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学属性中的本体美与再现美_第1页
博物馆美学属性中的本体美与再现美_第2页
博物馆美学属性中的本体美与再现美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物馆美学属性中的本体美与再现美摘 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馆,其功能包括教 育、收藏和研究等。在从事自身研究并传播文化内涵的同时,博 物馆的美学属性日趋凸显。 文章从博物馆再现人类文明的美学角 度为切入点,从本体美和再现美两个维度分析博物馆的美学属 性。本体美主要包括藏品本身体现出的生产美、 生活美和内在美。 再现美是策展人和观众从各自角度对藏品本身美感的再创造与 再认识。美在博物馆中展现,不仅是博物馆自身内涵的体现,也 是博物馆美学属性的彰显。关键词:博物馆 ;美学;体验;本体美 ;再现美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收藏所, 是地球资源的展示地, 也是一 切美的集合体。目前,国际博物馆协会对

2、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 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 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 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 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1 。博物馆的功能渗透到社 会的各个层面, 社会各个领域也大多承认并日趋重视博物馆的作 用。在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愿意走进 博物馆,以博物馆为载体的馆校结合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当代中国的博物馆遍及全国各地, 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 已 形成一个门类众多、 管理体制多样的庞杂群体。 它包含着各种各 样的博物馆,如历史的、自然的、科技的、艺术的、民族的、民俗的、军事的、纪念性的、 遗址性的和生态的博物

3、馆等 2 。它们 都是弘扬人类文化、传播人类文明、展现美的殿堂。然而,在这 样的大背景下, 博物馆的美学意义还未被大众所了解和认可, 不 懂得如何欣赏博物馆之美的现象仍然存在, 甚至博物馆的从业者 也不了解博物馆的美学意义。 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发展现 实,集中探讨博物馆美学属性中的本体美和再现美。1 博物馆美的属性起源探讨广义博物馆的起源, 应该是从人类的收藏习惯开始。 当 人类产生了生产富余, 或在狩猎耕种过程中发现了不同以往的实 物,便有计划地把它们收藏起来。 后期这种收藏向富裕阶层和王 公贵族流转, 直到现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的产生, 这一切都是生 产力发展的产物。这种社会财富的积累

4、、人类文明的积淀,在历 经漫长的岁月后成就了今天的博物馆。在固有的认知里, 博物馆特别是国内博物馆受其经营状态的 影响, 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家庙或者祭坛般的存在, 这种存在固化 了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位, 缺乏对博物馆空间概念和美学概念的理 解。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积 极工作,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从博物馆折 射出来的价值越发多元化。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 在服务社 会的过程中, 有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特征, 即以展品和实 物为教学工具,依托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向社会大众传播知 识。博物馆的实物性与直观性特征决定了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价 值选

5、择是源于感官性的认识。博物馆对于文化和文化遗存的保 留,既有狭义的空间意义,又具有广义的空间意义,博物馆的美 学属性即起源于此, 艺术是空间中的艺术, 美是空间概念中的美, 博物馆的狭义和广义空间概念都给博物馆美学提供了展现的空 间。2 博物馆的本体美 博物馆是一个冻结时间的文化机器,通过美术的、历史的、 自然的、科学的等各式各类的博物馆,它们宛如万花筒一般,让 我们观察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种种面貌 3 。博物馆文化的多重属 性,造就了博物馆广阔而深邃的美学空间。 博物馆的本体美表现 出如下几种形式。2.1 生产美造就博物馆的本体美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技能, 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既有独 创性又

6、有社会性, 劳动也是产生美和审美的基础。 人类劳动是除 了自然力量外最伟大的创造力, 劳动创造了具体的文化和文明形 象,它们凝结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并在生存的基础上进行智 力创造。无论是东方的瓷器、中亚的金属器还是欧洲的绘画,这 一切的美感源泉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化生产的产 生使分工更加明确,工具的不断改进让工艺不断发展。因此,在 博物馆中我们发现的美, 不论是艺术品还是生活器物遗存, 都是 生产力之美的体现。2.2 生活美服务博物馆的本体美生活之美是指社会关系中人群由互动产生的对自然和外部 环境的美化。 人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 生活的空间是美最主 要的舞台,无论是客观空

7、间的分隔,如建筑、城市,还是主观分 层,如社群、阶级的形成,都是生活空间中美的舞台。人们在改 造环境、 提升居住環境和生存质量的同时, 不断创造使生活更加 舒适、更加美好的实物,这里有实用功能的提升,也伴随着审美 趣味的提高。 大到城市建设和综合规划, 小到居住环境的布置和 个人装饰的打造, 美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相伴相随。 博物馆中的美 学表现也反映了人类不懈努力地追求生活美。 历史是人类生活的 历史,博物馆大多数收藏的载体都是人类生活用具, 并反映人类 生活的变迁, 生活美也就成了博物馆各种展览和陈列表现的主要 目标。不论是土耳其王朝中苏丹的金刀, 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 画,文艺作品总是为生活

8、服务并反映生活之美。2.3 人性美支撑博物馆的本体美 人性之美可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二者共同反映了人性中有 形和无形之美。 外在之美是人类自产生开始就追求的美, 从原始 图腾的装饰、动物羽毛的装饰、精美石头的发现,可以说人类历 史也是不断发现美、认识美、使用美、了解美的历史。古有环肥 燕瘦的审美变化, 现在也有更多元的审美取向, 当我们站在人类 自身文明的起点,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美的歌颂和追求。 这种人 性之美体现在几乎所有可见的文化遗存中,如绘画、雕塑、音乐 等。行为美是比形体美更深一个层次的人性美, 它是形成心灵美 的基础,又是心灵美的外在显示 4 。另一种人性美是内在之美, 它不同于

9、表象之美, 而是人类在面对艰难困苦、 面对利益抉择时 不局限于一己私利, 为整个群体奋斗牺牲的内在美。 人性美的内 在和外在共同体现在博物馆的美学体系中, 我们有直接的艺术审 美标准,也有艺术品、艺术家及艺术主题的评判标准,而这一切 都包容在博物馆的本体美之中。3 博物馆的再现美 再现美是博物馆对藏品美学属性 的升级。固然藏品本身可以引发思考、体现价值,但是好的展览 思路、展览方式可以放大或裂变这种文化价值, 甚至在原有文化 价值基础上创造出更深的美学意向。藏品本身具备材质、年代、 来源等文化意向,但是藏品无法自己表达“想法” ,或者说是无 法自我解读美, 因而再现美需要创造和激发, 需要有人

10、来观赏与 解读,也需要专业人士的表达与创造, 这就是博物館美学属性中 的再现美。再现美是参观者观赏与解读本体美的同时所感受到的过程 美与感知美。观众对博物馆的审美判断常常流于表面, 凭借视觉、 听觉、嗅觉来体验实物的外在特点, 这种感受是直观的感觉和反 映,如器物的精美程度、书画的色彩表现和人物还原等。然而不 是所有的美都能被大众直接理解和感受的,特别是现当代艺术 中,对意念的表现大于器物的本身, 我们无法利用日常生活的经 验来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是对本体美的引导和教育, 这是再现美 的第一个层次,即美的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教育基本要素 的变化到现代家庭对美育教育的重视,

11、 美的教育得到了我们更多 的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在美育教育上停滞不前,甚至认为某些 审美取向是变态而荒谬的, 美的标准也过于统一而呆板。 美是创 造力的产物,是激发民族创新、创造的基础。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建立了大批国立博物馆,派遣留学生在建筑、音乐、美术等领域 深造留学,这也为日本近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基 础。以福泽一郎为代表的日本画家创造了丰富的现代美学成就, 大批博物馆和经典建筑结合, 成就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立 科学馆等。 我国的第一座博物馆就是张謇考察日本博物馆后回国 推动建设的。 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晚于中国的洋务运动, 为何结 果迥异,不仅是军事、政治、工业的改革问题

12、,更是文化、教育 的改革问题。时至今日,日本的教育、科技、文化仍然受益于 20 世纪早期的文化建设成就。博物馆的美育教育在开民智、 促民生等方面均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 博物馆是美育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博物馆工作者 可以从专业角度对美进行解读、 解释和激发, 他们用专业的知识 和从专业的角度触发藏品本身的内涵, 发现和弘扬藏品背后的内 涵。我们应该承认美学是有门槛的,只有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 借助说明、导览、课程等多种方式,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博物 馆之美。博物馆工作者满足观众审美需求是博物馆本体美的升华, 这 是再现美的第二层面。 特别是第二层面, 在博物馆中体现为展览 的策划、组织、

13、再生产,这是博物馆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博物馆策展人这一职业的专业要求。在当今的展览策划 中,发掘艺术品自身价值,凸显其文化内涵,结合场地、环境、 灯光等表现形式, 凸显文物自身之美, 揭示文物内在价值。 近期, 日本三得利美术馆 “不同视角的信息” 的展览诠释了一个展览的 策展工作对藏品内涵表现、审美输出的影响。展览以黑、白两色 分为两条流线,开头就以 INFORMATION 这样的标题引导观众 制造悬念, 观众可以选择黑色或者白色路线开始。 当观众选择黑 色路线时, 整个场地灯光昏暗至极, 展品窗口位置设计在一米二 位置,观众必须弯腰低头才能发现藏品的面貌。 在这样的静谧空 间里

14、,能抛却一切干扰,静静欣赏文物之美,这样的观展过程本 身就类似一场行为艺术。 待黑色路线完毕, 重新在白色路线观展, 一切豁然开朗, 我们发现刚才以昏暗、 隐晦的角度展示的藏品突 然变换了样貌, 它们显著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展品信息也大量出 现,视听手段的多元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展品。展览以左脑、右 脑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事物这样的主线来设计展览, 展线新颖, 引 人遐想。 这是博物馆策展人员实现藏品再现美的典型案例, 也是 博物馆工作者专业性的鲜明体现。4 结语今天的博物馆不单单是藏品的集合地, 它不是一座仓库, 不 是一座庙堂, 它的存在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展示地和保 护场,博物馆应该永恒也必须永恒。在永恒的博物馆里,美是不 变的主题和追求, 不论是人类创造文明的本体之美, 还是人类诠 释文明的再现之美, 这一切的合力给了博物馆更丰沛的生命力和 更丰富的可能。博物馆应该是一座美的空间,保存美,创造美, 传递美。参考文献1 蒂莫西阿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