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_第1页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_第2页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_第3页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_第4页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余:2手自:3嗜:4无从:5致书:6假借:7假:8弗之怠(d:9弗之怠:不. *10走:11逾约:12以是:13既加冠(gu E):14既:15患:16硕师:17硕:18尝:19趋:20先达:21叩问:一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22叩:23德隆望尊:24门人弟子填具室:25填:26稍降辞色:27辞色:28援疑质理:29援:30质:31俯身倾耳以请:32或:有时33叱(ch )咄(du o):34礼愈至:35出一言以复:36俟(s i ):37负箧(qi 3 )曳屣(x i ):38箧:39屣:40穷冬:41破(jm)裂:42至舍:55臭:56炸(ye)然:57编(ydn)袍敝(b

2、i)衣:43支:44媵(y ng)人:45汤:46沃灌:47衾(q n):48拥:49久而乃和:50寓逆旅:51逆旅,52被(p i ):53腰:.54容臭(xi立):58编:59敝:60略无慕艳意:61略无:62慕艳:63以中有足乐:64 口体之奉:65奉:66盖余之勤67余故道:68诸生:69县官:70 H(l n)稍:71裘(qi u):72:73遗(w :74司业、博士:75非天质之卑:76流辈:77朝:78以乡人子:79谒(y 9 :80撰(zhu cn):81长书:82贽(zh ):83夷:84逾约:古今异义词(1)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 今义:快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

3、这些,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6)裘之遗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 )2、一i词多义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到达)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从乡之先达(跟随,跟从)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食”名词作动词,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月嫩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以计日以还(而

4、,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以衾拥覆(用)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录毕,走送之(代词,书)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足肤破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却)6、关键句子翻译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5、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县官日有腹稍之供,父母岁有裘之遗。具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一、(2007年省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破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值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

6、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 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二、(市 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 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至黑大姓:大户 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7、。资:借。大学:大 学问家。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礼愈至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门人弟子填具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3分)甲文 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 从中得到了怎1的启示。(3分)三、( 2007年市)文言文阅读(

8、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程颍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 师礼见颍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颍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颍死,时闻 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颍于颖昌,相得甚欢。3 .甲乙两文有写作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容:感情:

9、4 .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4分)四、(05省)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腰白玉之环腰:18 .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9 .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3分)20 .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五、( 2007年市)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 辄

10、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 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 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 多吃肉。22、解释加点的词。(4分)(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益慕圣贤之道()(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 士当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分)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27、甲文中 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仲淹 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六、(2008年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 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 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12、而乐也。”注: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文中有“洗”之意。(3重:兼有两种(事 物)。16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录毕,走送之 走: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答:18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分)答: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 分)B、益慕圣贤之D、未尝稍降辞色婉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百辞6、下

13、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谄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r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 59题。(15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14、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 .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A.足肤破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2 分)B. 腰白玉之D. 主人日再食腰缠万再接再厉6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炸然若神人环C 右备容臭判若两人贯臭气相投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至舍,四支但劲不能动。盖余之勤

15、且艰若 此。8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 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9 .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 好学”的两个成语: (2分)九、(2008年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15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

16、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6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 2分)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3分)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十、(2008年市文言文阅读(18分)6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录毕,走送之 走:跑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7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A或遇其叱咄有所闻或王命急宣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 分)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D.同舍生皆被绮绣。

17、被:通“披”,穿()(2 分)B故余虽愚,卒获骨已尽矣,而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9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 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 分)B、益慕圣贤之D、未尝稍降辞色婉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百辞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谄祭酒

18、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r”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答:十二、(2008年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 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19、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 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 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

20、不日进则日退。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十三、.(2008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录毕,走送之(:( )媵人持汤沃灌(:(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既加冠宋既成列胡虏益解C、足肤破裂而不知久而乃和24、翻译下面句子。(2分)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左佩刀,右备容臭1(2 分)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

21、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 请概述(3分)答:(十四)(2008年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 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 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 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螂(书中蠹虫) 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氏之

22、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 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日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C.与之论辨,言和厮色夷 D.其借书亦签 予2 .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 .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 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

23、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15题。【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 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 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礼愈盘(3)濂县以实对(4)间召问群臣臧否2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诚然,卿不朕欺。3 .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4 .

2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5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破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二、)20、借周到报酬感到奇怪 21、D22、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23、甲文: 余”凭诚

25、信借书苦读。 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匡衡凿壁借光 读书。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三、6.引来,得到;询问,请教;书信;醒,睡醒。7.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 十分融洽。8 .都写到“求师”这一容1分);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9 .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 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 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四、(15分)17.

26、(3分)(1)借 用(3)挂在腰间 18. (6分)(1)成年 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 (3分)要点:排除不利于学 习的环境的干扰;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3)更加(4)妻子和儿女23、A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27、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六、16.假:借;走:跑;谪:降职远调;妻子:妻子和儿女。17 .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8 .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分)七、5、C 6、D7、(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8、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八、5. B ,6. A, 7.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 B 9.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

28、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九、14、嗜:“爱好”或“特别爱好” “喜欢”走:跑汤: 蟀(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名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 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 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 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 不畏艰难。十、BA 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 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H一、5、(2分)C 6、(2分)D 7、(6分)(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 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我却穿着破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