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_第1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_第2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与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得施用品种、 数量、施用时期与施用方法。表面瞧,这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得农业技术应用工 作,而实际却体现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法、发展机制得重大转变,就是施肥 技术得一次重大革新。2005年首次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写入党中央一号文 件,200 6、20 0 7、2008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就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得重大举措 1、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得必要性1、1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得重要措施肥料就是作物得 粮食”古往今来,不

2、论就是发达国家还就是发展中国家,施 肥都就是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最快捷得农业增产措施。据联合国粮食组织 在4 1个国家用1 8年得试验研究统计,化肥得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得6 0%,最高达到6 7%.有研究指出,2 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得一半来自化肥, 如果不施化肥,全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 4 0%- 50%,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 物增产幅度一般在8%-15%,高得达到20%以上,平均每公顷增产粮食 375 750kg,花生、油菜籽225-450kg,瓜果、蔬菜等作物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 人均耕地面积将逐步减少,提高作物单产得 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推广测

3、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协调土壤、肥料、作物之间得 关系,充分发挥土肥、水种资源得最大潜力,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2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得重要环节作物养分不平衡不仅导致农作物病害发生, 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 农产品质量水平整体不高与施肥不当有很大关系,特别就是偏施氮肥加重了病害 得发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协调作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得平衡,促进作物 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减轻农作物病害,减少农药得使用,从而节省 农药,减少病虫害防治费用,减轻农药污染,提升与改善农产品质量。如过量施用 氮肥将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增高,水果变酸、皮厚、色淡,一些质量指标降低,

4、而适量施用钾肥可明显提高蔬菜、水果中糖分、维生素c含量,科学施用铁肥、锰肥与锌肥可使香稻米质得到改善。1、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得重大行为我省有机肥资源丰富,资源总量约1、4 2亿吨,但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不 足4 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长期土壤监测结果表明,约有20%得稻田长期没有施用有机肥。化肥就是资源依赖型产品,氮肥生产消耗大量得天然气、煤、石 油、电力,磷肥、钾肥生产还需要消耗有限得矿产资源,湖南省按1 9 94-2004年 平均增长速度估算,到2 010年将突破2 30万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使用结构,实行一增一减”即增施有机肥,减 少不合理得化肥施用,不仅有力改善

5、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减少流行性疾病得传播, 而且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得当季利用率比原来得习惯施肥提高10- 15个百分点,我国化肥得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了10 0万吨肥料得产量因此,测土配方施肥蕴藏着巨大得节约潜力。1、4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根本措施实践证明,施肥不仅直接决定着土壤肥力得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关系到粮食 产量与品质,连续3-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 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我省化肥当季利用率为氮肥平均为3 0- 35%,磷肥为10- 20%,钾肥45- 5 5%,

6、全省每年仅氮肥损失折合尿素1 5 0 万吨左右,大量得养分被蒸发,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致使江河湖泊富营养化,成为 目前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得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使土壤板结、酸化、基础地力下降。 同时,化肥肥效逐年下降,其中氮肥得增产效应19 8 1-19 8 5年为平均每千克氮增产稻谷12、4 k g,198819 9 0年降为10、5 k g,1991-1995年再度降为8、 9 kg, 1997-19 9 9年已降至6 3k g,目前已降至5kg左右,个别地方出现了增肥不 增产甚至减产得局面。在目前这种施肥水平下,要保持产量又必须施用更多得化 肥,从而造成盲目施肥得恶性循环。 可见,测土配方施肥

7、不但可以合理供给作物 所需养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得需要,同时能弥补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得养分,平 衡土壤养分得投入产出,就是维持并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得基础地力得重要措 施。1、5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收得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4大粮食作物得直接物质成本中,肥料 费用约占44% .与国际比较,我国4大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总体偏高, 直接影响了 粮食生产得比较效益与国际竞争力。据测算,我国每千克粮食生产成本,小麦为1、22元,比美国得1、01元高1 7、2% ;玉米为0、88元,比美国得0、67元 高27、9%;大豆为1、8 3元,比美国得 1、2 1元高3 3、9%;水稻为0

8、、9 4元,虽然比美国得1、6 5元低,但比泰国得0、6 0元与越南得0、82元分别 高36、2%与12、8%。据统计,我县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得总量为152公斤,平均每亩农作物得化肥施用量为52、4公斤,平均每亩化肥施用总量为 9万多吨由于没有科学施肥,造成每年施用得化肥有近1/3被浪费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可节约施肥20-3 0公斤,按现行价格,每亩降低施肥成本 7、3 -12、9元,尤其就是在能源供应偏紧,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得情况下,大力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民节本增收意义更加重大。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内容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一项庞大得系统工程,按照公益性环节国家支持、经营型 环节市场

9、运作得总体思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 开展1 1项工作。2、1野外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 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调 查相结合,按照农业部提供得调查表格,逐项开展野外调查与取样地块农户调查, 准确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与规定得采样测试土样 数量相对应。2、2采样测试测土就是制定肥料配方得重要依据。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在 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开展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化验,使采样点覆盖 全县各乡镇与全部耕作土种,我县 2007年共采集水稻土壤5191个,旱土 643 个,同时根据需要采集了植株、水样样品,

10、为制定配方与田间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另外,选择2 0 0个有代表性得采样点,对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进行跟踪调查.2、3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与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印发得湖南省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示范方案(修订稿),选择当地主导 作物,布置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校正试验、追基肥比例试验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 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利用率等基本 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验证与优化肥料配方。通过开展田间试验,建立不同 施肥分区主要作物得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与数量,基肥、追 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建

11、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与施肥指 导提供依据。每年完成了1 0个肥效试验,10个校正试验,2个不同施肥量与2个不 同质地基、追肥比例试验。2、4配方设计由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汇总分析土壤测试与田间试验数据结果 ,根据气候 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 ,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 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模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2、5配肥加工依据配方,以各种单质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配方肥。主要采取两种模式: 一就是农民根据施肥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 配合施用;二就是由配肥企业按 配方加工配方肥,农民购买施用。配方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物化载体,就 是推广测

12、土配方施肥得关键。2、6示范推广针对项目区农户地块养分与作物种植状况, 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由项 目乡(镇)农技人员与村委会发放入户,并建立台帐.按照每1万亩一个示范区得标 准,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树立样板,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农 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7宣传培训一方面加强对农技推广部门、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有关技术人员得培训, 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技术资料、现场会等形 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村、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不断增强项目区广大农民得科学施肥意识,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得施肥量、 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2、8数

13、据库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 S),按 照规范化得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以野外调查、田间试验与分析化验数据为基 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与土壤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 区域得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2、9耕地地力评价。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得野外调查与分析化验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完成图件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力 等级评价、成果图编制等工作,建立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县域内耕地地力 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汇总成册编辑出版,形成公共资源,便于广大农民与相 关单位查阅应用。2、10效果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施

14、肥效益与土壤肥力进行动态监测, 并及时获得农民反馈得信 息,对测土配方施肥得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与 服务体系2、11技术研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肥料配方、数据处理、专家咨询系统等 方面得技术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3、测土配方施肥得技术原理3、1养分补偿学说养分补偿学说就是施肥得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养分归还学说得发展。德国化 学家李比希1 84 3年在化学在农业与生理学上得应用 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 植物、土壤与肥料中营养物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认为人 类在土壤上种植作物,并把产物拿走,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就必然会

15、使地 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中所含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如果不把作物带走得营养元素 归还给土壤,土壤最终会由于土壤肥力衰减而成为不毛之地。因此要恢复与保持 地力,就必须将土壤中带走得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必须处理好用地与养地得矛盾。3、2同等重要律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就是同等重要得,缺一不可,缺少了其 中得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 ,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结实,甚 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例如作物对铜得需要量很少,但小麦缺少了它就会出 现不孕小穗。3、3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得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一定得功能,相互之间不能相 互代替。如缺少钾,不能用磷代替,缺磷不能用氮代

16、替,也不能用与它们化学性 质什么相似得元素所代替。缺少什么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得肥料。3、4最小养分律上述得两条定律说明,要保证作物得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就必须满足它们所 需要得一切元素得种类与数量及其比例。若其中有一个达不到需要得数量,生长就会 受到影响,产量就受这一最小元素所制约。最小得那种养分就就是养分限制因子。无 视这种养分得短缺,即使其她养分非常充足,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最小养分不就是指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小得养分,而就是对作物得需要而言得,就 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相对含量最少(即土壤得供给能力最低)得那种养分。最小养 分不就是不变得,它随作物种类、产量与施肥水平而变。一种最小养

17、分得到满足后, 另一种养分就可能成为新得最小养分解放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化肥工业,土壤贫瘠,突出表现缺氮,施用氮肥都 有明显得增产效果。到了 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产得发展,化学氮肥得施用量有了一定增长,作物产量也在提高,有些地区开始出现单施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 得现象,于就是土壤供磷不足就成了当时进一步提高产量得制约因素 在施氮基础 上,增施磷肥,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到了 70年代,随氮、磷用量得增长及复种指 数得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土壤养分有了更高得要求,有些地 区开始表现缺钾。最小养分一般就是指大量元素,但对某些土壤缺硼,出现油菜花而不实或棉花得蕾铃脱落以及水稻坐蔸与玉米白

18、化苗病, 只有在施用硼肥或锌 肥后,病症才会消退。最小养分律可用木桶原理形象地表示出来。 土壤好比一个盛水得木桶,构成 木桶得每一块木板代表土壤中一种营养元素,如果土壤缺氮,氮素就就是最小养 分,代表氮素得木板就比其她木板低一些,木桶得盛水量代表作物得产量,盛水 超过代表氮素木板得高度根据最小养分律,在施肥实践上,应根据土壤有效养分 含量与作物需肥特性,首先施用含最小养分得那种肥料,当发生最小养分转变, 新得最小养分出现时,施肥得目得随之转变到解除新得最小养分限制作用上来,因而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进行各种肥料得配合施用,使各种养分因子在较高水平 上满足作物需要。3、5报酬递减律该规律可概述为:

19、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得前提下,随着施肥量得增加,作物 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这一经济规律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 这一规律就是以各项技术条件相对稳定为前提,反映了限制因子与作物增 产得关系.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项技术条件有了新得改变或突破,上述限制因 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原来得生长限制因素很可能让位给另一生长限制因素,产量将随新得因素条件改善而有所提高但在达到适量以后,仍将出现递减得趋势。(2) 报酬递减律就是说明投入与产出两者得关系。 产出得多少,并非总就是与 投入呈直线正相关得。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投入与产出得关系 ,而一味地盲目大 量施肥,就会造成 增产不增收”等现象。(3)

20、正因为投放与产出不一定呈直线相关得关系,所以就应该根据农作物对肥料得效应曲线来确定获得高产得最佳施肥量总之,充分认识报酬递减这一经济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施肥 ,就可避免施肥得 盲目性,提高肥料得利用率,从而发挥肥料最大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地对待它,片面地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相反,我们应研究新得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条件得改进,在逐步提高施肥水平得情况下,力争提高肥料得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得持续发展。4、测土配方施肥得基本方法按照定量施肥得不同依据,可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归纳为三大类型六种基本方 法。4、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就是利用土壤普查、耕地地

21、力调查与当地田间试验 资料,把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得田片,作为一个配 方区,再应用资料与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当地得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 比较适宜得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这一方法得优点就是较为简便,提出得肥料用 量与措施接近当地得经验,方法简单,群众易接受。缺点就是局限性较大,每种配方只能适应于生产水平差异较小得地区,而且依赖于一般经验较多,对具体田 块来说针对性不强。在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与 理论指导得比重。这种方法也就是目前没有进行大量得田间试验得情况下通常采 用得方法,主要依赖于农户调查与专家指导。基本要点:一就是地力分级:根据调

22、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土壤检测, 对当地土地进行等级划定,形成肥力接近得土壤分区。这在平原地区与土壤母质 相同得地区很适合采用这种分区二就是分等定肥:根据调查资料、已有得田间 试验资料,提供对不同等级土地得指导施肥量 三就是校验、修正施肥量:通过 田间校正试验,不断修正完善推荐施肥量。表一: 不同土壤肥力与作物空白产量肥分状况g/亩)土壤养王要作物空曰产量(k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g/k(mg/kg )(m g/kg)(mg/ k g)水稻小麦玉米级g ) 250 2003 0 0高151401 2 8005- 15100 - 1 401 510 0 -2 020 0中10 2 06

23、00-8000 25 0030 0低600 510010150 2、1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施肥法就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得方法,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得那部分养分理论依据就是养分归还学 说”就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得方法.计算公式为: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X巴料当季 利用率)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目标产量X乍物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得养分量(养 分系数);土壤供肥量=土测值&、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常数2、2 5就是将耕层土壤(020厘米表土 )中含有得养分量,由以毫克/ 千克为单位换算为以千克/公顷为单位表示得换算系数(叫土壤

24、养分换算系数)养分平衡法又称目标产量法其核心内容就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得养 分就是由土壤与肥料两个方面提供得。平衡”之意就在于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目标产量需要得那部分养分。该方法得优点就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就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有效养分就是一个动态得变化值,因此,测定值只能代表有效养分得相对量,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还需通 过田间试验来获得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加以换算。4、2、2地力差减法地力差减法就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空白)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 量所需肥料量得一种方法。不施肥得作物产量称之为基础产量 (空白产量),它 所吸收得养分全部来自土壤,反

25、映得就是土壤能够提供得该种养分量。 从目标产 量中减去基础产量,就应就是施肥后所增加得产量。计算公式为:施肥量=(目标产量-无肥区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肥料中养 分含量刈巴料当季利用率)该方法得优点就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每季都要测定土 壤养分得麻烦,计算也较简单,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同时,空白田产量就是决定产量诸因子得综合结果, 它不能反映土壤中若干营养 元素得丰缺状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它只能应用在土壤无障碍因 子与气候正常得地区。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得依存率愈大(即作物吸收 土壤中得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得养分

26、就越少, 可能出现剥削地力得情 况而不能及时察觉.两个公式其实基本相同,只就是前者用土壤测试结果估算土壤供肥能力,后者用空白产量得吸肥量代表土壤供肥能力。对于磷、钾及微量元素,在过去一个相当长得时间内,主要依赖土壤提供,随 着生产得发展,6 0年代表现缺磷,7 0年代表现缺钾,8 0年代出现缺硼、缺锌 等微量元素症。尽管如此,这些营养元素与氮不同,有相当大得比重仍然依靠土 壤提供。土壤供应充足时,施用这种肥料也不会得到很好得增产效果,所以不能与 氮一样,按照目标产量来计算需要量。而采取因缺补缺 ,用 丰缺指标”法来核定 施用量,通过对土壤速效养分得测定,根据某种作物对这一养分得丰缺指标来决 定

27、就是否需要某种肥料及其应该用得量。表2年国作物形蜕win言聲廉严量紬盂叭养袋孑券分显數:fr翰作梅形成l DOkB疑辭产量騎鶴收林紐釐量 W菇何#骗防2J0-2, 10厲902JD-3. 30了倾5Q乙57叮& |斗4 It5. 001. 30一帅5.803,50* JD斗,1Q5k 106. 8Q1. 3DID紺持0. 600. 1 10.4D果实1550,10E?卜.JQ0. jl0.昭CL J5B.爲0. !00. 20*光0, 410. 14金株0.1QJ41 S3A壬实C. 150. 0?e.地f茎o. ig0.070. 50舌51柄05Q小川芒麻10. 00-15. &02r M-

28、KhSOim釘一1化牡全提0. 300. 12:1.400”吐d lliJ曰闻试驶建闵间试廉港制原遲呈通过蔺单的单-i+ttl或应用載望京前正凭.回归带就 臨建订券点田嵐认現*丛血国出锻怙址理,晦定吧*1継闭蟹a主雾冑臥U 三种方法;矶二I底轴筑宦帀数法采用单因素、二因素或多因素得多水平回归设计进行布点试验,将不同处理得到得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得肥料效应方程式。从产 量反应中推算理论上达到最高产量与经济合理产量时得施肥量.这种函数关系式,可直观地瞧出不同元素肥料得不同增产效果 ,以及各种肥料配合施用得联应 效果,计算出经济施肥量与最高产施肥量,从而确定施肥上限(最高产施肥量)

29、与下限(经济施肥量),作为实际施肥量得依据。这一方法得优点就是能客观 地反映肥料等因素得单一与综合效果,施肥精确度高,符合实际情况,缺点就是地 区局限性强,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 年度得资料,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费时较长,花费当然也高(一般选择有代 表性得土壤,高、中、低肥力水平布置 34 14试验,分别取得不同得肥料效应函 数,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例如:某地经过田间3414试验,得到某种作得产量效应函数:Y = 3 01、77+8、10 Xi + 15、40X2+3、54 X3-0、33Xi2 -0、47X22 0、 36X32-0、3 X1X2+0、47

30、X1X3- 0、56X2X3相关系数R=0、98说明产量与施肥相关程度很高,通过检验F=1 0、844明显 大于F0、0 5=0、017 ,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经过计算:最佳经济施肥量为:丫=430,N = 1 1、45 ,P=9、1 7,K=5、20(p 丫 = 1、42 ,pX仁4、3,pX 2 =3、74,pX33、5)最高产量施肥量为 丫= 4 3 1、5,N=1 1、9 5 ,P= 9、30,K =5、49从最佳产量到最高产量可作为推荐目标产量,相应得氮、磷、钾用量可作为 推荐施肥量得下、上限。4、3、2养分丰缺指标法这就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得推荐施肥方法,也就是

31、现阶段农业部主要提倡 得配方设计方法。此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得相关 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得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其施用肥料数量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对照检索 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此法得关键在于如何对土壤养分进行分级及对不同得养 分等级推荐用肥量。该法得优点就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就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 碱解氮得测定值与产量之间得相关性较差,该法主要用于指导磷、钾与微量元素 肥料得施用。实施步骤: 利用田间试验获得得土壤检测值与相对产量,建立以土壤测定值为横坐 标,相对产量为纵坐标得散点图,并用 EXC E

32、L作拟合曲线。 利用作拟合曲线确定土壤养分含量得丰缺分级指标范围:极低(9 5 %)。 利用田间试验拟合得施肥量与产量得关系曲线计算出最佳施肥量与最高 产量施肥量,作为该肥力水平下得推荐施肥量得下、上限,通过对不同肥力水平下 得多点试验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建立不同丰缺水平下得推荐施肥表 在指导实际中只要测定土壤得养分含量,通过查表即可找到推荐施肥量。 4、3、3氮、磷、钾比例法此法就是通过田间试验,在一定地区得土壤上,取得某一作物不同产量情况 下各种养分之间得最好比例,然后通过对一种养分得定量,按各种养分之间得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她养分得肥料用量,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以钾定氮.产母(/Ti

33、H)N; Pjtj; K汕L kWlLii 0- 7*iIt Dl 5-1= Ol -0-flyrihX-W和Li 0. n-P. 4flt 侶-552.1-&T 5l: Ol 0.弧 0. 7-1.1丰茁h乩AW 1TEV/t.L: O, 5-Os 7: DUl. 05-LLc D.AD 知 1. 70.5I; L-4-l.Sj 8.1-1-1U-2. 2珂千lF *卜1.1-L,S7JR Mh Dd.独 H齿皿L L DL 4-0. b- 0. r 牛LM-1.(千)i i b. J-0.5i fl. S-L)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具有不同得N PK比例,要通过前期大量田间试验取得。 具体到某

34、一区域,特别就是一个县(市、区)还必须通过田间肥试验进行校正。该法得优点就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农民所掌握 ,推广起来比较方便, 缺点就是存在地区与时效得局限性。所以,推广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先做好 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与不同作物相应地做出符合于客观要求得肥料氮、磷、钾比例。以上三类六法就是肥料配方得基础方法,既可用在对具体丘块得配方,也可运 用到区域配方设计中。5、主要农作物得施肥技术5、 1水稻得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5、1、1水稻得营养特性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大.在高产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 稻谷需吸收氮(N)2、1公斤2、4公斤,磷(P2O5) 0、9公斤1、3公斤

35、,钾(K2 O) 2、1公斤3、3公斤。其中氮肥早稻70%做基肥,30%在移栽返青后作追 肥,中稻、晚稻6 0%作基肥,3 0%在移栽后作追肥,10%作壮籽肥;磷肥9 0 %作 基肥,10%作壮籽肥;钾肥60%作基肥,30%在移栽返青后作追肥,10%做壮籽肥。 一般情况,常规稻得吸氮量高于杂交稻,而杂交稻得吸钾量则高于常规稻,吸磷 量基本相同.水稻还就是需硅量较大得作物,其体内得含硅量通常占总干物质得1 1 %20%,因此生产上应重视硅肥在水稻上得应用。5、1、2水稻施肥技术(1) 秧田施肥技术 秧好一半禾,秧苗生长得好坏对水稻增产起着重要作 用,而施肥就是培肥壮秧得关键措施.早、中、晚稻秧田

36、期施肥技术要点就是:施 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200 0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300公斤或氯化钾15公斤。钾肥最好用草木灰,因为它既含有 钾素养分,又能起到保温与疏松土壤得作用。钾对防治晚稻秧苗得胡麻叶斑病与 褐斑病效果明显,基肥中每66 7平方米施硫酸锌1公斤,有利于促进移栽后秧苗得 返青与分蘖及时追肥。一共施3次:第1次就是 断奶肥即播种后7天左右, 秧苗不再靠种子供应营养时,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45公斤;第2次就是 壮 苗肥”即播后15天左右,秧苗一叶一心时,每 667平方米施尿素35公斤;每 3次就是 送嫁肥”即插秧前7天左右,每66 7平方方米

37、施尿素57、5公斤, 使秧苗携带一部分养分到本田。(2) 早稻施肥技术.早稻施肥一般采用 攻前保后”施肥法,即重施基肥,早施 分蘖肥,补施穗肥一般中等肥力得稻田每667平方米施氮(N) 1 01 2公斤、磷 (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全部有机肥与磷钾肥及 7 0 %得化学 氮肥作基肥全层施入,30%得化学氮肥于水稻移栽后一周作分蘖肥追施,穗肥视 苗情施用。具体施肥方法:每 667平方米施75 01000公斤猪牛栏粪或土杂 肥,25%复混肥50公斤、碳酸氢铵1 5公斤、硫酸锌12公斤基肥;移栽后67 天,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公斤作分蘖肥;水稻孕穗期喷施浓度0、1%0、5%

38、 得磷酸二氢钾一次。(3 )晚稻施肥技术。晚稻施肥宜采用 前促中控施肥法。根据水稻移栽后17 天左右出现一个需肥高峰期得特点,应将70%80%得肥料用在前期施用。具体施肥方法:每6 6 7平方米稻草还田200300公斤,碳酸氢铵4 05 0公斤、 25%复合肥15公斤做基肥;移栽后67天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1 0公斤作分 蘖肥;水稻孕穗期喷施浓度0、1%0、5 %得磷酸二氢钾一次。(4)超级稻施肥技术。按目标产量每6 67平方米产750公斤计算,一般中 等肥力得稻田每66 7平方米施氮(N)1213公斤、磷(P2 05)56公斤、钾(K2 0)12 14公斤。在此总量得基础上,考虑到超级稻得需肥特点。一般每667平方米在施用50公斤饼肥或7501 0 0 0公斤有机肥得基础上,配合施用尿素1 0公斤或碳酸氢铵3 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移栽56天后, 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10公斤作分蘖肥.根据气候与水稻长势长相情况施用穗 肥,若水稻长相较健壮,叶片挺直、长短适宜,阳光充足,可适当多施;若水稻生长较旺,叶片过长,阴雨天气,可少施或不施。穗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复混肥料1 0 公斤左右。(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得施肥量见附件施肥检索表)。5、 2油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