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_第1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_第2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_第3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_第4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居秋暝教案教学目的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2、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 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 仕不碍隐,隐在仕林。”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诗佛王维)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二、了解作者: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 人。开元九年(721)进 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2、,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 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 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三、略说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 小谢(谢 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 啸傲烟霞,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

3、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四、知背景:山居秋暝 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 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五、析题目,初步感知: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明确:标题“山居秋暝”, “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 在山居所见的景物。六、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3、诵读全诗。七、明晰诗意: 王维的诗被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下面我们通过捉诗的意象,品味诗的意境来赏析这一特点。1、首联与诗

4、题有什么联系?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 是写景,有什么不同?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 颈联侧重写人。4、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 居山中,不想归去

5、。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 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5、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 优美。 (提示:可从光、 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 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 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

6、银铃般的笑声, 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 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 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 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 静。6、总结画面内容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 的笑声, 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 有景有人, 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7、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们体会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八、再次诵读,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7、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 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 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九、深入鉴赏: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不空,山中有人,有树,有水,为什么诗 人写此山为“空山”? 结合诗局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 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陶渊明饮酒明确:“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 透出的是一种心的空明与纯静。所以空山不是空空的山

8、,而是宁静的山,纯明 的山。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美在哪里?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 的完整画面。诗句中蕴含了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3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明确: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

9、莲 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 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 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4.既是诗人心境空明, 极力想表达山居之幽静, 那他为什么又写了喧闹的浣女 和下水的渔舟呢?明确:浣女也好, 渔舟也罢, 还是在写山居的空明与纯静,写人心的宁静。 诗人仅仅是以动写静,以闹写静而已。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 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 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明确: 山村的自然美: 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村民的生活美

10、: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6、知人论世: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 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 “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 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7、读下列文字: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

11、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王维结合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倒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明确: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人:淳厚、朴实,以人和而望政通。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十、思考: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 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 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偶一抬头,月亮不

12、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晶莹的光辉, 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流向远方。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曳的少女提着浣沙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 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 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 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景物:月、松、泉、石(主体)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诗人愿望(抒情)可从光、1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幽清、明净。3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呢?下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 :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 :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