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条形统计图(1)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比较直观、形象,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如根据表中四种矿泉水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种类A B C D导学点睛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3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提醒:画图时,先确定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如根据四年级环保小组收集垃圾情况完成统计图。塑橡废品 纸铁料胶质量/10 16 8 6千克四年级环保小组收集垃圾情况统计图质量/千克三、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 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 增减变化。先描点,再连线
2、。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1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 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2 .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届数 23 24 25 26 27 28 29金牌/15 5 16 16 28 32 51枚23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1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2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可以描述一组 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3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大小均有关系, 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化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化。如四(1)班六个小组植树情况统计如下:(单位:棵)120 136 120 130 120 106求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数?解答:(120+136+120+130+120+106)+6=7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股权转让代持协议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承诺免责协议
- 养殖场土地租赁合同
- 建设工程三方合同
- 软件著作权授权许可及合作合同
- 股份制企业的合作与发展策略方案
- 单位职工聘用合同
- 电影拍摄合作合同
- 聘请电影导演合同书
- 物业意向性合作协议
-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校园乐器销售代理与服务协议3篇
- 2024-2025年天津河西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2025年海南农垦自然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笔试题
- 医疗垃圾转运流程
- 矿棉板模板施工合同
- DB31∕T 1148-2019 水量计量差错的退补水量核算方法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延长石油社招笔试题库
-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回归课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