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4苏科版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4苏科版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4苏科版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4苏科版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4苏科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得零分。)1.若式子L后,_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末试题 4、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选对得A.x>.?B. x '* C.x>-D. x >.=22332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A B . JI C. gD.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 , 1 , V2 B. 2,3, 4 C. 4 , 5, 6 D. 6

2、, 8, 114 .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5 .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M- A- B-M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M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6 . 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性质错误的是()A. y随x的增大而减小B.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的D.直线与x轴交点坐标是(0, 5)7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_A.祗SIb. |2+VS=2V3 C.由BiNd. 1=28 .如果正比例函

3、数 y= (k-5)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k的取值范围是(A. k <0B. k >0C. k >5D. k <59.如果一组数据3, 7, 2, a, 4, 6的平均数是 5,则a的值是(A. 8B. 5C. 4D. 3ABCD勺面积比4X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10.如图,在一个由3 : 4C. 9:16D. 1 : 25cm11 .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AC=6cm BC=8cm现将直角边 AC沿直线AD折叠, 使它落在斜边 AB上且与AE重合,则BE的长为()12.如图,点O (0, 0), A (0, 1

4、)是正方形 OAAB的两个顶点,以 OA对角线为边彳正方形 OAAB1, 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 OA作正方形OAA2B,,依此规律,则点 As的坐标是()A.(-8,0)B,(0,8)C.(0,8百)D .(0,16)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3.14 .若一组数据8, 9, 7, 8, x, 3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5 .对角线长分别为 6cm和8cm的菱形的边长为 cm.16 .如图,?ABCD的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 O, E为CD边中点,已知 BC=6cm则 OE的长为 cm.17 .,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

5、图象如图,根据图中信息请写出不等式ax+b>2的解集为18 .如图,菱形 ABC湄长为16, /ADC=120, 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勺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满分6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计算:立-立x启.(2)已知实数a、b满足ab=1, a+b=2,求代数式a2b+ab2的值.20 .在如图所示的4X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正方形顶点叫格点,连结两个网格格点的线段叫网格线段.点 A固定在格点上._请你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且边长为亦的菱形ABCD直接写出你画出的菱形面积为多少?21 .如图,在?ABC邛,

6、点E, F分别在BG AD上,且BE=FD求证:四边形 AECF平行四边形.DS22 .某公司为了了解员工每人所创年利润情况,公司从各部抽取部分员工对每年所创年利润情况进行统计,并绘制如图 1,图2统计图.水人数人(1)将图补充完整;(2)本次共抽取员,人,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众数是(3)若每人创造年利润 10万元及(含10万元)以上位优秀员工,在公司,平均数1200员工中有多少可以评为优秀员工?23.如图,直线11、12相交于点A, 1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 0), 1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 -2),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直线1 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x为何值时,

7、11、1 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24 .如图,在?ABC邛,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Q 且 OA=OB(1)求证:四边形 ABC比矩形;(2)若 AD=4 /AOD=60 ,求 AB 的长.25 .甲、乙两地距离 300km, 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BE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 y (krnj)与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 BCDEI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 y (km) 与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CDtl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

8、货车.£ A-t.j j &旭26 .定义:如图(1),若分别以 ABC的三边 AG BC, AB为边向三角形外侧作正方形ACDE BCFG和ABMN则称这三个正方形为 ABC的外展三叶正方形,其中任意两个正方形为 ABC 的外展双叶 正方形.(1)作 ABC的外展双叶正方形 ACD臣口 BCFG记ABC DCF的面积分别为 S和S2;如图(2),当/ACB=90时,求证:S=9;如图(3),当/AC590°时,S与S2是否仍然相等,请说明理由.(2)已知 ABC中,AC=3 BC=4,作/ ACB的度数发生变化时,S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S的值;若变化,求

9、出 S的最大值.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 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多=选均得零分。)1 .若式子 质二百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A. x>.?B. x >±?C.x>-D.x >.=2233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即可求解.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2x-3>0,解得x>J?.风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

10、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 心 (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2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虐 B . V3 C. V12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解答: 解:A、被开方数含分母,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 A选项错误;B、满 J简1交根式的定义, W是最简二次根式,约 B选项正确;C、V12=2V3,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 C选项错误;D>

11、 J苑=W彳,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J圾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 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 , 1 , V2 B. 2,3, 4 C . 4 , 5, 6 D. 6 , 8, 11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解答: 解:A、12+12=(寸j) 2, 三条

12、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A选项正确;B、2 2+32w4 2, 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B选项错误;C、4 2+52W6 2, 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C选项错误;DK 6 2+82W112, 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注意数据的计算.4 .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分

13、析:本题可逐个分析各项,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解答: 解: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A选项错误;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错误;H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5 .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M- A B-M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 压轴题;动点型;分段函数.分析:考查点的运动变化后根据几何图形的面积确定函数的

14、图象,图象需分段讨论.解答: 解:分析题意和图象可知:当点M在MA上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点M在半圆上时,y不变,等于半径; 当点M在”£±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D选项中:点 M在半圆上运动的时间相对于点M在MB上来说比较短,所以 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要能根据几何图形和图形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的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选出正确的图象.6 . 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性质错误的是()A. y随x的增大而减小B.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的D.直线与x轴交点坐标是(0, 5)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 由于k= - 2

15、V0,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 b>0,则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从 左到右是下降的,可对 A、B C进行判断;根据直线与 y轴交点坐标是(0, 5)可对mD进行判断.解答: 解:A、因为k=-2<0,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A选项的说法正确;B、因为k<0, b>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C、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的,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CK因为x=0, y=5,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是(0, 5),所以D选项的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 (k、b为常数,kw&#

16、176;)是一条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 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与 y轴的交点坐标为(0, b).7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祗 +6Mb. |2+VS=2V3 c. 7§-2卷=0 d.遍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 A B、C、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即可判定;H利用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判定.解答: 解:A、B D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选项错误;C、通一班 二2及-2/2=0,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应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法则,且准确计算.8 .如果正比例函数

17、 y= (k-5)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k的取值范围是()A. k <0 B, k >0C. k>5D. kv5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先根据正比例函数 y= (k-5)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可得出关于k的不等式,求出k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 解:正比例函数 y= (k-5)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k- 5<0,解得 k<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正比例函数y=kx (kw0)中,当 k<0时,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 .如果一组数据3, 7, 2, a, 4, 6的平均数

18、是5,则a的值是()A. 8B. 5 C. 4D. 3考点:算术平均数.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出(3+7+2+a+4+6) +6=5,再进行求解即可.解答: 解:二.数据3, 7, 2, a, 4, 6的平均数是5,(3+7+2+a+4+6) +6=5,解得:a=8;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关键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10 .如图,在一个由 4X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勺面积比是()A. 5 : 8B. 3 : 4C. 9:16 D. 1 : 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专题:网格型.分析:观察图象利用割补法可得阴影部分

19、的面积是10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易得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M面积比.或根据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来计算.解答: 解:方法1:利用割补法可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 ABCD勺面积比是10: 16=5: 8;方法 2: |P7P=a/I5,2: 42=10: 16=5: 8.故选A.点评:在有网格的图中,一般是利用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整理成规则的图形,通过数方格的形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求出面积比.11 .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AC=6cm BC=8cm现将直角边 AC沿直线AD折叠, 使它落在斜边 AB上且与AE重合

20、,则BE的长为()A. 2cm B . 3cm C . 4cm D . 5cm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 AB,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E=AC然后根据BE=AB- AE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 解:. AC=6cm BC=8cm由勾股定理得,;'=10cm, 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AE=AC=6c mBE=AB- AE=10- 6=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得到AE=AC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点O (0, 0), A

21、(0, 1)是正方形 OAAB的两个顶点,以 OA对角线为边彳正方形 OAABi, 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 OA作正方形OAAB,,依此规律,则点 A8的坐标是()A.(-8, 0) B.(0, 8)C.(0, 8-72) D .(0, 16)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爽,所以可求出从A到A3的后变化的坐标,再求出Ai、X、A A、X,得出A8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 电,.从A到A经过了 3次变化,.45° X 3=135° , 1X ( |/2)

22、 3=2/2.点A3所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2回,点A3位置在第四象限.点A3的坐标是(2, - 2);可得出:A点坐标为(1,1),A2点坐标为(0, 2),A点坐标为(2, - 2),A4点坐标为(0, -4), A5点坐标为(-4, -4),A6 ( 8, 0), A7 (- 8, 8), A8 (0, 16),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点坐标的_规律发现每经过8次作图后,点的坐标符号与第一次坐标符号相同,每次正方形的边长变为原来的倍,此题难度较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

23、3 V (T)?=, -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府=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好查了算术平方根,M”=a (a>0)是解题关键.14 .若一组数据8, 9, 7, 8, x, 3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7和8 .考点: 众数;算术平均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均数先求出x,再确定众数.解答: 解:因为数据的平均数是 7,所以 x=42 -8-9-7-8-3=7.根据众数的定义可知,众数为7和8.故答案为:7和8.点评:主要考查了众数和平均数的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要注意本题有两个众数.15 .对角线长分别为 6

24、cm和8cm的菱形的边长为5 cm.考点: 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边长.解答: 解: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两条对角线的一半与菱形的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二.菱形的边长=J (泉 =()=5c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利用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内容.16.如图,?ABCD的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 O, E为CD边中点,已知BC=6cm贝U OE的长为 3 c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 先说明OE是 BCD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

25、半求解.解答: 解:.?ABC面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Q.OB=O D点E是CD的中点,.C E=DE.OE是 BCD的中位线,BC=6cm.OE=BC=!x 6=3cm2 2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17.已知一次函数 y=ax+b的图象如图,根据图中信息请写出不等式 ax+b>2的解集为 xO.I 1/ r=<n+/:一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数形结合.分析:观察函数图形得到当 x>0时,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不小于 2,即ax+b>2.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当x>0时,ax+b

26、>2,即不等式ax+b>2的解集为x>0.故答案为x>0.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从函数的角度看, 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 y=ax+b的 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 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18.如图,菱形 ABC湄长为16, /ADC=120, 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 PE+PB勺最小值是 2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分析:连接BD,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线可得/ BAD= 1Z ADC=60 ,然后判断出 ABD2

27、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DE,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DE与AC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巳PE+PB的最小值=DE,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即可得解.解答: 解:如图,连接BD, 四边形ABCD菱形, /BAD/ADclxi20° =60° , AB=AD(菱形的邻边相等) .ABD是等边三角形,连接DE, B、D关于对角线 AC对称, DE与AC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P, PE+P即最小值二DE, E是AB的中点, DEL AR .菱形ABC调长为16, .AD=1决 4=4,.DE=<1 X 4=2 /3.2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等

28、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与最短路线的确定方法找出点 P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人题共8小题,满分6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计算:近-相x距.(2)已知实数a、b满足ab=1, a+b=2,求代数式a2b+ab2的值.考点: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 (1)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再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原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解答: 解:(1)原式=2/2-3/2 =-(2)原式=ab (a+b), 当 ab=1, a+b=2 时,原式=1X2=2.点评:本题

29、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因式分解.20 .在如图所示的4X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正方形顶点叫格点,连结两个网格格点的线段叫网格线段.点 A固定在格点上.请你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且边长为右的菱形ABCD直接写出你画出的菱形面积为多少?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作图题.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网格得出答案即可.解:如图所示(画一个即可)菱形面积为5或菱形面积为4.点评: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 .如图,在?ABCDK 点E,

30、F分别在BG AD上,且BE=FD求证:四边形 AECF平行四边形.考点: 专题: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根据“ ?ABCD勺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推知AD=BC! AD/ BQ然后由图形中相关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求得 AF=CE则四边形AECF的对边AF" CE,故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 证明:在DABCD中,AD=BC! AD/ BC ,. BE=FD AF=CE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22.某公司为了了解员工每

31、人所创年利润情况,公司从各部抽取部分员工对每年所创年利润情况进 行统计,并绘制如图 1,图2统计图.(1)将图补充完整;(2)本次共抽取员工50 人,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众数是8万元 ,平均数是8.12万元(3)若每人创造年利润 10万元及(含10万元)以上位优秀员工,在公司 1200员工中有多少可以评为优秀员工?考点: 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分析: (1)求出3万元的员工的百分比,5万元的员工人数及 8万元的员工人数,再据数据制图.(2)利用3万元的员工除以它的百分比就是抽取员工总数,利用定义求出众数及平均数.(3)优秀员工=公司员工X 10万元及(含10万元)以上优秀员工的百

32、分比.解答: 解:(1) 3万元的员工的百分比为:1 36% 20%- 12%- 24%=8%抽取员工总数为:4+8%=50(人)5万元的员工人数为:50X24%=12(人)8万元的员工人数为:50X36%=18(人)(2)抽取员工总数为:4+8%=50(人)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众数是 8万元,平均数是: (3X4+5X 12+8X 18+10X 10+15X 6)=8.12 万元50故答案为:50, 8万元,8.12万元.(3) 1200X 12坦=384 (人)50答:在公司1200员工中有384人可以评为优秀员工.点评: 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读懂统计图

33、,从不同 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 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3.如图,直线rl 1、l 2相交于点A,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1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 -2),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直线1 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0.(2)当x为何值时,11、1 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考点: 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一次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 计算题;待定系数法.分析:(1)因为直线12过点A (2, 3),且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 - 2),所以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

34、数的表达式.(2)要求11、1 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时x的取值范围,需求出两函数与 x轴的交点,再结合图象,仔细观察,写出答案.y=kx+b.解答: 解:(1)设直线1.2表示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x=0 时,y=-2; x=2 时,y=3 .-2=b3=2k+b(2分)(3分)b=- 2直线1 2表示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2)从图象可以知道,当 x>- 1时,直线1 1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分)匕4当 jx-2=0,得 x=.25当x>4时,直线1 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分) 当x时,11、1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分)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查从平

35、面直角坐标系中读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熟练运用待定 系数法.24.如图,在?ABC邛,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Q 且 OA=OB(1)求证:四边形 ABC比矩形;(2)若 AD=4 /AOD=60 ,求 AB 的长.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1)由?ABCD得至ij OA=OC OB=OD由OA=OB得至U; OA=OB=OC=OD寸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矩形的性质借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度.解答:(1)证明:在口 ABCD中,OA=OC=AC, OB=OD=BD, 22又,.OA=O B .AC=BP 平行四

36、边形 ABCD矩形.(2)二.四边形ABC皿矩形,/ BAD=90 , OA=OD又. / AOD=60 ,.AOD是等边三角形,.OD=AD=4BD=2OD=8在 RM池中,ab=/bD2-AD2-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记住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5.甲、乙两地距离 300km, 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BE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 y (krnj)与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 BCDEI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 y (km) 与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0.5 h;(2

37、)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 (1)利用图象得出 CD这段时间为2.5 - 2=0.5 ,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D点坐标为:(2.5, 80), E点坐标为:(4.5, 300),求出函数解析式即可;(3)利用OA的解析式得出,当 60x=110x- 195时,即可求出轿车追上货车的时间.解答: 解:(1)利用图象可得:线段 CDBE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2.5 - 2=0.5小时;(2)根据D点坐标为:(2.5 , 代入y=kx+b ,得:80), E 点坐标为:(4.5, 300),80=2. 5k+b300-4. 5k+b解得:k=UOB 195'故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10x - 195 (2.5<x<4.5);(3)vA 点坐标为:(5, 300),代入解析式y=ax得,300=5a,解得:a=60,故 y=60x,当 60x=110x - 195,解得: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