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大附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510=50分,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的或不选不得分)1.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2、,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Ff甲Ff乙Ff丙 B.Ff乙Ff甲Ff丙C.Ff丙Ff乙Ff甲 D.Ff甲=Ff乙=Ff丙3.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4.如图所示,倾斜天花板平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推力F垂直天花板平面作用在木块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A.木块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天花板对木块的弹力FNFC.木块受的静摩擦力等于mgcosD.木块受的静摩擦力等于mg/cos5.如图9所示,质量为60 kg的武术运动员,两脚蹬在两堵墙上且保持静止状态,若运动员的脚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3、.5,两堵墙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员的腿长相等.关于运动员与墙之间的压力大小,正确的是(取g=10 m/s2)(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一定等于600 N B.可能等于600 NC.可能大于600 N D.可能小于600 N6.如图6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F B.F2C.F+mg D.F+mg27.如

4、右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系在一根通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M放在水平地板上,m被悬在空中,若将M沿水平地板向右缓慢移动少许后M仍静止,则()A.绳中张力变大B.M对地面的压力变大C.M所受的静摩擦力变大D.滑轮所受的压力变大8.如图8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A.3个 B.4个C.5个 D.6个9.如图3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B对墙的压力增

5、大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0.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a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以下图示哪个是正确的()二、实验题(共14分)11.(6分)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填A或B).12.(8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

6、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4分)(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4分

7、)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如下图所示工人在推动一台割草机.(1)画出100 N的力的水平和竖直分力.(2)若割草机重300 N,则它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力是多少?14.(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体C,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1)求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2)把物体C的质量改为5m,这时,C缓慢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系

8、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时B仍没离开地面,且C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求此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15.(14分) 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 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山大附中2010-2015高一第一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答题纸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510=50分,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

9、目要求,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的或不选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二、实验题(共14分)11.(6分)_. _. _(填A或B).12.(8分)(1)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4分)(2) 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4分)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14.(12分)15.(14分)1 C 2 D 3 C 4 C 5 BC 6B 7.D 8. BC 9. C 10.B二、实验题11.解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力与形变量是成正比的,图象上

10、端出现弯曲是因为拉力过大,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由胡克定律得x=Fk,则图线斜率的倒数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8 N8 cm=100 N/m.精确度高意味着相同拉力下形变量大,相同刻度线下最小分度值小,故应选用劲度系数小的弹簧A.答案:拉力过大,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00 N/m A12.解析:(1)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而合力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B、C.(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为42 N5 N,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答案:(1)A、B、C (2)不能 量程太小三、【解析】 (1)

11、如下图所示.(2)推力向下的分力F1=Fsin 30=50 N对地的作用力F合=F1+mg=350 N【答案】 (1)(2)350 N14.【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物体在斜面上受滑动摩擦力Ff.当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时有F-Gsin -Ff=0当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时有F+Gsin -Ff=0将F=100 N,F=40 N代入两式解得Ff=70 N,Gsin =30 N.当把此物体轻放在斜面上时,因FfGsin ,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为Ff=Gsin =30 N.【答案】 30 N15.【解析】 (1)对AB整体:mg+FN=5mg所以FN=4mg(2)对C:FT=5mg 对A:FT=Fk+2mg所以Fk=3mg 即kx1=3mg x1=3mgk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则kx2=mg所以A上升的高度为:hA=x1+x2=4mgk.【答案】 (1)4mg (2)4mgk16.解析:(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T=mg.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N=M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