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误差分析_第1页
电路误差分析_第2页
电路误差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实验误差的分析与控制策略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进行测量。由于测量仪器、实验条件、测量方法以及人为因素的局限,测量是不可能无限精确的, 测量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总是存在着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我们的认识与客观真实的接近程度。虽然实验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是应该且可以尽量减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与控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一、大和小一一实验误差的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但误差有大与小之别, 我们只有知道误差的产生、变大或减小的原因,才能在实验中尽可能的减小误差。从误差产生的来源看,误差可分系统误差和偶

2、然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主要 来源(1) 实验原理不完善(2) 实验仪器不精确(3) 实验方法粗略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 响而产生的基本 特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相同的倾向 性,即总是偏小或总是偏大头验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 偏小的概率相同减小 方法完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准确 程度,设计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 均值对误差的分析首先应分清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对多次测量值的影响可能是相同的,偶然误差对多次测量值的影响是不同的。从分析数据的观点看,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在直接用仪

3、器测量某一物理量时,提高测 量仪器的精度是减小绝对误差的主要方法。X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x与真实值X0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100%,Xo它反映了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绝对误差只能判别一个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比较两个测量值的准确度则必须用相对误 差。案例1 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的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首先,从测力计的设计上看,在制作刻度时,都是按向上拉设计的,此时弹簧受自重而伸长。因此向上拉使用时,弹簧的自重对测量没有影响,此时误差最小。当我们水平使用时,弹簧的自身重力竖直向下,而弹簧水平放置。此时弹簧自重不会使弹簧长度发生变化。与竖直向上使用对比,弹簧长度略短,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这时,使用误

4、差增大,测量值 略小于真实值(但由于变化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当我们竖直向下用力使用时,弹簧由于自身重力影响而使弹簧变短,与竖直向上使用相比指针偏离零刻度底线较远,这时使用误差较大,测量值比真实值小得多。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进行零点矫正其次,测力计本身的精确度也带来了仪器误差,测力计的技术性能显示:最小分度值 是0.1N,零点示差不大于四分之一分度,任一点的平均示差不大于二分之一分度,任一点 的重复测量的最大示差不大于四分之一分度。2.偶然误差弹簧测力计测量读数时,经常出现有时读数偏大,有时读数又可能偏小,每次的读数一般不等,这就是测量中存在着偶然误差。案例2伏安法测定电阻的误差分析伏安法测定电阻

5、的原理是R= U,测量需要的仪表是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误差主I要由以下三方面形成.1.电表的仪器误差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为 2. 5级,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满刻度的0.62.5%,如电流表刻度盘上刻度总格数为 30格.若取00. 6 A量程挡测电流,分度值为=0.30302 A,该表的仪器误差为 0.6A X 2.5%= 0.015 A ;若取0 3V量程挡测电压,分度值为=0.301 V,该表的仪器误差为 3V X 2.5%= 0.075 V .2测量方法带来的误差由于测量所需的电表实际上是非理想的,所以在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时,必然存在误差,要在实际测量

6、中有效地减少这种由于伏安法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必须做到:表的读数(1) 若 昱 > 匹,一般选择电流表内接法.如图1 (a)所示.由于该电路中,电压RaRxU表示被测电阻Rx与电流表串联后的总电压, 电流表的读数I表示通过Rx的电流,所测电阻R测=U = Rx + Ra> Rx,相对误差I“RxRa(刀若电v曳,RxRxRaRx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 (b)所示.由于该电路中电压表的读 数U表示Rx两端电压,电流表的读数电路的总电流,所测电阻R测=UIRvRx v Rx ,相对误差*VRx©I表示通过 Rx与Rv并联(a)(b)R测 RxRxRv尺Rx3读数误差若用0 0

7、. 6 A量程挡测电流,如果能估读分度值的1/ 10,1读数误差为0.02A X =0.100.2002 A。比较读数误差和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主要因素。读数时,确定其最末有效数位的基本原则是读到仪器最 大绝对误差出现的首位,若测量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所示,测量结果应表示为 I = 0. 42 A.可见读数误差可以忽略。 在测量读数中不必估读,不影响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相反,如果将接读取的值0. 420 A作为测量的结果,则多写了一位有效数字,夸大了测量的精 度,用这样的电表测电流,读数可以不估读或只估读一分度 值的1/2。二、增与减一一测量误差的控制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在对误差进行

8、分析研究确定其产生来源和所属类型后,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误差对结果的影响。1 系统误差的控制(1) 通过更科学的实验设计来减少系统误差不科学的实验设计会导致较大的难以忽略的系统误差。反之,一个科学的实验设计则 能有效减少系统误差。例如,测量微安表内阻的实验,可以使用半偏法或者替代法进行;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要用秒表测摆的周期T实验中要求测量30 50次摆动的总时间,然后再求出 T,这是在被测物理量能够简单重叠的条件下实现的放大法测量, 可大大减少误差。(2) 实验操作进程中减少测量误差 仪器的调整和调节 仪器要调整达到规定的设计技术指标,如光具

9、座、气垫导轨的 平直度,天平和电表的灵敏度等。 计测仪表要定期校准到它的偏离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条件的保证必须保证实验的理论设计和仪器装置所要求的实验条件,如恒温、恒流、恒压等要考虑保证到什么程度才可以。 仪表的选用如选用大量程的档去测量小量值,仪表的偏转只占整个量程中的一小部分,这就会导致相对误差变大或者是使用这种等级的仪表是浪费的。 测量安排要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考虑。有的关键量要进行多次测量,还要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去把它测准;可以多测一些容易测准的量,消去一个或几个不易测准的量。有时, 在测量步骤的安排上作适当的考虑也可以减小误差,如有的量在实验过程中是随机起伏的,

10、 有的量则是定向漂移的,都可以在测量中作出一定的安排来减小误差。(3) 通过测量后的理论计算提供修正值来减小实验系统误差有些实验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已很难有大的改进,那么这类实验就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提 供修正值从而达到减少系统误差的目的。案例3伏安法测电阻系统误差的消除伏安法测电阻中因电流表分压和电压表分流产生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电路的设计来消除。电流表内接法方法电路差值法电流表外接法补偿法2RxKPD操作 步骤闭合开关Si , S2接2,调节Rp和Rp',使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尽可能大,读出电流表 和电压表的读数12、U2。(2)保持Rp不变,S2接1,调节Rp',使电压 表和电流

11、表的读数尽可能大,读出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读数Ii、Ui.(1) 闭合开关Si、S2,调节滑动变 阻器R1的触头C点位置,使检流计 G中示数为零。(2) 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U、I数据 处理U2 l2(Rx Rp Ra) U1 l1(Rp Ra)U即为Rx两端的电压,I即为流过得Rx牛U-Rx的电流,则:Rx U。I2偶然误差的控制(1)测量中读数误差的控制测量仪器的读数规则是:测量误差出现在哪一位,读数就应读到哪一位,一般可根据 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 最小分度为“ 1”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 读。 最小分度为“ 2”或“ 5”的

12、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上,同一位分 别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 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不需要估读,多用电表的欧姆挡估读无意义。(2)数据处理过程中测量误差的控制数据处理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是与测量误差问题密切相关的,总的原则是:数据处理不能引进“误差”的精确度,但也不能因为处理不当而引进“误差”来,要充分利用和合理取舍 所得数据,得出最好的结果来,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在运算中要适当保留安全数字; 多次测量后的数据要参照一定的判断决定是否全部数据都保留;用作图法处理数据时, 要注意图纸大小的选择,求结果是用斜率还是用截距好?等等。案例4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中误差的控制在测定匀变

13、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3为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 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 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依次取0、1、2、3、4、5、6七个点,用米尺量出相邻点间的距离为 S1=8.78cm,S2=7.30cm,S=5.79cm ,S4=4.29cm ,S5=2.76cm ,Ss=1.32cm。由此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图3解法一 ;a1S4Si3T2a2S5 S23T2a3S6 S33T2a1a2aa3(S4S5S6) (S1S2S3)解法二;a1S3S1a1a22Ta29T2T2S3S

14、1 2S6 2S54T21.47 m/s21.50 m/s2解法一用的是“逐差法”,其实质是把偶数个长度测量值分成二组,再依次相减求出加速度值,这一做法中 6 个长度测量值共同决定了加速度值, 且每一个长度测量值所起的作用 相当,故本解法是正确的。有人认为:公式中S4 S5 S6为纸带上点3到点6之间的距离,S S2 S3为纸带上 点 0到点 3之间的距离, 因此逐差法不如直接用点 0到点 3与点 3到点 6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加速度更能减小实验误差,这一做法好吗?其实, 这里混淆了测出点 0到点 3、点 3到点 6间的 2个距离与原题中测出 6个距离之 间的差异。 前者只进行了 2 次长度测量, 因此无法通过求平均来减小偶然误差, 而后者进行 了 6 次长度测量,必须利用这 6 个测量值减小偶然误差, “逐差法”达到了这一要求。解法二中决定加速度值的是 4个长度测量值,舍弃了长度值 S2与S4,同时长度S5、S5 前有系数2,相当于测量&、S3时的偶然误差累计了二次,增大了权重,因此这一计算方法 也是错误的。多测几次求平均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要求尽可能利用每一次的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