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_第1页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_第2页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_第3页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_第4页
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本文的设计为六足爬虫机器人,机器人以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作为动力源,单片机为控制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机器人采用三足着地进行运动,通过单片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式,三足着地运动方式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平稳运行。伺服电机具有力量大,扭矩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单片机产生20ms的PWMfe形,通过软件改写脉冲的占空比,从而达到改变伺服电机角度的目的。1 机器人运动分析1.1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方案比较方案一: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每条腿都能单独完成抬腿、前进、后退运动。此方案的特点:每条腿都能自由活动,每条腿都能单独进行二自由度的运动。每条

2、腿的灵活性好, 更容易进行仿生运动,六足爬虫机器人可以完成除要求外的很多动作,运动的视觉效果更好。由于每条腿能单独完成二自由度的运动,所以每条腿上要安装两个舵机,舵机使用数量大,舵机的安装难度加大,机械结构部分的制作相对复杂, 又由于每个舵机都要有单独的信号控制,电路控制部分变得复杂了,控制程序也相应的变得复杂。方案二:六足爬虫式机器人采取三腿为一组的运动模式,且同一侧的前腿、后腿的前后转动由同一侧的中腿进行驱动。采用三腿为一组( 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 的运动方式,各条腿能够协调的进行运动,机器人的运动相对平稳。此方案特点:相比上述方案,个腿能够协调运动,在满足运动要求的情况

3、下,舵机使用数量少,节约成本。机器人运动平稳,控制、驱动部分都得到相应的简化,控制简单。选择此方案,机器人还可进行横向运动。两方案相比,选择方案二更合适。1.2 六足爬虫式机器人运动状态分析1.2.1 机器人运动步态分析六足爬虫式机器人的行走是以三条腿为一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 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 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 向后蹬时,另外三条腿即抬起向前准备轮换。这种行走方式使六足爬虫式机器人 运动相当稳定,任何时刻有三足着地,能够保持良好的平衡,并可以随时随地停 息下来,因为其重心总是落在三角支架之内。三角步态行走运动原理:步行时把六条足分为两组,以身体

4、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作为一 组,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支撑虫体,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组的三条足起行 走作用:前足用爪固定物体后拉动虫体前进,中足用以支撑并举起所属一侧的身 体,后足则推动虫体前进,同时使虫体转向,行走时虫体向前并稍向外转,三条 足同时行动,然后再与另一组的三条足交替进行,两组足如此交替地摆动和支撑, 从而实现昆虫的快速运动,其行走的轨迹线是一条锯齿状曲线。图2-1运动示意图机器人开始运动时,左侧的2号腿和右侧的4、6号腿抬起准备向前摆动,另外3条腿1、3、5处于支撑状态,支撑机器人本体确保机器人的原有重心位 置处于3条支撑腿所构成的三角形内,使机器人处于稳定状态不至于

5、摔倒(见 图2-1 (a),摆动腿2、4、6向前跨步(见图2-1 (b),支撑腿1、3、5 一面 支撑机器人本体,一面在驱动装置作用下驱动机器人本体,使机器人机体向前运动了半个步长!(见图2-1 (c)。在机器人机体移动到位时,摆动腿 2、4、6立即放下,呈支撑态,使机器 人的重心位置处于2、4、6三条支撑腿所构成的三角形稳定区内,原来的支撑 腿1、3、5已抬起并准备向前跨步(见图2-1(d ),摆动腿1、3、5向前跨步 (见图2-1 (e),支撑腿2、4、6此时一面支撑机器人本体,一面驱动机器人 本体,使机器人机体又向前运动了半个步长(见图 2-1 (f),如此不断从步态 (a)、(b)、(

6、c)、(d)、(e)、(f)、(a),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实现机器人不断向前运动。这样的六组爬虫机器人每向前跨一步即行走一个步长的距离,也就是三角步态的的行走原理。占空系数B又称有荷因数,占空系数(或负载因数)是信号在一个周期内触发 电平以下或以上的时间百分比。步态设计是实现步行的关键之一, 为达到较为理 想的步行,本文所研究的六足机器人的步态是B =0.5时的状态;在其中的三条摆 动腿着地的同时,另外三支支撑腿立即抬起,即任意时刻同时只有支撑相或摆动 相。这样能够使机器人的行进过程比较连续,而且比较稳定。在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通过传感器和电路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电动机的旋 转方向,使得两侧的电机

7、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使机器人转向。图2-2机器人转弯时的步态图具体的控制过程如下(向右偏转):1)使控制足1、足2和足3的电机反转,如图2-2(a)所示(图2-2中实线代表着地, 虚线代表悬空);2)这时足1、足3、足4和足6准备悬空,只有足2、足5是准备抓紧地面的,3)在这一瞬间只有两个足着地,机器人处于不稳定状态,直到有四只足着地, 使机器人重新回到稳定状态,由于该不稳定状态的时间非常短暂,并不影响 机器人行走稳定的性能。向左偏转的情况机理也是一样的,只要使控制足 4、足5、足6 一侧的电机反转 就可以了。1.3 机器人平衡性分析由于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总有三足着地,具支撑作用的三足构成了一

8、个三角 形支架机构,保证了机器人的重心总是落在三角形支架内。 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 的重心位置如下图所示:图2-3运动过程重心位置示意图机器人采用三足支撑,在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中,任何时刻总有三足着地,构 成一个三角形支架,并通过对机器人整体尺寸、足部摆角的设定,可使得机器人 的重心总是落在三角形支架内,保证了机器人的平衡,三足三足交替支撑,保证 了重心在水平面内的平稳运动。六足爬行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1.4 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足端运动轨迹曲线的确定在进行步行机构的运动仿真设计时,如果将腿直接连在轴上则足端轨迹为圆形。 这样机器人的运动将会呈半圆状起伏,如果能够使得足端轨迹在触地的部分保持平整就可

9、以保持机器人的平稳前进。况且步行机器人要求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它必须能够在平面、台阶上稳定地行走,又能够跨越障碍,横沟,不同的路面对轨迹曲线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平地路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台阶要求能够抬起并越过,对障碍物要求顺利跨越,可见足端运动轨迹的选择对于步行机器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选择足端运动轨迹曲线时应主要考虑以下问题:(a)曲线的高宽比:曲线的高宽比直接反应出曲线的运动特性。该比值越大则足端运动轨迹曲线越高,相应的跨越台阶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前进特性(运动速度)就越差。(b)曲线弧长:在曲线宽度一定的情况下,曲线长度越长,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这将直接影响到摆动腿的速度,进而影响到步

10、行机的运行速度。曲线弧长越短,运动时间就越短,但相应的跨越能力就越差。根据步行机的行走要求,初步确定足端运动曲线的高宽比和曲线弧长,采用半径是6mmi长的足端。1.5 腿部力学分析对六足爬虫机器人的腿部受力进行分析,通过大致计算可估算出机器人足部运动时所需要的扭矩大小,从而可以确定所需要的舵机的扭矩参数。支撑足上的舵机 2 承受的力通过舵机转轴轴心,支撑足上舵机在承载力时所受扭矩为零,对于支撑足上的舵机要求,只需抬起支撑足即可,可见一般舵机都能满足工作要求。由于机器人由支撑足支撑而与地面无滑动摩擦,对舵机 1 的要求, 只需克服机械结构间的摩擦即可。1.6 机器人运动速度计算 下图所示:图2-

11、4足部运动范围示意图机器人足部运动示意图,机器人足部运动由舵机驱动,舵机的转动角度为中 =2X 18o,在舵机的一个运动周期内,机器人运动的直线距离为4M舵机运动一个 周期的用时为 0.8s。M=L< sin18o=36mm: sin18 o=11.12mm 机器人在 0.8s 内的 运行距离为:4M=4X 11.12mm=44.48mm机器人的运行速度为:V=4M/0.8s=44.48mm/0.8s=55.6mm/s。2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2.1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机器人各部分结构,可以较清楚的判别构件所处的位置, 机器人由若干部件 组合而成,各部件都是通过螺钉、螺母、螺栓而固定在一起的。机器人各侧三足 的运动原理是相同的,故只需分析一侧的三足即可。以上已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