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_第1页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_第2页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_第3页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_第4页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实行日期:2000年7月17日平法专家 助您成功 平面标注法 平面标注法 00G101 00G101内句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 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 施工图平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 施工 图采用建筑结构 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有有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的 平法的表达形式, 概括来讲,是把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构件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式在各类构件的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式在各类构件的平面布置图上

2、,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平法 (平法(00G101 00G101)踞能 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 绊绊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 易懂、易操作 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易操作 御锚分结构 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

3、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图、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舞鄙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平法的基本理论平法的基本理论1、平法的基本理论为:以知识产权的归属为依据,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两部分,由设计者采用平法制图规则完成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则采用平法标准构造图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创造性与重复性设计内容的划分,主要看结构 施工图表达的内容是否为前面两个分系统是

4、运行的结果。即是否为设计者本人对具体工程所做的结构体系设计和结构计 算分析的成果,而这部分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明显属于设计者,传统设计中大量重复表达的内容,如常规节点构造详图、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等,均不是具体工程中结构体系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明显属于重复性设计内容。3、平法施工图主要表达创造性设计内容,出图时,应配以相应的标准构造图集(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框肢剪力墙结构中柱、墙、梁三种构件) 。标准构造图集不可或缺,同样属于正式的设计文 件,每一类构件的平法结构图均应由两部分组成:平面整体配筋图、标准构造详图。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4 5

5、 6 7 8 9 10 11 12 L H E A C 3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KL10(9300*700)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

6、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KL11(9300*700)-100/200 (2) 2B2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 /2) 4B20 6B22(

7、4/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8-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

8、2) 6B22(4/2)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2 KL14(4)300*700-100/200 82) 2B22 6B22(4/2)4B22 6B22(4/2) 4B20 KL14(3)300*700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2) 4B22 KL13(2)300*700(f)-18)0/200 (2) 2B25 4B25 4B25

9、4B25 4B22 4B22-200(2) L1 300*6003B20;4B25 >200(2) 3B20;4B25 L1 300*600 K L 4 ( 9 3 0 0 * 7 0 0 )- 1 0 0 / 2 0 0(f)8 2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2 5 /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K L 2 ( 9 3 0 0 * 7 0 0 )- 1 0 0 / 2 0 0 ( 2。

10、)8 2 B 2 2 7 B 2 2(4 / 3 ) 7 B 2 2 ( 4 / 3 )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3 ) K L 3 ( 9 3 0 0 * 7 0 0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 3 )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有有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平面注写包

11、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的 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再有 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 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 有有 一、 梁的编号一、梁的编号 KL KL框架梁 框架梁L L非框架梁 非框架梁(xxA xxA为一 端有悬挑梁,为一端有悬挑梁,xxB xxB为两端有悬挑,且悬挑为两端有悬挑,且悬挑不计入跨数) 不计入跨数)由何二 截面尺寸 二、截面尺寸

12、BBX XHH有有 三、梁箍筋 三、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包括钢筋级别、直径、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间距及肢数 如:如:A10 A10-100/200 100/200 (22)句句 四、梁上部贯 通筋或架立筋根数 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 有百11、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 立筋时,应用、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牛”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午”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 纵筋写在加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内。如:如:2B22+ 2B22+ (4B12 4B12)有有22

13、、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 、当 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值,用分号 二”隔开。如 隔开。如:2B22;3B20 :2B22;3B20讨句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为可选项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 为可选项梁原位标注内容规定一、梁支座上部纵筋一、梁支座上部纵筋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 6B25 4/2则表示上排纵筋为 4B25,下 排纵筋为2B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牛”将两种直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如:2B25

14、+2B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尽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二、梁下部纵筋 二、梁下部纵筋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斗”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三、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即腰筋 ,在前面加“*如*6B18 (当梁 高大于700时,按构造详图,计算腰筋)四、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 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梁支座上

15、部纵筋的长度规定一、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式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第一排非贯 第一排非贯通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通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 Ln/3位置;第二排非 位置;第二排非贯通筋延伸至贯通筋延伸至ln/4 ln/4位置 位置。Ln Ln的取值规定为:的取值规定为:对于 对于端支座,端支座,Ln 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 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二、悬挑梁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伸至梁端头 并下弯;第二排延伸至 3L/4位置。L为自柱边算起的悬挑

16、净长。三、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 钢筋的锚固长度均为 15d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有有 抗震等级(影响 梁的加密区长度: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一级抗震>=2Hb >=2Hb且且>=500mm >=500mm ;二级抗震 二级抗震 >=1.5Hb >=1.5Hb 且且 >=500mm >=500mm ) 有有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 1.结构类型;结构类型;2. 2.设防 设防烈度;烈度;3. 3.檐高)檐高)郁寸保护层的厚度 保护层的厚度在对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标号如如 C30 C30影响

17、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长度(详细情况见图集 详细情况见图集 25 25页页).付布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 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mm) <=C20 C25及C30 >=C35板、墙梁柱板、墙 35 25 15梁45 35 25柱45 35 2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最小厚度(mm)环境条件 构件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室内正常条件15 25 30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mm mm) C20C25

18、 C30C35 >=C40 C15 C20 C25 C30C35 >=C40 35D 30D 25D 25D 40D 30D 25D 20D 20D45D 40D 35D 30D 50D 40D 35D 30D 25D 50D 45D 40D 35D 55D 45D 40D 35D 30D 50D 45D40D 35D 45D 40D 35D 30D 55D 50D 45D 40D 50D 45D 40D 35D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及La (mm)钢筋种类一、二级抗震时Lae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Lae = La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级钢筋月牙肋二级钢筋三级钢筋

19、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mm mm) 一、二级抗震等级 L1e = 1.2La +5d三、 四级抗震等级 L1e=1.2La非抗震L1 = 1.2La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L1e、L1在平法梁中常见的在平法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钢筋形式有几种有几种?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共十种)(共十种)平法中各钢筋的手工计算方法梁属于中间层框架梁,二级抗震,C25,柱子600*600,跨长分别为:6000, 3600, 6000边墙为300mm 轴线居中计算公式如下: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二=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端支座锚

20、固长度的判别条件:1、锚固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0.45Lae+15d 4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0.5hc +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取锚固长度 5屋面框架梁一级抗震支座宽度+梁高-2*保护层+20d二级抗震 支座宽度+梁高-2*保护层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n Ln净跨长)净跨长)上排钢筋长度=上排钢筋长度=Ln/3+ Ln/3+锚固 锚固下排钢筋长度=下排钢筋长度=Ln/4+ Ln/4+锚固 锚固(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计算公式

21、:(计算公式:(Ln Ln净跨长) 净跨长)上排钢筋长度=上排钢筋长度=2*Ln/3+ 2*Ln/3+支座宽度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 2*Ln/4+支座宽度支座宽度架立筋架立筋计算公式:(Ln净跨 长)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n Ln净跨长 净 跨长注:下部钢筋 注:下部钢筋不分上下排)不分上下排)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 +2* +2*锚固 锚固(或或0.5HC+5D) 0.5HC+5D)非框架梁下部钢筋 =净跨长度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15d +2*15d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下

22、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05Ln 2*0.05Ln 腰筋 腰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n Ln净跨 长 净跨长)腰筋长度=净跨长度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 +2*锚固 锚固(两端的锚固长度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一般会给出要求两端的锚固长度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一般会给出要求)拉筋拉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拉筋长度=拉筋长度=梁宽梁宽-2* 2*保护层保护 层+2*11.9d +2*11.9d吊筋和次梁加筋 吊筋和次梁加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吊筋长度=吊筋长度=2* 2*锚固 锚固+2* +2*斜段长度 斜段长度+次梁

23、宽度 次梁宽度+2*50 +2*50 框梁高度 框梁高度 >800mm a=60 >800mm a=60 度度 <=800mm a=45 <=800mm a=45 度度次 梁加筋按根数计算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长度同箍筋长度长度同箍筋长度箍筋箍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箍筋长度=箍筋长度= 2* 2* (HH-2*25+B 2*25+B-2*25 2*25) +(11.9*2+8 11.9*2+8 )dd根数计算= 根数计算=2* 2*【(加密(加密区长度 区长度-5050) ) /加密间 加密间距距+1 +1 】 】 +(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长度长度/非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11

24、) )梁的平法在软件中的输入方法梁的平法在软件中的输入方法正确理解支座尺寸 正确理解支座尺寸正确理解支座尺寸正确理解支座尺寸正确理解正确理解ABCDABCD 正确理解正确理解ABCD ABCD A 位置输入端支座负筋如 4B25 ; 6B25 4/2 B 位置输入架立筋 如:(2B12)如果跨长较小,中间支座负筋贯通,即 ABC位置钢筋标注相同 如4B22 (此种情况下,前一跨的C位置和下一跨的A位置不用输入)悬臂梁的钢筋输在 B 位置(要注明钢筋筋号)C 位置输入中间支座负筋如:如 4B25 ; 6B25 4/2 D 位置下部贯通筋 如: 4B251-4 下部钢筋如: 4B25 注:下部钢筋

25、的长度计算与上下排无关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2B22) ABCD ABCD 位置钢筋的输入位置钢筋的输入下部钢筋可不输入钢筋的上下排信息不伸入支座钢筋(2B22) 其他位置钢筋的输入其他位置钢筋的输入平法梁的详细输入格式见平法梁的输入规则在某些图纸中,支座钢筋为一固定值,输入格式为0 3700/2500 非悬臂的框架梁练习实例非悬臂的框架梁练习实例悬臂梁练习实例手工计算结果 悬臂梁练习实例手工计算结果悬臂梁练习实例软件输入格式悬臂梁练习实例软件输入格式端支座钢筋锚固的计算条件:一、支座宽度+梁高-2* 保护层 +20D 一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 一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二四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二四

26、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端支座钢筋锚固的计算条件:一、上部纵筋锚固长度:支座宽度+梁高 -2*保护层二、下部纵筋锚固长度:按端支座锚固的四个条件叛断在平法输入界面,顶层梁位置输入大写的“ Y” 如下图: (软件自动按照屋面梁进行处理)屋面框架梁的输入格式屋面框架梁的输入格式中间支座梁两侧的配筋不中间支座梁两侧的配筋不同的输入方法同的输入方法在相邻两跨的标高处输入两不同值,相邻两跨的C 位置和 A 位置即可输入不同的配筋值注:要求 C,A 两位置的钢筋排列格式相同,即要么都是单排,要么都是双排。格式不同时,用 0BXX来代替如:C 位置 4B25+2B20 A 位置 4B25+3B22 C 位置 4

27、B25+2B20 A 位置 4B25+0B20 C位置 4B25/2B20 A 位置 4B25/3B22 单梁的上部贯通筋可直接输入在B 位置下部贯通筋输入在 D 位置非框架梁,普通梁的锚固长度,按15D 进行计算单梁钢筋的输入单梁钢筋的输入悬臂梁箍筋悬臂梁箍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箍筋长度=箍筋长度=2* 2*【 【 ( ( H+Hb H+Hb ) ) /2 /2-2*25+B 2*25+B-2*25 2*25】 】 +( ( 11.9*2+8 11.9*2+8 ) ) dd 根数计算=(根数计算=(LL-次梁宽度 次梁宽度-2*50 2*50 ) 箍筋间距 箍筋间距+1 +1 悬臂梁钢筋 悬

28、臂梁钢筋上部上排钢筋=Ln/3+支座宽+L-25+Hb-2*25 (=12d)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下部钢筋=15d+XL-25(软件按照锚固长度计算)H输在吊筋锚固位 置, B*Hb 输在悬臂梁的截面梁的悬挑端的配筋构造左悬臂左悬臂 右悬臂 右悬臂 1. 1.支座只输入支座只输入A1 A1 1. 1. 支座只输入支座只输入A4 A4 2. 2. 梁底高度输入在吊筋锚固位置(影响箍筋的长度梁底高度输入在吊筋锚固位置(影响箍筋的长度的计算,下部钢筋的长度),有次梁的时,要输入的计算,下部钢筋的长度),有次梁的时,要输入次梁宽度 次梁宽度3.钢筋输入在B 位置4. 4.钢筋应输

29、入筋号(代表钢筋的形状,影响钢筋长钢筋应输入筋号(代表钢筋的形状,影响钢筋长度的计算)度的计算)5. 5.跨号用跨号用00 表示 表示 跨号用最大值跨号用最大值悬臂梁钢筋输入悬臂梁中的常见上排钢筋形式悬臂梁的钢筋输入说明:悬臂梁的钢筋输入与前面的钢筋输入说明一样,不同的是在钢筋输入时前面必须加上钢筋筋号。钢筋的筋号加在数量之前。以筋号和- 符组成。例如:1-2B251-4+5-2B20/6-4B20 悬臂梁钢筋输入格式悬臂梁钢筋输入格式跨号及相关尺寸悬臂跨上部纵筋的输入应注意:1、 要带筋号2、 钢筋输在B 位置梁底高度悬臂梁练习实例悬臂梁练习实例悬臂梁练习手工计算结果悬臂梁练习手工计算结果悬

30、臂梁练习软件输入格式及结果 悬臂梁练习软件输入格式及结果框架柱中的钢筋1. 抗震 KZ 根据抗震等级不同分为 1-2 级、 3 级、 4 级三类 2. 钢筋伸出基础顶面嵌固部分或楼面的长度的取值3. 钢筋在各抗震等级、各层如何连4. 错开搭接的处理。5. 上柱比下柱钢筋多时的处理6. 上柱钢筋比下柱大时的处理7. 变截面的各种情况的处理8. 边柱、角柱柱头的锚固处理一、二级抗震 一、二级抗震等级等级基础插筋长度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基础高度-保护层 保护层 +弯弯折折+伸出地 伸出地面长度面长度框架柱基础中的钢筋计算框架柱中间层的纵向钢筋手工计算长度=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 +上一层伸出

31、楼地面的高度软件计算长度=层高抗震KZ,QZ,LZ的箍筋的加密区范围1、基础中布箍筋 3根2、节点内箍筋加密3、梁下,板上的加密范围满足以下三个条件:a、 =柱长边尺寸;b、 = Hn/6;c、= 500边柱、角柱边柱、角柱外部钢筋锚固长度=Hb-保护层+Hc-保护层+20d内部钢筋锚固长度1、=Lae 2、=Hb-保护层+I0d取大值边、角柱(二至四级) 边、角柱(二 至四级)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1.7Lae 2、=Hb-保护层+Hc-保护层+1.5Hb内侧钢筋锚固长度1、=Lae 2、=Hb-保护层+10d取大值边、角柱(非抗震等级)边、角柱(非抗震等级)外部钢筋锚固长度1、=1.7La

32、 2、=Hb-保护层+Hc-保护层+1.5Hb内部钢筋锚固长度1、=La 2、=Hb-保护层 +10d取大值判断条件:钢筋长度1、=Lae 2、=Hb-保护层+12d 3、= Hb-保护层+250取大值柱变截面处纵筋构造与搭接构造柱变截面处纵筋构造与搭接构造柱变截面处纵筋构造与搭接构造柱变截面处纵筋构造与搭接构造一、二级抗震1、下层钢筋锚固 =Hb-保护层+C-保护层+10d 2、=Lae取大值插筋长度=1.45Lae+伸出楼面的长度框架柱的平法图纸框架柱的平法图纸见00G101 第 10 页柱的截面注写方式 柱的截面注写方式框架柱的集中标注框架柱的集中标注柱的角筋,柱的角筋,BB 边,边, HH 边的钢筋输入边的钢筋输入注:“ 1*表示基础层,当前层钢筋按基础插筋进行计”算如果不输入“ *则表示插入下层钢筋的长度,此处要灵活运用柱类型仅对顶层钢筋的锚固”有影响, 只在顶层输入柱的箍筋输入柱的箍筋输入柱的纵筋的连接方式柱的纵筋的连接方式柱的变截面及插筋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