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1页
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2页
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3页
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4页
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又t)经典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 I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ABCD(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2)用高镒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 (选填序号);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 C装置的优点是 ,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选填序号)。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n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查阅资料)(1)

2、 . CuCl2溶液与NaOH§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 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2) . Cu(OH) 2在60c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c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c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c分解完全。(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 2;Cux(OH)yClz晶体;。猜想的理由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该同学取 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 100c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不 正确。继续加热到 400c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白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

3、(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实验数据)最终得到剩余固体 24.00g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加热前100 c400C250. 00g251. 80g253. 60g(得出结论)猜想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 Z = (拓展延伸)改进(选填序号)。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应该在80c的水浴中进行【答案】 分液漏斗 AE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2HQ丝逐2Ho+OT

4、BD HCOO硫酸 H2O+CO Cu(OH)yClz与 Cu(OH)2 的混合物 CuCl2+2NaOH=Cu(OH)J+2 NaCl 甲 X: Y: Z= 2 : 3: 1 a b (少写、多写、错写不给分)【解析】I . (1)仪器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E; 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来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于装置C

5、或B制氧气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02y"三2H2O+O27(3)用甲酸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浓硫酸,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用排空气法,所以用D装置收集,甲酸(HCOOH)溶液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水和CO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COOH硫酸H2O+COT ;n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 Cu (OH) 2;Cux (OH) yClz晶体;Cu (OH) 2、Cux (OH) yClz;猜想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 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2+2Na

6、OH=Cu (OH) 2 J +2NaCl;【实验】该同学取 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 100c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 化铜,则猜想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 c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先通过浓硫酸时,通过质量变化可以检验是否生成水,后通过硝酸银时, 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延伸】(1)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得到的氧化铜质量为wCu ( OH) 2_CuO+ H2O8018w 251.80g-250.00g蚂18w 251 SOr-ZJQ.Wew=8.00g64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氧化铜质量为24.00g-8.00g=16.00g,所

7、以铜元素的质量为16.00g:X 100%=12.80g设与硝酸银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HCl+AgNQ =AgCl J +HNO36.5143.5n14.35g%占 143 5rir=HjSn=3.65g,淤5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呆j X 100%=3.55g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水的质量为253.60g-251.80g=1.80g ,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氧元素的质16量为 1.80g X3 X100% +16.00g-12.80g) =4.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 X : Y: Z =HiT;/ =2 : 3: 1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可以将氯

8、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 化钠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这 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2.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 , 1742 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下:N&SO和木炭生成 N&S和CO该反(2)在高温条件下,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4)不断有

9、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n、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NaCl+CO+NH+HO=NaHC0 +NHCI, 2NaHC睦NaCG+COT +H2Q 某兴趣/、组采用下歹U装置 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操作如下:关闭Ki,打开(通入NH,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通入CO;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停止通NH, 一段时间后,关闭 K停止通CO;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 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加热时间/mi

10、nt 0tlt 2t 3t415剩余固体质量/g未t己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饱和NaHCO液的作用是除去 CO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关闭K2停止通NH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其目的是。(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 t2时NaHCOK体的分解率 (已分解的NaHC顷量与加热前原NaHCO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若加热前NaHCOfl体中还存在少量 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

11、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钱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候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答案】纯碱 Na2SO+C'W NaS+4C0加快溶解速率,使 N*CO充分溶解在水中会有 CO 气体产生,污染空气 NaHCO+HCl=NaCl+ CO2 T +HkO控制瓶内

12、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吸收 氨气、防止污染空气使氨气充分反应24.2% (过程略)偏小【解析】【详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2)根据题意,反应物是 NaSO和木炭,生成物是 Ns2S和CO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SQ+C遹温Na2S+4CO ( 3)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 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使 N&CO充分溶解在水中。(4)吕布兰法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会污 染空气。(5)HCl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3+HCl=NaCl+COT +H2O(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N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可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以吸收氨气, 防止污染空气。关闭 Ka停止通NH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其目的是使氨气充分反应。(7)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0.6g是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设反应前碳酸氢钠的质量是 x,贝U+ H?0 + C& t “16810&x10.6g.168 x 上.解得工二16. 8g,所以未记录的值是16. 8部106 10.6g12时固体剩余物的质量是 15.3g,设此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V,外施居金二+也0 + C& 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168106168-106.y16*15. 3 即168y,-= rr解得“4.

14、1圣168 - L06 16.8g-15.3gt2时NaHCO勺分解率:16.艇X 100%八24.2%若加热前NaHCOtl体中还存在少量 NaCl,则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偏小,NaHCO勺分解率会偏小。(8)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此说法正确;“科技兴邦、 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此说法正确;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 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此说法正确。故选。【点睛】 该题中的难点是计算t2时NaHC训体的分解率,首先分析表中数据,当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据此求出 未记录

15、的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计算出t 2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3 .用煤直接做燃料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因煤中的硫生成SQ气体造成大气污染。(1)现有南方产的一种煤含硫 8%。某火力发电厂燃烧100t这种煤,假设燃烧时煤中的硫全 部转化为SQ,则产生SQ的质量是?(2)如在煤中混入粉末状的石灰石,则燃烧产生的SQ会与CaCO3反应生成CaS。进入炉渣而减少大气污染。取 50g此炉渣(含24%CaSO)逐滴加入20%的盐酸,请在图坐标中画出相 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盐的质量,请设定具体物质;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已知设炉渣已不含石灰石,炉渣其它成分不与

16、盐酸反应;CaSQ和盐酸反应类似于 CaCO3(3)向燃烧后的烟气喷洒石灰浆也可吸收SO2生成CaSQ。现用一万元分别购买两种原料来除去SQ,相关数据如下表:方法物质相对分子质里纯度价格(元/t)除SO2的量A石灰心10090%20014.4B熟石灰7494%50014.6方法B比方法A除SQ的量略大,而且工业上多数采用方法Bo其原因分别 单位价格(即10000元)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的量更多;石灰浆纯度较高,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更加充分【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X。点燃 S+O2SO23264100tx8%x3264100t 800 xx=16t答:生成

17、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6to(2)设纵坐标为氯化钙的质量(或为亚硫酸钙的质量)。炉渣中CaSQ的质量为50gx 24=12g。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v,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m>CaSO+2HCl=CaC2+SO4 +H2O1207311112gym12073 11112gymy=7.3g m=11.1g反应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为7.3g及0%=36.5g。相关曲线图为:E二氧化磕质量gf氯化钙质量国K036.5o 36.50京三4盐鬣质量宫盐酸质量g盐赢质量苫由表中数据可知,14.6>14.4;单位价格(即10000元)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硫的量更多;94% >90%,石灰浆纯度较高

18、,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更加充分。4 . 2018年1月11日,广西某地高速公路大桥上用于融冰作业的2包共100公斤含有亚硝酸钠的工业盐遗失,当地迅速组织警力开展搜寻遗失的工业盐,确保不流入市场和家庭。(资料卡1)亚硝酸钠与食盐氯化钠相似,为白色有咸味的固体,但误食会使人中毒。腌 制食品、泡菜等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盐融冰的原理是 ,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下图是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据此回答: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 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并在腌制 天后再食用。泡

19、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3)兴趣小组欲测定某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资料卡2)实验室常用亚硝酸钠与氯化钱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加热NaNO2 + NH4C1 =NaCl + N2 T + 2H2O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资料卡3)在酸性环境中高镒酸钾能与亚硝酸钠发生如下反应:2KMnO4 + 5NaNO2 +3H2S。= K2SC4 + 2MnSO4 + 5NaNO3 + 3H2O(方案一)取1g该工业盐样品与足量氯化钱溶液于如图装置中充分反应(该工业盐中其他成分不与氯化钱溶液反应),实验时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其原因。最终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已知该条件下

20、氮气的密度为1.25g/L,则该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方案二)为更准确地测定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 4.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含量为15.8g/L的酸性KMnC4溶液进行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序1234KMnC4溶液体积(mL)20.6020.0220.0019.98上述第 次实验所得数据明显异常,剔除异常数据后,计算出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低)物理变化 5 8% 13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

21、剧烈(合理即可)92.4%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气体积/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合理即可)1 86.25%【解析】【详解】(1)因为加盐后冰的熔点降低,所以用盐融冰的原理是: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 低),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从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可以发现,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5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因为三种浓度的盐水中,浓度最大即8%勺盐水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所以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8%,图中还可以看出,腌制时间达到13天,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达到低点,并比较稳定,所以在腌制13天后再食用比

22、较安全。(3)方案一: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会越来越高,粒子的运 动就越剧烈,反应速度就越快,所以实验时加热片刻使反应开始进行后,即可移去酒精 灯,其原因是: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剧烈。根据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可以推知,生成的氮气是300mL即0.3L 设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NaNO2 +NH4CI V NaCl +N2+2H2O69281gx0.3L 1.25g/L69 _ 1gx28 - 0.3L 1.25g/L解得 x=92.4%答: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4%。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

23、气体积或没 等完全冷却就读数等。方案二: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第1次数据与其他3次数据相差较多,所以上述第1次实验所得数据明显异常,剔除异常的第1次数据后,根据其他 3次数据的平均值,可以计算出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根据实验中称取 4.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 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所 以每次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 0.4g,实验中三次有效的 KMnO4溶液体积平均值是 20.00mL即 0.02L。设: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y。2KMnO 4 +5NaNO2 3H2sO4 =K2SO4 +2MnSO4 +5NaNO3 +3H2O 3163450.02L

24、15.8g/L0.4gy316_0.02L 1.58g/L345 0.4gy解得 y=86.25%答: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6.25%。【点睛】本题方案一中计算出的结果偏大的原因要认真分析,比如加入的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 成了氮气体积或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这些都是实验中常犯的错误,要吸取教训。本题的 计算比较多,题材来自于高一级学段,只要严格按照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做,就不会犯 错。5 .康康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物质充分反应,在反应中用托盘 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 m、m2、m3、m和V (实验操作正确,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g/cm3)实均序言121 A

25、i iJlnOj /(nt (KC103) h叱/e队试蕾十加热后剩曲藉人壁筒内收集气体的体枳bm:(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m2、四、m、V、p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 【答案】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2KC1O三2KC1+3Q T m+m+m-m4= p V匕【解析】(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 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氯酸钾在二氧化镒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 3卢 2KC1+3O 2 T;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 变

26、,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镒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 化钾和氧气,则 m1+m2+m3=m4+pV,即:m1+m2+m3-m4 = pV。6 .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t】 b温度p °图三图四(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_ (填离子符号)(2)图二是20c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 10%的盐酸,随着盐 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

27、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3)图三是a、d、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 P点,据图回答:t iC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将12c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iC时。可以析出_g a物质。(4)下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时间t与生成氢气质量 m的变化关系如图四。试回答: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答案】(1) H+、Na +、Cl (2)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 多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日也要放出热量(3)降低温度30 (4)

28、先偏向右边,最后回到分度盘中央【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m点对应的溶液的PH值小于7,即此时溶液为酸性。说明该点对应的溶液中酸还未反应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盐酸(未反应完的)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 所含的离子为:H+、C、Na+(2) 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大值。可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够放出热量。如改用氢氧化钠固体,则不能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于水时也能放 出热量。无法确认温度的升高来源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3)tiC时,C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即可继续溶解C物质,所以可通过

29、再加入 C物质的方法使其饱和。因为 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还可以通过升温的方 法,使C物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变小,从而使其溶液由接近饱和变为饱和。 根据图示可知,在12c时a物质的溶解度50g。即在12c温度下,a物质在100g水里溶 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50g。所以在12c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 a5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当溶液的温度降低至 t1C时,其溶解度为20g。即在12c温度下,a 物质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所以此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50g20g= 30g。(4)开始时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金属和酸,所以开始时天平平衡。

30、随着反应的 进行,镁反应较快,所以天平放镁的一方偏轻;天平偏向放铁的右盘。当反应停止时,二 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两盘中质量的减少值是相等的。所以最终天平左右两盘剩 余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天平最平衡。考点: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性质、溶解度曲线等图像题、7.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ABCD EF(1)选择发生和收集 。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选用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1 人 /I、4、JsLH2Q 溶液、MnOKMnO(2)如果用MnO与浓H2SO加热制备Q,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反应

31、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一在盛水的水槽中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4)实验室用KMnO制备Q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需制备3.2g O 2,至少需要消耗 gKMnO (已知KMnO勺相对分子质量为 158)。【答案】B A D或 F C 2KMnO K2MnO+MnO+QT 31.6【解析】试题分析:(1) H2O2溶液与MnO2反应为固体+液体,不加热型”,选用B装置。加热 KMnO4固体反应为 固体+固体,需加热型”,选用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氧气不易 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

32、上排空气法,故D或F。(2)MnO2与浓H2SO4加热反应为 固体+液体,需加热型”,选用C装置(试管口向上倾斜) (3)全部正确。(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配平的系数。2KMnO4= K2MnO4+ MnO2+ O2 f2X 15832X3.2g215832二丁,解得 X=31.6g,故消耗 31.6g KMnO4。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操作掌握判断及有关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的知识。8.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 天服新型水处理剂用到的材料特种钢高强度涤纶纳米铁粉上述

33、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纳米铁粉能吸附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废水经沉降、过滤可去除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填字母)a.生石灰b.活性炭c.纯碱(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i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某同学按图n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13c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答案】高强度涤纶b丙乙 甲 B 33.3%【解析】【详解】(1)特种钢和纳米铁粉属于

34、金属材料;高强度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具有净水作用;(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i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 乙甲;12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8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8g甲物质,所以B溶液是饱 和溶液;13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在C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 42g,是不饱和溶 液;13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 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5g甲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25g”分数= 100% 33.3%。50g+25g9.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o用该废渣制取 CaC2晶体

35、(CaC2 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NKCI溶液废清一 融烧一修取 一过渡 一<aCh/液l-ChCL船体NIL FcQ,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右图为煨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煨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a(OK>> <'O a-JxrOi21J -M)60 和00工X用射向一度(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 ;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 色。(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 温度为

36、C左右。?.一>率/(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 NH4C1溶液,则所得 CaC2溶液中会含有 NH4C1、(填化学 式)等杂质。(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 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测定晶体(CaC2xH2O)的组成:a.称取14.7000g CaC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储水.使其全部溶解。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32CO3溶液,静置。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 10.0000g固体。通过计算,确定 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

37、小“或不变”。【答案】Ca(OH)2型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俊反应蓝85.5 FeCl3 Fe2O3+3CO尊辿2Fe+3CO2 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 偏大【解析】本题通过制取 CaC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煨烧前后废渣的 XRD图谱可知,煨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Ca(OH理辿CaO+H2O;(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俊反应

38、;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3)由图示可知85.5C左右CaC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C左右;(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1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2溶液中会含有NH4C1、FeC3等杂质;(5)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殳O3+3CO2Fe+3CC2;(6)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 y则:CaC2+Na2CC3 CaCO J +2NaCl111100y10gill _1 觥而一询解得 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 =14.7000gT1.1g=3.6g, 14.7g lixTtfc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