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学 校:调兵山市五中备课人:曹德刚班 级:八(3)2012 年 9 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

2、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第二章 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

3、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三、教学目标要求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4、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2. 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 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4. 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5、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

6、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 B、 C 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 时间教材内容及备注节数备注19.39.91.1 探索勾股定理(2)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1)1.

7、3 蚂蚁怎样爬最近(1) 回顾与思考(1)529.10 9.16第一章测试讲解(1)2.1 数怎么不用了( 2)2.2 平方( 2)5教师节39.17 9.232.3 立方( 1)2.4 公园有多宽(1)2.5 用计算机开方(1)2.6 6实数(1)2.7 回顾与思考(1)549.24 9.303.1 生活中的平移(0.5)3.2 简单的平移作图(0.5)3.3 生活中的旋转(0.5)3.4 简单的旋车作图(0.5)3.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0.5)3.6 简单的图案设计(0.5) 复习与第三章测试(2)5510.1 10.7国庆节国庆节?610.810.14前二章小复习与题目讲解(1)4.

8、1 平形四边形的性质(2)4.2 平形四边形的判别(2)5710.1510.214.3 菱形(1)4.4 矩形、正方形 (1)4.5 梯形 (1)4.6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4.7 中心对称图形(1)5810.22 10.28期中复习5910.2911.4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51011.511.115.1 确定位置(1)5.2 平曲直角坐标系(1)5.3 变化的“鱼”回顾与反思(1)51111.12 11.186.1 函数 (1)6.2 一次函数的图象(2)6.3 一次函数的图象(2)51211.1911.25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回顾与思考

9、、复习与测试51311.2612.27.1 谁的包裹多 (1)7.2 解二七-次方程组 (2)7.3 鸡兔同笼(2)51412.3 12.97.4 增收节支(2)7.5 里程碑上的数(1)7.6 二七-次方程与一次函数(2)51512.1012.168.1 平均数 (2)8.2 中位数与众数(2)8.3 利用计数器求平均数(1)51612.1712.23总复习151712.24 12.30总复习251812.31 1.6总复习35191.7 1.13总复习45201.141.120总复习5及期末考试5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10、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 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l)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 )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出示投影2

11、(书中的P2图12)并回答: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 个小方格,即 A的面积为 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 个小方格,即 A的面积为 个单位。正方形C中有 个小方格,即 A的面积为 个单位。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3、图1 2中,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 ,接着提出图1 1中的A.B,C的关系呢?二、做一做出示投影3 (书中P3图14)提问: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图11, 1 2, 1 3, 1|一4中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

12、,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三、议一议1、图1 1、1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着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刃B么 a2 , b2 = c2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 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

13、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 立)四、想一想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五、巩固练习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所以它的第三边的 c应满足c2 = 32 + 42 =25即:c=5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2)若告诉 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 C也不一定是满足 a2 +b2 = c2,题目中并为交待 C是斜边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2、练习 P7

14、 1.1 1六、作业课本 P7 1.1 2、3、4 1.1探索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

15、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 (书中p7图1 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1(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 (a2+b2)(2) ab,4 + c2)2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2212a +b = -ab 4 + c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至1J :2222222a 2 + 2 ab + b 2 = 2 ab + c 2 即 a2 +b2 = c2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八、讲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

16、,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 ABC 的Nc=90AC =4000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 ABC的斜边 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 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解:由勾股定理得 BC2 = AB2 AC2 = 52 42 = 9(千米)即BC=3千米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 540千米。九、议一议展示投影2 (书中的图1 9

17、)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 +b2 = c2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十、作业1、1、课文 P11 1.2 1、22、选用作业。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 .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 模型3 .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

18、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教学难点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课前准备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已知 ABC的两边 AB=5 , AC=12 ,则BC=13对吗?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 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讲授新课:1 .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

19、检验)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a , b , c ,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2 .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5, 12, 13;6, 8, 10;8, 15, 17.(1)这三组数都满足 a2 +b 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3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a2 +b2=c

20、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4 .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 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随堂练习:1 .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9,12,15;15,36,39;12,35,36;12,18,222 .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 三角形,是最大角.3 .四边形 ABCD中已知 AB=3 , BC=4 , CD=12 , DA=13 ,且/ ABC=90 ,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4 .习题1.3课堂小结:1.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21、b, c 满足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1.3.蚂蚁怎样走最近 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训练要求: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

22、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例如:欲登12 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 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 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 RtAABC中, AB 2=AC 2+BC2=122+52=132 ; AB=13 米 .所以至少需13 米长的梯子.2、讲授新课:、蚂蚁怎么走最近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

23、 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冗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 点到 B 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 点到 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 点出发,想吃到B 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1)AfA - B;(

24、2)AfB f B;(3)A - D-B;(4)A B.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第 (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做一做:教材 14页。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 , BC是否与底边 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DAB=90 , / CBA=90 .连2BD或AC ,也就是要检测 DAB和 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 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随堂练习出示投影片1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 00甲先出发,他以 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 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 : 00,甲、乙两人相距多

25、远?2 .如图,有一个高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1 .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A是甲、乙的出发点,10 : 00时甲到达B点,则AB=2 X 6=12(千米);乙到 达C点,则AC=1 X5=5(千米).在RtAABC中,BC2=AC 2+AB 2=52+122=169=13 2,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 13千米.2 .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诉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长度,所以铁棒最长

26、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1)x2=1.52+22, x2=6.25, x=2.5所以最长是2.5+0.5=3(米).(2)x=1.5,最短是 1.5+0.5=2(米).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米之间(包含2米、3米).3试一试(课本P15)在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我们可以将这个实

27、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解:如图,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可求得(x+1) 2=x2+52, x2+2x+1=x 2+25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13尺.、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转化成数学模型、课后作业课本P25、习题1.5 2第二章实数 2.1 怎么又不够用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 .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二)能力训练目标:1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

28、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 神.2 .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 思维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3 .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 .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2 .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教学难点1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2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

29、有理数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 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 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1 .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

30、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F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 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 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 22=4, 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 a应在1和2之间,故

31、a不可能是整数.一111224111a不可能生乙因为 X=, X=一, X=一,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224 3 39 339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 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2.做一做投影片 2.1.1 A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b是有理数吗?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 b,斜边为c,则有a2+b2=c2.师在这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

32、得 b2=l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生甲因为 22=4, 32=9, 45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生乙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b 不可能是分数.生丙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5 不是有理数.师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 b 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关于无理数的发现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 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

3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 中的 a 不是有理数.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扞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三、课堂练习(一)课本P35随堂练习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高为h, h 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 ,在RtA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h2=3.h不

34、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二 )补充练习为了加固一个高2 米、宽 1 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 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 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解: a 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四、课堂小结1 .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2 .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五、课后作业:见作业本。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 )教学目标(一 ) 知识目标:1 .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2 .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二 )能力训练目标:

35、1 .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 .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教学难点1 .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2 .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教学方法老师指

36、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 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二、讲授新课1 .导入:师请看图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 2, 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 a的大致范围呢?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师很好.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 1a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

37、请大家用计算器 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12=1.21 , 1.22=1.44, 1.32=1.69, 1.42=1.96,1.52=2.25 ,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 1.4a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 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生因为1.412=1.9881 , 1.422=2.0164 ,所以a应比1.41大且比1.42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1.生 因为 1.4112=1.990921 , 1.4122=1.993744 , 1.4132=1.996569 , 1.4142=1.999396 , 1.

38、4152=2.002225 ,所以a应比1.414大而比1.415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4.生因为1.414222=2.00024449,所以a应比1.4142大且比1.4143小,即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边长a面积S1 a 21S 41.4a 1.51.96S2.251.41 a 1.421.9881 S2.01641.414a1.4151.999396S 2.0022251.4142a 1.4143S0)七、小结:1 .平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求法、性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2 .使学生学

39、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八、作业:P36 习题2.4和试一试 P53 3 2.3 方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一个数的立方根概念,并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 .理解开立方的概念;3.明确立方根个数的性质,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 a(0)的平方根?(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3)当a0时,式子a, a, 士 a,的意义各是什么 ?答:(1)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

40、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表示为 x=a.(2)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3)a 0, 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a表示a的负平方根,士 a 表示a的平方根.二、引入新课1.计算下列各题:33.33 0.1 ;(2) (-2 ) ;(3) 0 . 因为0.53=0.125 ,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0.5 ,即v0.125 =0.5. 因为(一3)3二 巴,所以一27 125的立方根是一35,即3f =-5125: 1255 因为03=0,所以0的立方根是0,即Vo =0.问: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有几个立方根 ?零的立方根是什么?答:正数有一个正

41、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仍旧是零指出:立方根的个数的性质可以概括为立方根的唯一性,即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病; 工64; j 1000解(1)327=3 ;(2) 3y=64 = 4;四、随堂练习1.判断题:(1)4的平方根是 2;()(3) - 0.064 的立方根是0.4 ;()3271000110(2)8的立方根是2;()127的立方根是土 13() 一工 的平方根是土 4; () ;(6) 12是144的平方根.()162.选择题:数0.000125的立方根是().A.0.5(2)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的乘积为非负数B

42、. 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之积负数C. 一个数的立方根未必小于这个数 D.零的平方根等于零的立方根 3.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 ;(2) 38;4.求下列各式的值:100 ; (2) 汕000 ;五、小结请思考下面的问题:1 .什么叫一个数的立方根(3)1 ;(4)0.3 10003W?怎样用符号表示数a的立方根?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 .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答: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 a的立方根,用符号 3a表示,a为任意数2.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但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 方根,但没有平方根.3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

43、算来求 六、作业:见作业本。4 2.4公园有多宽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 大小.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能力训练要求1 .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2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训练他们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2 .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说出咱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你又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我猜的.)“猜”字的意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估计得出的结果,它并不是准确值,但也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