在老城区其标准可降至 2 万平方米。2、“园”、“人家”、“庭”、“院”、“里”、“苑”、“坊”、“都”等: 指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较小居住区。 其总建筑面积在 3 万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区,也可用作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内部分割较小组团的通名。 根据居住区环境、景观和设施水平等特征, 允许对能够加以修饰, 使通名多样化, 但修饰词应准确
24、精炼。3、“花园”、“别墅”: 用“花园”、“别墅”作住宅区通名,需符合下述条件。 花园:指有较多的人工景点和绿地的住宅区, 其绿地面积不少于总占地面积 的 40,其中集中的有景点的绿地面积不得少于 2000 平方米。别墅:指以 23 层为主,拥有私家绿地、庭院的住宅区。其花圃、绿化面 积一般应不低于占地面积的 50。第 27 条 住宅区通名要求1、住宅区必须有通名。2、按住宅区规模、性能、周围环境、配套设施等正确使用相应的通名。3、新建住宅区不使用“新村” 、“新居”、“新苑”等作通名。4、通名应名副其实,不夸大、不重叠、不倒置使用。第四节 商用楼宇通名第 28 条 商用楼宇通名及其相应条件
25、 商用楼宇是指各类大型、 高层商用建筑物 (群)。应严格根据商用楼宇规模、 功能正确使用通名。1、大厦、大楼、商厦: 大厦:指高层或大型楼宇,原则上要求城镇其高度在10 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 8 千平方米以上。大楼:达不到上述标准量化标准, 但在当地属突出建筑物, 并具有地名意义 的。商厦:以商贸为主或低层为商场,高层为办公用房的高层建筑物。2、“中心、广场、城”作商贸建筑群的通名,尽量避免使用。 中心:指某种功能在一个区域或某一行业中居主导地位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建 筑物,其占地面积一般应在 6 千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在 4 万平方米以上。广场:一般指城市中供市民休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地。
26、 当借用此词作 为具有配套公共场地的建筑物(群)通名时,其占地面积应在 1 万平方米以上, 或总建筑面积在 6 万平方米以上, 并有 3 千平方米以上的整块公共场地 (不包括 停车场),在通名前一般应冠以功能性词语, 如××商务广场、 ××娱乐广场等。城:指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大型商贸建筑物(群) ,其占地面积应在 5 万平方 米以上。第五节 桥梁通名第 29 条 桥梁通名系统 桥梁通名为“大桥”、“桥”、“立交桥”、“高架桥”、“跨江(河)桥”、“人行 过街)天桥”等。应根据桥梁的实际规模、 形态和功能,正确选择、 使用通名。第 30 条 桥梁通名的使用规
27、定1、“大桥”:单孔跨径大于等于 100 米、小于 500 米的为大桥。2、“桥”:用于公路或跨江(河)的桥梁。3、“立交桥”:用于互通式或非互通的立体交叉的桥梁。4、“人行(过街)天桥” :用于横跨城市道路上空的且专供行人通行的桥。第四章 地名专名规划第一节 专名采词原则第 31 条 专名采词原则地名专名的采词应遵守标准化、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的要求,反映当地 自然和人文特征,体现时代气息1、合法性与标准化原则合法性与标准化,基本要求在国家、省、市的相关地名管理政策、法规中均 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尊重历史,兼 顾习惯,突出特色,方便使用等内容,是地名命
28、名、更名采词时必须依法遵守的 基本原则。2、指位性原则 地名的准确指位性是便利社会使用的基础,也是地名命名要努力达到的目 标。地名命名中突出地名的指位性这一基本属性, 是地名专名采词中需要把握的 基本原则。3、简约性原则地名是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属性、 规模、所处方位的高度概括, 从而便利 人们的使用, 因此, 地名命名中突出简约性这一基本原则, 是地名专名采词中需 要遵守的基本原则。4、地域性和时代性原则 地名除具备方位指向性、 地理实体特征的简约性概括外, 地域特性明显。 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一地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 进而使得城市的历史变迁及文 化特征,通过地名的演替而变得有迹可循。
29、因此, 地名专名的采词既要延续当地 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展现地域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地 名,彰显地域个性;又要随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展示时代性特 性。5、名从主人原则 不得使用外国人名、 地名及具有殖民色彩的地名作平湖市的地名专名, 以维 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归属和民族尊严。6、健康规范原则 不使用生僻字, 不使用含义低俗的字词, 不使用含义晦涩的、 容易引起歧义 的字词。第二节 道路专名第 32 条 道路专名采词要求1、道路专名采词应与道路等级相对应,主干道路名称以能反映城市整体性 质与定位为宜,次干道路名称以能反映地名区块特色为宜。2、道路专名能够从地名文化的
30、视角表达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采词应注 重地域自然和人文特性,避免与其他城市的雷同,突出城市个性。3、突出地名的指位功能,方便使用。4、主、次干道路,不以纯数序地名的方式命名。5、主题特色突出的区块,可围绕某一主题特色,采用系列化采词的地名命 名方式,表现区块的主题特色。6、除历史遗留的人名作路名外,新命名道路名称一般不以人名作专名。7、高架路的专名与相应的地面道路的专名保持一致。第三节 住宅区和商用楼宇专名第 33 条 住宅区和商用楼宇采词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地名管理的政策、法规。2、专名采词必须词义健康,且需注意语词的谐音与当地方言的发音,避免 产生歧义。3、专名采词不夸大,
31、不使用与当地不相称的名称, 如“中华”、“中国”、“国 际”、“世界”等词语。4、专名中不使用外文、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也不在专名中夹带外 文或汉语拼音字母。5、言简意赅,专名字数控制在 3 至 4 字以内。第四节 桥梁专名第 34 条 桥梁专名采词要求1、桥梁专名采词优先使用所在地的地理名称。2、地跨两地的跨河桥,专名可采用两端地名的缩略组成的联称地名。3、一般公路桥的名称,可采用所跨河流,或所经城乡名称命名;大型公路 桥名,可借用道路或所跨较大河流名称命名。4、同一道路或同一河流有多座桥梁,专名采词尽量用系列化形式。5、平湖市域范围内桥梁专名不得重名。第五节 派生地名第 35 条 派
32、生地名派生地名,应与其主地名在地缘有直接的、 紧密的联系, 保持二者在地理指 位上的一致性。派生名称的基本结构模式为: “主地名 +派生词 +派生名称所指称地理实体的 类属通名”。其中派生词可以有,也可忽略,但其余两项必须有。借用现已消失不用的古旧地名时,应遵循与古旧地名基本同指(同地) 、不 错位(方位)、不乱序的原则,以保持新、旧地名指位的有序。第六节 有偿冠名第 36 条 有偿冠名地名本规划不提倡地名的有偿冠名。第五章 道路名称规划第一节 道路网名称规划原则和要求第 37 条 道路名称规划原则1、层次化道路名称应与道路等级相适应, 依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的通名, 实现道路名 称的层次化。2
33、、系列化某一区块的道路, 或某一组道路, 其名称集中体现了平湖地域文化的某个主 题特色,形成地名的区域特色构成,实现道路名称的系列化。3、自然要素 以道路主体所处地段的水体、山体名称命名,展示平湖“江南水乡”的自然 景观特色。4、人文要素 地名采词不仅要包含简单的方位和范围指称,突出平湖浓郁的历史文化内 涵,是道路命名应注重的内容。第 38 条 道路名称规划的一般要求1、主干路名称突出指位性,干路的性质和主要功能是担负疏通城市交通的 任务,解决城市各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其名称体现道路的方位、走向、及其所 处的位置。 以道路主体所经区域的地理名称作道路名称; 或以道路两端所在区域 的地理名称组合
34、为道路名称,强化道路名称的指位性。2、次要道路可采用所经地地名为道路名,使传统地名得以延续,并于地名 区块内作适当的派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古旧”地名。3、同一条道路不应有不同的专名,避免一路多名。4、保持现有地名的稳定性,已经使用的正式名称,不轻易变更。第二节 快速路名称规划第 39 条 快速路名称规划1、快速路的命名,应体现城市的性质和定位,优先选用本区域最具典型意 义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命名。2、快速路作为城市高等级的道路,可采用“大道” 、“路”作通名,专名的 指称在突出其所处地理方位(即指位性) 、空间走向的同时,应注重空间上线状 延伸道路与环形道路之间的区分。第三节 主干路名称规
35、划第 40 条 规划原则和要求1、主干路可采用“大道” 、“路”作通名,大部分主干路以采用“路”作通 名为宜。2、主干路名称以能反映所联系、贯通的各地名板块特色为佳,一般选用具 有区域标志性特征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为优选。第四节 次干路名称规划第 41 条 规划原则和要求1、次干路为联系区块内部的道路,以“路” 、“街”作通名,专名优先选用 区块内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命名。2、次干路名称力求突出地名板块的主题特色, 强化次干路所处的地理区位, 即指位性。第 42 条 市区道路名称规划见附表第六章 地名标志体系规划第一节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与要求第 43 条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主
36、要内容。标准地名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标准地名汉语拼音字母的规 范拼写形式。2、要求。街路名称指示牌,应有标准名称及汉语拼音,同时应附加方向指 示,其中标准名称书写必须使用汉字和字体, 汉语拼音必须按 中国地名汉语拼 音方案的规定拼写,对其通名不应以英文译写。市区道路门牌号、住宅区和商 务建筑物的楼(幢)、单元、户室牌和楼层牌等,必须由地名主管部门统一编制 和设置,擅自编号无效。门(楼)牌号按自然数连续编制,不挑号,不得用英文 字母替代阿拉伯数字。第二节 地名标志体系第 44 条 指位导向系统指位导向系统由下述地名标志构成:1、行政区域界位、城镇街巷、住宅区、村落、道路、桥梁名称标志;2、具有地
37、名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名称标志;3、沿街巷院落、门户的门牌、住宅区内的楼(幢) 、单元、户室编号牌等。 第 45 条 地名标牌按国家标准 GB17733.11999地名标牌 城乡的规定,城乡地名标牌分 为街牌、巷牌、楼牌、门牌四种,其中门牌分为小门牌、大门牌两种。1、市区范围内的城镇路(街)牌: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和起讫端两侧明显处。 巷(弄)牌:原则上安置在道路交叉口和起讫端两侧明显处。门牌:一般安装在大门中央上方处, 特殊情况可设在门靠街、 巷起点一侧的 上方。幢(楼)牌:一般在每幢楼的两端山墙均应设置。2、市区范围内的农村居住地乡、村设置乡牌、 村牌和指示牌, 已形成街道的集镇和住宅区应设置相
38、应的 路牌、门牌;未形成街道的村庄聚居,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村牌和门牌。第三节 门牌系统编排规则第 46 条 街路门牌号码的编排方法1、街路两侧门牌编制,由起始端向另一端推进,一般采用自东向西,自南 向北。街路两侧应单双号分列,南北街路单号在东,双号在西;东西街路单号在 南,双号在北。2、由市区向郊外延伸的道路,可以自市区道路稳定一端向郊外编排。3、特殊地段如沿江边的道路,门牌号码的编制可采用自然数连续编号。4、支路(街)门牌编号,以与主路(街)相接的一端作为编号的起点。支 路(街)连接两条主路(街) ,其起编点是:(1)、支路(街)名称属于两条主路(街)之一的路(街)派生的,则按原 生地名的主
39、路(街)一端作起编点。(2)、支路(街)名称都不属两条主路(街)派生的,则按上述 1、2 两条要 求起编。5、编码方法(1)、住宅小区楼(幢)号编制,一般从小区主入口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 式,按自然数依次编制。同时也可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采用其它的编制方法,但 必须保证相邻楼(幢)号的数字编号在相邻位置。楼(幢)号编制不挑号、不跳 号,但允许为空地预留楼(幢)号。(2)、住宅小区单元号按楼(幢)号独立,并按从东向西或从南向北依次编 制单元号,单元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户室号按单元号独立,并自下而上,从东到 西或从南向北编制。(3)、街路门牌采用数序编码,即从街(路、巷)起点起,按实际门面数和 等距离
40、配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其中绿化带、空地、围墙等,按34 米预留门牌号,同时按照南(东)单北(西)双的原则编号。第四节 地名标志的密度要求第 47 条 地名标志的密度要求1、街(巷)牌街(巷)牌设置间距,在城市繁华路段,街路交叉口均应设置,两路牌之间 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 米,路段不应大于 500米。2、路牌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地名标志,两侧均应设置;支路以下的道路,可 单侧设置。3、交叉路口牌交叉口街牌设置,宽度在 30 米以上的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之间的十字 交叉口,不应少于四块,丁字路口不应少于三块,与巷、弄的交叉口不加设。4、巷牌巷牌,除巷、弄两端需设置外,凡与其他道路交叉
41、口处均应设置。第七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第一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目的和意义第 48 条 地名文化保护的目的 :在于加强地名文化资源保护,以使世人更 好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 使之有迹可循, 从而使城市地名文化遗存 得以绵延传承, 从这个意义上讲, 保护老地名是实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 措,是加强地名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是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特有途经。第 49 条 地名文化保护的意义 :是实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是 打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有效途经, 有利于激发青年人爱家爱乡的自豪感, 激励人们 更加努力的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第二节 地名文化保护
42、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第 50 条 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依据“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深入挖掘、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坚持“政 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讲求实效”的思想,提高全社会对地名文化遗产 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1、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分区功能定位,古旧地名的文化价值,突出 保护重点。2、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保护促发展,在保护古旧地名的同时,合理、适 度的移植与派生,为今所用。3、保护措施多样化,根据保护对象的类别和性质,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4、在道路、桥梁、风景区和安置小区等政府出资建设的一些地名中,应充 分体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第三节 地名文化
43、保护的范围和对象第 51 条 地名文化保护范围 除本规划的范围外,即老城区块、东湖区块、城西区块、城南区块、城北区 块、经济开发区区块、 曹桥区块, 还应包括新埭等乡镇中的古地名和具有丰富历 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第 52 条 地名文化保护内容规划确定古村镇、 历史文化街区、 文物古迹以及历史建筑中所包含的古旧地 名、特征地名为地名文化保护的内容。现阶段重点保护“南河头历史文化街” 、“莫氏庄园”以及“钟埭水乡古镇” 所包含的古旧地名。第 53 条 规划确定保护对象的主要标准有两条:1、历史悠久、见之于古代历史文献中的古旧地名。如在历代方志等古籍上 有记载的古旧地名。2、内涵丰富的古旧地名。如各
44、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古建筑名称、手工作 坊名称、老字号名称;著名的亭台楼阁、古寺院、庙宇等所包含的古旧地名。第四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措施第 54 条 编制古旧地名保护名录加强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研究, 利用相关学术团体、 大专院校的研究能力, 整 理、考证和挖掘当地的古旧地名,在此基础上,编制古旧地名保护名录。第 55 条 严格执行保护制度,传承优秀地名文化1、使用古旧地名是对古旧地名最好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保 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地名,尽可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原真性。2、纳入保护名录的各类历史地名一般不宜更动。3、保护名录中的、现已不用的古旧地名,可在新的城市建设与旧城改
45、造中 重新加以启用,使之“复活”;对废止的历史地名,应采取移植使用、载入史册 (图书、地名录、地名大全、对照表、地名档案等)等方式进行保护,最大限度 地记录并反映历史地名的相关信息。第 56 条 通过各种渠道对地名文化保护进行宣传,展示受保护地名的文化 价值,强化古旧地名的保护意识1、宣传工作要体现民本意识、创新意识和全民参与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 宣传计划和方案。2、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要采取发布保护名录、 编制地名录(地 名志、新旧地名对照表等) 、制作老地名地图、出版发行图书、拍摄影像作品、 挂牌立碑、开展文化讲座、 社会评选地名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 立体式的宣传 和推广,努力
46、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营造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八章 地名调整优化规划第一节 调整优化的对象第 57 条 调整优化的对象1、违反国家法规和规章的地名;2 、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和地名构词的一般规则,地理实体通名混合使用, 或通名叠加使用的地名;3 、采词不准确,与被命名地理实体的规模、等级、地位、方位、景观不符 的地名;4 、规划范围内同名同音的重名现象,一路多名;5、内涵、含义庸俗的地名;6、区域地名群的构建体系不合理,从而导致地名的指位功能弱化,容易产 生混淆,社会交往使用不便的区域地名群;7、环状道路,局部以环状道路的形式命名,如“环路” ,局部又以“ 大道”形式命名,应予以调整
47、;8、商用(或商住两用)楼盘与住宅小区,名称表述不规范,或名不副实。第二节 调整优化的原则第 58 条 调整优化原则1、维持地名总体稳定,局部或个别调整;2、强化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轻易调整与变更,确需调整的,应慎之又 慎地处理;3、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尊重民众意愿;4、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调整不适用的地名,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第三节 地名优选第 59 条 地名优选1、名称使用时间久远的;2、名称知名度较高的;3、沿路单位、居民住宅密集的;4、名称体现当地历史或区域特点、有深厚文化积淀的;5、原名称所指道路跨度较大的;6、有利于消除重名、谐音的;7、有利于与周边地名协调的;8、条件相近时,主城区
48、地名保留优先。第九章 地名规划实施与管理第一节 修订平湖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第 60 条 修订平湖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第二节 建立贯彻地名规划工作机制与规章制度第 61 条 建立贯彻地名规划工作机制与规章制度 为规范地名管理与相关部门的审批行为, 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 形成良 好的工作机制,确保本规划的贯彻执行,对下列事项作如下规定:1、凡在市区范围内开发建筑工程的所有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在工程立项时 到地名主管部门办理该项目标准地名的申报审批手续。 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到地 名主管部门办理该项目的门 (楼) 牌编制设置手续, 依法缴纳地名标志工本制作 费,并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一项内容。2、规划与
49、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每年年末 (或下年年初),将下一年度 (或当年) 在市区范围内纳入开发建设项目的工程计划书抄告地名主管部门, 确保各工程项 目在开工和向社会公布前, 审定有关地名或建筑物名称。 涉及城市总体规划中道 路框架调整时,也要及时将调整方案提供给地名主管部门。3、公安、房管、国土、工商、税务、卫生、文体、环保、安监等行政管理 部门在审批有关证、 照时,凡涉及地名相关事项的, 必须凭地名主管部门提供的 标准地名和门牌证办理相关手续。4、邮件投递、电信通讯、水电登记、银行保险、广告发布等单位在办理相 关事项;宣传部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在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中,凡涉及地 名的,一律使用门牌
50、证中的标准地名,不得使用非标准地名。第三节 严格执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市区范围内所有道路、桥梁、居住区、广场、绿地、公园、高层和大型建筑物、专业市(商)场等命名更名(调整) , 在遵循国家、省、市有关命名更名法 律法规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1、凡涉及上述各类人文地理实体进行地名命名、更名(调整)的相关行政 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在相关项目立项时或更名(调整)前,向地名主管部门提出 命名或更名的申请,并提供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和项目规划平面图。2、地名主管部门根据地名管理办法和本规划规定对申报的地名进行初审, 对专名、通名不符合命名原则的, 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重新对地名进行调整, 否
51、 则不予受理。3、对符合地名命名、更名(调整)条件的,由地名主管部门召集市地名专 家小组进行审查、论证,并向社会公示。对审查或公示有异议的地名,地名主管 部门应及时向申报单位反馈信息,并对地名进行调整。4、由地名主管部门将地名命名、更名(调整)方案上报平湖市政府审批, 经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受法律保护。5、地名主管部门向申报单位核发地名命名更名批复文件,并向社会公布标 准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使用批准的标准地名。6、由地名主管部门按国家标准,负责编制、设置门(楼)牌号和路名牌标 志。7、风景名胜区、纪念地、古迹、台站、港、场、水体等名称,由其主管部 门提出,征求市地名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市政府审批。第十章 附则第 62 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图集组成。第 63 条 本规划经平湖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后生效。第 64 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为平湖市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附表: 平湖市市区道路名称表序号标准名称道路类别起讫位置所在行政区 划长度( M)宽度( M)1福臻路主干路上海塘嘉善塘当湖2580422大桥路支路新华北路嘉善塘当湖1200243环北二路次干路环城东路西环路 (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治疗规范》课件
-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冲刺自测题二卷含答案
-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备战测试(3)卷含答案
- 2022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一含答案
- 《服装类别与要求》课件
- 《汽车营销技术》课件第11章
- 《神经网络》课件第11章
-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教程》课件实验1~实验8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件 2.6系统输入输出与IO信号的关联
- 2024年售后服务与销售协议2篇
- 2018变电站规范化建设可视化手册
- 河北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 二次放行课件(签派)
-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第3版)-教学大纲
- 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管理质量控制考核评价准则
- 数显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发展过程纪实簿
- 传热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14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
- 第15课 有创意的书(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827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