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知 识 占 八、 内 容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重占 八、 与 难占 八、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1、学习动机概述2、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1、掌握以下概念:动机、学习动机、强化、认知好奇心、成就动机、成就归因。2、知道强化的注意事项,认知好奇心的分类与激发,正确的成就归因重点: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强化运用时的注意事项难点:正确的成就归因教讲授使多媒体学讨论用方教法具教学过程设计备注第四章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述H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外部强化影响

2、学习动机的认知好奇心 因素及仃美研究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r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砺熠,郎I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成就动机与111因训练I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一、导入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探讨: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二、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一一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内驱力 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一种内部推动力,机一(生理内驱力、社会内驱力)L诱因一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

3、、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正诱因、负诱因)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动机的作用/功能: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动机一一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作业困琲或14杂件业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 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 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 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

4、动机水平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内驱力内在动机学习动机I认识兴趣诱因外来动机(短暂,易变化)(求知欲)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一)外部强化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 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 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广正强化;积极强化,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 行为增强的效果.强化,。强化物,、负强化二消极强化,指当某一

5、剌激消除或避免时所 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负强化物强化的依随性一一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 种依随关系称为强化的依随性。普雷马克原理一一又叫“奶奶的规则”,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 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运用强化的注意事项: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连续强化(全部强化)r根据强化的.时间间隔固定时间间隔强化L变化时间间隔强化(部分强化根据强化与固定比率强化反应次数关系.L变化比率强化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6、 ?(二)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一一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 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 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认知好奇心 内在动机的核心。婴幼儿时期的好奇心:(1)感官探究(2)动作探究(3)言语探究认知好奇心 类型定义产生条件如何唤起一般好奇心特殊好奇心(三)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成就动机一一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测量方法:?投射测验?问卷测验看图编故事。对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性、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成绩等。归因一一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成就归因一一人们对在工作或学习中所经

7、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作出 的解释或推论。六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三个特征因素来源:内部的一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一暂时的可 控 性:可控制一无法控制韦纳一一二维归因模式稳定控制位置内部外部稳定能力我很聪明/我很笨任务难度这很容易/这太难了不稳努力运气定我下功夫了,实际上我没努力我运气好/我运气不好积极与消极的归因模式积极的 归因模式成功一能力高一自豪、自尊一增强对成功 的期望一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一跳乏努力一内疚一相对地增强对 成功的高期望一愿意并坚持从事成就任务消极的 归国模式成功一运气一不在乎一很少增强对成功的 期望一缺乏从事成就任务愿望失败一缺乏能力

8、一羞愧、无能感、沮丧 一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一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 任务的坚持性。课后记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作者:秦晓晴著推荐阅读书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3-1课后作业情况实践活动建议备注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年 月 日 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知 识 占 八、 内 容1、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2、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3、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4、成就动机与归因训练5、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1、掌握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2、知道习得性无力感的避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重 占 八、 与 难 占 八、重点:1、习得

9、性无力感2、自我效能感难点:知道习得性无力感的避免教 学 方 法讲授使 用 教 具多媒体讨论备注教学过程设计(接上节课内容)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四)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1、习得性无力感(1)习得性无力感的概念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 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力感产生的历程:a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b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c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d产生无力感白鼠实验(2)、习得性无力感的理论制点内部归因外部归因普遍性稳定呜因不稳定 归因稳定归因不稳定 归因普遍归因智力不足体质不佳GRE的 试鸵太难运气

10、不好特殊归因教学 能力低学网行 效天感 考那好GRE的 教学踪 太难学运佳 数天不 考那气2、自我效能感(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人并非盲目活动,同时考虑事情的意义,与自身能否完成的能力。只有确 信有能力取得预想的结果时,他才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这种个体对 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叫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美】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 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总是和某一特定的领域相联系。(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条件及其作用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a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目标设置d成败归因e奖励f学习监控自我效能感对

11、学生的影响:a、影响活动的选择b、影响努力的程度c、影响活动时的情绪d、影响任务的完成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1、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4)、适当开展竞赛2、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3)、培养学习兴趣(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3、成就动机与归因训练成就动机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归因训练训练学生积极归因积极与消极的归因模式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积极的 但因模式成功一 能力高一直承、自尊一增程时成功 的期望一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敢一缺乏努力一内疚一相对地增强对 成功的商期望一愿意并坚持从事成就任务消极的 归因模式成功一运九一事在乎一很少增强对成功的 期望 矮乏从事成就任分愿望失败一缺乏能力一羞愧、无能感、沮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一避肥或缺乏对有成就 任务的坚持性.4、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消除无力感(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增强自我效能感a、让学生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