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_第1页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_第2页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_第3页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_第4页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6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 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据此完成 12题。除侪鼻匕门户衍以修门卢站】-虹期刊向为卷我副K陶如彩丑姓珅一盘瞥的攻击就另4心收t.真世 粕密乘址信宜,惬片 期屯管格台施土 呼叫中心田.后西沙能失业.也比n动叱) 吟会业情魂定隹. 施、知菱巧.出曲5家蜀盛统早产工附昵审即善*1而官出事却i: :1'耳母出幡1 .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B.农业知识A.农业资源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 .智慧农业使()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

2、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到 90年代末,该 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

3、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 物链的影响。据此回答 35题。3 . 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 .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邻近国际松子产地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机械化程度高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B.C.D.5 .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A.扩大种植

4、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 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 “互联网+ ”新的运营模式。读 图,完成68题。6 .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气候变化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7 .新的运营模式()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8 .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提高人口迁出率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B.C.D.答案 6.D 7.C 8.C解析

5、第6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第7题,“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此,“互 联网+ ”新的运营模式依赖信息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o第8题,农村出现“互联网+ ”新的运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同时新的 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快速供应链,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产业集聚,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提高青壮年人口迁入率,降低老龄化人口比重。故本题应选择,正确答案为Co麦收时节,农时紧迫。因为种种原因,

6、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 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公里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半个小时内,先后有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据此完成910题。9 .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 RS GPSB. GPS GISC. RS GISD. GPS数字地球10 .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A.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B.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C.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D.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本答案 9.B10.C兰萨罗特岛(13.5 &#

7、176; W,29° N)是西班牙西南部加那利群岛七大岛之一,距北非国家摩洛哥西海岸只有100多公里。该小岛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种植在单个坑里, 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下图示意从某角度拍摄的葡萄园 里的鱼鳞坑。据此完成 1112题。满一的1!的*止11 .图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 ()A.削减风速,汇集雨水B.减少风蚀,堆积土壤C.减少光照,增大温差D.汇集水汽,增大降水12 .图中半圆形石墙主要位于坑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答案 11.A12.C解析 第11题,由地理位置可知,该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

8、制,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因此为暖干型地中海气候,温和干燥。所以该区域种植葡萄的限制性条件是水分,葡萄园里的鱼鳞坑主要作用是收集水分。另外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并起到防风作用,故A正确。第12题,依据纬度位置可知,兰萨罗特岛(13.5 ° W,29 N)会受东北信风影响,风力强且稳定,因此为削减风速,半圆形石墙应位于东北方向,C正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到云南“经营土地”,如东川就有100多户浙农举家搬来,种植蔬菜水果已达 2 500多亩。据此完成1314题。13 .浙江农民选择到云南“经营土地”,主要是因为云南()A.作物品种多B.种植技术好C.市场需求大D.种植利

9、润高14 .浙江农民到云南“经营土地”对当地带来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向外迁移提高了环境承载力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提高了 土地利用率A.B . C . D .答案 13.D14.C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1517题。15 .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A.降水B .热量C .光照D . 土壤16 .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7

10、 .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A.拦截降水径流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大风掀膜D.增强昼夜温差答案 15.A16.C 17.D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和图示可知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 植沟,并沿播种孔渗入到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故A正确。第16题,甘肃大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只有全年覆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水。秋收 时破膜收获,深耕耙地,然后再起垄覆膜,可阻止冬春夏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答案选 C项。第17题,覆膜

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不能增强昼夜温差,选 d 18. (2018 江西上饶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犁耕为主的耕作方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推广少耕法和免耕法取代犁耕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农业机械开凿出一条条狭窄的凹槽,把种子直接播 在这些用之前作物茎秆覆盖着的土壤凹槽中,即完成春播。河南省2002年开始实验并大力推广夏玉米机械化免耕技术,其做法是:在初夏小麦高茬机械化收获后,农民采用机械在麦秸 秆高茬直立状态的田地里直接免耕播种玉米。此项技术在河南省前期推广缓慢。(1)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美国的免耕法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试述其原因。 (2)免耕法的推广

12、都存在阻力,与美国相比,河南省哪些方面的阻力因素更大?答案(1)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结构;减轻耕地的风力侵蚀和对 大气的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利于雨水下渗及土壤保埔,节约水资源(节水抗旱)。(2)深受传统精耕细作观念影响,农民对免耕的接受慢; 小农经营,农机具购置资金短缺; 人多地少且地块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19. (2018 福建三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 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 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

13、限为 15.6 C, 20c30c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 正比,30c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 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个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 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 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 下图为加那利群 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

14、分析。(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 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扩大, 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3)发展地中海式农业(园艺业)一一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